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及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15:55: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料理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以及一种料理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上的料理机也随之出现越来越多的种类。所述料理机的功能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打豆浆、磨粉、榨果汁、做米糊、绞肉馅、刨冰、制咖啡和/或调配面膜等功能。
3.现有料理机因不仅具有搅拌破碎功能,且其还具有加热功能,继而越来越受消费者喜欢,但是,现有料理机上与加热盘连接以用于电控加热盘的电控模块绝大多数是采用电控pcb板来实现电控功能,这样一来,不仅生产成本高,且还不方便于组装生产,进而无法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具有简便切换电路结构的料理机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所要解决是针对的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包括下耦合器和与所述下耦合器插接适配的上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上设有绝缘插针,所述下耦合器上设有常闭接触通电且可被所述绝缘插针插入而断开接触通电的常闭通电线组。
7.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所述常闭通电线组包括前后相向设置的常闭前位端子和常闭后位端子,所述常闭前位端子上端部与所述常闭后位端子上端部接触,且其两者的上端部间形成有一用于导引所述绝缘插针插入的导引开口。
8.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所述常闭前位端子上端部后侧设有向后凸出的常闭前位后凸触点;
9.所述常闭后位端子上端部前侧设有向前凸出且可与所述常闭前位后凸触点适配接触的常闭后位前凸触点。
10.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所述常闭前位后凸触点和所述常闭后位前凸触点均为银触点。
11.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所述导引开口为喇叭开口。
12.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所述常闭通电线组还包括:
13.常闭前位接线,其一端与电源输电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常闭前位端子连接;
14.常闭后位接线,其一端与所述常闭后位端子连接,另一端与通断开关接入端连接。
15.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上还设有多根接电插针,所述下耦合器上还设有可与所述接电插针插接配合以用于通电连接的插接通电线组。
16.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包括下耦合器壳体和设于所述下耦合器壳体内的端子连接体;
17.所述常闭通电线组包括设于所述端子连接体前侧中部并位于所述端子连接体与所述下耦合器壳体间的常闭前位形变端子,以及设于所述端子连接体后侧中部并位于所述端子连接体与所述下耦合器壳体间的常闭后位固定端子;
18.所述常闭后位固定端子上端部设有由后往前绕过所述下耦合器壳体中部侧壁且向下延伸的常闭后位延伸接触部;
19.所述常闭前位形变端子上端部设有由前往后下方向倾斜并可发生弹性形变且用于接触所述常闭后位延伸接触部以通电的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
20.当所述上耦合器插接适配所述下耦合器时,所述绝缘插针接触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且沿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的倾斜方向下压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发生向前内收形变,以使用于让位所述绝缘插针插入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与所述常闭后位延伸接触部间以断开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与所述常闭后位延伸接触部的接触连接。
21.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所述绝缘插针下端设有由前往后下方向倾斜的后下倾斜面。
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24.1、本技术当料理机机头盖合于料理机机身上时,所述绝缘插针插入所述下耦合器内,以使达到机械式隔断所述常闭通电线组,从而达到断电目的;而当料理机机头移开料理机机身时,所述绝缘插针抽出所述下耦合器,即所述常闭通电线组接通电路,进而可达调控连接电路目的。
25.2、本技术当料理机机头移开料理机机身时,所述绝缘插针抽出所述下耦合器,即所述常闭通电线组接通电路,为此,料理机机身上的发热盘可通电发热以用于烹煮食物、烧水等,赋予了料理机更多的使用功能,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料理机的立体图。
27.图2是本技术料理机中所述料理机机身的立体图。
28.图3是本技术料理机中所述料理机机头的立体图。
29.图4是本技术耦合器的分解视图。
30.图5是本技术耦合器的另一分解视图。
31.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视图ⅰ。
32.图7是图5的局部放大视图ⅱ。
33.图8是本技术耦合器进行局部分解后的剖视图。
34.图9是本技术耦合器中所述下耦合器的剖视图。
35.图10是本技术耦合器中所述常闭前位端子和所述常闭后位端子接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36.图11是本技术耦合器中所述常闭前位端子的立体图。
37.图12是本技术耦合器中所述常闭后位端子的立体图。
38.图13是本技术耦合器中所述上耦合器的立体图。
39.图14是本技术耦合器的局部剖视图,主要示出所述常闭通电线组的另一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如图1~13所示,一种料理机,包括料理机机身300和设于所述料理机机身300上的料理机机头400,以及设于所述料理机机身300 与所述料理机机头400间的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
