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不锈钢水泵自动测试功能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5:24: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不锈钢水泵自动测试功能的设备。


背景技术:

2.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3.但是现有的具有不锈钢水泵自动测试功能的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同时对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同步进行测试,导致装置在测试水泵功能的数据相对单一,不能全面对水泵进行测试,导致装置的功能相对单一,不利于实际使用,且装置在检测到水泵异常后不能同步产生图像将水泵异常处进行显示,从而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泵全部拆卸对故障进行排查,进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了维修难度,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不锈钢水泵自动测试功能的设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具有不锈钢水泵自动测试功能的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同时对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同步进行测试,导致装置在测试水泵功能的数据相对单一,不能全面对水泵进行测试,导致装置的功能相对单一,不利于实际使用,且装置在检测到水泵异常后不能同步产生图像将水泵异常处进行显示,从而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泵全部拆卸对故障进行排查,进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了维修难度,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不锈钢水泵自动测试功能的设备,包括主体、工作台、计算机、测试组件和操作面板,所述主体的正面中间设有测试组件,所述主体的下端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左端设有操作面板,所述主体的正面右端设有计算机;
7.所述测试组件和计算机与主体之间为电力串联,且操作面板呈嵌入状固定于工作台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盖板,且盖板的表面设有散热孔,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脚,所述主体的背面安装有机箱。
9.优选的,所述主体的正面左端镶嵌有成像显示器,且成像显示器与机箱之间为电力串联,所述计算机的下方设有电脑键盘以及鼠标,且电脑键盘以及鼠标均放置于工作台顶部控制面板的右端。
10.优选的,所述测试组件的上端设有电压测试机构,且电压测试机构的下端设有流量测试机构,所述流量测试机构的下端设有转速测试机构,且电压测试机构、流量测试机构以及转速测试机构分别嵌入于主体的内部。
11.优选的,所述电压测试机构、流量测试机构以及转速测试机构均安装有传感器,且电压测试机构、流量测试机构以及转速测试机构均与机箱电力串联。
12.优选的,所述操作面板的表面分别设有启动开关、阀门、压力提示灯以及传感器,且阀门分别与电压测试机构、流量测试机构以及转速测试机构串联。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不锈钢水泵自动测试功能的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装置能够同时对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同步进行测试,使得装置在测试水泵功能的数据相对完善,能全面对水泵进行测试,导致装置的功能相对多样化,有利于实际使用,且装置在检测到水泵异常后能同步产生图像将水泵异常处进行显示,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泵全部拆卸对故障进行排查,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了维修难度,有利于实际使用。
14.1、通过设置机箱、测试组件、电压测试机构、流量测试机构、转速测试机构以及传感器,测试组件通过机箱内部电力进行驱动,当测试组件通电后电压测试机构、流量测试机构和转速测试机构可进行通电使用,而电压测试机构、流量测试机构和转速测试机构通过传感器测试水泵的电压、流量数值以及转速功率,使得装置能够同时对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同步进行测试,使得装置在测试水泵功能的数据相对完善,能全面对水泵进行测试,导致装置的功能相对多样化。
15.2、通过设置计算机、电脑键盘、鼠标以及成像显示器,通过测试组件检测出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数值可导入至计算机的内部,工作人员在通过操作电脑键盘以及鼠标可将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导入成像显示器的内部,并通过成像显示器将水泵整体的模型成型,并将可能出故障的位置进行显示,使得装置在检测到水泵异常后能同步产生图像将水泵异常处进行显示,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泵全部拆卸对故障进行排查,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了维修难度。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测试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操作面板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101、盖板;102、散热孔;2、底座;3、支脚;4、工作台;5、控制面板;6、机箱;7、成像显示器;8、计算机;9、电脑键盘;10、鼠标;11、测试组件;1101、电压测试机构;1102、流量测试机构;1103、转速测试机构;12、操作面板;1201、启动开关;1202、阀门;1203、压力提示灯;1204、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不锈钢水泵自动测试功能的设备,包括主体1、工作台4、计算机8、测试组件11和操作面板12,由于主体1的正面中间设有测试组件11,主体1
的下端设有工作台4,工作台4的左端设有操作面板12,主体1的正面右端设有计算机8,使得装置可通过测试组件11对水泵进行测试,并通过操作位于工作台4上端的操作面板12完成装置的各项控制,随后通过与计算机8数据进行比对完成对水泵的测试工作。
23.具体的,请参阅图1,由于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盖板101,且盖板101的表面设有散热孔102,使得主体1可通过盖板101进行防护,而主体1可通过散热孔102进行散热,由于主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2,且底座2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脚3,主体1的背面安装有机箱6,使得主体1可通过机箱6内部的电力进行工作,而主体1可通过底座2下端的支脚3进行托举,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24.具体的,请参阅图1,由于主体1的正面左端镶嵌有成像显示器7,且成像显示器7与机箱6之间为电力串联,计算机8的下方设有电脑键盘9以及鼠标10,且电脑键盘9以及鼠标10均放置于工作台4顶部控制面板5的右端,使得通过测试组件11检测出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数值可导入至计算机8的内部,工作人员在通过操作电脑键盘9以及鼠标10可将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导入成像显示器7的内部,并通过成像显示器7将水泵整体的模型成型,并将可能出故障的位置进行显示,使得装置在检测到水泵异常后能同步产生图像将水泵异常处进行显示,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泵全部拆卸对故障进行排查,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了维修难度。
25.具体的,请参阅图2,由于测试组件11的上端设有电压测试机构1101,且电压测试机构1101的下端设有流量测试机构1102,流量测试机构1102的下端设有转速测试机构1103,且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以及转速测试机构1103分别嵌入于主体1的内部,测试组件11可通过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以及转速测试机构1103分别对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进行测试。
26.具体的,请参阅图2,由于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以及转速测试机构1103均安装有传感器1204,且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以及转速测试机构1103均与机箱6电力串联,使得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以及转速测试机构1103通过传感器1204对水泵内部进行测试,而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以及转速测试机构1103通过机箱6内部电力进行驱动。
27.具体的,请参阅图3,由于操作面板12的表面分别设有启动开关1201、阀门1202、压力提示灯1203以及传感器1204,且阀门1202分别与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以及转速测试机构1103串联,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按下启动开关1201将装置启动,而水泵内部压力异常时可通过压力提示灯1203进行提示,而操作面板12上的传感器1204可用以检测水泵内部压力数值,通过使用阀门1202可对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以及转速测试机构1103单独进行控制。
28.工作原理:测试组件11通过机箱6内部电力进行驱动,当测试组件11通电后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和转速测试机构1103可进行通电使用,而电压测试机构1101、流量测试机构1102和转速测试机构1103通过传感器1204测试水泵的电压、流量数值以及转速功率,使得装置能够同时对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同步进行测试,使得装置在测试水泵功能的数据相对完善,能全面对水泵进行测试,导致装置的功能相对多样化,通过测试组件11检测出水泵的电压、流量以及转速数值可导入至计算机8的内部,工作人员在通过操作电脑键盘9以及鼠标10可将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导入成像显示器7的内部,并通过成像
显示器7将水泵整体的模型成型,并将可能出故障的位置进行显示,使得装置在检测到水泵异常后能同步产生图像将水泵异常处进行显示,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将水泵全部拆卸对故障进行排查,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了维修难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