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循环水处理反渗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3:2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水处理反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2.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而现有的反渗透装置,其内部的反渗透膜长久使用后,若不进行清理,容易出现反渗透膜表面的孔洞堵塞,导致反渗透装置的工作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处理反渗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反渗透膜长久使用后,若不及时清理,容易出现堵塞,导致反渗透装置的工作效果下降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循环水处理反渗透装置,包括外壳和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垂直安装在外壳内部中间;
6.所述外壳内底部固定有底块,且所述底块上表面固定有三根等距排布的插杆,每根所述插杆左侧上下方和右侧中部均固定有弧形块;
7.所述反渗透膜底部固定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底部开有三个与三根所述插杆对应的插槽,所述插槽内壁左侧上下方和右侧中部均开有侧口,且每个所述侧口槽底均固定有挤压弹簧;
8.所述外壳右侧上方活动贯穿有推杆,且所述推杆左端贯穿至外壳内部右上方,所述推杆左端固定有电磁块一,且所述电磁块一右面与外壳内壁右侧之间和推杆靠内的一侧与外壳外壁右侧之间均固定有复位弹簧;
9.所述反渗透膜右侧上方固定有横杆,且所述横杆右端固定有与电磁块一左右对应的电磁块二。
10.优选的,所述弧形块与侧口对应,且所述插杆插入对应的插槽内,所述弧形块卡入对应的侧口内并与挤压弹簧的末端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顶部固定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内部上下贯通,所述限位环内部设有左右对称排布的半圆环,且所述半圆环外壁与限位环内壁之间均固定有至少三根垂直等距排布的弹性轴。
12.优选的,所述电磁块一和电磁块二相对的一面均呈锯齿状,且所述推杆右端固定有拉环。
13.优选的,所述反渗透膜左右侧下方分别插接有与其接通的循环管和出水管,且所述循环管和出水管末端均贯穿出外壳外表面。
14.优选的,所述循环管末端向上延伸并贯穿进外壳顶部,且所述循环管末端穿过两个所述半圆环之间并与反渗透膜顶部接通。
15.优选的,所述循环管和出水管贯穿出外壳的位置均滚动连接有滚珠。
16.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17.拉动拉环带动推杆左右移动,使得复位弹簧不断的拉伸和压缩,并同时通过电磁块一带动电磁块二和横杆左右抖动,由于横杆与反渗透膜连接,所以横杆在左右抖动的同时也将带动反渗透膜左右抖动,这样有利于将残留在反渗透膜中的杂质污垢抖落,避免影响反渗透膜正常工作;
18.并且反渗透膜在左右抖动的同时,弧形块也将在侧口内反复挤压挤压弹簧,起到辅助抖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a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b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循环管与弧形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1-4中:外壳1、限位环101、半圆环102、弹性轴103、底块104、插杆105、弧形块106、推杆107、电磁块一108、复位弹簧109、拉环110、反渗透膜2、循环管201、出水管202、滚珠203、连接块204、插槽205、侧口206、挤压弹簧207、横杆208、电磁块二209。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水处理反渗透装置,包括外壳1和反渗透膜2,反渗透膜2垂直安装在外壳1内部中间;
25.外壳1内底部固定有底块104,且底块104上表面固定有三根等距排布的插杆105,每根插杆105左侧上下方和右侧中部均固定有弧形块106;
26.反渗透膜2底部固定有连接块204,且连接块204底部开有三个与三根插杆105对应的插槽205,插槽205内壁左侧上下方和右侧中部均开有侧口206,且每个侧口206槽底均固定有挤压弹簧207,弧形块106与侧口206对应,且插杆105插入对应的插槽205内,弧形块106卡入对应的侧口206内并与挤压弹簧207的末端固定连接;
27.具体的,使用者在安装反渗透膜2时,将反渗透膜2底部的连接块204与底块104上下对应,并使得底块104中的插杆105插入对应的插槽205内,同时使得弧形块106卡入对应的侧口206内并与挤压弹簧207的末端固定,利用插杆105和弧形块106可以将反渗透膜2的底部牢牢固定在外壳1内底部,并且利用挤压弹簧207,能够有足够的空间给弧形块106在侧口206内移动,便于后期使用者清理反渗透膜2时进行晃动;
28.外壳1右侧上方活动贯穿有推杆107,且推杆107左端贯穿至外壳1内部右上方,推杆107左端固定有电磁块一108,且电磁块一108右面与外壳1内壁右侧之间和推杆107靠内的一侧与外壳1外壁右侧之间均固定有复位弹簧109,且推杆107右端固定有拉环110;
29.反渗透膜2右侧上方固定有横杆208,且横杆208右端固定有与电磁块一108左右对应的电磁块二209,电磁块一108和电磁块二209相对的一面均呈锯齿状;
30.进一步的,当使用者需要对反渗透膜2进行清理时,可以用手扣住拉环110,并带动推杆107向外壳1内部推动,使得电磁块一108和电磁块二209的距离缩短,并且推杆107与外壳1外壁之间的复位弹簧109也被压缩,而电磁块一108与外壳1内壁之间的复位弹簧109将
被拉伸,使用者将电磁块一108和电磁块二209接通电源,使得电磁块一108与电磁块二209靠近并相吸,并且由于电磁块一108和电磁块二209相对的一面均呈锯齿状,这能使得电磁块一108和电磁块二209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两者相吸的牢固性;
31.当电磁块一108和电磁块二209紧紧相吸后,使用者可以拉动拉环110带动推杆107左右移动,使得复位弹簧109不断的拉伸和压缩,并同时通过电磁块一108带动电磁块二209和横杆208左右抖动,由于横杆208与反渗透膜2连接,所以横杆208在左右抖动的同时也将带动反渗透膜2左右抖动,这样有利于将残留在反渗透膜2中的杂质污垢抖落,避免影响反渗透膜2正常工作;
32.并且反渗透膜2在左右抖动的同时,弧形块106也将在侧口206内反复挤压挤压弹簧207,起到辅助抖动的作用;
33.外壳1内顶部固定有限位环101,且限位环101内部上下贯通,限位环101内部设有左右对称排布的半圆环102,且半圆环102外壁与限位环101内壁之间均固定有至少三根垂直等距排布的弹性轴103,反渗透膜2左右侧下方分别插接有与其接通的循环管201和出水管202,且循环管201和出水管202末端均贯穿出外壳1外表面,循环管201末端向上延伸并贯穿进外壳1顶部,且循环管201末端穿过两个半圆环102之间并与反渗透膜2顶部接通,循环管201和出水管202贯穿出外壳1的位置均滚动连接有滚珠203;
34.进一步的,反渗透膜2左右抖动时,其左右侧的循环管201和出水管202也将通过滚珠203在外壳1内左右移动,通过滚珠203可以提高循环管201和出水管202与外壳1之间移动流畅性的作用,并利用限位环101内的半圆环102和弹性轴103,可以起到缓冲循环管201左右移动时的幅度。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