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及使用其的鸟巢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21:4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及使用其的鸟巢。


背景技术:

2.新生儿,指的是胎儿娩出母体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天这一段时间的婴儿。出生后婴儿告别了那个温暖、舒适、安全的水环境,结束了寄生生活。
3.为了婴儿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医护人员在对婴儿护理时,常采用三阶梯俯卧式进行护理。有助维持新生儿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的稳定,使新生儿维持更好的生理状态,有利于新生儿内环境的温度。
4.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三阶梯俯卧的工具常采用三阶梯式框架或棉被进行折叠制成,各台阶之间的高度不好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密封可靠的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及使用其的鸟巢。
6.为了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第一水袋、第二水袋、第三水袋、第四水袋、第五水袋、第二调节部、第一调节部、第一阶支架、第二阶支架与第三阶支架;所述第一阶支架、第二阶支架与第三阶支架呈台阶式安装于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第一阶支架与第二阶支架通过第一调节部连接;所述第三阶支架与支撑框架通过第二调节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水袋安装于第一阶支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水袋安装于第一阶支架与第二阶支架之间;所述第三水袋安装于第二阶支架;所述第四水袋安装于第二阶支架与第三阶支架之间;所述第五水袋安装于第三阶支架的顶部。
8.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第一支撑杆、滑动杆、调节螺杆、螺孔与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阶支架连接,其另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且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杆与第一支撑杆并行设置,而所述滑动杆开设有螺孔;所述调节螺杆贯穿滑槽与螺孔螺纹连接。
9.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调节杆、调节螺栓、调节槽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杆滑动插入支撑座,且所述调节杆与支撑座通过调节螺栓连接。
10.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还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一抽水管与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抽水管的一端与第一水袋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与第一水袋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
11.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循环泵、第二抽水管与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抽水管的一端与第三水袋连接,其另一
端与第二循环泵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与第三水袋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
12.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还包括隔音箱;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均各自安装于一隔音箱内。
13.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音箱包括箱体、第一管孔与第二管孔;所述箱体上相应的两侧各开设有一第一管孔、第二管孔;而所述箱体的内侧面铺设吸音板。
14.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还包括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的一端与第一调节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阶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斜撑的一端与第二调节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阶支架连接。
15.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袋、第四水袋呈圆弧型结构。
16.一种鸟巢,使用上述的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进步:
18.1.本实用新型能给予新生儿舒适的俯卧姿势,而支撑框架顶部安装有第一水袋、第二水袋、第三水袋、第四水袋、第五水袋,新生儿俯卧于水袋上,翻动时,能带动水袋内的水产生波动,给予新生儿产生波动感,能为新生儿模拟营造子宫环境,给予新生儿提供舒适感,能利于新生儿安静;而各台阶之间的高度可进行调节,第一阶支架与第二阶支架之间的高度可通过第一调节部进行调节,第二阶支架与第三阶支架之间的高度可通过第二调节部进行调节。
