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24 14:17: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碳化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结构。


背景技术:

2.碳化硅的生产是石英、无烟煤、食盐、木屑等原材料,配比一定的回收料和乏料经破碎、装炉制炼、冷却、扒炉、破碎、化学处理、干燥筛分、磁选等处理工艺,得到碳化硅。
3.碳化硅冶炼炉(广义的艾奇逊型炉)一般长度超过30米,由炉墙将原料装在其中,炉芯石墨通电进行加温冶炼,简称电炉。现有的碳化硅电炉的炉墙,为了加料、冶炼期间的稳固性考虑,常常在其外侧安装支撑架,再对支撑架进行人工固定,这种方式非常原始,几乎从碳化硅企业成型以来,传统企业就一直在沿用,但存在以下缺点:
4.1、由于碳化硅炉长长,需要安装大量的支撑架,在装炉时需要将支撑架上安装孔的位置与地脚螺栓进行对齐后套入支撑架的安装孔中,实现快速固定安装,在扒炉时反向操作。但装炉时支撑架上安装孔与地脚螺栓对准不易,扒炉由于碳化硅电炉外壁仍有高温,支撑架与炉体抹面层之间拆卸温度太高,无法作业,且高温会导致支撑架形变,使得地脚螺栓从安装孔中取出时候也比较困难和费力。
5.且每次装炉的炉墙位置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支撑架的结构却是焊死的,无法调整,这就导致安装中需要在多个支撑架中比划挑选大致能对齐地脚螺栓的安装架,这就使得安装工作量十分巨大,也就拉长了装炉和扒炉的时间,使其工作效率一直无法提升。
6.在生产中为了提升效率,操作人员在炉墙外围打下了多个地脚螺栓,确实是解决了支撑架安装中需要比划大致位置的问题,但是对准安装仍然是个大难题,扒炉时温度引发的形变致使地脚螺栓难从安装孔中移出更是个费力活。
7.2、露天的碳化硅电炉在夏冬两季进行支撑架安装时,受限于地脚螺栓与安装孔的拆装费时,工人常常在严冬酷暑连续作业,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8.所以作业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改进的碳化硅电炉炉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结构,以解决装炉时炉墙支撑架需要人工对齐支撑架上安装孔与地脚螺栓,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且扒炉时由于温度引发支撑架形变难以将地脚螺栓快速移出安装孔的问题。
10.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11.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结构,包括设在基础组件上的稳固组件,稳固组件包括支撑架、斜撑杆、凹槽、竖板、第三滑轨、安装板。支撑架为l形,斜撑杆倾斜设在其中,支撑架通过稳固螺栓活动设在基础组件上。凹槽设在支撑架的底板中,凹槽中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有至少2个第一滑块,多个第一滑块共同焊接有一个第一调节杆;第一滑轨末端位于底板端部处活动设有第一螺纹杆,用于固定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通过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的自由移动实现在凹槽中的拉进拉出。第一调节杆与竖板下部连接,竖板中设有第
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中设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通过拧紧可以将第二滑块固定在第二滑轨上。第二滑块与第三滑轨一端连接,第三滑轨中设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中设有第三螺纹杆,第三螺纹杆通过拧紧可以将第三滑块固定在第三滑轨上。第三滑块与安装板连接,安装板用于对齐地面预设的地脚螺栓,并将其套入安装板的安装孔中。
12.进一步的,第一滑轨末端位于底板端部设有杆套,第一调节杆穿过杆套,被杆套限位在凹槽的第一滑轨中自由移动。
13.进一步的,第三滑轨上设有开槽,第三螺纹杆穿过开槽卡紧第三滑块,第三螺纹杆与开槽之间设有垫片。
14.进一步的,稳固螺栓穿过支撑架,延伸进抹面层的螺纹槽中。
15.进一步的,第一螺纹杆顶部设有手摇部。
16.进一步的,基础组件从里到外包括耐火砖层、保温砖层、保温材料层、抹面层,耐火砖层中设有水冷壁管,水冷壁管通过固定板设在耐火砖层中。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底板中的凹槽方便第一调节杆左右移动,凹槽封闭,防止装炉扒炉时物料洒落其中,使滑块移动更便捷,作业更方便;竖板中的第二滑轨方便第二滑块自由地上下移动;第三滑轨中的第三滑块带动安装板前后自由移动;以上结构就能实现安装板的左右、上下、前后移动,方便安装孔快速便捷的套设在地脚螺栓上。
