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自锁原理的砼预制块辅助移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27 14:45: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锁原理的砼预制块辅助移动工具。


背景技术:

2.在较多施工工程中如吹填造陆工程等均大量应用到砼预制块,砼预制块是采用混凝土在预制模具内一体浇筑成型得到的预制块体,通常情况下,砼预制块在工程项目现场附近的预制厂内加工制备,之后采用陆运、海运等方式转移运输至项目施工现场,再采用吊机等设备按照项目设计要求将砼预制块吊装和摆放到位。
3.现有砼预制块的形状通常为长方体形状,在预制块的生产堆放、向项目现场输送以及对预制块进行现场施工等过程中,通常涉及到对砼预制块的大量转移操作,即对砼预制块进行移动。一般情况下,砼预制块上并未设置吊钩等结构,故在前述转移操作过程中无法采用吊车进行吊装,现有操作方式下一般只能采用长臂挖机安装液压夹子进行夹块安装,具体地,将特制的以液压缸为动力的液压夹子安装在长臂挖掘机的长臂前端,操作人员在驾驶室内操作液压夹子对砼预制块进行夹持和释放,操作长臂动作实现对砼预制块的转移操作。然而,液压夹子故障率较高且夹块困难,安放时力度不好控制,容易造成块体间的碰撞损伤,既不能保障美观,又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增加施工成本。
4.因此,需要开发设计一种用于砼预制块转移移动的辅助操作工具,提升砼预制块转移移动的操作便利性,提升操作效率,保证砼预制块在施工安放时的施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升砼预制块施工效率并保证施工效果的基于自锁原理的砼预制块辅助移动工具。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自锁原理的砼预制块辅助移动工具包括挖斗,在挖斗的底部前部设有前部耳板、底部后部设有后部耳板,在前部耳板上连接有释放钢缆,在后部耳板上连接有夹持钢缆;还包括采用铰接轴铰接连接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在第一吊臂的下端安装固定有l形的第一夹持臂且在第一夹持臂的内端铰接安装有第一夹块,在第二吊臂的下端安装有l形的第二夹持臂且在第二夹持臂的内端铰接安装有第二夹块;还包括释放牵拉钢缆和夹持牵拉钢缆,释放牵拉钢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的下端位置、中部与释放钢缆的下端连接,夹持牵拉钢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的上端位置、中部与夹持钢缆的下端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基于自锁原理的砼预制块辅助移动工具,与现有的砼预制块辅助转移工具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工具利用了铰接连接的第一吊臂及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吊臂及第二夹持臂产生的自锁特性实现对砼预制块的可靠
夹持,与现有的以液压夹子为代表的辅助工具相比,具备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构建、使用成本低等优点。由于采用了自锁原理运行,因此本工具并不需要配备任何动力部件,因此能够十分方便地向工程机械上进行安装或者通过对现有工程机械进行改造来实现。
9.通过将移动工具的主体部分挂载安装在挖斗的下方,且释放钢缆与前部耳板连接、夹持钢缆与后部耳板连接,实现了通过对挖斗的姿态转换控制实现对移动工具工作状态控制的技术效果,挖斗进行姿态转换的过程中释放钢缆或夹持钢缆得到轮流牵拉,相应地本工具在夹持砼预制块与释放砼预制块的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因此本移动工具十分便于操作使用。与现有的辅助工具相比,本移动工具对砼预制块的起吊、移动和安放动作可操作性更强,尤其是配合地面人员进行施工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砼预制块的准确定位,无需反复操作以找准位置,因而提升了砼预制块的施工效率,而且在安放砼预制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预制块之间的碰撞问题,保证了砼预制块的施工质量,有效避免出现质量缺陷。
10.优选地:第一吊臂与第一夹持臂构成的第一组合体设置有多个,第二吊臂与第二夹持臂构成的第二组合体设置有多个,各第一组合体与各第二组合体间隔设置;在各第一组合体的第一夹持臂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与各第一夹持臂采用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各第二组合体的第二夹持臂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与各第二夹持臂采用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11.优选地:在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两者的上端均安装固定有吊臂上部连接块,夹持牵拉钢缆的两端分别通过夹持缆侧部卸扣与两个吊臂上部连接块连接。
