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茶树的微嫁接方法

2022-04-30 10:41: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茶树繁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茶树的微嫁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木本植物,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其芽叶经加工后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之一,因其具有低糖分、多营养、保健功能的优势,被认为是最具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饮料,同时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如今也成为致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茶叶中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与其复杂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大约有几十种成分,主要有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蛋白、氨基酸、咖啡碱、无机物中的矿质元素等。目前茶树繁殖方法有种子直播、短枝扦插、嫁接、组培等,每种繁殖方式都有优缺点,例如嫁接可以调节作物的生长势、增强作物的适应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但易受季节和接穗条数的限制;组培也在不断的发展,已在胚状体形成、离体胚培养、再生系统建立、抗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性成果,但茶树组培的生根一直是比较困难的。
3.组织培养微嫁接技术创立于1972年,是一种将组织培养与嫁接相结合的无性繁殖技术。我国有关微嫁接的研究可以从1992年奚声珂等用组培材料为接穗,嫁接在核桃子苗砧木上的研究开始。通常情况下分试管内嫁接和试管外嫁接两种。试管内嫁接是砧木与接穗均由组织培养获得,嫁接操作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之后也是继续在试管内培养;试管外嫁接的接穗通过组培获得无毒组培苗或经消毒处理的大田苗,而砧木是由种子萌发而成的健壮种苗,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嫁接。
4.中国专利申请:cn201811050005.x,公布了茶树的嫁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砧木的选择:选择处衰老期需嫁接换种的群体种老茶园的茶树中3-5根健壮的茎干作砧木;s2.接穗的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无性系茶树良种,从中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茎皮呈红棕色、腋芽饱满的一年生木质化枝条作接穗;s3.剪砧木:将步骤s1中的砧木离地面10-15厘米处剪断准备用于嫁接,其余茎干齐根剪平;接着清理干净茶树根茎交接部的杂物,再用遮阳效果良好的织物穿过待嫁接的砧木后盖住茶树的根茎交接部,并用土压实,使得茶树的根茎交接部完全被织物覆盖;s4.切砧木:用嫁接刀从砧木断面带部分木质部的部位纵切一刀,切口深度2.5-3 厘米;s5.削接穗:将步骤s2中选取的接穗保留一个芽,上端在距芽0.5厘米处剪断,在其下部左右各削一刀,形成楔形,接穗削面长度与步骤s4中砧木切口深度相同;s6.接合: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对齐,最后用塑料条将嫁接口及接穗进行绑缚,仅露出穗芽;s7.缠带:用保水性能优异且遮阳效果良好的长带从砧木根部往上螺旋缠绕至砧木断面,缠绕时需要保证长带牢固的扎紧在砧木上,缠绕完毕后对砧木进行喷水,以使得经缠带的砧木充分吸水并达到饱和状态;s8.遮阴:缠带喷水后,及时用黑色的遮阳网对茶树进行遮阴;s9.嫁接后管理:待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长到10厘米以上时,解除步骤s6的绑缚,待接穗长到25厘米以上及时打顶,促使新穗侧芽萌发;再待新穗形成树冠并拥有浓密的叶层,解除步骤s7的长带;嫁接成活后,需加强茶园的
中耕、施肥、修剪管理,以促使茶树健壮生长。
5.上述发明存在不足之处:1.选择砧木苗龄较老,使得用作接穗的茎尖易变干、变褐以致死亡;2.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导致成本过高;3.茶树接穗嫁接时没有进行伤口愈合处理,不能保证植株良好生长,导致植株成活率低;4.易受环境的影响,不能人为控制植株生长环境条件。
6.中国专利申请:cn201410605542.1,公布了一种改良野生老茶树的嫁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整理茶园:首先老茶园进行整理,松根除草,施足底肥(有机肥);(2)修剪老茶树:讲老茶树剪平,离地2-3cm(随剪随嫁接);(3)嫁接:嫁接有剪砧、劈砧、削穗、插穗四个步骤,具体操作如下:剪砧是在第一次剪砧基础上,扒开根部泥土,离根2-3cm处再剪一次;剪砧用弹簧剪一次性剪平,不得损伤砧皮,砧木过大的可用小锯锯平;劈砧是用嫁接刀从砧木中间纵切一刀,深度为2-3cm。砧木较硬的可用木棍敲击嫁接刀背,从而劈开砧木;削穗一刀清,从接穗下端与叶基部垂直向削成契形面,削口长约2cm,略短于砧木切缝,两个契面要平;接穗为二叶一芽枝,下片叶剪去一半,上片叶不剪,留有腋芽;接穗要保持新鲜,随削随接。