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草药祛雀斑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4-27 08:24: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草药祛雀斑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膏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面部雀斑,是发生于面部的黑褐色小斑点,表现为浅褐或深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直径一般在2mm左右,表面光滑,孤立而不融合,分布疏密不一,其色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吸收日光的量及个体对日光的耐受性,夏季雀斑的数目多、形体大,为深褐色,冬季则减轻。现代研究认为皮肤产生过量的黑色素是引起黄褐斑、黑色素瘤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主要因素,而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酶。
3.雀斑对人们尤其是很多女性来说,确实成为了很大的困扰,目前,对雀斑的治疗相对较为繁琐,强脉冲光的费用较为昂贵,传统的药膏有一定的腐蚀性,且杀菌和修复效果一般,见效速度慢,治疗周期长,使用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祛雀斑膏及其制备方法,各中草药组分配伍得当,君臣佐使协同增效,药效发挥充分,见效速度快,对皮肤没有腐蚀性伤害,对皮肤无刺激,还有一定的美白养颜的效果,适用人群广泛。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草药祛雀斑膏,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杏仁50-90份、三七40-80份、西瓜仁30-70份、薏苡仁20-60份、珍珠粉20-60份、冬瓜子20-60份、藏红花10-50份和改性壳聚糖60-100份。
6.可选地,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杏仁50-70份、三七40-60份、西瓜仁30-50份、薏苡仁20-40份、珍珠粉20-40份、冬瓜子20-40份、藏红花10-30份和改性壳聚糖60-80份。
7.可选地,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杏仁50-70份、三七40-60份、西瓜仁30-50份、薏苡仁20-40份、珍珠粉20-40份、冬瓜子20-40份、藏红花10-30份和改性壳聚糖60-80份。
8.可选地,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杏仁60份、三七50份、西瓜仁40份、薏苡仁30份、珍珠粉30份、冬瓜子30份、藏红花20份和改性壳聚糖70份。
9.可选地,所述改性壳聚糖由羧甲基壳聚糖、改性剂、硼氢化钠制备而成。
10.可选地,所述改性剂为三甲基丙酮酸和/或丙酮酸。
11.优选地,所述改性剂为三甲基丙酮酸。
12.可选地,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羧甲基壳聚糖与水混合,加入改性剂,搅拌2-3h,再加入硼氢化钠溶液,搅拌1-3h,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得改性壳聚糖。
13.优选地,羧甲基壳聚糖、三甲基丙酮酸和硼氢化钠的重量比为1:1:3,硼氢化钠溶液浓度为0.5g/ml,水量为羧甲基壳聚糖的2倍。
14.具体地,将羧甲基壳聚糖与水混合,加入三甲基丙酮酸,搅拌2h,再加入5ml硼氢化钠溶液,搅拌2h,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得改性壳聚糖。
15.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中草药祛雀斑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1)取西瓜仁、薏苡仁和冬瓜子,混匀,放置在煎药壶中,加水煎煮,过滤得到第一煎煮液,将第一煎煮液加入至真空浓缩器,搅拌同时加热浓缩,收膏待用;
17.(2)取三七和藏红花,混匀,放置在煎药壶中,加水煎煮,过滤得到第二煎煮液;
18.(3)将杏仁、珍珠粉和改性壳聚糖加入至粉磨机中,粉磨后过筛,得到第一混合粉末;
19.(4)将第二煎煮液加入到真空浓缩器中,再加入第一混合粉末,搅拌加热浓缩,冷却后破碎,得到第二混合粉末;
20.(5)将第二混合粉末加入至步骤(1)所制备的膏体中,搅拌均匀后即得中草药祛雀斑膏。
21.可选地,步骤(1)和步骤(2)中的煎煮时间均为1-2h,步骤(1)中的加水量为该步骤中草药总量的4-6倍,步骤(2)的加水量为该步骤中草药总量的5-8倍;
22.步骤(1)和步骤(5)中的搅拌速率均为30-40r/min,步骤(4)中的搅拌速率为100-150r/min。
23.可选地,步骤(1)和步骤(2)中的加热温度均为80-90℃,步骤(4)中的加热温度为70-90℃,真空加热时间为0.2-0.4h;步骤(3)中过筛使用150-200目筛;
24.步骤(1)中浓缩至膏体的相对密度为1.2-1.4;步骤(4)中浓缩至混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2-1.5。
25.本技术中,“水”,是指纯净水。
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27.1.根据本技术的中草药祛雀斑膏,各中草药组分配伍得当,君臣佐使协同增效,药效发挥充分,见效速度快,对皮肤没有腐蚀性伤害,对皮肤无刺激,还有一定的美白养颜的效果,适用人群广泛。