42.所述可切换连接电路的耦合器包括设于所述料理机机身300上的下耦合器2,以及设于所述料理机机头400上并可与所述下耦合器 2插接适配的上耦合器1;所述上耦合器1上设有绝缘插针101,所述下耦合器2上设有常闭接触通电且可被所述绝缘插针101插入而断开接触通电的常闭通电线组201。
43.本技术当料理机机头400盖合于料理机机身300上时,所述绝缘插针101插入所述下耦合器2内,以使达到机械式隔断所述常闭通电线组201,从而达到断电目的;而当料理机机头400移开料理机机身 300时,所述绝缘插针101抽出所述下耦合器2,即所述常闭通电线组201接通电路,进而可达调控连接电路目的。
44.进一步的,所述常闭通电线组201包括前后相向设置的常闭前位端子2011和常闭后位端子2012,所述常闭前位端子2011上端部与所述常闭后位端子2012上端部接触,且其两者的上端部间形成有一用于导引所述绝缘插针101插入的导引开口2010。所述导引开口2010 优选为喇叭开口。采用喇叭状开口的好处在于可大大方便于导引所述绝缘插针101插入以隔断所述常闭前位端子2011和所述常闭后位端子2012,进而方便达到隔开断电目的。
45.更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插针101的制作材料为绝缘材料,优选为塑胶。其优点在于塑胶不仅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且其还具有突出的热塑性,大大方便于实际生产。
46.更进一步的,所述常闭前位端子2011上端部后侧设有向后凸出的常闭前位后凸触点20111;
47.所述常闭后位端子2012上端部前侧设有向前凸出且可与所述常闭前位后凸触点20111适配接触的常闭后位前凸触点20121。
48.所述常闭前位后凸触点20111和所述常闭后位前凸触点20121均为银触点。其优点在于银触点由金属银制成,具有优异的导电作用。
49.更进一步的,所述常闭通电线组201还包括常闭前位接线2013 和常闭后位接线2014;
50.所述常闭前位接线2013一端与电源输电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常闭前位端子2011连接;所述常闭后位接线2014一端与所述常闭后位端子2012连接,另一端与设于所述料理机机身300上的通断开关 3001的接入端连接;
51.所述通断开关3001接出端与设于所述料理机机身300上的发热盘连接。
52.本技术采用上述串联电路结构的目的在于实现串联所述常闭前位端子2011和所述常闭后位端子2012、所述通断开关3及发热盘,以使当料理机机头400盖合于料理机机身300上时,所述绝缘插针 101插入隔开所述常闭前位端子2011和所述常闭后位端子2012,以
使发热盘处于断电失效状态;
53.而当所述料理机机头400移开料理机机身300时,所述常闭前位端子2011和所述常闭后位端子2012闭合接触,继而可由所述通断开关3001实现单一控制发热盘是否通电加热作用,不仅可达调控目的,且还避免发热盘一直通电发热作用。
54.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耦合器1上还设有多根接电插针102,所述下耦合器2上还设有可与所述接电插针102插接配合以用于通电连接的插接通电线组202。
55.所述下耦合器2包括下耦合器壳体21和设于所述下耦合器壳体 21内的端子连接体22。
56.所述下耦合器壳体21上侧面开设有向下延伸的贯通孔211,以及还开设有位于所述贯通孔211下侧的容装槽口212;
57.所述下耦合器还包括防挡板23和弹性伸缩件24;所述防挡板23 设于所述容装槽口212内,且其上开设有可与所述贯通孔211相适配的连通孔231;
58.所述弹性伸缩件24设于所述防挡板23与所述容装槽口212内部间,用于伸缩移动所述防挡板23以开合所述贯通孔211。
59.本技术通过所述弹性伸缩件24配合所述防挡板23以伸缩开合所述贯通孔211,当所述防挡板23被收缩至所述容装槽口212内时,所述防挡板23上的所述连通孔231与所述下耦合器壳体21上所述贯通孔211连通,即开启所述贯通孔211;当所述防挡板23伸出所述容装槽口212时,所述防挡板23即可关合所述贯通孔211,继而不仅可达方便上耦合器1上所述插针12插入所述下耦合器2内,且还可达全密封防尘防水作用,从而可最大限度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60.更进一步的,所述贯通孔211和所述连通孔231均为矩形孔,也亦可均为圆形孔,其目的在于满足更多的实际使用需求。
61.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挡板23中部右侧设有向上凸起的上凸部 232,所述上凸部232右侧设有向下倾斜的倾斜斜坡2321;
62.所述下耦合器壳体21上侧开设有用于适配限位所述上凸部232 以阻挡所述防挡板23继续移动的限位槽口213。其优点在于当所述上耦合器1下移插入所述下耦合器2时,则可通过挤推所述上凸部 232上所述倾斜斜坡2321以将所述防挡板23挤推进入所述容装槽口 212内,反之,则可通过所述弹性伸缩件24复位推出所述防挡板23,进而实现所述防挡板23的自动伸缩动作。
63.如图14所示,所述常闭通电线组201还可以是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为:所述常闭通电线组201包括设于所述端子连接体22前侧中部并位于所述端子连接体22与所述下耦合器壳体21间的常闭前位形变端子2015,以及设于所述端子连接体22后侧中部并位于所述端子连接体22与所述下耦合器壳体21间的常闭后位固定端子2016;
64.所述常闭后位固定端子2016上端部设有由后往前绕过所述下耦合器壳体21中部侧壁且向下延伸的常闭后位延伸接触部20161;
65.所述常闭前位形变端子2015上端部设有由前往后下方向倾斜并可发生弹性形变且用于接触所述常闭后位延伸接触部20161以通电的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20151;
66.当所述上耦合器1插接适配所述下耦合器2时,所述绝缘插针 101接触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20151且沿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20151的倾斜方向下压所述常闭前位弹
性形变部20151发生向前内收形变,以使用于让位所述绝缘插针101插入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20151与所述常闭后位延伸接触部20161间以断开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20151与所述常闭后位延伸接触部20161的接触连接。
67.更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插针101下端设有由前往后下方向倾斜的后下倾斜面(图中未显示),其优点在于方便所述绝缘插针101下插挤压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20151,以使所述常闭前位弹性形变部 20151发生向前内收形变。
68.综上所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技术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