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抗病毒膜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2:20: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抗病毒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病毒膜。


背景技术:

2.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等,又称超微粒子,其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其拥有宏观物质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等,这些基本物理特性能够使纳米材料表现出特殊的光、热、电、催化等特性,在杀菌抗病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现有技术中,纳米银颗粒,其高的表面活性,很容易和细菌、病毒相结合,其氧化过程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和释放的ag离子能有效抑制细菌细胞壁表面肽聚糖的合成,破坏细胞壁完整性,破坏细菌细胞膜,并破坏其蛋白质与dna、rna合成从而起到高效杀菌作用,然而,纳米银颗粒在与聚氨酯-丙烯酸类硬化树脂相分散时极易发生团聚,失去其原有的特性,通常,纳米抗病毒剂在分散前,采用溶解性较好地溶剂体系将其预分散,并采用机械搅拌使其分散均匀,使用过滤设备将其中团聚的纳米颗粒过滤掉,将预分散纳米抗病毒剂—有机溶剂体系与树脂类有机物相配比,经磁力搅拌机搅拌,形成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溶液,然而该溶液随时间推移仍然存在纳米颗粒团聚沉淀的问题,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需要一种抗病毒膜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病毒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溶液随时间推移仍然存在纳米颗粒团聚沉淀的问题,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抗病毒膜,包括抗病毒膜和门把手,所述抗病毒膜活动套接在门把手上,所述抗病毒膜上活动安装有两个半圆固定套,两个半圆固定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公连接块和母连接块,公连接块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母连接块上开设有安装孔,固定板贯穿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滑动安装有定位板,定位板上固定安装有活动轴,活动轴滑动安装在母连接块上,活动轴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盘,两个所述半圆固定套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相接触。
7.优选的,所述门把手上活动安装有四个固定杆,四个固定杆上均滑动安装有滑杆,四个滑杆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矩形块,矩形块与门把手相接触。
8.优选的,所述滑杆上活动套接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矩形块上,调节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上。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滑孔,滑杆的一端贯穿相应的滑孔。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齿条,定位板上固定安装有齿板,齿条和齿板相啮合。
11.优选的,所述母连接块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安装孔相适配,活动轴贯穿通孔。
12.优选的,所述活动轴上活动套接有固定弹簧,固定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母连接块上,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盘上。
13.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定位板的两侧。
14.优选的,一个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安装块上。
15.优选的,所述转动孔的内壁上环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转动安装有限位圈,限位圈固定安装在转动轴上。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中,在抗病毒剂、溶剂、药物提取剂中加入硅烷偶联剂以增强纳米银粒子在体系中的分散性,延缓团聚,提高分散性能,采用超声波分散、机械高速分散工艺相结合,将纳米抗病毒剂、药物提取剂均匀分散于耐刮溶液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纳米银颗粒的分散性,提升了抗病毒效率。
1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半圆固定套的设置,在日常使用抗病毒膜时,可以通过半圆固定套将抗病毒膜固定在门把手上,从而在方便了抗病毒膜的更换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固定杆避免抗病毒膜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褶皱。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病毒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病毒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病毒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病毒膜的安装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病毒膜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25.图中:1、抗病毒膜;2、门把手;3、半圆固定套;4、公连接块;5、母连接块;6、安装孔;7、固定板;8、活动轴;9、固定盘;10、齿条;11、齿板;12、通孔;13、滑槽;14、滑块;15、定位板;16、固定弹簧;17、矩形块;18、滑杆;19、固定杆;20、滑孔;21、调节弹簧;22、安装块;23、转动孔;24、转动轴;25、限位槽;26、限位圈。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27.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病毒膜,其包括抗病毒膜1和门把手2,抗病毒膜1活动套接在门把手2上,抗病毒膜1上活动安装有两个半圆固定套3,两个半圆固