19.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部中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阶支架连接,其另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能利于提高第一阶支架的承载力,滑动杆与第一支撑杆通过调节螺杆连接,拧松调节螺杆,滑动杆可相对于第一支撑杆上下移动,滑动杆与第二阶支架连接,带动第二阶支架移动;拧紧调节螺杆,滑动杆通过调节螺杆固定于第一支撑杆。
20.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调节部中支撑座安装于支撑框架,调节杆插入支撑座并通过调节螺栓进行连接;拧松调节螺栓,调节杆可相对于支撑座移动,调节杆与第三阶支架连接,能带动第三阶支架移动;拧紧调节螺栓,调节杆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于支撑座。
21.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水袋、第三水袋分别各与一循环泵连接,通过循环泵抽取相应水袋内的水进行循环,喷入水袋内的水冲击水袋内的水产生波动,给予俯卧于水袋上的新生儿波动感,从而给予新生儿提供舒适感,能利于新生儿安静。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循环泵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给予循环泵增加安装有隔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为安装水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安装于鸟巢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第一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第一调节部的展开式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第二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第二调节部的展开式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为隔音箱上设有管口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各部件名称及序号:1-支撑框架,101-弧形支架,102-支撑底板,2-第一输送管,3-第一阶支架,4-第一水袋,5-第二水袋,6-第三水袋,7-第四水袋,8-第五水袋,9-第二调节部,91-调节杆,92-调节螺栓,93-支撑座,94-调节槽,10-第三阶支架,11-第二斜撑,12-第二阶支架,13-第二抽水管,14-第二循环泵,15-第二输送管,16-第一斜撑,17-第一调节部,171-第一支撑杆,172-滑动杆,173-调节螺杆,174-滑槽,175-螺孔,18-第一抽水管,19-第一循环泵,20-隔音箱,201-箱体,202-第一管孔,203-第二管孔,204-吸音板,21-鸟巢。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实施例1:
38.如图1至12所示,一种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第一水袋4、第二水袋5、第三水袋6、第四水袋7、第五水袋8、第二调节部9、第一调节部17、第一阶支架3、第二阶支架12与第三阶支架10;所述第一阶支架3、第二阶支架12与第三阶支架10呈台阶式安装于支撑框架1的顶部;所述第一阶支架3与第二阶支架12通过第一调节部17连接;所述第三阶支架10与支撑框架1通过第二调节部9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水袋4安装于第一阶支架3的顶部;所述第二水袋5安装于第一阶支架3与第二阶支架12之间;所述第三水袋6安装于第二阶支架12;所述第四水袋7安装于第二阶支架12与第三阶支架10之间;所述第五水袋8安装于第三阶支架10的顶部。
39.第二阶支架12与第一阶支架3之间的高度可通过第一调节部17进行调节。第三阶支架8与第二阶支架12之间的高度可通过第二调节部9进行调节。因此,通过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的调节功能,能利于调节第一阶支架3、第二阶支架12、第三阶支架10高度,从而利于不同身高的新生儿的俯卧需求。
40.支撑框架1包括有弧形支架101与支撑底板102,支撑底板102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支架101。支撑框架1通过弧形支架101与第一阶支架3呈圆环过渡连接。
41.工作方式:
42.将新生儿轻放于支撑框架1顶部的第一阶支架3、第二阶支架12与第三阶支架10,并俯卧于第一阶支架3、第二阶支架12与第三阶支架10,查看新生儿的俯卧姿势,如发现新生儿较为抗拒、好动,则说明第一阶支架3、第二阶支架12与第三阶支架10之间的高度需要
进行调整,以便给予新生儿舒适的俯卧姿势。
43.新生儿俯卧于第一水袋4、第二水袋5、第三水袋6、第四水袋7、第五水袋8上,身体翻动时,能带动水袋内的水产生波动,给予新生儿产生波动感,从而模拟营造子宫波动环境,为新生儿增加舒适感,能让新生儿安静俯卧于水袋上。
44.实施例2:
45.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第一调节部的一种结构形式。
46.如图7、8所示,所述第一调节部17包括第一支撑杆171、滑动杆172、调节螺杆173、螺孔175与滑槽174;所述第一支撑杆171的一端与第一阶支架3连接,其另一端与支撑框架1连接,且其上开设有滑槽174;所述滑动杆172与第一支撑杆171并行设置,而所述滑动杆172开设有螺孔175;所述调节螺杆173贯穿滑槽0174与螺孔175螺纹连接。
47.工作方式:
