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嵌入式燃气灶的三腔压电式节能阀体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23:05: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的阀体总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燃气灶的三腔压电式节能阀体总成。


背景技术:

2.目前,燃气灶的阀体总成用于开关燃气灶及调节燃气灶的火力,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时一般家庭都会选购嵌入式燃气灶,嵌入式燃气灶的火力控制旋钮的轴线垂直于台面,嵌入式燃气灶采用电子打火方式,但是电子打火需要使用干电池或外接电源,使用干电池不利于环保及节能,所以现有技术的用于嵌入式燃气灶的阀体总成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嵌入式燃气灶的三腔压电式节能阀体总成,它有利于节能环保。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嵌入式燃气灶的三腔压电式节能阀体总成,包括阀壳,所述阀壳内设有阀芯,其中,所述阀壳形成有用于连接点火铜管的点火接口,所述阀壳的内部形成有点火进气口,所述点火接口与所述点火进气口连通设置,所述阀芯形成有点火出气孔、外环火出气孔、中心火出气孔及中环火出气孔,所述点火出气孔能够连通所述点火进气口,所述阀壳形成有外环输气腔道、中心输气腔道及中环输气腔道,所述外环火出气孔能够连通所述外环输气腔道,所述中心火出气孔能够连通所述中心输气腔道,所述中环火出气孔能够连通所述中环输气腔道;还包括压电点火组件,所述压电点火组件包括压电点火器、击锤及用于推动所述击锤撞击所述压电点火器的点火弹簧,所述击锤设置在所述压电点火器与所述点火弹簧之间,所述阀芯连接有用于拨动所述击锤而使所述点火弹簧弹性压缩变形的点火拨片;所述阀芯竖向设置,所述外环输气腔道、所述中心输气腔道及所述中环输气腔道横向设置。
6.优选地,所述阀壳的外部形成有用于连接燃气管道的阀壳进气口,所述阀壳内形成有电磁阀口,所述阀芯的下端形成有阀芯入气口,所述阀芯入气口能够通过所述电磁阀口连通所述阀壳进气口,所述阀壳内安装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电磁阀口的热电偶式电磁阀。
7.优选地,所述阀壳形成有插装壳部,所述热电偶式电磁阀安装在所述插装壳部内,所述插装壳部与所述外环输气腔道之间形成有第一连杆部,所述第一连杆部与所述插装壳部及所述外环输气腔道一体化设置。
8.优选地,所述中心输气腔道与所述中环输气腔道之间形成有第二连杆部,所述第二连杆部与所述中心输气腔道及所述中环输气腔道一体化设置。
9.优选地,所述压电点火组件包括框壳,所述框壳内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
腔,所述压电点火器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击锤及所述点火弹簧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阀壳进气口设于所述阀芯的前侧,所述框壳设于所述阀芯的后侧。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阀芯竖向设置,外环输气腔道、中心输气腔道及中环输气腔道横向设置,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能够适应安装在嵌入式燃气灶内;通过设置压电点火组件,阀壳形成有用于连接点火铜管的点火接口,阀壳的内部形成有点火进气口,点火接口与点火进气口连通设置,阀芯形成有点火出气孔、点火出气孔能够连通点火进气口,有利于使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阀体总成的燃气灶能够压电式点火,从而有利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移去了阀盖的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阀盖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阀盖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点火组件与点火拨片组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10为图3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1.标号说明:1-阀壳;101-阀壳进气口;102-外环输气腔道;103-中心输气腔道;104-点火接口;105-点火进气口;106-电磁阀口;107-中环输气腔道;108-插装壳部;1081-第一连杆部;109-第二连杆部;2-阀盖;201-关闭定位槽;202-滑道;203-挡片;3-阀轴;4-压电点火组件;41-框壳;4101-第一容置腔;4102-第二容置腔;43-压电点火器;44-击锤;4401-凸块;45-点火弹簧;5-阀芯;501-点火出气孔;502-阀芯入气口;503-外环火出气孔;504-中心火出气孔;505-中环火出气孔;6-阀针;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阀轴限位片;10-点火拨片;11-热电偶式电磁阀;12-点火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3.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燃气灶的三腔压电式节能阀体总成,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阀壳1,阀壳1内设有阀芯5,如图2所示,阀壳1形成有用于连接点火铜管的点火接口104,点火铜管的一端可以连接有外螺纹接头,上述外螺纹接头与点火接口104螺接,点火铜管相对应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燃气灶的点火喷火头;如图4所示,阀壳1的内部形成有点火进气口105,具体地说,阀壳1内形成有阀腔,阀芯5与阀腔内壁适配贴靠连接,点火进气口105形成在阀腔内壁上,点火接口104与点火进气口105连通设置;如图8所示,阀芯5形成有点火出气孔501、外环火出气孔503、中心火出气孔504及中环火出气孔505(需要注意的是,图4没有画出上述的点火出气孔501、外环火出气孔503、中心火出气孔504及中环火出气孔505),如图4所示,随着阀芯5旋转,点火出气孔501能够旋转至正对点火进气口105的位置,于是点火出
