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及装夹方法与流程

2022-04-27 02:1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零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及装夹方法。


背景技术:

2.在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中,回转体类零件的定位装夹主要由芯棒(参见图1)、压紧垫片 (参见图2)和螺母组成,使用时,零件与芯棒间隙配合,装于芯棒定位外圆,止靠芯棒端面,使用压紧垫片过渡,最终拧入螺母夹紧零件,装夹后,除了螺母与芯棒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其余零件、芯棒、压紧垫片表面看似组合在一起,实际还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零件装夹不牢靠,容易打转、打滑,芯棒变形,尤其在加工高硬度,粘性大材料、槽窄深的回转体加工中更为严重,在小进刀量下,生产效率低,加工周期长;在大进刀量下,存在零件在芯棒上打转、松动、装夹不牢靠现象,易导致零件扭伤报废、刀具啃刀、芯棒变形;使得芯棒的功能没有充分利用,制约着批量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及装夹方法,增强芯棒的装夹加紧功能,有效防止大切削量加工时零件在芯棒上打转、松动;装夹牢靠,提高零件加工质量,进一步改变传统芯棒装夹模式。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包括芯棒和压紧垫片;所述芯棒上设置外四方;所述压紧垫片端面上设置贯穿压紧垫片的内四方孔;所述压紧垫片套在芯棒上,且所述外四方卡套在内四方孔内。
6.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垫片端面上还设置凸台;所述凸台置于内四方孔的外周方向上。
7.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为多个,多个凸台置于压紧垫片端面上,且均布在内四方孔的外周方向上。
8.进一步的,所述芯棒包括同一轴向上依次相连的圆柱段、台阶段、定位外圆段以及螺纹段;所述外四方置于定位外圆段上;所述压紧垫片穿过外四方套在定位外圆段,所述凸台靠近台阶段端面。
9.进一步的,所述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套在螺纹段上,且螺母与压紧垫片远离凸台的一端相接触。
10.一种基于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的装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加工所述的芯棒和压紧垫片;
12.2)在待装夹零件其中一个端面上开设工艺槽;
13.3)将待装夹零件套装在芯棒定位外圆段上,且与工艺槽相对的一端的端面与台阶段端面相接触;
的外周方向上。
34.具体的,凸台4横截面为正方形;凸台4的高度为0.80.9mm,宽度5.8mm,。凸尺寸也可根据零件的实际大小以及工艺槽的大小进行设计变化。
35.进一步的,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还包括螺母;螺母套在螺纹段上,且螺母与压紧垫片2远离凸台4的一端相接触。
36.参见图6,进一步的,对待加工的零件6其中一个端面加长3mm,在加长端上开设2处均布工艺槽深度1.0~1.2mm,宽度5.9~6.1mm,零件加工完成后需将加长部分割掉,将零件 6套在芯棒1上,且零件6位于台阶段和压紧垫片2之间,同时,凸台4装入零件工艺槽7,使得零件6端面上的工艺槽7与凸台4链接,保证零件6装夹牢靠,转动时不易出现打滑,打转,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37.本实施例提供的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的装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1)加工上述结构的芯棒1和压紧垫片2,
39.具体参见图3-图5;在芯棒1的定位外圆段上,且与螺纹段连接处铣出外四方3;在压紧垫片2内部铣出内四方孔5;
40.2)在待装夹零件6其中一个端面上开设工艺槽7,
41.3)将待装夹零件6套装在定位外圆段上,且与工艺槽7相对的端面与台阶段端面相接触;
42.4)继续将压紧垫片2套装在定位外圆段上,外四方3卡套在内四方孔5内,且凸台4与工艺槽7链接;
43.5)将螺母套在螺纹段上,并将螺母拧紧,完成装夹。