19.(2)本实用新型利用对稳固组件的结构改进,实现装炉时安装孔与地脚螺栓的快速对齐,扒炉时,可将安装孔快速移出地脚螺栓的固定,提升装炉和扒炉的作业效率,减轻操作员的工作量,减少工作时间,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改造成本低,可节省操作人员2名。
附图说明
20.图1为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2.图3为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中基础组件结构的侧视图;
23.图4为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中稳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
25.图6为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6.附图标记如下:
27.10-基础组件;110-耐火砖层;120-保温砖层;130-水冷壁管;140-固定板;150-保温材料层;160-抹面层;170-螺纹槽;
28.20-稳固组件;210-支撑架;211-底板;220-稳固螺栓;230-斜撑杆;240-凹槽;250-第一滑轨;260-第一滑块;270-第一调节杆;271-杆套;280-第一螺纹杆;281-手摇部;290-竖板;291-第二滑轨;292-第二滑块;293-第二螺纹杆;294-安装板;295-第三滑轨;296-第三滑块;297-开槽;298-第三螺纹杆;299-安装孔;30-地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图1-6所示,碳化硅电炉用新型炉墙结构,包括设在基础组件10上的稳固组件
20;基础组件10从里到外包括耐火砖层110、保温砖层120、保温材料层150、抹面层160,耐火砖层110中设有水冷壁管130,水冷壁管130通过固定板140设在耐火砖层110中。稳固组件20包括支撑架210、斜撑杆230、凹槽240、竖板290、第三滑轨295、安装板294。
30.支撑架210为l形,斜撑杆230倾斜设在其中,支撑架210通过稳固螺栓220活动设在基础组件10上。具体的:稳固螺栓穿过支撑架210,延伸进抹面层160的螺纹槽170中。
31.凹槽240设在支撑架210的底板211中,凹槽240中设有第一滑轨250,第一滑轨250上设有3个第一滑块260,3个第一滑块260一并焊接一个第一调节杆270;第一滑轨250末端位于底板211端部处活动设有第一螺纹杆280,第一螺纹杆280顶部焊接有手摇部281,用于固定第一调节杆270,第一调节杆270通过第一滑块260在第一滑轨250上的自由移动实现在凹槽240中的拉进拉出。第一滑轨250末端位于底板211端部设有杆套271,第一调节杆270穿过杆套271,被杆套271限位在凹槽240的第一滑轨250中自由移动。
32.第一调节杆270与竖板290下部焊接固定,竖板290中设有第二滑轨291,第二滑轨291上设有第二滑块292,第二滑块292中设有第二螺纹杆293,第二螺纹杆293通过拧紧可以将第二滑块292固定在第二滑轨291上。
33.第二滑块292底部与第三滑轨295一端焊接,第三滑轨295中设有第三滑块296,第三滑块296中设有第三螺纹杆298,第三螺纹杆298通过拧紧可以将第三滑块296固定在第三滑轨295上。具体的:第三滑轨295上设有开槽297,第三螺纹杆298穿过开槽297卡紧第三滑块296,第三螺纹杆298与开槽297之间设有垫片。
34.第三滑块296前端与安装板294焊接,安装板294用于对齐地面预设的地脚螺栓30,并将其套入安装板294的安装孔299中。
35.装炉作业后开机前,先用稳固螺栓220将支撑架210紧固在基础组件10上,底板211着地,寻找就近的地脚螺栓30,预估需要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向,先将第二滑块292在第二滑轨291上滑动至最上端,并用第二螺纹杆293稍做固定,避免第二滑块292在移动调节中下滑。
36.根据需要调节第一调节杆270的左右距离,通过第一滑块260在第一滑轨250上的移动实现;之后通过调节第三滑块296在第三滑轨295上的位置最终将地脚螺栓30套在安装孔299中上方。
37.松开第二螺纹杆293,使第二滑块292落下,紧固第二螺纹杆293,保证地脚螺栓30套在安装孔299中。再回头紧固第三螺纹杆298和第一螺纹杆280,完成安装,继续下一个操作,整个作业中,只需调节各个螺纹杆松紧并滑动滑块,所以速度很快。
38.关机扒炉作业前,依次松开第三螺纹杆298、第一螺纹杆280、第二螺纹杆293,由于形变的力量,第三滑块296和第一调节杆270会自行移动,移动停止后,将第二滑块292上滑,安装孔299超过地脚螺栓30的高度,随便将第一调节杆270或者第三滑块296复位即可,就能松开固定安装孔299与地脚螺栓30的固定。
39.拆除一圈后,炉体温度基本降至常温,卸开稳固螺栓220与抹面层160之间的连接的作业也不再时高温作业。拆除后直接扒炉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