气孔501能够连通点火进气口105;如图1所示,阀壳1形成有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分别连通阀芯5的内腔,同理地,外环火出气孔503能够连通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火出气孔504能够连通中心输气腔道103,中环火出气孔505能够连通中环输气腔道107,也就是说,外环输气腔道102用于连接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外环火喷火口,中心输气腔道103用于连接燃气灶的燃烧器的中心火喷火口,中环输气腔道107用于连接燃气灶的燃烧器的中环火喷火口,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外环火喷火口设于中环火喷火口的外侧,中环火喷火口设于中心火喷火口的外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还包括压电点火组件4,压电点火组件4包括压电点火器43、击锤44及用于推动击锤44撞击压电点火器43的点火弹簧45,压电点火器43为现有技术,如图9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图9示意地画出了点火弹簧45),击锤44设置在压电点火器43与点火弹簧45之间,如图5及图9所示,阀芯5连接有用于拨动击锤44而使点火弹簧45弹性压缩变形的点火拨片10,点火拨片10不能相对阀芯5转动;如图1所示,在燃气灶正常使用状态下,阀芯5竖向设置,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横向设置,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于是阀芯5的轴线基本垂直于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如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还包括阀轴3,如图4所示,阀轴3与阀芯5同轴线设置,阀轴3能够与阀芯5卡接,于是阀轴3能够带动阀芯5旋转,阀轴3用于垂直穿过嵌入式燃气灶的面板,阀轴3的上端用于连接燃气灶的火力调节旋钮,由于外环输气腔道102和中心输气腔道103横向设置,结构合理地便于使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与燃气灶的燃烧器连接,于是,通过将阀芯5竖向设置,以及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横向设置,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能够适应安装在嵌入式燃气灶内,通过设置压电点火组件4,有利于使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阀体总成的燃气灶能够进行压电式点火,避免需要使用干电池或外接电源,从而有利于节能环保。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阀体总成设有外环输气腔道102、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阀体总成属于“三腔”阀体总成,即使说本实用新型的阀体总成能够应用于控制外环火、中环火及中心火。
24.以下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压电式阀体总成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可燃气体输入到阀芯5的内腔,按下阀轴3,使得与阀轴3连接的阀轴限位片9离开图6所示的阀盖2内顶部的关闭定位槽201,阀轴3和阀芯5才能旋转,如图5所示,阀芯5逆时针旋转同步带动点火拨片10摆动,如9所示,点火拨片10逆时针摆动而拨动击锤44的凸块4401,使得击锤44向左移动,击锤44向左移动推压点火弹簧45,使点火弹簧45弹性压缩变形,随着点火拨片10逆时针旋转,当点火拨片10越过凸块4401时,点火拨片10与凸块4401脱离,于是点火弹簧45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击锤44快速向右移动撞击压电点火器43,使得压电点火器43内部的压电陶瓷产生高电压,压电点火器43用于电连接点火针,在燃气灶上,点火针与上述的点火喷火头靠近设置,于是点火针与点火喷火头之间产生电火花;如上文所述,当按下阀轴3时,如图4所示,阀轴3向下推阀针6,使得阀芯5的内腔的可燃气体能够向上流动至点火出气孔501,而在阀芯5带动点火拨片10摆动的过程中,点火出气孔501逐渐转向对正点火进气口105的位置,当产生上述的电火花时,阀芯5内的可燃气体已通过点火进气口105到达点火喷火头,于是点火喷火头被点燃,阀芯5在此点火位置时,外环火出气孔503已连通外环输气腔道102,于
