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6: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农业种植时难免会碰到土壤缺乏肥力的问题,缺乏肥力的土壤不利于种植物的培养,为满足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各种类培养植物对土壤的不同要求,需人工专门配制的含有丰富养料、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透气功能性能的土壤,这种经过培养后的土壤能保温保湿、干燥时不龟裂、潮湿时不粘结,而目前的土壤培养缺乏一种具有自动加水和混匀功能的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含自动加水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包括支架、搅拌电机、搅拌桶、搅拌轴、搅拌杆、土壤水分传感器、加水装置、控制器和盖板;所述搅拌桶与支架连接,且搅拌桶内壁安装有土壤水分传感器;所述搅拌轴转动安装于搅拌桶内部中心,其上沿高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搅拌杆,且搅拌轴向下延伸贯穿搅拌桶的底部并与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盖板的一面安装有加水装置和控制器,且盖板通过铰链与搅拌桶活动连接;所述搅拌电机、土壤水分传感器、加水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6.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水装置包括接水管、控制阀和喷头;所述接水管的一端贯穿盖板,且在该端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喷头;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接水管上,且该控制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7.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还包括多通管件;所述接水管贯穿盖板与多通管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多通管件的剩余端各自与一分水管连接,每一根分水管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喷头。
8.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安装于盖板的顶部,并与接水管连接。
9.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箱呈圆筒结构,该储水箱采用不锈钢制成。
10.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还包括投料口;投料口;所述盖板开设有至少一个投料口。
11.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还包括通风孔;所述搅拌桶的上部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12.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搅拌桶的内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
制器电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进步:
14.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有效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培养土壤时,将所要培养的土壤倒入搅拌桶内,关上盖板,启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控制器,当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搅拌桶内土壤的含水量低于预设值时,土壤水分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加水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加水装置启动,加水装置向搅拌桶加水,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干燥龟裂,当土壤的含水量高于预设值时,土壤水分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停水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加水装置停止运行,避免土壤中水分过多而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保证土壤适宜的含水量。
15.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有效将土壤混匀;控制器根据土壤水分传感器发送的加水信号控制加水装置启动的同时,控制器控制搅拌电机启动,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和搅拌杆旋转,搅拌杆搅拌土壤,混匀土壤中的水,保证土壤中的水均匀扩散,同时保持土壤一定的松散,避免土壤粘结成团或块,当控制器根据土壤水分传感器发送的停水信号控制加水装置停止运行的同时,控制器控制搅拌电机停止工作,实现对土壤的同步加水和混匀。
16.3.本实用新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中的含水量,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温度,控制器实时显示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
17.4.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箱能为培养的土壤持续供水,利于搅拌桶内的土壤保湿,避免土壤干燥龟裂。
18.5.本实用新型的投料口便于操作人员向搅拌桶内投撒化肥等施肥物质,也可在搅拌杆搅拌土壤的同时投撒,利于混匀施肥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投料口观察搅拌桶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5.图中各部件名称及序号:1-支架,2-搅拌电机,3-搅拌桶,4-搅拌轴,5-搅拌杆,6-土壤水分传感器,7-加水装置,71-接水管,72控制阀,73-喷头,74-三通管件,75-储水箱,8-控制器,9-盖板,10-投料口,11-通风孔,12-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如图1至5所示,一种含自动加水功能和混匀功能的土壤培养装置,包括支架1、搅拌电机2、搅拌桶3、搅拌轴4、搅拌杆5、土壤水分传感器6、加水装置7、控制器8和盖板9;所述搅拌桶3与支架1连接,且搅拌桶3内壁底部安装有土壤水分传感器6;所述搅拌轴4转动安装于搅拌桶3内部中心,其上沿高度方向等间隔安装有多个搅拌杆5,且搅拌轴4向下延伸贯穿搅拌桶3的底部并与搅拌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盖板9朝向搅拌桶3内部的一面安装有加水装置7和控制器8,且盖板9通过铰链与搅拌桶4活动连接;所述搅拌电机2、土壤水分传感器6、加水装置7均与控制器8电连接,该控制器8具有显示功能。
29.工作方式:
30.将需培养的土壤倒入搅拌桶3内,关上盖板9,接通电源,启动土壤水分传感器6和控制器8,土壤水分传感器6监测搅拌桶3内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器8上有显示屏,控制器8分析处理土壤水分传感器6传来的监测数据,并实时显示土壤的水分含量,当土壤的含水量低于预设值时,土壤水分传感器6则向控制器8发送加水信号,控制器8根据该信号控制加水装置7启动,加水装置7向搅拌桶3加水,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干燥龟裂,同时控制器8根据该信号控制搅拌电机2启动,搅拌电机2带动搅拌轴4转动,搅拌轴4上的搅拌杆5旋转并搅拌土壤,混匀土壤中的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松散,避免土壤粘结成块或团,实现对土壤的自动加水和混匀;当土壤的含水量高于预设值时,土壤水分传感器6则向控制器8发送停水信号,控制器8根据该信号控制加水装置7停止运行,加水装置7停止加水,避免土壤内水过多而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同时控制器8根据该信号控制搅拌电机2停止工作。
31.实施例2:
3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加水装置7包括接水管71、控制阀72和喷头73;所述接水管71的一端贯穿盖板9,且在该端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喷头73;所述控制阀72安装于接水管71上,且该控制阀72与控制器8电连接。
33.工作方式:
34.控制阀72保持常闭状态,当土壤水分传感器6向控制器8发送加水信号时,控制器8控制控制阀72打开,水经接水管71流入喷头73,喷头73将水滴洒至土壤,保持土壤的湿度,当土壤传感器6想控制器8发送停水信号时,控制器8控制控制阀72关闭,停止加水。
35.实施例3:
36.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多通管件74。
37.多通管件74;所述接水管71贯穿盖板9与多通管件74的一端连接,所述多通管件74的剩余端各自与一分水管连接,每一根分水管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喷头73。
38.所述多通管件74可为三通管件、四通管件或五通管件等。
39.实施例4:
40.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有储水箱75。
41.所述储水箱75安装于盖板9的顶部,并与接水管71连接。
42.实施例5:
43.与实施例4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储水箱75的一种结构形式。
44.所述储水箱75呈圆筒结构,该储水箱75采用不锈钢制成。
45.实施例6:
46.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5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开设有投料口10。
47.所述盖板9开设有至少一个投料口10,便于操作人员向搅拌桶3内的土壤投撒化肥等施肥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使操作人员能观察搅拌桶3内的情况。
48.实施例7:
49.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开设有通风孔11。
50.所述搅拌桶3的上部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1,保证搅拌桶3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土壤内的微生物提供氧气。
51.实施例8:
5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2。
53.所述搅拌桶3的内侧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与控制器8电连接,控制器8分析处理温度传感器12传来的监测数据,并实时显示土壤中温度。
5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