插穗时用镖丝刀撬开劈开的砧木,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中,要求接穗稍厚的一边与砧木边沿对齐吻合,即接穗稍厚一边的韧皮部与砧木韧皮部完全吻合,并且砧木与接穗相互作用越紧越好,这样有利于薄壁组织细胞同时分裂,加快愈合组织形成;一般每丛茶树留接3-5个砧木,每个砧木接一个穗,砧木大的也可接2-3个穗;(4)培土:接好后立即培细黄壤土,以土代绑将接穗全部埋在土中,只留上部腋芽裸露在外;边培土边用手稍加压实,切忌砧木与接穗松动移位;培土完后,用洒水壶将泥土浇湿,不可浇水过多;(5)覆盖:用湿稻草或杂草盖一层在土表,起保湿保温作用,每隔im插上竹条,搭成弓形,中间高度为50cm,在竹条上拉上农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压实,形成封闭,有条件的在农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既可防止农膜冬季被风掀开,又避免阳光直射,消耗水分;(6)管理:秋冬季嫁接后一般不需经常浇水,逢雨天,可掀膜接纳雨水,保证膜内泥土湿润;次年4月初,当茶芽长到3-4叶时可选择阴天揭膜,揭膜前要进行炼苗,逐渐适应环境,揭膜后用草铺于其中,用于遮阳,选择使用遮阳网效茶更好;当苗达10cm以上时摘去顶芽,便于侧芽生长发育。
7.上述发明存在不足之处:1.劳动强度大,且需要施肥,导致成本过高;2.培育周期较长; 3.受季节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不能人为控制植株生长环境条件;4.砧木没有得到尚佳保护,存在砧木失水快,不能很好的为接穗输送营养物质及水分的问题,导致植株的成活率低。
8.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微嫁接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优越性,如作为组培苗来源的接穗其生长周期短、费用低、占地少,接穗不受季节限制和环境影响,可随时从实验室取材,而且可在短期内大量增殖新品种穗条,有效解决了当前茶树良种供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存活率高,嫁接伤口快速愈合的茶树组培苗微嫁接的方法,且能够效解决了当前茶树良种供需问题。
10.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组培苗瓶外嫁接的微嫁接方法,所述微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砧木材料的准备
13.将由扦插获得的10-12月生

黔湄601’品种作为砧木,初春移栽至大棚,直径为18cm的每盆1-2株,直径为34cm的每盆4-5株,设置大棚温度为23-25℃,湿度为76-80%,待其稳定后选取木质化程度不高的部位作为嫁接部位。
14.s2、接穗材料的准备
15.s21.茶树茎段预处理:以

高原绿’茶品种树刚萌发无病虫害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用蘸有洗洁剂的细毛刷轻轻刷洗枝条,剪去叶片,保留部分叶柄,将枝条剪取带1个腋芽的茎段浸泡在洗洁剂溶液中5min,期间不断搅拌,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5%多菌灵溶液浸泡10min,不断搅拌,在流水下冲洗30min-60min,紧接着外植体在2g/l pvp溶液浸泡30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
16.s22.外植体消毒:在无菌条件下,首先使用75%酒精浸泡60s,对其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水清洗5次,再用0.1%升汞浸泡8min进行消毒,期间不断搅拌确保茎段与消毒液的充分接触,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最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17.s23.萌发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步骤s22的带芽茎段按设置的培养条件进行萌发培养,将基部斜切,保持每个外植体1.0-1.5cm,不可触碰瓶底部;
18.s24.增殖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s23中长至2cm-4cm的芽体从茎段上斜切下备用,按设置的培养条件进行增殖培养;
19.s25.壮苗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步骤s24所得苗分离成单个的芽,按设置的培养条件进行壮苗培养;
20.s26.练苗培养:将步骤e中经过壮苗培养后的组培苗放入温室,打开组培瓶的盖子,让所述组培苗与外界接触,适应自然光照和温湿昼夜变化进行驯化练苗。
21.s3、微嫁接
22.采用劈接法,在步骤s1中选取木质化程度不高的部位的茎作为砧木,从切口处径向切开 1-1.5cm;将步骤s26的苗作为接穗,将其基部削成楔形,通过不同的处理,接穗末端插入砧木进行嫁接,砧木和接穗的伤口都要平滑,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用pe嫁接膜缠绕伤口后用嫁接夹固定,再使用透明袋子罩住以达到保湿的效果,前期并进行遮荫,培养 25d后统计成活率,最后得到完整植株。
23.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步骤s23中所述的萌发培养选用的培养基为 ms 2.0mg/l 6-ba 1.0mg/l ga3。
24.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步骤s24中所述的增殖培养选用的培养基为 ms 4.0mg/l 6-ba 2.0mg/l iba。
25.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步骤s25中所述的壮苗培养选用的培养基为 ms 1.0mg/l 6-ba 0.5mg/l iba。