28.2.根据本技术的中草药祛雀斑膏,杏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及矿物质,可起到抗氧化,促进面部新陈代谢,抑制雀斑、黄褐斑生成的作用;三七能够舒经通络,补充气血,加速皮肤中的血液微循环,有美容与淡斑的功效;西瓜仁含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α-氨基-β-(吡唑基-n)丙酸,补充面部恢复所需营养成分;珍珠粉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遏制过氧化脂增加,可增加细胞增生分化,改善血液循环,有效去斑;薏苡仁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冬瓜子有皂苷、脂肪等物质,有祛斑增白、悦色驻颜功效,能够印制络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藏红花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也能加快皮肤基底层的黑色素的分解,抑制络氨酸酶的活性。
29.3.根据本技术的中草药祛雀斑膏,通过使用改性剂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使壳聚糖c2位上的活泼氢与改性剂反应生成高取代羧基的聚合物,使改性后的壳聚糖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杏仁、珍珠粉等易流失的有效成分,增强了治疗效果;同时改性后的壳聚糖仍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
30.4.根据本技术的中草药祛雀斑膏的制备方法,将改性壳聚糖、杏仁和珍珠粉以及第二煎煮液的浓缩物破碎成混合粉末,使有效成分在之前制备的膏体中分散均匀,既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又能实现药效充分利用,见效速度快,治疗周期短。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32.如无特别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原料均通过商业途径购买。真空浓缩设备为东华原医疗公司yzn50型真空浓缩机,“真空浓缩”的状态指真空罐中的气压低于大气压,换句话说,真空罐中处于负压状态,具体真空度为-0.05mpa-0.08mpa。其他真空浓缩的参数未提及部分均为现有工艺中所使用的参数。
33.实施例1祛雀斑膏1#的制备
34.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杏仁60份、三七50份、西瓜仁40份、薏苡仁30份、珍珠粉30份、冬瓜子30份、藏红花20份和改性壳聚糖70份;
35.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羧甲基壳聚糖与水混合,加入三甲基丙酮酸,搅拌2h,再加入5ml硼氢化钠溶液,搅拌2h,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得改性壳聚糖;其中,羧甲基壳聚糖、三甲基丙酮酸和硼氢化钠的重量比为1:1:3,硼氢化钠溶液浓度为0.5g/ml,水量为羧甲基壳聚糖的2倍。
36.祛雀斑膏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1)取西瓜仁、薏苡仁和冬瓜子,混匀,放置在煎药壶中,加水煎煮,过滤得到第一煎煮液,将第一煎煮液加入至真空浓缩器,搅拌同时加热浓缩,收膏待用;
38.(2)取三七和藏红花,混匀,放置在煎药壶中,加水煎煮,过滤得到第二煎煮液;
39.(3)将杏仁、珍珠粉和改性壳聚糖加入至粉磨机中,粉磨后过筛,得到第一混合粉末;
40.(4)将第二煎煮液加入到真空浓缩器中,再加入第一混合粉末,搅拌加热浓缩,冷却后破碎,得到第二混合粉末;
41.(5)将第二混合粉末加入至步骤(1)所制备的膏体中,搅拌均匀后即得中草药祛雀斑膏1#。
42.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中的煎煮时间均为1.5h,步骤(1)中的加水量为该步骤中草药总量的5倍,步骤(2)的加水量为该步骤中草药总量的6倍;步骤(1)和步骤(5)中的搅拌速率均为35r/min,步骤(4)中的搅拌速率为120r/min。
43.步骤(1)和步骤(2)中的加热温度均为85℃,步骤(4)中的加热温度为80℃,真空加热时间为0.3h;步骤(3)中过筛使用170目筛;步骤(1)中浓缩至膏体的相对密度为1.3;步骤(4)中浓缩至混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3。
44.实施例2祛雀斑膏2#的制备
45.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杏仁50份、三七40份、西瓜仁30份、薏苡仁20份、珍珠粉20份、冬瓜子20份、藏红花10份和改性壳聚糖60份;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46.祛雀斑膏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1)取西瓜仁、薏苡仁和冬瓜子,混匀,放置在煎药壶中,加水煎煮,过滤得到第一
煎煮液,将第一煎煮液加入至真空浓缩器,搅拌同时加热浓缩,收膏待用;
48.(2)取三七和藏红花,混匀,放置在煎药壶中,加水煎煮,过滤得到第二煎煮液;
49.(3)将杏仁、珍珠粉和改性壳聚糖加入至粉磨机中,粉磨后过筛,得到第一混合粉末;
50.(4)将第二煎煮液加入到真空浓缩器中,再加入第一混合粉末,搅拌加热浓缩,冷却后破碎,得到第二混合粉末;
51.(5)将第二混合粉末加入至步骤(1)所制备的膏体中,搅拌均匀后即得中草药祛雀斑膏2#。
52.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中的煎煮时间均为1h,步骤(1)中的加水量为该步骤中草药总量的4倍,步骤(2)的加水量为该步骤中草药总量的5倍;步骤(1)和步骤(5)中的搅拌速率均为30r/min,步骤(4)中的搅拌速率为100r/min。
53.步骤(1)和步骤(2)中的加热温度均为80℃,步骤(4)中的加热温度为70℃,真空加热时间为0.2h;步骤(3)中过筛使用150目筛;步骤(1)中浓缩至膏体的相对密度为1.2;步骤(4)中浓缩至混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2。
