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堵塞和交叉感染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

2022-04-17 04:3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堵塞和交叉感染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的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提升,微创手术作为一种现代治疗技术,因其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和治疗效果好等优点逐渐被民众所接受,而在现有的微创手术中,积液引流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常被用于,关节水肿、腹腔积液和通风等疾病,其具体操作方式便是将引流管与负压杯或输送泵相连接,并将引流管一端的吸引头插入患者体内,并在负压杯或输送泵吸力的作用下对患者体内存在的积液进行抽取,而在次过程中,引流管作为将积液由患者体内,引导至收纳装置内部部件,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3.现有技术中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存在的缺陷是:
4.1、专利文件cn104784809b,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胆汁胰液引流管,“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胆汁胰液引流管,包括水囊式胆汁外引流管和胰液内引流管,所述水囊式胆汁外引流管包括依次连通的引流管段ⅰ,引流管段ⅱ和引流管段ⅲ,所述引流管段ⅱ的外壁套接有球囊薄膜;所述胰液内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管体,管帽和引流管尾部,所述引流管段ⅲ的远离所述引流管段ⅱ的一端与所述引流管尾部相匹配。本发明具有较强的张力,能起到防止水囊式胆汁外引流管脱出,并且适合于各种直径的胆管,对胆管粘膜、十二指肠乳头及上消化道粘膜无损伤,在防止水囊式胆汁外引流管移位的同时,不会引起胆道梗阻,胰液内引流管通过线与水囊式胆汁外引流管相连,具有防止胰液内引流内移位或脱出的作用”,该引流管,因其缺少调速部件,致使在装置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积液抽取速度,继而影响装置适用范围。
5.2、现有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因其缺少防回流部件,致使在装置离开患者创口时,常因管体内部的积液回流,导致积液与患者创口重新接触,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影响装置安全性。
6.3、现有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因其缺少防堵塞拦截部件,致使在装置使用过程中,无法对进入装置内部的患者肌肉组织进行拦截,导致患者肌肉组织堵塞管道,继而影响装置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和交叉感染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和交叉感染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尾端螺纹连接有调速壳;
9.所述调速壳的正面螺纹连接有节流栓,所述节流栓的尾端安装有转动握把,所述调速壳的内壁安装有节流套,节流套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连通孔,且节流套与节流栓嵌合连接;
10.所述调速壳的底部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尾端螺纹连接有拆卸套。
12.优选的,所述拆卸套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三连接管。
13.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尾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
14.优选的,所述吸引头的内侧安装有单向阀。
15.优选的,所述吸引头的内侧通过连接环安装有拦截网,且拦截网位于单向阀的前方。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节流栓、转动握把和节流套,当需要调整装置吸取速度时,可经由外力带动转动握把旋转,此时转动握把带动节流栓延伸或收缩,当节流栓在转动握把的带动下延伸时,对节流套内侧的连通孔进行遮挡,连通孔传导空间降低,通过连通孔进入调速壳内部的积液单位速度降低,当节流栓在转动握把的带动下收缩时,扩大节流套内侧连通孔的连通空间,此时经由连通孔进入调速壳积液的单位速度上升,从而调整装置整体吸液速度,提高装置适用范围。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单向阀,单向阀安装在吸引头的内部,当积液在外接收纳装置的吸力作用下进入吸引头的内部后,因单向阀仅可允许积液单向通过,当吸引头离开患者创口的内部时,单向阀可有效防止积液回流至患者创口表面,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提升装置安全性。