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镜片组件、镜头以及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3:2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镜片组件、镜头以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2.光学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汽车领域的倒车影像、360
°
全景或自动驾驶辅助等均会用到光学镜头,工业领域的定位组装和自动检测等也会用到光学镜头。但是,光学镜头的镜片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中镜片容易起雾、甚至结霜,进而影响镜头的成像效果。
3.为了能够及时除雾、除霜,一些镜头的镜片安装了加热器。实际应用中发现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容易过高甚至超过70℃,不仅会烫伤用户,烧坏镜头内部的防水结构、影响成像效果,而且也可能烧坏加热器自身。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只能将加热器调节到小功率的档位进行加热,而这又会降低加热效率,无法快速除雾除霜使镜头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镜片组件及包括该镜片组件的,以避免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过高而烧坏镜片、烫伤用户、影响除雾除霜效率。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镜片组件,包括:镜片;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镜片的表面;温度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以及,电传导件,用于向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温度感应件传导电流;其中,所述温度感应件设置于所述镜片的表面、所述加热件和所述电传导件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片的表面包括通光区域以及环绕所述通光区域的非通光区域;所述加热件为设置于所述非通光区域且环绕所述通光区域的加热膜,所述加热膜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环形的第一基膜以及设于两片所述第一基膜之间的加热丝。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传导件包括与所述加热膜电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至少部分探出所述第一基膜并沿着镜片的光轴方向弯折;所述导线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传导线和第二传导线,所述加热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导线和所述第二传导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导线和所述第二传导线中的一者为正极线,另一者为负极线。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感应件固定于所述导线临近所述加热膜的一端。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丝包括第一加热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加热段串联的第二加热段,所述第二加热段临近所述导线设置,且所述第二加热段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加热段的分布密度。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感应件固定于所述加热膜背向所述镜片的所述第一基膜上。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丝避开固定于所述第一基膜的所述温度感应件。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固定于所述第一基膜的所述温度感应件的两条引线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基膜的周向延伸且彼此的延伸方向相反。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传导件包括导线,所述导线还包括与第一传导线并行设置的第三传导线,所述温度感应件的两条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导线和所述第三传导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导线和所述第三传导线的极性不同。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第一基膜的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基膜的所述温度感应件的焊脚与所述加热丝之间的间距为 0.02mm~0.2mm;和/或,沿所述第一基膜的径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基膜的所述温度感应件的焊脚与所述加热丝之间的间距为0.02mm~0.2mm。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固定于所述第一基膜的所述温度感应件临近所述第一基膜的内边沿。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固定于所述第一基膜的所述温度感应件临近所述第一基膜的外边沿。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固定于所述第一基膜的所述温度感应件介于所述第一基膜的内边沿与所述第一基膜的外边沿之间。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基膜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温度感应件。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传导件包括呈环形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贴设于所述加热膜背向所述镜片的第一基膜;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基膜相对设置的第二基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膜与所述第二基膜之间的第四传导线和第五传导线;所述温度感应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基膜,所述温度感应件的两条引线分别与所述第四传导线和所述第五传导线连接,所述第四传导线和所述第五传导线中的一者为正极线,另一者为负极线。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传导件包括导线,所述第四传导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五传导线的自由端探出所述第一基膜并沿着镜片的光轴方向弯折,所述第四传导线的自由端与所述导线的第一传导线的自由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导线的自由端开设有第一电镀通孔,所述第四传导线的自由端开设有与第一电镀通孔同轴的第二电镀通孔。