是点火喷火头引燃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外环火喷火口,从而燃气灶得以成功点燃,然后手松开阀轴3,如图4所示,阀轴3通过第一弹簧7的弹性恢复力向上移动,同时地,阀针6通过第二弹簧8的弹性恢复力向上移动复位以关闭点火出气孔501,之后用手旋动阀轴3能够进行火力调节,阀轴限位片9贴靠着图6所示的滑道202摆动滑行,但是如果保持下压阀轴3,阀轴限位片9会被图6所示的挡片203阻挡而无法继续逆时针旋转;当需要关闭燃气灶时,顺时针旋转阀轴3,点火拨片10跟随着顺时针摆动,当点火拨片10接触凸块4401时,点火拨片10通过凸块4401的斜面的导向作用而向下轻微摆动,于是点火拨片10能够在凸块4401的下侧滑过,当点火拨片10顺时针摆动越过凸块4401时,第一弹簧7的弹性恢复力将点火拨片10向上回摆复位,使得在下一次点火时,点火拨片10能够拨动击锤44;由于压电式阀体总成的火力调节结构及原理为现有技术,故此处不作详述。
2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阀壳1的外部形成有阀壳进气口101,阀壳进气口101用于连接燃气灶的进气管道,而燃气灶的进气管道用于连接可燃气体源(例如是天然气管道或石油气瓶等),如图4及图10所示,阀壳1内形成有电磁阀口106,如图8所示,阀芯5的下端形成有阀芯入气口502,阀芯入气口502连通阀芯5的内腔(也就是说阀芯入气口502连通外环火出气孔503、中心火出气孔504及中环火出气孔505,当阀针6打开时,阀芯入气口502连通点火出气孔501),阀芯入气口502能够通过电磁阀口106连通阀壳进气口101,如图10所示,阀壳1内安装有用于打开或封闭电磁阀口106的热电偶式电磁阀11,热电偶式电磁阀11属于现有技术,具体地说,热电偶式电磁阀11用于连接设置在燃气灶的燃烧器内的热电偶探针。当燃气灶工作时,热电偶探针被火焰加热,热电偶探针产生热电势,热电势通过导线导入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线圈,线圈产生的磁场使热电偶式电磁阀11吸合,使得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阀门片能够保持电磁阀口106的状态,使电磁阀口106被打开,从而维持燃气灶的燃烧器正常燃烧,一旦遇到大风或汤水等溢出,扑灭火焰,热电偶探针的热电势很快下降到零,使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线圈失电,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阀门片在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迅速复位,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阀门片恢复封闭电磁阀口106,终止供气,保证安全,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热电偶式电磁阀11,便于本实用新型的阀体总成连接热电偶探针,从而有利于提高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阀体总成的燃气灶的使用安全性。为了避免热电偶式电磁阀11在点火时需要通过外部供电以打开电磁阀口106,优选地,如图4及图10所示,阀壳1的下部内转动连接有点火驱动杆12,点火驱动杆12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摆杆,上文所述的阀针6的下端对应靠近点火驱动杆12的右端的摆杆,而点火驱动杆12的左端的摆杆则是贴靠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阀门片,于是如上文所述,在进行点火时,用手按下阀轴3,阀轴3向下推动阀针6,阀针6的下端推动点火驱动杆12的右端的摆杆,从而使点火驱动杆12摆动,于是点火驱动杆12的左端的摆杆同步地推动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阀门片,使得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阀门片离开电磁阀口106,使得在进行点火时,可燃气体能够达到阀芯5的内腔,随后,随着燃气灶的燃烧器产生的火焰加热热电偶探针,使得热电偶式电磁阀11得电工作而保持打开电磁阀口106,松开按着阀轴3的手,阀针6复位;当关闭燃气灶之后,热电偶式电磁阀11失电,而点火驱动杆12的左端的摆杆则是在热电偶式电磁阀11的弹簧的弹性恢复力推动下而复位。
26.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阀壳1形成有插装壳部108,热电偶式电磁阀11安装在插装壳部108内,插装壳部108与外环输气腔道102之间形成有第一连杆部1081,第一连杆部1081
与插装壳部108及外环输气腔道102一体化设置,从而有利于提高阀壳1的结构强度。
27.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中心输气腔道103与中环输气腔道107之间形成有第二连杆部109,第二连杆部109与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一体化设置。从而进一步有利于提高阀壳1的结构强度,避免中心输气腔道103及中环输气腔道107出现断裂情况。
2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压电点火组件4包括框壳41,框壳41可以与阀盖2一体化设置,如图7所示,框壳41内形成有第一容置腔4101及第二容置腔4102,如图5结合图9所示,压电点火器43设于第一容置腔4101内,击锤44及点火弹簧45设于第二容置腔4102内,击锤44的凸块4401穿过框壳41的前部,如图1至图4所示,阀壳进气口101设于阀芯5的前侧,更具体地说,阀壳进气口101形成于阀壳1的前端部,框壳41设于所述阀芯5的后侧,上述结构布局合理,避免压电点火组件4影响阀壳进气口101与燃气灶的进气管道连接,以便于燃气灶装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