48.滑动杆172与第二阶支架12连接,滑动杆172相对于第一支撑杆171于竖向上进行上下移动时,带动第二阶支架12上下移动,从而能调整第一阶支架与第二阶支架之间的高度差。
49.调节时,拧松调节螺杆173,滑动杆172可相对于第一支撑杆171滑动,滑动杆172滑动时,带动调节螺杆173沿滑槽174的滑动,进而带动第二阶支架12移动,调节至第一阶支架与第二阶支架所需的高度后,拧紧调节螺杆173,滑动杆172通过调节螺杆173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杆171。
50.实施例3:
51.与实施例1或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第二调节部的一种结构形式。
52.如图9、10所示,所述第二调节部9包括调节杆91、调节螺栓92、调节槽94与支撑座93;所述支撑座93开设有调节槽94;所述调节杆91滑动插入支撑座93,且所述调节杆91与支撑座93通过调节螺栓92连接。
53.调节杆91与第三阶支架10连接。
54.工作方式:
55.调节时,拧松调节螺栓92,调节杆91可相对于支撑座93移动,调节杆91滑动时,带动调节螺杆92沿调节槽94进行滑动,进而调节杆91带动第三阶支架10移动,调节至第二阶支架与第三阶支架所需的高度后,拧紧调节螺栓,调节杆91与支撑座93通过调节螺栓92固定连接。
56.实施例4:
57.与实施例1-3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为了给予第一水袋内的水形成流动,增加安装有第一输送管2、第一抽水管18与第一循环泵19。
58.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抽水管18的一端与第一水袋4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1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2的一端与第一水袋4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19的另一端连接。
59.工作方式:
60.第一循环泵19通过第一抽水管18抽取第一水袋4内的水,再经第一循环泵19输送至第一输送管2,第一输送管2再输送回第一水袋4,水经第一输送管喷入第一水袋时,推动水袋内的流动,从而使得第一水袋产生波动,给予新生儿产生波动感,进而能促进新生儿安
静入眠。
61.实施例5:
62.与实施例1-4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为了能第二水袋产生波动感,增加安装有第二循环泵14、第二抽水管13与第二输送管15。
63.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抽水管13的一端与第三水袋6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14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15的一端与第三水袋6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14的另一端连接。
64.工作方式:
65.第二循环泵14通过第二抽水管13抽取第三水袋6内的水,经第二循环泵14输送至第二输送管15,第二输送管15再将水输送回第三水袋6,而第二输送管15向第三水袋6内喷水时,推动第三水袋内的水产生波动,给予新生儿产生波动感,进而能促进新生儿安静入眠。
66.实施例6:
67.与实施例4或5相比,区别之处在于:为了降低循环泵产生的声音,增加安装有隔音箱20。
68.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循环泵19、第二循环泵14均各自安装于一隔音箱20内。隔音箱能将第一循环泵19、第二循环泵14包裹于其内,从而能更好地降低第一循环泵19、第二循环泵14工作时产生的声音,能为新生儿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
69.实施例7:
70.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隔音箱的一种结构形式。
71.如图12所示,所述隔音箱20包括箱体201、第一管孔202与第二管孔203;所述箱体201上相应的两侧各开设有一第一管孔202、第二管孔203;而所述箱体201的内侧面铺设吸音板204。
72.第一管孔202、第二管孔203能便于输送管、抽水管与箱体内的循环泵连接。输送管及抽水管为胶质水管,循环泵工作时,输送管、抽水管进水膨胀,从而能与第一管孔、第二管孔密闭接触,进而能降低箱体内的声音向外传递。
73.箱体的内侧面铺设吸音板,能进一步降低声响。
74.实施例8:
75.与实施例1-7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为了给予第二阶支架、第三阶支架提供支撑作用,增加安装有第一斜撑16与第二斜撑11。
76.所述第一斜撑16的一端与第一调节部17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阶支架12连接;所述第二斜撑12的一端与第二调节部9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阶支架10连接。
77.第一斜撑能提高第二阶支架的承载力。第二斜撑能提高第三阶支架的承载力。
78.实施例9:
79.与实施例1-8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第二水袋、第四水袋的一种结构形式。
80.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水袋5、第四水袋7呈圆弧型结构。
81.第二水袋5从第一阶支架的端面向第二阶支架延伸凸出,第四水袋7从第二阶支架的端面向第三阶支架延伸凸出,能利于与新生儿的身体接触,从而能给予新生儿安全感。
82.实施例10:
83.如图6所示,一种鸟巢,使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9任一所述的可调式新生儿三阶俯卧位装置。
8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