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扶手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3:49: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交通工具扶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扶手。


背景技术:

2.公交与地铁是一种常用的出行方式。在北京与上海等一线城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公交与地铁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人员出行压力,尤其在节假日与上下班出行高峰时,公交与地铁上人员较多,经常出现无法找到合适的手扶位置,目前的公交与地铁上,设置的手扶存有多处缺点,一方面可以利用的手扶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手扶悬挂与车顶,不利于身高矮小的人以及小孩使用,还有一方面就是目前的扶手功能较为单一。因此,设计一种新型手扶杆,对于增加乘坐公交地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扶手。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扶手,包括固定件和手扶杆,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公共交通工具的立柱外侧,所述手扶杆竖向固定于固定件的外侧;
6.所述手扶杆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手扶杆围绕立柱等间距设置;
7.所述手扶杆的底端向外侧弯折形成挂置钩。
8.进一步的,所述手扶杆的底部邻近底端的位置设有向立柱方向倾斜的倾斜杆,所述倾斜杆的底端与挂置钩一体连接;
9.所述挂置钩外侧端到立柱的间距与手扶杆到立柱的间距相等。
10.进一步的,所述挂置钩的端部为半球面;
11.所述手扶杆的外侧套设防滑橡胶套。
12.进一步的,所述手扶杆的数量为4根。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上部固定环以及周向固定于上部固定环外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与手扶杆的数量相对应;
14.所述上部固定环包括两个半环体,两个半环体和立柱上均开有对应的螺栓孔,两个半环体通过沉孔螺栓固定于立柱外侧;
15.每个半环体的外侧固定两个安装板;
16.相邻的安装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17.进一步的,所述手扶杆的上端开有竖向的方槽,所述安装板的外侧端设置于方槽内,所述手扶杆的上端与安装板的外侧端通过沉孔螺栓固定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下部固定环以及周向固定于下部固定环外侧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数量与手扶杆的数量相对应;
19.所述下部固定环包括两个半环体,两个半环体和立柱上均开有对应的螺栓孔,两
个半环体通过沉孔螺栓固定于立柱外侧;
20.每个半环体的外侧固定两根安装杆;
21.相邻的安装杆之间的夹角为90度。
22.进一步的,每根所述安装杆的外侧端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弧形面与手扶杆的外侧面相对应,所述弧形板与手扶杆通过沉孔螺栓固定连接;
23.所述挂置钩设置于安装杆的下方。
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共交通工具扶手具有以下优势:
25.(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共交通工具扶手,通过固定件可在立柱的外侧增设两根以上的手扶杆,扩展出了多个手扶位,有效的解决了交通工具在人员拥挤时乘客无处可扶的问题,大幅提高了高峰时段的乘车安全系数;手扶杆采用竖向设置,身高较矮的乘客也能握扶。
26.(2)手扶杆不仅具有本身可供乘客手扶的作用,另一作用是底部还设有挂置钩,便于乘客挂置背包、挎包、电脑包、食品等物品,提升了乘客体验感,必要时可两只手握着扶手,提高了安全性。
27.(3)还对挂置钩的结构进行了专门的设计,使挂置钩具有挂置功能的同时,还不妨碍乘客,手扶杆与挂置钩之间加入了倾斜杆,通过倾斜杆使挂置钩更加靠近立柱,挂置钩的端部不会探出于手扶杆外侧,且挂置钩的端部为半球面,较少了挂置钩本体上的棱角,不仅美观,有时候也可以供小朋友抓扶。