12.优选地:在第一吊臂与第一夹持臂连接位置的外侧、第二吊臂与第二夹持臂连接位置的外侧均设有吊臂中部连接块,释放牵拉钢缆的两端分别通过释放缆侧部卸扣与两个吊臂中部连接块连接。
13.优选地:还包括释放缆中部卸扣,各释放牵拉钢缆的中部与释放缆中部卸扣固定连接,释放钢缆的下端与释放缆中部卸扣连接;还包括夹持缆中部卸扣,各夹持牵拉钢缆的中部与夹持缆中部卸扣固定连接,夹持钢缆的下端与夹持缆中部卸扣连接。
14.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吊臂中部连接块的外侧安装固定有第一把手,在另一个吊臂中部连接块的外侧安装固定有第二把手。
15.优选地:第一夹块包括第一夹持基体,在第一夹持基体上安装固定有第一橡胶垫块;第二夹块包括第二夹持基体,在第二夹持基体上安装固定有第二橡胶垫块。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夹持砼预制块;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释放砼预制块。
18.图中:
19.1、挖斗;1-1、挖斗安装板;1-2、挖斗齿;1-3、前部耳板;1-4、后部耳板;2、释放钢缆;3、释放缆中部卸扣;4、夹持钢缆;5、释放牵拉钢缆;6、夹持缆侧部卸扣;7、吊臂上部连接块;8、吊臂中部连接块;9、第一把手;10、固定螺栓;11、第一连接板;12、第一夹持臂;13、第一夹块;14、第二吊臂;15、铰接轴;16、第一吊臂;17、夹持缆中部卸扣;18、夹持牵拉钢缆;19、释放缆侧部卸扣;20、第二把手;21、第二连接板;22、第二夹持臂;23、第二夹持块;24、砼预制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21.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自锁原理的砼预制块辅助移动工具包括挖斗1,在挖斗1的底部前部设有前部耳板1-3、底部后部设有后部耳板1-4。如图中所示,此处所称的“前部”是指挖斗1的背部,也就是远离工程车辆驾驶室的一侧,此处所称的“后部”是指挖斗1的开口部,也就是朝向工程车辆驾驶室的一侧。
22.如图中所示,在挖斗1的前部安装有带有连接孔的挖斗安装板1-1,在挖斗1的后部边缘设有挖斗齿1-2,挖斗1通过挖斗安装板1-1向工程机械(长臂挖掘机)的长臂前端进行安装。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辅助移动工具可以设计为成套工具并在构建之后备用,也可以通过对现有工程机械(长臂挖掘机)进行改造得到。前一种结构方式中,本辅助移动工具的挖斗1作为长臂挖掘机的一个备用挖斗,在工程机械需要进行砼预制块24的移动和安放作业时,将长臂挖掘机的当前挖斗拆卸下来,将本工具的挖斗1安装到长臂的原位置,则工程机械完成转换;后一种结构方式中,在工程机械没有配置备用挖斗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当前挖斗进行改造,在长臂的前部构建形成本辅助移动工具。
23.在前部耳板1-3上连接有释放钢缆2,在后部耳板1-4上连接有夹持钢缆4。其中,通过牵拉释放钢缆2,实现本工具对砼预制块24的释放动作即本工具打开,通过牵拉夹持钢缆4,实现本工具对砼预制块24的夹持固定动作即本工具自锁。前述的动作转换通过操作挖斗1的姿态转换来实现,操作挖斗1的姿态转换操作在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内完成并与长臂挖掘机的正常操作保持一致。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当挖斗1产生上钩的动作时,后部耳板1-4相对于前部耳板1-3而言上行移动,此时夹持钢缆4被拉紧,相应地释放钢缆2被放松,如图2中所示,当挖斗1产生反向动作时,后部耳板1-4相对于前部耳板1-3而言下行移动,此时夹持钢缆4被放松,相应地释放钢缆2被拉紧。这样,通过对挖斗1的姿态进行转换,实现本辅助移动工具的工作模式转换。
24.还包括采用铰接轴15铰接连接的第一吊臂16和第二吊臂14,在第一吊臂16的下端安装固定有l形的第一夹持臂12且在第一夹持臂12的内端铰接安装有第一夹块13,在第二吊臂14的下端安装有l形的第二夹持臂22且在第二夹持臂22的内端铰接安装有第二夹块23。第一吊臂16和第一夹持臂12构成了第一组合体,第二吊臂14和第二夹持臂22构成了第二组合体,第一组合体和第二组合体构成了十字交叉结构(即剪刀结构),通过对十字交叉结构进行操作,实现对砼预制块24的夹持和释放操作。
25.第一吊臂16和第二吊臂14两者可以采用厚壁金属管制作,或者采用c型钢/工字钢等制作,保证结构强度。同理,第一夹持臂12和第二夹持臂22两者可以采用厚壁金属管制作,或者采用c型钢/工字钢等制作,保证结构强度。第一吊臂16的下端与第一夹持臂12的上端焊接固定,第二吊臂14的下端与第二夹持臂22的上端焊接固定。
26.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块13包括第一夹持基体,在第一夹持基体上安装固定有第一橡胶垫块,第一夹持基体与第一夹持臂12的端部铰接连接;第二夹块23包括第二夹持基体,在第二夹持基体上安装固定有第二橡胶垫块,第二夹持基体与第二夹持臂22的端部铰接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垫块和第二橡胶垫块提升第一夹块13和第二夹块23两者与砼预制块24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对砼预制块24夹持固定的稳定性。