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基膜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温度感应件。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感应件包括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2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镜头,包括:镜筒,具有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安装腔;以及,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的镜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24.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包括:电路板以及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镜头;所述镜头的镜筒设置于所述电路板。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片组件、镜头以及摄像模组,通过在镜片的表面设置加热件,并在镜片的表面、加热件和电传导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温度感应件,就可利用温度感应件实时直接或间接感应加热件的加热温度,进而就可根据温度感应件的感应结果调节电传导件对加热件的供电、改变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过高
而烧坏镜片、烫伤用户,而且还可以提高除雾除霜效率。
26.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镜头的纵向剖视示意图之一;
29.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镜头的纵向剖视示意图之二;
30.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膜(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正视示意图之一;
31.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膜(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俯视示意图之一;
32.图5是图4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之一;
33.图6是图4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之二;
34.图7是图4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之三;
35.图8是图4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36.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温度感应件在加热膜的焊脚位置示意图;
37.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膜(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俯视示意图之二;
38.图11是图10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
39.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膜(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俯视示意图之三;
40.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膜、温度感应件和导线的正视示意图;
41.图14是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膜(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俯视示意图之四;
42.图15是图14在d处的放大示意图;
43.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膜(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正视示意图之二;
44.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俯视示意图之一;
45.图18是根据本技术的镜片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46.图19是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膜(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俯视示意图之五;
47.图20是根据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俯视示意图之二;
48.图21是根据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设置有温度感应件)的俯视示意图之三。
49.附图标记:
50.100、镜片;200、加热件;201、加热膜;210、第一基膜;
51.220、加热丝;221、第一加热段;222、第二加热段;
52.300、温度感应件;301、引线;400、导线;401、第一电镀通孔;
53.410、第一传导线;420、第二传导线;430、第三传导线;
54.500、柔性电路板;501、第二电镀通孔;510、第二基膜;
55.521、第四传导线;522、第五传导线;600、镜筒;601、安装腔;
56.602、穿线孔;700、压圈。
具体实施方式
5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6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62.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片组件,该包装组件包括镜片100、加热件200、电传导件和温度感应件300。其中,加热件200设置于镜片100的表面,温度感应件300用于感应加热件 200的加热温度,电传导件用于向加热件200和温度感应件300传导电流。其中,温度感应件300设置于镜片100的表面、加热件200和电传导件中的至少一个。
63.使用时,将镜片100安装在镜头的镜筒600上。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启动加热件200,对镜片100进行加热,以免镜片100的表面起雾或结霜。在此过程中,温度感应件300实时直接或间接感应加热件200的加热温度,若温度感应件300的感应结果表明加热温度过高,则断开电传导件对加热件200的供电,或者减小外部电源通过电传导件对加热件200的供电功率。若温度感应件300的感应结果表明加热温度过低,则保持电传导件对加热件200继续供电,或者增大外部电源通过电传导件对加热件200的供电功率。
