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起重机智能防侧翻系统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16:35: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智能防侧翻系统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2.起重机是通过起重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起升或移动重物的机械。随着重物的位置变化,起重机的重心也在不断转移,当其重心移动至较为偏置的位置时,可能会有发生侧翻的危险,造成重大事故。
3.目前,在防止侧翻方面尚无专门的控制装置,只是在改善车辆稳定性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例如:选择较重的底盘、吊机位置的布置、加大支撑腿的跨距、加辅助支撑腿、加配重等,虽然这些方案对防止侧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户外土地施工,起重机会下沉,容易发生侧翻的可能。因此开发一种新起重机智能防侧翻系统及起重机,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智能防侧翻系统及起重机,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面临的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起重机智能防侧翻系统,包括防侧翻装置以及信号接收装置,所述防侧翻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防侧翻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之间设有滑架,所述滑架上设有滑板,所述安装柱的底端设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两个第一电控油缸,所述第一电控油缸的顶端与安装柱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撑板上位于两个第一电控油缸之间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安装柱上还设有紧固机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上设有防护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贯穿支撑板的第二电控油缸,所述第二电控油缸的底座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二电控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上横向贯穿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中间位置设有双向液压油缸,所述双向液压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上设有斜板。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控油缸的顶端上还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信号接收装置电性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三电控油缸,所述第三电控油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一u形固定槽,所述第一u形固定槽的前端镜像设有第二u形固定槽,所述第一u形固定槽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配合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一端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螺纹柱的另一端与第二u形固定槽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第一伸缩柱,所述第一伸缩柱的另一端与第二u形固定槽连
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形固定槽与第二u形固定槽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防滑齿。
1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的侧端,所述第一横板的顶端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板,各个所述连接板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横板,位于最外端的连接板上套设有第一l形锁板,所述第一l形锁板上开设有锁孔,所述第二横板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端设有第二l形锁板,位于最外端的连接板的侧端上还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端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l形锁板的外侧设有弧形倒角,所述第二l形锁板的底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底端上设有锁柱,所述锁柱与锁孔相互配合,所述锁柱的底端上还设有弧形滑柱。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板上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上设有脚踩板,所述脚踩板上设有第二防滑齿。
14.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支撑脚架,所述支撑脚架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的内部设有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二伸缩柱的底端设有调节旋钮,所述第二伸缩柱的顶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之间通过调节螺母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中间位置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的下方设有增重板,所述增重板的下端设有增重块,所述支撑脚架的底端上还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均设有插柱。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本发明通过设有的防侧翻装置以及信号接收装置的配合,将信号接收器与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从而在起重机下沉时,将起重机抬起并恢复原位,可避免重心位置的改变,减少侧翻的可能;同时通过底部设有的固定机构可对起重机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设有的双向液压油缸可在必要时将第二固定柱抬出,固定在两侧土内,对起重机进行加固,防止侧翻发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防侧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第一l形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第二l形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
27.1、安装柱;2、滑架;3、滑板;4、支撑板;5、第一电控油缸;6、固定机构;7、紧固机构;8、防护机构;9、信号接收装置;10、防侧翻装置;601、第二电控油缸;602、控制器;603、第一
