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30 10:58: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集成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集成建筑是以专业化大工厂和社会化协作的生产方式,将建筑部件加以装配集成为市场提供终极完善产品的全新建筑体系。
3.相关技术中设计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4574595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慧化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其包括建筑本体和地基,建筑本体设置在地基上,地基的顶端开设有蓄水池,蓄水池内设置有设置有连接有喷水管的水泵,喷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位于地基上;蓄水池设置有若干个开口端,开口端的外壁嵌套连接有滤板,滤板的底端设置有净化槽,净化槽的内部设置有滤芯。当地基上有雨水或者生活污水时,水渍中部分较大的杂质会受到滤板的阻隔,然后水渍会流动至净化槽内,净化槽内的滤芯可以对水渍中较小的杂质进行阻隔,经过过滤后的水渍会存储在蓄水池内,通过水泵和喷水管可以将蓄水池内的水资源重复利用。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雨水中的杂质经过滤芯过滤后,杂质会存储在净化槽内,在长时间的工作后,净化槽内会存储较多的杂质,需要对净化槽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需要人为打开滤板并进入净化槽内清理,清洁工作较为复杂,需要耗费较大的劳动力,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工人对蓄水池内过滤的杂质进行清洁,减少人为劳动力,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包括地基和位于地基上的房屋,所述地基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底部连通有蓄水池;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隔栏和滤网,所述隔栏和滤网均沿环形槽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隔栏位于滤网的上方;所述隔栏和滤网的端壁均与环形槽的内侧壁相互贴合,所述隔栏和滤网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环形槽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与滤网底壁相抵的抵接块;所述环形槽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与滤网相连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滤网在环形槽内升降。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污水或生活用水进入环形槽内时,隔栏对水渍中一些较大的杂质进行阻拦,而水渍在进入环形槽内后,滤网可以对水渍中较小的杂质进行过滤,经过过滤后的水渍会流入蓄水池内,对蓄水池内的水渍进行重复利用,可以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而滤网在长时间使用后,滤网上会粘附较多的杂质,此时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滤网向地基的表面上升,使滤网与抵接块相互脱离,同时支撑杆带动隔栏一同上升,当滤网上升到与地基相互齐平的位置时,此时工人在地基上即可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洁工作,无需
人为进入至环形槽内进行清洁工作,进而达到减少人为劳动力的效果。
8.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蜗杆、蜗轮、齿轮和齿条,所述电机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蜗杆相连,所述蜗轮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并与蜗杆之间相互啮合,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蜗轮的端壁上,所述齿轮和蜗轮之间同轴设置;所述齿条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滤网的底端,所述齿条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带动滤网在环形槽内进行升降时,通过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相抵,进而带动蜗轮转动,蜗轮与齿轮相互固定,进而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相抵,进而带动齿条升降,齿条升降时带动滤网在环形槽内升降,由于蜗轮和蜗杆之间具有自锁能力,当对滤网的位置调节好后,蜗轮与蜗杆相抵,进而对齿条的位置固定,当隔栏受到压力时,齿条与齿轮之间不易发生移动,对齿条的固定效果好,升降机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高,建筑结构不易发生损坏。