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拦截网,因拦截网安装至吸引头的内部,当积液进入吸引头的内部时,拦截网对患者积液中的肌肉组织进行拦截,防止肌肉组织进入装置管体的内部发生堵塞,提升装置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速壳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套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头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第一连接管;2、调速壳;3、节流栓;4、转动握把;5、节流套;6、第二连接管;7、拆卸套;8、第三连接管;9、吸引头;10、单向阀;11、拦截网。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堵塞和交叉感染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
28.实施例一,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6和第三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1的尾端螺纹连接有调速壳2,第一连接管1为其尾端螺纹连接的调速壳2提供连接点,使用装置前将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旋转插入外接收纳装置的内部,当积液在外接收纳装置吸力作用下,经由调速壳2第一连接管1的内部时,第一连接管1将积液引导至外接收纳装置的内部,调速壳2为其外表面和内部安装的节流栓3、节流套5和第二连接管6提供固定点,同时当积液经由第二连接管6进入其内部时,调速壳2在外接收纳装置的吸力作用下将积液引导至第一连接管1的内部;调速壳2的底部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管6,为其底部连接的拆卸套7提供固定点,同时当积液在外接收纳装置的吸力作用下,经由第三连接管8进入第二连接管6的内部时,第二连接管6将积液引导至调速壳2的内部,第二连接管6的尾端螺纹连接有拆卸套7,为其底部螺纹连接的第三连接管8提供固定点,同时与第二连接管6螺纹连接,又因调速壳2与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6与调速壳2和第三连接管8和吸引头9均采用螺纹连接,方便使用者转动装置各部分,对装置整体进行拆卸消毒,拆卸套7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三连接管8,连接至拆卸套7的底部,为其尾端螺纹连接的吸引头9提供连接点,当积液在外接收纳收纳装置吸力作用下经由吸引头9进入第三连接管8的内部时,第三连接管8将积液引导至第二连接管6的内部,第三连接管8的尾端螺纹连接有吸引头9,第一连接管1固定完成后,将吸引头9插入患者创口内部,此时在外接收纳装置的吸力作用下,吸引头9对患者体内的积液产生吸力,并将积液引导至第三连接管8的内部。
29.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防堵塞和交叉感染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
30.实施例二,包括调速壳2和节流栓3,调速壳2的正面螺纹连接有节流栓3,当节流栓3在转动握把4的带动下延伸时,对节流套5内侧的连通孔进行遮挡,当节流栓3在转动握把4的带动下收缩时,扩大节流套5内侧连通孔的连通空间,节流栓3的尾端安装有转动握把4,当需要调整装置吸取速度时,可经由外力带动转动握把4旋转,此时转动握把4带动节流栓3延伸或收缩,调速壳2的内壁安装有节流套5,节流套5的内部贯穿开设有连通孔,且节流套5与节流栓3嵌合连接,当连通孔受到节流栓3遮挡时,连通孔传导空间降低,通过连通孔进入调速壳2内部的积液单位速度降低,当连通孔传导空间增加时,经由连通孔进入调速壳2积液的单位速度上升,从而调整装置整体吸液速度,提高装置适用范围。
31.如附图1和图5所示,一种防堵塞和交叉感染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
32.实施例三,包括吸引头9和单向阀10,吸引头9的内侧安装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安装在吸引头9的内部,当积液在外接收纳装置的吸力作用下进入吸引头9的内部后,因单向阀10仅可允许积液单向通过,当吸引头9离开患者创口的内部时,单向阀10可有效防止积液回流至患者创口表面,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提升装置安全性。
33.如附图5所示,一种防堵塞和交叉感染的医用微创手术引流管;
34.实施例四,包括吸引头9和拦截网11,吸引头9的内侧通过连接环安装有拦截网11,且拦截网11位于单向阀10的前方,因拦截网11安装至吸引头9的内部,当积液进入吸引头9的内部时,拦截网11对患者积液中的肌肉组织进行拦截,防止肌肉组织进入装置管体的内部发生堵塞,提升装置使用效果。
35.工作原理:首先将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旋转插入外接收纳装置的内部,并将吸引头
9插入患者创口内部,此时在外接收纳装置的吸力作用下,吸引头9对患者体内的积液产生吸力,并将积液引导至第三连接管8的内部,第三连接管8将积液引导至第二连接管6的内部,第二连接管6将积液引导至调速壳2的内部,调速壳2在外接收纳装置的吸力作用下将积液引导至第一连接管1的内部,第一连接管1将积液引导至外接收纳装置的内部完成患者积液的引流。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