26.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所述的ms为4.43g/l ms、30g/l蔗糖、7.5g/l琼脂,ph5.8~6.0。
27.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步骤s26中所述的驯化练苗的时间为3~4d。
28.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步骤s2-s25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温度24~26℃,光照强度1800~2200lx,光照时间11~13h/d,培养时间30~50d。
29.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步骤s2-s25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时间40d。
30.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步骤s3中所述的通过不同的处理为:把嫁接苗剪成带叶数为2~3个,用0.8~1.2mg/l naa浸泡5~10min。
31.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茶树微嫁接方法,步骤s3中所述的通过不同的处理为:把嫁接苗剪成带叶数为3个,用1mg/l naa浸泡5min。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3.1.本发明通过将组培无根苗直接微嫁接到生长良好根系发达的砧木上,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从而得到完整的植株,成功解决了茶树生根难问题,且嫁接的成活率达到了60%以上。
34.2.本发明用组培快繁替代了接穗种苗的生产,1株组培苗可以获得1-3个接穗,提高了优良茶树繁殖系数,降低育苗成本,且可在短期内大量增殖品种接穗条,为探索茶树良种快繁新技术, 解决茶树生产上良种苗木供应短缺的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该技术不受季节条件因素限制,有效解决当前良种供需问题,为茶树后续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附图说明
35.图1腋芽萌发培养过程中第40天;
36.图2增殖培养过程中第40天;
37.图3壮苗培养过程中第40天;
38.图4 1mg/l naa处理接穗嫁接后第10天伤口处愈伤长势;
39.图5新芽萌发情况:其中a为:嫁接第10天;在第30天时将侧芽剪除;b为:嫁接第70天的新芽。
40.具体实施方法
4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2.实施例1茶树的微嫁接方法
43.s1.砧木材料的准备:将由扦插获得的10-12月生黔湄601品种作为砧木,于初春移栽至大棚的花盆里,直径为18cm的每盆1-2株,直径为34cm的每盆4-5株,设置大棚温度为23-25℃,湿度为76-80%,让砧木苗适应新的环境,使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待用;
44.s2.接穗材料的准备:
45.s21.茶树茎段预处理:选取品种

高原绿’刚萌发无病虫害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先进行茎段预处理,用蘸有洗洁剂的细毛刷轻轻刷洗枝条,剪去叶片,保留部分叶柄,将枝条剪取带1个腋芽的茎段浸泡在洗洁剂溶液中5min,期间不断搅拌,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5%多菌灵溶液浸泡10min,不断搅拌,在流水下冲洗30-60min,紧接着外植体在2g/l pvp溶液浸泡30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
46.s22.外植体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s21的外植体进行消毒,首先使用75%酒精浸泡 60s,对其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水清洗5次,再用0.1%升汞浸泡8min进行消毒,期间不断搅拌确保茎段与消毒液的充分接触,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最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47.s23.萌发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带芽茎段进行萌发培养,将基部斜切,保持每个
外植体 1.5cm,不可触碰瓶底部,培养基选用2.0mg/l 6-ba、1.0mg/l ga3、4.43g/l ms、30g/l蔗糖、 7.5g/l琼脂,ph5.8~6.0,温度25℃,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时间40d;
48.s24.增殖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腋芽培养至4cm时,从茎段上斜切下备用,进行增殖培养,选用4.0mg/l 6-ba、2.0mg/l iba、4.43g/l ms、30g/l蔗糖、7.5g/l琼脂,ph5.8~ 6.0,温度25℃,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时间40d;
49.s25.壮苗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所得增殖苗分离成单个的芽,进行壮苗培养,选用 1.0mg/l 6-ba、0.5mg/l iba、4.43g/l ms、30g/l蔗糖、7.5g/l琼脂,ph5.8~6.0,温度25℃,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时间40d;