定套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公连接块4和母连接块5,公连接块4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7,母连接块5上开设有安装孔6,固定板7贯穿安装孔6,安装孔6内滑动安装有定位板15,定位板15上固定安装有活动轴8,活动轴8滑动安装在母连接块5上,活动轴8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盘9,两个半圆固定套3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22,两个安装块22相接触,需要移动固定盘9,使得固定盘9带动活动轴8移动,移动的活动轴8在母连接块5上的通孔12内滑动,使得活动轴8带动定位板15移动,移动的定位板15带动齿板11与固定板7上的齿条10分离,从而解开了齿板11对固定板7的束缚,同时移动的定位板15会带动滑块14在滑槽13内滑动,使得定位板15通过滑块14受到滑槽13的束缚,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可驱动公连接块4和母连接块5分离,从而可以将两个半圆固定套3分离,使得半圆固定套3带动安装块22转动,从而使得安装块22带动转动轴24在另一安装块22上的转动孔23内转动,转动的转动轴24带动限位圈26在限位槽25内转动,使得转动轴24通过限位圈26受到限位槽25的影响,在转动时不会从转动孔23中脱落。
2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把手2上活动安装有四个固定杆19,四个固定杆19上均滑动安装有滑杆18,四个滑杆18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矩形块17,矩形块17与门把手2相接触,便于在更换抗病毒膜1时,首先需要活动固定杆19,使得固定杆19通过滑孔20在滑杆18上滑动,使得固定杆19通过滑孔20受到滑杆18的影响,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固定杆19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拉伸调节弹簧21,从而在松开固定杆19后通过调节弹簧21将固定杆19拉回原位,从而解除了固定杆19对抗病毒膜1的束缚。
29.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杆18上活动套接有调节弹簧21,调节弹簧2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矩形块17上,调节弹簧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杆19上,便于固定杆19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拉伸调节弹簧21,从而在松开固定杆19后通过调节弹簧21将固定杆19拉回原位,从而解除了固定杆19对抗病毒膜1的束缚。
30.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杆19上开设有滑孔20,滑杆18的一端贯穿相应的滑孔20,便于固定杆19通过滑孔20在滑杆18上滑动,使得固定杆19通过滑孔20受到滑杆18的影响,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31.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板7上固定安装有齿条10,定位板15上固定安装有齿板11,齿条10和齿板11相啮合,便于使得活动轴8带动定位板15移动,移动的定位板15带动齿板11与固定板7上的齿条10分离,从而解开了齿板11对固定板7的束缚。
32.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连接块5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与安装孔6相适配,活动轴8贯穿通孔12,便于移动的活动轴8在母连接块5上的通孔12内滑动,使得活动轴8带动定位板15移动。
3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轴8上活动套接有固定弹簧16,固定弹簧1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母连接块5上,固定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盘9上,便于固定盘9在移动时会压缩固定弹簧16,从而在松开固定盘9后,通过固定弹簧16将固定盘9推回原位。
34.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孔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3,两个滑槽13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14,两个滑块14分别固定安装在定位板15的两侧,便于移动的定位板15会带动滑块14在滑槽13内滑动,使得定位板15通过滑块14受到滑槽13的束缚,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35.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安装块22上开设有转动孔23,转动孔23内转动安装有转动轴24,转动轴24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安装块22上,便于安装块22带动转动轴24在另一安装块22上的转动孔23内转动。
36.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孔23的内壁上环形开设有限位槽25,限位槽25内转动安装有限位圈26,限位圈26固定安装在转动轴24上,便于转动的转动轴24带动限位圈26在限位槽25内转动,使得转动轴24通过限位圈26受到限位槽25的影响,在转动时不会从转动孔23中脱落。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抗病毒膜制备方法如下;
38.(1)纳米银抗病毒剂与硅烷偶联剂在溶剂中的预分散,溶剂可以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中的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纳米银粒径为5~50 nm;
39.(2)将上述分散液与药物提取剂、溶剂混合,得到抗病毒溶液。药物提取剂主要成分为太白蓼、朱砂七、老鹳草、黄连、丹参、蒲公英、大黄等;耐刮剂主要成分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光引发剂、流平剂等助剂,溶剂可以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0.(3)将上述的抗病毒溶液经过过滤设备后,通过狭缝涂布法涂布于pet薄膜,经过光、热固化后得到抗病毒薄膜。
41.抗病毒涂层厚度为2~3 μ米,烘烤是于50~150℃的条件下进行。
42.造液配比如下:
43.名称比例(%)纳米银抗病毒剂10硅烷偶联剂5溶剂30药物提取剂5耐刮溶液50
44.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更换抗病毒膜1时,首先需要活动固定杆19,使得固定杆19通过滑孔20在滑杆18上滑动,使得固定杆19通过滑孔20受到滑杆18的影响,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固定杆19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拉伸调节弹簧21,从而在松开固定杆19后通过调节弹簧21将固定杆19拉回原位,从而解除了固定杆19对抗病毒膜1的束缚,而后需要移动固定盘9,使得固定盘9带动活动轴8移动,移动的活动轴8在母连接块5上的通孔12内滑动,使得活动轴8带动定位板15移动,移动的定位板15带动齿板11与固定板7上的齿条10分离,从而解开了齿板11对固定板7的束缚,同时移动的定位板15会带动滑块14在滑槽13内滑动,使得定位板15通过滑块14受到滑槽13的束缚,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可驱动公连接块4和母连接块5分离,从而可以将两个半圆固定套3分离,使得半圆固定套3带动安装块22转动,从而使得安装块22带动转动轴24在另一安装块22上的转动孔23内转动,转动的转动轴24带动限位圈26在限位槽25内转动,使得转动轴24通过限位圈26受到限位槽25的影响,在转动时不会从转动孔23中脱落。
45.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