27.还包括释放牵拉钢缆5和夹持牵拉钢缆18,释放牵拉钢缆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
吊臂16和第二吊臂14的下端位置、中部与释放钢缆2的下端连接。夹持牵拉钢缆18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吊臂16和第二吊臂14的上端位置、中部与夹持钢缆4的下端连接。这样,当发生前述工作模式的转换时:当释放钢缆2被拉紧时,释放牵拉钢缆5对第一吊臂16和第二吊臂14两者的下端同步向上牵拉,则第一夹持臂12带动第一夹块13、第二夹持臂22带动第二夹块23同步外移,产生释放动作;当夹持钢缆4被拉紧时,夹持牵拉钢缆18对第一吊臂16和第二吊臂14两者的上端同步向上牵拉,则第一夹持12带动第一夹块13、第二夹持臂22带动第二夹块23同步内移,产生夹持动作。
28.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吊臂16和第二吊臂14两者的上端均安装固定有吊臂上部连接块7,吊臂上部连接块7与所在的吊臂端部焊接固定,夹持牵拉钢缆18的两端分别通过夹持缆侧部卸扣6与两个吊臂上部连接块7连接。在第一吊臂16与第一夹持臂12连接位置的外侧、第二吊臂14与第二夹持臂22连接位置的外侧均设有吊臂中部连接块8,两个吊臂中部连接块8分别与第一吊臂16与第一夹持臂12的连接位置、第二吊臂14与第二夹持臂22的连接位置焊接固定,释放牵拉钢缆5的两端分别通过释放缆侧部卸扣19与两个吊臂中部连接块8连接。以上采用卸扣进行连接的结构形式能够提升本辅助移动工具构建以及维护的便利性。
29.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释放缆中部卸扣3,释放牵拉钢缆5的中部与释放缆中部卸扣3固定连接,释放钢缆2的下端与释放缆中部卸扣3连接;还包括夹持缆中部卸扣17,夹持牵拉钢缆18的中部与夹持缆中部卸扣17固定连接,夹持钢缆4的下端与夹持缆中部卸扣17连接。以上采用卸扣进行连接的结构形式能够提升本辅助移动工具构建以及维护的便利性。
30.本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吊臂中部连接块8的外侧安装固定有第一把手9,在另一个吊臂中部连接块8的外侧安装固定有第二把手20。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20的作用有两个:其中一个作用是,在砼预制块24处于起吊状态时,地面辅助人员通过把手对本移动工具进行推拉,这样在砼预制块24进行安放时,能够提升安放的位置准确度;另一个作用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释放钢缆2断裂等,当砼预制块24安放完毕时,本辅助移动工具无法在工程机械的操作下从砼预制块24上释放,此时可以由两名操作人员从两侧持握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20,则十字较差结构解除自锁,将砼预制块释放。
31.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对砼预制块24的夹持固定稳定性,令第一吊臂16与第一夹持臂12构成的第一组合体设置有多个,第二吊臂14与第二夹持臂22构成的第二组合体设置有多个,各第一组合体与各第二组合体间隔设置。在各第一组合体的第一夹持臂12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接板11且第一连接板11与各第一夹持臂12采用固定螺栓10固定连接,在各第二组合体的第二夹持臂22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板21且第二连接板21与各第二夹持臂22采用固定螺栓10固定连接。
32.第一连接板11将各第一组合体连接成为一个刚性的整体,第二连接板21将各第二组合体连接成为一个刚性的整体,这样本辅助移动工具就具备了多个第一夹块13和多个第二夹块23,在发生工作模式的转换动作时,各第一夹块13和各第二夹块23分别同步动作,实现对砼预制块24的夹持和释放效果。
33.此时,释放牵拉钢缆5和夹持牵拉钢缆18各设置有多条,则各释放牵拉钢缆5的中部汇聚并与释放缆中部卸扣3固定连接,各夹持牵拉钢缆18的中部汇聚并与夹持缆中部卸扣17固定连接,即释放钢缆2对各释放牵拉钢缆5同步牵拉和释放,夹持钢缆4对各夹持牵拉
钢缆18同步牵拉和释放。
34.操作方式:
35.图1中所示为砼预制块24的夹持模式,此时挖斗1执行上钩动作(对应着挖掘机的挖土动作),后部耳板1-4相对于前部耳板1-3位置升高,则夹持钢缆4与各夹持牵拉钢缆18被拉紧,释放钢缆2与各释放牵拉钢缆5被放松,砼预制块24被夹持固定,此时长臂挖掘机的长臂可以将整个工具及砼预制块24提升起来,进行位置转移,移动到位后在地面人员的辅助作用下对砼预制块24进行安放;
36.图2中所示为砼预制块24的释放模式,此时挖斗1执行反向动作(对应着挖掘机的倒土动作),后部耳板1-4相对于前部耳板1-3位置下降,则夹持钢缆4与各夹持牵拉钢缆18被放松,释放钢缆2与各释放牵拉钢缆5被拉紧,砼预制块24被释放,完成安放动作后长臂挖掘机的长臂将整个工具提升起来,转移到下一个砼预制块24所在的位置,准备进行下一次转移和安放操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