50.s26.炼苗培养:将增粗培养后的组培苗放入温室,打开组培瓶的盖子,让所述组培苗与外界接触,适应自然光照和温湿昼夜变化进行驯化练苗3d。
51.s3.微嫁接:采用劈接法,在砧木中选取木质化程度不高的部位的茎,从切口处径向切开 1.5cm;将壮苗后的苗作为接穗,将其基部削成楔形,剪成带叶数为3个,接穗伤口用1mg/l naa 浸泡5min,接穗末端插入砧木进行嫁接,砧木和接穗的伤口都要平滑,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用pe嫁接膜缠绕伤口后用嫁接夹固定,最后使用透明袋子罩住以达到保湿的效果,培养25d后统计成活率,得到完整的植株。
52.实施例2茶树的微嫁接方法
53.s1.砧木材料的准备:由扦插生根的一年生

黔湄601’于初春移栽至大棚的花盆里,直径为18cm的每盆1-2株,直径为34cm的每盆4-5株,设置大棚温度为23-25℃,湿度为76-80%,让砧木苗适应新的环境,使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待用;
54.s2.接穗材料的准备:
55.s21.茶树茎段预处理:选取品种

高原绿’刚萌发无病虫害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先进行茎段预处理,用蘸有洗洁剂的细毛刷轻轻刷洗枝条,剪去叶片,保留部分叶柄,将枝条剪取带1个腋芽的茎段浸泡在洗洁剂溶液中5min,期间不断搅拌,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5%多菌灵溶液浸泡10min,不断搅拌,在流水下冲洗30-60min,紧接着外植体在2g/l pvp溶液浸泡30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
56.s22.外植体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s21的外植体进行消毒,首先使用75%酒精浸泡 60s,对其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水清洗5次,再用0.1%升汞浸泡8min进行消毒,期间不断搅拌确保茎段与消毒液的充分接触,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最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57.s23.萌发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带芽茎段进行萌发培养,将基部斜切,保持每个外植体 1cm,不可触碰瓶底部,培养基选用2.0mg/l 6-ba、1.0mg/l ga3,4.43g/l ms、30g/l蔗糖、 7.5g/l琼脂,ph5.8~6.0,温度26℃,光照强度2200lx,光照时间13h/d,培养时间50d;
58.s24.增殖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腋芽培养至3cm时,从茎段上斜切下备用,进行增殖培养,选用4.0mg/l 6-ba、2.0mg/l iba、4.43g/l ms、30g/l蔗糖、7.5g/l琼脂,ph5.8~ 6.0,温度26℃,光照强度2200lx,光照时间13h/d,培养时间50d;
59.s25.壮苗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所得增殖苗分离成单个的芽,进行壮苗培养,选用 1.0mg/l 6-ba、0.5mg/l iba、4.43g/l ms、30g/l蔗糖、7.5g/l琼脂,ph5.8~6.0,温度26
℃,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3h/d,培养时间50d;
60.s26.炼苗培养:将增粗培养后的组培苗放入温室,打开组培瓶的盖子,让所述组培苗与外界接触,适应自然光照和温湿昼夜变化进行驯化练苗4d。
61.s3.微嫁接:采用劈接法,在砧木中选取木质化程度不高的部位的茎,从切口处径向切开 1.0cm;将壮苗后的苗作为接穗,将其基部削成楔形,剪成带叶数为2个,接穗伤口用1.2mg/l naa 浸泡10min,接穗末端插入砧木进行嫁接,砧木和接穗的伤口都要平滑,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用pe嫁接膜缠绕伤口后用嫁接夹固定,最后使用透明袋子罩住以达到保湿的效果,培养25d后统计成活率,得到完整的植株。
62.实施例3茶树的微嫁接方法
63.s1.砧木材料的准备:由扦插生根的一年生

黔湄601’于初春移栽至大棚的花盆里,直径为18cm的每盆1-2株,直径为34cm的每盆4-5株,设置大棚温度为23-25℃,湿度为76-80%,让砧木苗适应新的环境,使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待用;
64.s2.接穗材料的准备:
65.s21.茶树茎段预处理:选取品种

高原绿’刚萌发无病虫害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先进行茎段预处理,用蘸有洗洁剂的细毛刷轻轻刷洗枝条,剪去叶片,保留部分叶柄,将枝条剪取带1个腋芽的茎段浸泡在洗洁剂溶液中5min,期间不断搅拌,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0.5%多菌灵溶液浸泡10min,不断搅拌,在流水下冲洗30-60min,紧接着外植体在2g/l pvp溶液浸泡30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