54.实施例3祛雀斑膏3#的制备
55.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杏仁90份、三七80份、西瓜仁70份、薏苡仁60份、珍珠粉60份、冬瓜子60份、藏红花50份和改性壳聚糖100份;
56.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57.祛雀斑膏3#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8.(1)取西瓜仁、薏苡仁和冬瓜子,混匀,放置在煎药壶中,加水煎煮,过滤得到第一煎煮液,将第一煎煮液加入至真空浓缩器,搅拌同时加热浓缩,收膏待用;
59.(2)取三七和藏红花,混匀,放置在煎药壶中,加水煎煮,过滤得到第二煎煮液;
60.(3)将杏仁、珍珠粉和改性壳聚糖加入至粉磨机中,粉磨后过筛,得到第一混合粉末;
61.(4)将第二煎煮液加入到真空浓缩器中,再加入第一混合粉末,搅拌加热浓缩,冷却后破碎,得到第二混合粉末;
62.(5)将第二混合粉末加入至步骤(1)所制备的膏体中,搅拌均匀后即得中草药祛雀斑膏3#。
63.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中的煎煮时间均为2h,步骤(1)中的加水量为该步骤中草药总量的6倍,步骤(2)的加水量为该步骤中草药总量的8倍;步骤(1)和步骤(5)中的搅拌速率均为40r/min,步骤(4)中的搅拌速率为150r/min。
64.步骤(1)和步骤(2)中的加热温度均为90℃,步骤(4)中的加热温度为90℃,真空加热时间为0.4h;步骤(3)中过筛使用200目筛;步骤(1)中浓缩至膏体的相对密度为1.4;步骤(4)中浓缩至混合物的相对密度为1.5。
65.对比例1祛雀斑膏4#的制备
66.祛雀斑膏4#的制备方法与祛雀斑膏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祛雀斑膏4#中不使用改性壳聚糖。
67.对比例2祛雀斑膏5#的制备
68.祛雀斑膏5#的制备方法与祛雀斑膏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祛雀斑膏5#中使用氢
氧化钠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具体为使用0.5g/m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改性,氢氧化钠与羧甲基壳聚糖的重量比为1:1。
69.对比例3祛雀斑膏6#的制备
70.祛雀斑膏6#的制备方法与祛雀斑膏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祛雀斑膏6#使用白茯苓代替杏仁。
71.对比例4祛雀斑膏7#的制备
72.祛雀斑膏7#的制备方法与祛雀斑膏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祛雀斑膏7#使用密陀僧代替三七。
73.对比例5祛雀斑膏8#的制备
74.祛雀斑膏8#的原料组成和份数与祛雀斑膏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祛雀斑膏8#中将步骤(4)得到的浓缩混合物制成长1cm
×
高2mm
×
宽3mm的条与步骤(1)得到的膏体混合。
75.实施例4实验表征
76.1.络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
77.分别取祛雀斑膏1#-8#5mg,分别加水稀释至1mg/ml,再分别加入等量的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和等量的0.15%的络氨酸溶液,充分混匀后,28℃下孵育10min,再分别加入等量的800u/mg的络氨酸酶溶液,28℃下孵育10min,转移至比色皿中,在475nm处测吸光度。
78.再利用各组吸光度,计算得到络氨酸酶的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79.其中a:未加中药样品的加酶混合液所测的吸光度a
(a)
;b:未加中药样品亦未加酶的混合液所测的吸光度a
(b)
;c:加中药样品和酶的混合液所测的吸光度a
(c)
;d:加中药样品而未加酶的混合液所测的吸光度a
(d)
。结果如表1所示。
80.表1各组络氨酸酶抑制率
81.[0082][0083]
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所限定的原料和方法所制备的祛雀斑膏1#-3#,对络氨酸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80%以上。
[0084]
祛雀斑膏4#中不使用改性壳聚糖,最终结果表明,其对络氨酸酶的抑制率不高;祛雀斑膏5#中改性壳聚糖的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最终对络氨酸酶的抑制率一般;祛雀斑膏6#-7#中的中草药成分与祛雀斑膏1#的成分不同,最终对络氨酸酶的抑制率均较低;祛雀斑膏8#中将浓缩混合物制成条状,最终对络氨酸酶有较低的抑制率。
[0085]
2.祛雀斑效果检测
[0086]
选取80名有雀斑的患者,分为8组,每组10人,每人面部都选取各5颗大小相近的雀斑;1-8组对应使用祛雀斑膏1#-8#,患者每日用5g膏体涂抹于雀斑处,连续使用一周。计算雀斑的祛除率以及检测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见表2。
[0087]
表2雀斑祛除率以及检测皮肤损伤情况
[0088]
[0089][0090]
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所限定的原料和方法所制备的祛雀斑膏1#-3#,对雀斑的祛除效果好,见效速度快,祛除率均在80%以上,对皮肤没有腐蚀性伤害,对皮肤无刺激,还有一定的美白养颜的效果。
[009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而是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