1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且位于底部开设有与蓄水池相互连通的隔水槽,所述电机位于隔水槽远离齿条方向的一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污水进入至安装槽内时,污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隔水槽内,并通过隔水槽进入至蓄水池内,隔水槽可以起到阻隔污水的作用,进而污水不易与电机相互接触,减少电机受污水腐蚀而发生损坏的现象,有利于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12.作为优选,所述隔栏包括若干个分栏,相邻所述分栏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相邻的分栏之间连接固定,所述分栏的底部开设有供支撑杆顶端插设并且相抵的支撑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栏通过若干个分栏相互组装而成,在对隔栏进行安装时,将支撑杆插设至分栏底部的支撑槽内,支撑杆与支撑槽的底壁相抵,起到对分栏的支撑作用,然后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的分栏之间进行连接组装,现场对隔栏进行组装,一方面减少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起到便于施工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施工周期。
14.作为优选,所述滤网包括若干个分网,所述支撑杆固定在分网上表面,相邻所述分网之间同样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还用于与相邻的分网之间连接固定,所述齿条固定设置在分网的底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滤网分成若干个分网组装而成,在对滤网进行安装时,先将分网放置在抵接块上,抵接块对分网进行抵接,然后在利用连接组件将相邻的分网进行连接固定,起到方便安装滤网的效果。
1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片和连接螺栓,所述连接片位于相邻的分栏或者相邻的分网上表面,所述连接螺栓在连接片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螺栓贯穿连接片与分栏或分网螺纹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滤网或者隔栏进行安装时,将连接片放置在相邻的分栏或者相邻的分网上,然后将连接螺栓贯穿连接片与分栏或者分网之间螺纹连接,从而快速将相邻的分栏或者相邻的分网进行连接固定,操作方便快捷,对相邻的分栏或者相邻的分网固定效果好。
18.作为优选,所述分栏上开设有供连接片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连接片相互适配,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供连接螺栓插设并且相抵的抵接槽,所述连接螺栓位的端部位于抵接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的分栏进行连接时,将连接片放置在连接槽内,然后转动连接螺栓,将连接螺栓的端部与抵接槽的底壁相抵,由于隔栏与地基表面相互齐平,这样将连接片和连接螺栓隐藏在连接槽内,可以减少行走的人员被连接片或连接螺栓绊倒的现象,提高建筑结构使用时的安全性。
20.作为优选,所述分网的底端开设有供抵接块并且相抵的限位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滤网进行安装组装时,将分网放置在环形槽内,然后将抵接块插设至限位槽内,抵接块与限位槽的内壁相抵,抵接块对分网进行支撑,同时限位槽可以对分网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当滤网在进行使用时,减少滤网方式偏移的现象,防止齿轮与齿条相互脱离,从而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2.作为优选,所述齿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有显示屏。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伸入蓄水池内的水资源中,齿条上的液位传感器可以对蓄水池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并且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水位,起到对蓄水池内水位测量的效果,有利于住户了解回收水的总量。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地基、环形槽、蓄水池、隔栏、滤网、支撑杆、抵接块、安装槽和升降机构,经过隔栏和滤网过滤后的水渍会流入蓄水池内,对蓄水池内的水渍进行重复利用,可以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而通过升降机构可以带动滤网在环形槽内升降,将滤网上升到与地基相互齐平的位置时,此时工人在地基上即可对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洁工作,无需人为进入至环形槽内进行清洁工作,进而达到减少人为劳动力的效果;2.通过设置电机、蜗杆、蜗轮、齿轮和齿条,由于蜗轮和蜗杆之间具有自锁能力,当通过电机带动齿条升降以对滤网的位置调节好后,蜗轮与蜗杆相抵,进而对齿条的位置固定,当隔栏受到压力时,齿条与齿轮之间不易发生移动,对齿条的固定效果好,升降机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较高,建筑结构不易发生损坏;3.通过设置分栏、支撑槽、分网、连接片和连接螺栓,可以现场对隔栏和滤网进行安装,一方面减少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起到便于施工的作用,有利于减少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栏和滤网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28.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29.图5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11、房屋;2、环形槽;21、蓄水池;22、抵接块;23、安装槽;231、隔水槽;3、隔栏;31、分栏;311、支撑槽;312、连接槽;4、滤网;41、分网;411、限位槽;5、支撑杆;6、升降机构;61、电机;62、蜗杆;63、蜗轮;64、齿轮;65、齿条;7、连接组件;71、连接片;711、抵接槽;72、连接螺栓;8、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地基1和位于地基1上的房屋11,地基1上开设有环形槽2,环形槽2为圆形,房屋11位于环形槽2内。