64.可见,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镜片组件通过在镜片100的表面设置加热件200,并在镜片100的表面、加热件200和电传导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温度感应件300,就可利用温度感应件300实时直接或间接感应加热件200的加热温度,进而就可根据温度感应件300的感应结果调节电传导件对加热件200的供电、改变加热件200的加热温度,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过高而烧坏镜片100、烫伤用户,而且还可以提高除雾除霜效率。
65.其中,温度感应件30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ntc热敏电阻即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
ptc热敏电阻即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p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于,温度感应件300设置于镜片100的表面、加热件200和电传导件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加热件200产生的热量很快传导至温度感应件300,温度感应件300即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则会随着自身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温度感应件300的电阻值反映了加热件 200的加热温度也即镜片100的温度。
66.需要说明的是,镜片100的表面包括通光区域以及环绕所述通光区域的非通光区域,加热件200既可以设置在通光区域,也可以设置在非通光区域。在加热件200设置于通光区域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加热件200 对光线的传播产生影响,加热件200可采用透明加热膜,透明加热膜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石墨烯、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简称cnt)。
67.如图1所示,加热件200设置于镜片100的非通光区域,温度感应件300设置于加热件200。具体地,如图3至图8所示,加热件200 为环绕镜片100的通光区域的加热膜201,加热膜201包括两片相对设置的环形的第一基膜210以及设于两片第一基膜210之间的加热丝 220。其中一片第一基膜210贴设在镜片100的非通光区域,另外一片第一基膜210也即背向镜片100的第一基膜210固定有温度感应件300。其中,第一基膜210可以但不限于是pi膜即聚酰亚胺薄膜或pet 膜即聚酯薄膜。
68.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方面、由于加热膜201设置于镜片100 的非通光区域,而温度感应件300设置在加热膜201背向镜片100的一侧,因此温度感应件300对镜片100的结构和光线的传播基本没有影响。第二方面、由于第一基膜210呈环形,因此沿第一基膜210的径向或周向、温度感应件300可以固定在第一基膜210的任意位置。例如,如图5所示,温度感应件300固定于第一基膜210的内圈,也即温度感应件300临近第一基膜210的内边沿设置。又如,如图6所示,温度感应件300固定于第一基膜210的外圈,也即温度感应件300 临近第一基膜210的外边沿。再如,如图7所示,温度感应件300固定于第一基膜210的中圈,也即温度感应件300位于第一基膜210的内边沿与第一基膜210的外边沿之间。此外,沿第一基膜210的周向、温度感应件300也可以固定在第一基膜210的任意位置,例如图5和图8中温度感应件300的安装位置沿第一基膜210的周向有所不同。
69.如图5至图8所示,加热丝220避开固定于第一基膜210的温度感应件300,也就是说,温度感应件300和加热丝220在第一基膜210 上的投影不重叠。
70.考虑到加热丝220布置于第一基膜210,温度感应件300的引线 301又会占用第一基膜210的一定面积,从而温度感应件300的引线 301的位置直接影响加热丝220在第一基膜210的分布方式,所以,为了使加热丝220整体分布更加均匀,减小温度感应件300的引线301 对加热丝220分布密度的影响,如图5至图8所示,温度感应件300 的两条引线301分别沿着第一基膜210的周向延伸且彼此的延伸方向相反。从而,相比于温度感应件300的两条引线301沿着第一基膜210 的周向从同一方向延伸来说,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温度感应件300的两条引线301分别沿着相反的方向延伸,可保证沿第一基膜210的周向、第一基膜210位于温度感应件300两侧的区域用于布置加热丝220的面积基本相同,进而使得温度感应件300两侧的加热丝220分布密度基本一致,从而使镜片100周向的受热更加均匀。
71.为了提高温度感应件300的灵敏度,降低感温延迟时间,同时减小温度感应件300与加热丝220之间的温差,确保能够合理准确的调节电传导件对加热丝220的供电,温度感
应件300的焊脚临近加热丝 220设置,具体地,如图9所示,沿第一基膜210的周向、温度感应件300的焊脚与加热丝220之间的间距l为0.02mm~0.2mm;和/或,沿第一基膜210的径向、固定于第一基膜210的温度感应件300的焊脚与加热丝220之间的间距r为0.02mm~0.2mm。
72.此外,为了减小电传导件的尺寸、缩小电传导件对具有镜片组件的整个镜头的结构限制,同时节约成本,温度感应件300与加热丝220 共用电传导件负极线和/或正极线。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传导件包括与加热膜201电连接的导线400,导线400至少部分探出第一基膜 210并沿着镜片100的光轴方向弯折。再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导线400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传导线410、第二传导线420和第三传导线430,加热丝2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导线410和第二传导线420 连接,温度感应件300的两条引线301分别与第一传导线410和第三传导线430连接;第一传导线410和第二传导线420中的一者为正极线,另一者为负极线,第一传导线410和第三传导线430的极性不同。
73.例如,第一传导线410为负极线,第二传导线420和第三传导线 430均为正极线。加热丝220沿着第一基膜210的周向呈蛇形分布,加热丝220的一端和温度感应件300的一根引线301均连接至导线 400的负极线,而加热丝220的另一端和温度感应件300的另一根引线301则分别连接至导线400的两根正极线。可见,本实施例中加热丝220和温度感应件300共用同一根负极线,当然加热丝220和温度感应件300也可以共用同一根正极线,或者同时共用正极线和负极线。不过,相比于加热丝220和温度感应件300共用正极线来说,两者共用负极线受到的电磁干扰更小。
74.此外,如图12所示,第一基膜210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温度感应件300。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同时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对加热膜201进行感测,从而不仅可以根据所有温度感应件300的平均感应结果对调节电传导件对加热膜201的供电,进而提高调节精度,而且还可以及时识别出加热膜201局部过热的情况,也就是说,当仅有少数几个温度感应件300的感应结果明显区别于其他温度感应件 300的感应结果时则说明加热膜201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
75.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感应件300除了可以设置于加热件200以外,还可以设置于电传导件,例如:
76.方式一、如图2所示,电传导件包括导线400,导线400至少部分探出第一基膜210并沿着镜片100的光轴方向弯折,导线400临近加热膜201的一端固定有温度感应件300。其中,导线400可以但不限于是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ffc)或柔性印刷电路板排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相比于将温度感应件300设于加热膜201来说,将温度感应将设置于导线400可完全消除温度感应件300对加热丝220分布方式的影响。为了减小导线400的尺寸,缩小导线400对镜头的结构限制,同时节约成本,温度感应件300与加热丝220共用导线400的负极线和/或正极线。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导线400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传导线410、第二传导线420和第三传导线430,加热丝2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导线410和第二传导线420连接,温度感应件300的两条引线301分别与第一传导线410和第三传导线430连接;第一传导线410和第二传导线420中的一者为正极线,另一者为负极线,第一传导线410和第三传导线430的极性不同。
77.考虑到温度感应件300设置于导线400的情况下,温度感应件300 与加热丝22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也即加热丝220的实际温度可能会略高于温度感应件300所在位置的温
度,所以,为了提高温度感应件 300的感应结果的准确性,可使加热丝220在临近温度感应件300的区域的分布密度略大于加热丝220在其他区域的分布密度,由此温度感应件300感应到的加热温度恰好与加热丝220在其他区域的实际温度基本一致。具体地,如图15所示,加热丝220包括第一加热段221 以及与第一加热段221串联的第二加热段222,第二加热段222临近导线400设置,且第二加热段222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一加热段221的分布密度。为了使镜片100受热更加均匀,第一加热段221和第二加热段222均呈蛇形均匀分布于第一基膜210上。
78.方式二、如图16、图17和图20所示,电传导件包括呈环形的柔性电路板500,柔性电路板500贴设于加热膜201背向镜片100的第一基膜210;其中,柔性电路板500包括与第一基膜2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膜510以及设置于第一基膜210与第二基膜510之间的第四传导线521和第五传导线522;第二基膜510固定有温度感应件300,温度感应件300的两条引线301分别与第四传导线521和第五传导线 522连接,第四传导线521和第五传导线522中的一者为正极线,另一者为负极线。其中,第二基膜510可以但不限于是pi膜即聚酰亚胺薄膜或pet膜即聚酯薄膜。
79.相比于将温度感应件300设于加热膜201来说,将温度感应件300 设置于柔性电路板500可完全消除温度感应件300对加热丝220分布方式的影响。并且,相比于将温度感应件300设于导线400来说,柔性电路板500贴设于加热膜201,温度感应件300感应到的加热温度更接近加热丝220的实际温度。
80.为了减小导线400的尺寸,缩小导线400对镜头的结构限制,同时节约成本,温度感应件300与加热丝220共用导线400的负极线或正极线。具体地,如图18至图20所示,第四传导线521的自由端和第五传导线522的自由端探出第一基膜210并沿着镜片100的光轴方向弯折,第四传导线521的自由端与导线400的第一传导线410的自由端相对设置,第一传导线410的自由端开设有第一电镀通孔401,第四传导线521的自由端开设有与第一电镀通孔401同轴的第二电镀通孔501。由此,通过将焊条对准第二电镀通孔501进行焊接就可将使焊材熔化在第一电镀通孔401和第二电镀通孔501中,进而实现第一传导线410和第四传导线521的电连接。其中,上文中“第四传导线521的自由端”一般指代的是第四传导线521远离温度感应件300 的一端;“第一传导线410的自由端”一般指代的是第一传导线410 远离加热丝220的一端。
81.当然,也可以使第五传导线522的自由端和第二传导线420的自由端相对设置,并在第二传导线420的自由端和第五传导线522的自由端开设相应的电镀通孔来实现第二传导线420和第五传导线522的电连接。
82.此外,如图21所示,为了能够同时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对加热膜 201进行感测、提高调节精度,并及时识别出加热膜201局部过热的情况,第二基膜510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温度感应件300。
8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该镜头包括镜筒600和上述镜片组件。其中,镜筒600具有本体和贯穿本体的安装腔601,镜片组件的镜片100设于安装腔601内。
84.本实施例中的镜头通过采用上述镜片组件,便可利用温度感应件 300实时直接或间接感应加热件200的加热温度,在此基础上就可根据温度感应件300的感应结果调节电传
导件对加热件200的供电、改变加热件200的加热温度,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过高而烧坏镜片100、烫伤用户,而且还可以提高除雾除霜效率。
85.为了避免加热件200被磨损,且镜片100设置有加热件200的表面朝向安装腔601的内侧。
86.需要说明的是,镜片1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加热件200可以设置于任意一个镜片100的表面。例如,如图1所示,该镜头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镜片100,安装腔601为阶梯孔,一个镜片100设于阶梯孔的大孔内,另外一个镜片100则设置于阶梯孔的小孔内,加热件200设置于位于大孔内的镜片100表面,且加热件200 与阶梯孔的台阶面相对设置。此外,为了方便导线400的引出,阶梯孔的小孔内壁开设有用于穿设导线400的穿线孔602。
87.另外,为了能够固定镜片100、同时方便镜片100的更换维护,该镜头还包括套设于镜筒600的本体外侧的压圈700,压圈700的第一端与镜筒600的本体可拆卸连接,压圈700的第二端朝远离压圈700 第一端的方向呈渐缩状,也即,压圈700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朝远离压圈700的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便可限制镜片100脱离压圈 700。其中,压圈700的第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接的方式实现与镜筒600的本体可拆卸连接。例如,压圈700的第一端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镜筒600的本体的外壁形成有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又如,压圈700的第一端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接部,镜筒600的本体的外壁形成有与第一卡接部卡接的第二卡接部;其中,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其中一个为卡槽,另外一个为卡块。
8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电路板和上述镜头。其中,镜头的镜筒600设置于电路板。
89.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