66.s22.外植体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s21的外植体进行消毒,首先使用75%酒精浸泡 60s,对其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水清洗5次,再用0.1%升汞浸泡8min进行消毒,期间不断搅拌确保茎段与消毒液的充分接触,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最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67.s23.萌发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带芽茎段进行萌发培养,将基部斜切,保持每个外植体 1.5cm,不可触碰瓶底部,培养基选用2.0mg/l 6-ba、1.0mg/l ga3,4.43g/l ms、30g/l蔗糖、7.5g/l琼脂,ph5.8~6.0,温度24℃,光照强度1800lx,光照时间11h/d,培养时间30d;
68.s24.增殖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上述腋芽培养至3cm时,从茎段上斜切下备用,进行增殖培养,选用4.0mg/l 6-ba、2.0mg/l iba、4.43g/l ms、30g/l蔗糖、7.5g/l琼脂,ph5.8~ 6.0,温度24℃,光照强度1800lx,光照时间11h/d,培养时间30d;
69.s25.壮苗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所得增殖苗分离成单个的芽,进行壮苗培养,选用 1.0mg/l 6-ba、0.5mg/l iba、4.43g/l ms、30g/l蔗糖、7.5g/l琼脂,ph5.8~6.0,温度24℃,光照强度1800lx,光照时间11h/d,培养时间30d;
70.s26.炼苗培养:将增粗培养后的组培苗放入温室,打开组培瓶的盖子,让所述组培苗与外界接触,适应自然光照和温湿昼夜变化进行驯化练苗3.5d。
71.s3.微嫁接:采用劈接法,在砧木中选取木质化程度不高的部位的茎,从切口处径向切开 1.2cm;将壮苗后的苗作为接穗,将其基部削成楔形,剪成带叶数为3个,接穗伤口用0.8mg/l naa 浸泡8min,接穗末端插入砧木进行嫁接,砧木和接穗的伤口都要平滑,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用pe嫁接膜缠绕伤口后用嫁接夹固定,最后使用透明袋子罩住以达到保湿的效果,培养25d后统计成活率,得到完整的植株。
的离心管,封口避光,-20℃贮存备用。
87.1mg/lnaa的配制:准确量取0.1ml母液定容到200ml;
88.10mg/lnaa的配制:准确量取1ml母液定容到200ml;
89.100mg/lnaa的配制:准确量取10ml母液定容到200ml。
90.2、配置iba母液溶液(2mg
·
ml-1):称取0.1g iba粉末于玻璃烧杯中,滴入少量 1mol.l-1naoh使其溶解,期间不断搅拌,加入去离子水后,用50ml容量瓶定容,分装至2ml 的离心管,封口避光,-20℃贮存备用。
91.1mg/liba的配制:准确量取0.1ml母液定容到200ml;
92.10mg/liba的配制:准确量取1ml母液定容到200ml;
93.100mg/liba的配制:准确量取10ml母液定容到200ml。
94.三、naa和iba的不同浓度处理对微嫁接成活率影响的考察
95.将naa设置1mg/l、10mg/l、100mg/l,iba设置1mg/l、10mg/l、100mg/l,进行浸泡,时间为5min,对照组用ddh2o浸泡5min,每组24株,重复3次,考察naa和iba不同浓度处理对微嫁接成活率影响,结果见表1:
96.表1:naa和iba的不同浓度处理对微嫁接成活率影响考察
97.序号激素种类浓度(mg/l)嫁接数(个)成活数(个)成活率(%)1ddh2o0722433.33
±
0.02c2naa1724562.50
±
0.04a3naa10722550.00
±
0.05b4naa100721419.44
±
0.01d5iba1721216.67
±
0.02d6iba10722433.33
±
0.00c7iba10072912.50
±
0.02d
98.注:数据后字母表示显著性分析结果
99.如表1结果所示,用1mg/l naa浸泡5min后的成活率可以达到62.50%,是因为经过1mg/l naa处理后的接穗在伤口处易形成愈伤组织,具有促进形成层活动的作用,使形成层分化为木质部或韧皮部的速度加快,产生新的输导组织,完成嫁接愈合及成活过程,成为一个完整植株,因此优选浓度为1mg/l naa浸泡5min。
100.四、接穗带叶片数对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考察
101.接穗的叶片进行带叶数处理,设置为1叶、3叶和5叶,每组24株,重复3次,考察接穗带叶片数对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
102.表2接穗带叶片数对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103.104.注:数据后字母表示显著性分析结果
105.由表2可知,接穗带叶数对成活率存在影响,3叶的接穗成活率可达到52.78%,而1叶的仅为12.50%,说明叶片提供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嫁接成活。所以接穗优选带有3片叶的苗。
106.五、温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考察
107.嫁接后培养温度设置为20℃、25℃和30℃,每组32株,重复3次,考察温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见表3:
108.表3温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109.温度(℃)嫁接数(个)成活数(个)成活率(%)20962425.00
±
0.04b25965052.08
±
0.06a309688.33
±
0.04c
110.注:数据后字母表示显著性分析结果
111.如表3结果所示,温度对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影响,25℃最适,这也与茶树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相符合,温度高切口处容易失水接穗枯萎。
112.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