28.(4)本技术所采用的固定件,可通过沉孔螺栓与立柱固定连接,无需对现有的立柱做出太大改造,只需要打几个螺栓孔,即可实现固定件与立柱的安装,改造成本低,改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公共交通工具扶手整体结构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手扶杆结构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部固定环俯视结构图。
33.附图标记:
34.1、立柱;2、手扶杆;21、挂置钩;22、橡胶防滑套;23、倾斜杆;24、方槽;3、上部固定环;31、安装板;32、沉孔螺栓;4、下部固定环;41、安装杆;42、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9.如图1所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扶手,包括固定件和手扶杆2,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公共交通工具的立柱1外侧,所述手扶杆2竖向固定于固定件的外侧;
40.所述手扶杆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手扶杆2围绕立柱1等间距设置;
41.所述手扶杆2的底端向外侧弯折形成挂置钩21。
42.通过固定件可在立柱1的外侧增设两根以上的手扶杆2,扩展出了多个手扶位,有效的解决了交通工具在人员拥挤时乘客无处可扶的问题,大幅提高了高峰时段的乘车安全系数;手扶杆2采用竖向设置,身高较矮的乘客也能握扶。
43.如图1、图2所示,所述手扶杆2的底部邻近底端的位置设有向立柱1方向倾斜的倾斜杆23,所述倾斜杆23的底端与挂置钩21一体连接;
44.所述挂置钩21外侧端到立柱1的间距与手扶杆2到立柱1的间距相等。所述挂置钩21的端部为半球面;所述手扶杆2的外侧套设防滑橡胶套,便于抓握。
45.乘客出行时,大多都携带背包或挎包、电脑包,有的上班族还需要携带午饭,由于车内不能实时保证地面清洁,乘客一般不将行李放置于地面上,而是一只手扶着扶手,另一只手提着携带的物品,不仅乘坐体验感较差,而且在车辆行驶较快时,单手握着扶手也具有安全隐患。
46.本技术的另一创新点就是实现了手扶杆2的多用途,手扶杆2不仅具有本身可供乘客手扶的作用,另一作用是底部还设有挂置钩21,便于乘客挂置背包、挎包、电脑包、食品等物品,提升了乘客体验感,必要时可两只手握着扶手,提高了安全性。
47.本技术还对挂置钩21的结构进行了专门的设计,使挂置钩21具有挂置功能的同时,还不妨碍乘客,手扶杆2与挂置钩21之间加入了倾斜杆23,通过倾斜杆23使挂置钩21更加靠近立柱1,挂置钩21的端部不会探出于手扶杆2外侧,且挂置钩21的端部为半球面,较少了挂置钩21本体上的棱角,不仅美观,有时候也可以供小朋友抓扶。
48.所述手扶杆2的数量为4根。如图1、图3所示,所述固定件包括上部固定环3以及周向固定于上部固定环3外侧的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数量与手扶杆2的数量相对应;
49.所述上部固定环3包括两个半环体,两个半环体和立柱1上均开有对应的螺栓孔,两个半环体通过沉孔螺栓32固定于立柱1外侧;
50.每个半环体的外侧固定两个安装板31;相邻的安装板31之间的夹角为90度。
51.所述手扶杆2的上端开有竖向的方槽24,所述安装板31的外侧端设置于方槽24内,
所述手扶杆2的上端与安装板31的外侧端通过沉孔螺栓32固定连接。
52.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下部固定环4以及周向固定于下部固定环4外侧的安装杆41,所述安装杆41的数量与手扶杆2的数量相对应;
53.所述下部固定环4包括两个半环体,两个半环体和立柱1上均开有对应的螺栓孔,两个半环体通过沉孔螺栓32固定于立柱1外侧;
54.每个半环体的外侧固定两根安装杆41;相邻的安装杆41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上部固定环3和下部固定环4的结构相同,均通过沉孔螺栓32与立柱1固定连接。
55.每根所述安装杆41的外侧端固定有弧形板42,所述弧形板42的弧形面与手扶杆2的外侧面相对应,所述弧形板42与手扶杆2通过沉孔螺栓32固定连接;所述挂置钩21设置于安装杆41的下方。
56.手扶杆2和安装杆41均采用圆管。
57.本技术所采用的固定件,可通过沉孔螺栓32与立柱1固定连接,无需对现有的立柱1做出太大改造,只需要打几个螺栓孔,即可实现固定件与立柱1的安装,改造成本低,改装效率高。
58.扶手上的螺栓均采用沉孔螺栓32,降低了扶手上的棱角,有效降低了使用该扶手时的磕碰率。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