环形槽2的底部连通有蓄水池21,蓄水池21可以增大环形槽2的储水量。环形槽2内设置有隔栏3和滤网4,隔栏3和滤网4均沿环形槽2的圆周方向设置,隔栏3位于滤网4的上方,当有雨水和生活污水进入环形槽2内时,隔栏3对水渍中一些较大的杂质进行阻拦,滤网4可以对水渍中较小的杂质进行过滤。存储在蓄水池21内的水资源可以重复利用,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33.为了方便对建筑机构进行安装施工,参照图1和图2,隔栏3和滤网4的端壁均与环形槽2的内侧壁相互贴合,环形槽2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抵接块22,滤网4的底端开设有供抵接块22并且相抵的限位槽411,抵接块22插设在限位槽411内,抵接块22既可以与滤网4进行支撑并且可以对滤网4在水平方向上限位。隔栏3和滤网4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5,隔栏3焊接固定在滤网4的上表面,支撑杆5沿环形槽2的深度方向设置。隔栏3的底部开设有供支撑杆5顶端插设并且相抵的支撑槽311,通过支撑杆5对隔栏3进行支撑。
34.为了减少清洁滤网4时的劳动力,参照图1和图2,环形槽2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23,安装槽23内安装有与滤网4相连的升降机构6。升降机构6包括电机61、蜗杆62、蜗轮63、齿轮64和齿条65,电机6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槽23内,电机61的驱动轴与蜗杆62相连。蜗轮63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安装槽23内,蜗轮63与蜗杆62之间相互啮合。齿轮64焊接固定设置在蜗轮63的端壁上,齿轮64和蜗轮63之间同轴设置。齿条65沿竖直方向焊接固定设置在滤网4的底端,齿条65与齿轮64之间相互啮合。在需要滤网4上粘附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电机61带动蜗杆62转动,蜗杆62与蜗轮63相抵,进而带动蜗轮63转动,进而带动齿轮64转动,齿轮64与齿条65相抵,进而带动齿条65升降,通过蜗杆62与蜗轮63之间的自锁功能,快速对齿条65进行锁止支撑。当滤网4上升到与地基1相互齐平的位置时,无需进入环形槽2内即可对滤网4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减少了清洁时的劳动力。
35.为了延长电机61的使用寿命,参照图1和图2,安装槽23的侧壁且位于底部开设有与蓄水池21相互连通的隔水槽231,隔水槽231沿安装槽23的宽度方向设置,电机61位于隔水槽231远离齿条65方向的一侧。如果有污水进入安装槽23内,水渍会通过隔水槽231进入至蓄水池21内,进而污水不易与电机61相互接触,减少电机61因受污水腐蚀而发生损坏的现象。
36.为了方便施工,参照图3和图4,隔栏3包括若干个分栏31,相邻分栏31的端壁相互贴合,支撑槽311设置在分栏31的底端。相邻分栏3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7,在安装隔栏3时,将支撑杆5插设至分栏31底部的支撑槽311内,然后通过连接组件7将相邻的分栏31之间进行连接组装,实现现在对隔栏3的快速安装,一方面减少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起到便于安装,缩短施工周期的目的。
37.为了方便施工,参照图3和图5,滤网4包括若干个分网41,分网41由框架和网组成,网设置在框架内,相邻分网41的端壁相互贴合。支撑杆5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分网41的上表面,限位槽411设置在分网41的底壁上,齿条65焊接固定在分网41的下表面。相邻分网41之间同样设置有连接组件7,在对滤网4进行安装时,将分网41放置在抵接块22上,然后通过连接组件7对相邻的分网41进行连接固定,以快速达到快速安装滤网4的作用。
38.参照图4和图5,连接组件7包括连接片71和连接螺栓72,连接螺栓72在连接片7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片71位于相邻的分栏31或者相邻的分网41上表面,连接螺栓72贯穿连接片71与分栏31或分网41螺纹连接。在对隔栏3或者滤网4进行安装时,将连接片71放置在相邻的分栏31或者相邻的分网41上,然后转动连接螺栓72,将连接螺栓72连接在相邻的分栏31或者分网41上,操作方便快捷,同时对隔栏3和滤网4的固定效果好。
39.为了增强建筑结构使用时的安全性,参照图4,相邻分栏31的相对面上开设有供连接片71放置的连接槽312,连接槽312与连接片71相互适配,连接片71上开设有供连接螺栓72插设并相抵的抵接槽711。在利用连接组件7对相邻的分栏31进行连接固定时,将连接片71放置在连接槽312内,然后转动连接螺栓72,将连接螺栓72的端部与抵接槽711的底壁相抵,这样将连接片71和连接螺栓72隐藏在连接槽312内,可以减少行走的人员被连接片71或连接螺栓72绊倒的现象。
40.为了方便对水资源进行使用,参照图2,齿条6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8,液位传感器8连接有显示屏。由于齿条65位于滤网4的下方,齿条65伸入蓄水池21内,齿条65上的液位传感器8可以对蓄水池21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水位信息,有利于住户了解回收水的总量。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色环保集成建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滤网4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滤网4进行清洁时,首先确保隔栏3上没有行人或车辆,然后通过启动电机61带动蜗杆62转动,蜗杆62与蜗轮63相抵,进而带动蜗轮63和齿轮64转动,齿轮64与齿条65相抵,进而带动滤网4在环形槽2内上升,同时支撑杆5与隔栏3相抵,带动隔栏3上升,当滤网4上升到与地基1相互齐平的位置时,此时工人在地基1上即可对滤网4上的杂质进行清洁工作,无需人为进入至环形槽2内进行清洁工作,进而达到减少人为劳动力的效果,控制方便快捷,减少滤网4被杂质堵塞的现象,起到环保节能的作用。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