固定柱;604、通槽;605、双向液压油缸;606、第二固定柱;607、弧形固定板;608、斜板;609、位移传感器;701、第三电控油缸;702、第一u形固定槽;703、第二u形固定槽;704、第一固定块;705、第二固定块;706、螺纹孔;707、螺纹柱;708、第一驱动电机;709、第一伸缩柱;710、第一防滑齿;801、第一横板;802、连接板;803、第二横板;804、第一l形锁板;805、锁孔;806、通孔;807、拉杆;808、第二l形锁板;809、弧形倒角;810、安装孔;811、伸缩弹簧;812、锁柱;813、弧形滑柱;814、转轴;815、第二驱动电机;816、安置槽;817、脚踩板;818、第二防滑齿;901、支撑脚架;902、安装筒;903、第二伸缩柱;904、调节旋钮;905、固定架;906、调节螺母;907、安装架;908、信号接收器;909、增重板;910、增重块;911、支撑块;912、插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起重机底座、起重臂、操作室,起重机底座上设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与防侧翻装置10上的滑板3连接,起重臂一端与操作室连接,起重臂另一端与吊绳连接,操作室为中空立方体状,操作室底部设有回转装置,顶部安装有卷扬机,吊绳一端与卷扬机连接,另一端连接吊钩,吊钩包括连接部、钩身部和卡扣,用于起重物品。
31.一种起重机智能防侧翻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防侧翻装置10以及信号接收装置9,防侧翻装置10与信号接收装置9之间电性连接,防侧翻装置10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安装柱1,安装柱1之间设有滑架2,滑架2上设有滑板3,安装柱1的底端设有两个支撑板4,支撑板4上设有两个第一电控油缸5,第一电控油缸5的顶端与安装柱1的底端连接,支撑板4上位于两个第一电控油缸5之间设有固定机构6,安装柱1上还设有紧固机构7,支撑板4的外侧上设有防护机构8,第一电控油缸5的顶端上还设有位移传感器609,位移传感器609与信号接收装置9电性连接,设置的位移传感器609与信号接收装置9的水平高度的状态是一致的,当起重机下沉时,位移传感器609的位置低于信号接收装置9,会驱使第一电控油缸5上升,从而将起重机回到原来位置,避免起重机的下沉,紧固机构7可从两边对起重机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同时可推动起重机在滑架2上移动,方便使用,固定机构6可插入地下,避免起重机的侧翻,设有的防护机构8即可对控制器602进行一定的保护,又可便于将操作人员带上起重机内,方便使用。
32.如图3所示,固定机构6包括贯穿支撑板4的第二电控油缸601,第二电控油缸601的底座上设有控制器602,第二电控油缸60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固定柱603,第一固定柱603上横向贯穿设有通槽604,通槽604的中间位置设有双向液压油缸605,双向液压油缸605的输出端设有第二固定柱606,第二固定柱606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弧形固定板607,弧形固定板607上设有斜板608,第一固定柱603可通过第二电控油缸601的驱动插入地下,对支撑板4进
行固定,从而对起重机进行固定,当起重机发生侧翻可能时,双向液压油缸605会将第二固定柱606从通槽604内抬出,插入两侧的土地内,对两侧进行加固,防止侧翻,设有的弧形固定板607与斜板608可增加第二固定柱606的抓地能力,增强第二固定柱606的稳固性能。
33.如图4所示,紧固机构7包括第三电控油缸701,第三电控油缸70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u形固定槽702,第一u形固定槽702的前端镜像设有第二u形固定槽703,第一u形固定槽702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块704与第二固定块705,第一固定块704上设有螺纹孔706,螺纹孔706内配合有螺纹柱707,螺纹柱707的一端设有第一驱动电机708,螺纹柱707的另一端与第二u形固定槽703连接,第二固定块705上设有第一伸缩柱709,第一伸缩柱709的另一端与第二u形固定槽703连接,第一u形固定槽702与第二u形固定槽703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防滑齿710,螺纹柱707可调节第一u形固定槽702与第二u形固定槽703之间的位置,从而从两边对起重机进行固定,设有的第一防滑齿710可增加第一u形固定槽702与第二u形固定槽703的夹持稳固性,设有的第三电控油缸701可推动起重机移动,从而调节起重机在滑架2上的位置,便于控制起重机的起重范围。
34.如图5-图7所示,防护机构8包括第一横板801,第一横板80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4的侧端,第一横板801的顶端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板802,各个连接板802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横板803,位于最外端的连接板802上套设有第一l形锁板804,第一l形锁板804上开设有锁孔805,第二横板803上贯穿开设有通孔806,通孔806内设有拉杆807,拉杆807的底端设有第二l形锁板808,位于最外端的连接板802的侧端上还设有转轴814,转轴814的外端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815,第一l形锁板804的外侧设有弧形倒角809,第二l形锁板808的底端设有安装孔810,安装孔810内设有伸缩弹簧811,伸缩弹簧811的底端上设有锁柱812,锁柱812与锁孔805相互配合,锁柱812的底端上还设有弧形滑柱813,第二横板803上开设有安置槽816,安置槽816上设有脚踩板817,脚踩板817上设有第二防滑齿818,第一l形锁板804可与第二l形锁板808配合,可对防护机构8进行限位,连接板802可通过第二驱动电机815的驱动进行转动上升,从而将第二横板803抬高,便于将操作人员送上起重机,当连接板802转动到竖直位置时,第一横板801、连接板802以及第二横板803可形成一个围栏,对控制器进行一定的保护。
35.如图8所示,信号接收装置9包括支撑脚架901,支撑脚架901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筒902,安装筒902的的内部设有第二伸缩柱903,第二伸缩柱903的底端设有调节旋钮904,第二伸缩柱903的顶端设有固定架905,固定架905之间通过调节螺母906连接有安装架907,安装架907的中间位置设有信号接收器908,信号接收器908的下方设有增重板909,增重板909的下端设有增重块910,支撑脚架901的底端上还设有支撑块911,支撑块911的底端均设有插柱912,调节旋钮904可根据的士调节第二伸缩柱903的高度,从而调节信号接收器908的位置,使信号接收器908与位移传感器609处于同一高度上,支撑块911与底面接触,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稳定性能,设有的插柱912可插入地下,对支撑脚架901进行进一步固定,设有的增重板909以及增重块910可增加信号接收装置9的稳固性能。
36.具体操作时,将防侧翻装置10以及信号接收装置9放到待使用场所,先将防侧翻装置10进行固定,驱动固定机构6上的第二电控油缸601将第一固定柱603紧紧的插入地下,对支撑板4进行支撑限位,然后调节紧固机构7上的螺纹柱707,通过第一驱动电机708的驱动,调节第一u形固定槽702与第二u形固定槽703之间的距离,将起重机两侧夹紧固定,然后将
信号接收装置9进行固定,将支撑脚架901的底部的支撑块911接地,将插柱912插入地下,对信号接收装置9进行稳固,然后调节调节旋钮904,调节信号接收器908的高度,使信号接收器908与防侧翻装置10上的位移传感器609的位置在同一高度上,稳固完成后,操作人员站在安置槽816的脚踩板817上,第二驱动电机815启动,从而将连接板802转动抬升,将第二横板803抬升,从而将操作人员送上起重机,而连接板802抬升到竖直位置后,锁柱812会进入锁孔805内,进行限位,使第一横板801、连接板802以及第二横板803形成一个围栏,对控制器进行保护,在使用时,起重机内的控制室可操控第三电控油缸701伸缩,带动起重机在滑架2上来回移动,从而对起重机位置进行调节,若是在使用过程中,防侧翻装置10下沉,会使位移传感器609的位置低于信号接收器908的位置,这是会驱动第一电控油缸5上升,使位移传感器609回到与信号接收器908的同一位置,可避免起重机下沉,若是起重机重心不稳时,双向液压油缸605会驱动第二固定柱606从通槽604内伸出,插入两侧的土内,对两侧进行固定,增加抓地力,防止侧翻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回到安置槽816内。拉动拉杆807,将锁柱812脱离锁孔805,第二驱动电机815启动,将操作人员送回地面。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