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7:0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油水分离是通过油和水的分子结构和密度都不同,不能相融的物理原理,形成的一种分离方法。
3.目前,在工业加工中通常会把油水混合物进行油水分离,一般采用如下的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不断在罐体中加入油水混合物之后,上端开口罐体1、上层油层2、下层水层3,由于油水不相融,不断加入油水之后,上层油会溢出罐体,水会留在下层,从而使得油水分离。
4.针对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分离油水混合物时,分离出来的油会含有一部分水,容易出现分离不彻底的问题,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油水分离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6.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包括包括一级分离池、二级分离池、排油管道和支撑架,所述一级分离池和二级分离池之间有排油管道连接,所述排油管道一端端口与一级分离池底部相连,另一端端口与二级分离池顶部相连,所述一级分离池位于支撑架上端面,所述一级分离池底壁高度高于二级分离池上端面高度,所述一级分离池内部设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将一级分离池分为混合腔和分离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分离池先将油水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再将初步分解出来的油和部分水经排油管道流入二级分离池内进行二次分离,这种经过两次分离后,分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8.可选的,所述一级分离池上方设有风箱,所述风箱一侧面开有朝向隔板一的吹风口,所述风箱连接有风机。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风机,风机吹出来的风进入排风管道,再由排风管道进入风箱,最后从矩形吹风口吹出,把混合腔内上层的油和部分水更加快速高效的吹进分离腔。
10.可选的,所述分离腔底部设置成倾斜面,分离腔底部较低的一侧与排油管道相连。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成倾斜面可以更好的让初步分离出来的油和部分水流入排油管道。
12.可选的,所述二级分离池设有隔板二和隔板三,所述隔板二将二级分离池分为油腔和水腔,所述隔板三将水腔分为水腔一和水腔二。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油管道流出来的油和一部分水进入油腔,油腔上层为油下层为水,下层水通过水腔一流入水腔二,经过两次分离,分离效果更好。
14.可选的,所述水腔二上端面设有安装板和水泵,所述安装板和水泵连接组件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一和螺母,所述水泵包括抽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抽水管穿过安装板在水腔二内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用于安装水泵,水泵抽水管用于抽取水腔二内的水,水泵出水管用于排出水腔二内的水,水泵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排水。
16.可选的,所述安装板设有螺栓二,所述螺栓二穿过安装板螺接在二级分离池端面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二可以固定安装板,防止水泵启动的状态下安装板发生抖动,使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在二级分离池上。
18.可选的,所述混合腔底部设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连接有排水阀。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腔内下方的水层高度不断增加,打开排水阀,混合腔内的水从排水管道流出,可以控制混合腔内水层高度以及方便后期清理池壁。
20.可选的,所述一级分离池内部设有刮油底板和液压缸,所述刮油底板上端面向隔板一一侧倾斜,所述刮油底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活塞杆,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液压缸,液压缸推动刮油底板向上移动,刮油底板带动刮油侧板向上移动,刮油侧板刮掉混合腔内壁油水混合物,油水混合物流到刮油底板,最后油水混合物流进分离池,可以避免一级清洗池内壁堆积油垢。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二次分离增加油水分离的效果;
24.2.刮油板组件上下移动,可以有效去除一级分离池侧壁油污;
25.3.启动风机,从风箱里吹出来的风可以更加快速的使一级分离池上层油污流进分离腔。
附图说明