44.例如:需要在零件6上加工螺旋槽,零件6的材料为高温合金gh4169,hrc42~50,材料粘、硬度高,不易切削;螺旋槽窄2.5mm,深8mm(不小于),使用现有的芯棒(如图1) 和压紧垫片(如图2),容易造成装夹不牢靠,零件打转、打滑现象,无法满足装夹需求。
45.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思路,对芯棒1、压紧垫片2和零件6进行改进。芯棒1定位外圆段的最右端设置外四方3,外四方3为正方形,边长为10mm;压紧垫片2中心处开设贯穿的内四方孔5,内四方孔5为正反形,边长为11mm,压紧垫片2其中一个端面上设置两个凸台4,且两个凸台4关于压紧垫片2的中心轴对称,凸台4横截面呈正方形,边长为5.8mm,凸台4的高度为5mm,且伸出压紧垫片2的高度为4mm,在零件6的端面上设置工艺槽7,工艺槽7的径向宽度为5mm,工艺槽7的轴向宽度为2mm。
46.改进完成后,先将零件套在芯棒1上的定位外圆段,且零件6与工艺槽7相对的一端与台阶段相接触,然后将压紧垫片2套在定位外圆段上,压紧垫片2上的凸台4与零件6上的工艺槽7端相连接,内四方孔5卡套在外四方3上,固定紧密;最后再将螺母套在芯棒1上的螺纹段上,螺母与压紧垫片2相接触,拧紧螺母,使得零件6、芯棒1、压紧垫片2和螺母有效链接形成一体,装夹好的夹具,将芯棒1的圆柱段夹在机床上,然后转动机床,在零件 6上加工螺旋槽,加工过程中,由于零件与夹具呈一体,零件装夹牢靠,无打滑、打转现象,可满足工艺装夹、加工要求。
47.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回转体零件与机床设备转接的装夹夹具,有效防止了大余量进刀过程零件打转、打滑、装夹不牢靠,芯棒变形现象,实现了大余量零件的高效
加工,拓展了芯棒的使用范围、挖掘了芯棒装夹功能,从而改变了传统工艺装夹模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1)和压紧垫片(2);所述芯棒(1)上设置外四方(3);所述压紧垫片(2)端面上设置贯穿压紧垫片(2)的内四方孔(5);所述压紧垫片(2)套在芯棒(1)上,且所述外四方(3)卡套在内四方孔(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垫片(2)端面上还设置凸台(4);所述凸台(4)置于内四方孔(5)的外周方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4)为多个,多个凸台(4)置于压紧垫片(2)端面上,且均布在内四方孔(5)的外周方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1)包括同一轴向上依次相连的圆柱段、台阶段、定位外圆段以及螺纹段;所述外四方(3)置于定位外圆段上;所述压紧垫片(2)穿过外四方(3)套在定位外圆段,所述凸台(4)靠近台阶段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还包括螺母;所述螺母套在螺纹段上,且螺母与压紧垫片(2)远离凸台(4)的一端相接触。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的装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加工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棒(1)和压紧垫片(2);2)在待装夹零件(6)其中一个端面上开设工艺槽(7);3)将待装夹零件(6)套装在芯棒(1)定位外圆段上,且与工艺槽(7)相对的一端的端面与台阶段端面相接触;4)继续将压紧垫片(2)套装在定位外圆段上,外四方(3)卡套在内四方孔(5)内,且凸台(4)与工艺槽(7)链接;5)将螺母套在螺纹段上,并将螺母拧紧,完成装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芯棒(1)的定位外圆段上,且与螺纹段连接处铣出外四方(3);在压紧垫片(2)内部铣出内四方孔(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零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余量回转体类零件防转动装夹夹具及装夹方法,包括芯棒和压紧垫片;所述芯棒上设置外四方;压紧垫片端面上设置贯穿压紧垫片的内四方孔;所述压紧垫片套在芯棒上,且外四方卡套在内四方孔内;压紧垫片端面上还设置凸台;凸台置于内四方孔的外周方向上。本发明增强芯棒的装夹加紧功能,有效防止大切削量加工时零件在芯棒上打转、松动;装夹牢靠,提高零件加工质量,进一步改变传统芯棒装夹模式。一步改变传统芯棒装夹模式。一步改变传统芯棒装夹模式。


技术研发人员:拜英梅 杨日同 赵晓哲 解宇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4/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