26.图1是相关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级分离池的a-a剖面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机、风箱和排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刮油底板、刮油侧板和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二级分离池的b-b剖面示意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泵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一级分离池;2、二级分离池;3、排油管道;4、混合腔;5、分离腔;6、隔板一;7、隔板二;8、隔板三;9、油腔;10、水腔一;11、水腔二;12、安装板;13、螺栓一;14、螺母;15、水泵;16、抽水管;17、出水管;18、支撑架;19、倾斜面;20、刮油侧板;21、刮油底板;22、液压缸;23、风箱;24、风机;25、支撑板;26、螺栓二;27、排水管道;28、排水孔;29、排水阀;30、排风管道;31、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2-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参照图2,其包括一级分离池1和二级分离池2,一级分离池1和二级分离池2通过排油管道3连接,排油管道3一端端口与一级分离池1连接,另一端端口与二级分离池2连接,二级分离池2上端高度低于一级分离池1下底壁高度。
36.参照图2、图3,一级分离池1为上端开口的容器,一级分离池1下方设有支撑架18,一级分离池1内部有隔板一6,隔板一6垂直于一级分离池1的底面,隔板一6顶端高度低于一级分离池1周侧壁高度。隔板一6把一级分离池1分为位于隔板一6一侧的混合腔4以及位于隔板一6另一侧的分离腔5,混合腔4用于存储油水混合物,分离腔5用于存储油和部分水。分离腔5底部设置成倾斜面19,且分离腔5底部较低的一侧与排油管道3相连。一级分离池1底部设有排水管道27,排水管道27外壁上设有排水阀29,一级分离池1底部开设有与排水管道27相配合的排水孔28。
37.参照图2、图4,一级分离池1上端面设有风箱23,风箱23为矩形箱体,风箱23平行且靠近隔板一6的一侧面开有矩形风口31,风箱相对于风口的一端与排风管道30相连,排风管道30与风机24相连,风机24通过支撑板25固定连接在一级分离池1外侧壁上。
38.参照图2、图5,一级分离池1内部设有刮油底板21和刮油侧板20,刮油底板21上端面向隔板一6一侧倾斜,刮油侧板20为橡胶板且垂直于刮油底板21,刮油底板21下端面设有液压缸22,液压缸22活塞杆穿入一级分离池1内与刮油底板21下端面固定连接,液压缸22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8上。
39.在操作过程中,先向一级分离池1中的混合腔4内倒入油水混合物,待油水混合物液面高度等于隔板一6上端时,启动风机24,风机24吹出来的风通过排风管道30进入风箱23,再由风箱23的矩形风口31吹出,吹出来的风把混合腔4上层油和部分水吹进分离腔5,然后分离腔5里的油和部分水流入排油管道3。
40.待混合腔4内下方的水层高度不断增加,打开排水阀29,混合腔4内的水从排水管道27流出。待混合腔4内水排空,启动液压缸22,液压缸22活塞杆推动刮油底板21,刮油底板21带动刮油侧板20向上移动,混合腔4侧壁粘连的油水混合物会被刮进刮油底板21上,刮油底板21底面向隔板一6一侧倾斜,然后使得收集的油水混合物流进分离腔5内。
41.参照图2、图6,二级分离池2为上端开口的容器,二级分离池2内部设置有隔板二7和隔板三8,隔板二7和隔板三8都垂直于二级分离池2的底面。隔板二7顶端高度与二级分离池2周侧壁高度齐平,下端与二级分离池2内部下底壁有间隔。隔板三8顶端低于一级分离池1周侧壁高度,底端与二级分离池2下底壁相抵。隔板二7将二级分离池2分为油腔9和水腔,隔板三8将水腔分为水腔一10和水腔二11,油腔9和水腔一10底部连通。油腔9用于收集排油管道3里流出来的油和部分水,水腔一10和水腔二11内部为水。
42.参照图7,水腔二11上端设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将水腔二11上端开口部分遮蔽,安装板12通过螺栓二26固定在二级分离池2上端面上,水泵15与安装板12通过螺栓一13和螺母14连接,水泵15一端与出水管17相连,另一端与抽水管16相连,抽水管16穿过安装板12伸入水腔二11内部。
43.由排油管道3出来的油和部分水流入二级分离池2里的油腔9内,油腔9内油会上浮,水会下沉,形成上层为油,下层为水,因为油腔9和水腔一10底部连通,油腔9和水腔一10的液面高度相同,并且低于或等于隔板三8的顶端高度,所以水腔一10的水会流入水腔二
11。通过水腔二11上端水泵15抽取水腔二11内部的水,来控制油腔9油的液面高度始终高于水腔二11水的液面高度,以达到分离油水且不会溢出二级分离池2的目的。
4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如下:
45.油水混合物不断加入一级分离池1里的混合腔4内,混合腔4上层油和部分水在风箱23吹出来的风的带动下会流入分离腔5内,因为分离腔5底部与排油管道3相连,所以油和部分水会流入排油管道3内。
46.排油管道3内的油和部分水流入二级分离池2的油腔9内,因为油腔9底部与水腔一10连通,所以油腔9和水腔一10的液面高度相同。油腔9内的油和水不断增加,待水腔一10的液面高度高于隔板三8的顶端高度时,水腔一10内的水会流入水腔二11内,用水泵15抽取水腔二11内的水,使液面高度始终低于或等于隔板三8的顶端高度,最终达到油水分离和防止油溢出二级分离池2的目的。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