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5:34: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位移计支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需要对各类位移变形进行测量,这些形变量都很微小,难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出来,因此,需要一种测量位移形变的仪器,由于位移计测量精度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强,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各类模拟实验中。
3.在各类模拟实验中,为了测量过程稳定,测量结果精确,往往将位移计安装在特定的支架装置上,但是传统的位移计支架装置结构单一,无法调节高度,不能灵活地适应各类试验条件,且有时需要设计多个位置测点,进而需要多个支架装置才能达到要求,但是试验时场地空间可能狭小,多个传统位移计支架装置同时布置存在一定的困难,且会降低施工效率,影响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传统的位移计支架装置结构单一,形式固定,不能调节高度,无法灵活适应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的问题,故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包括底座、竖向支撑装置和位移计安放基座;所述竖向支撑装置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位移计安放基座连接;具体地,所述竖向支撑装置包括紧固装置和至少两根竖向支撑节,相邻两根竖向支撑节同轴布置,且可沿其轴向移动地连接;所述紧固装置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竖向支撑节连接,用于锁紧或放松相邻两根竖向支撑节。
6.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u型夹具和第一螺栓;所述u型夹具包括分别夹持于相邻两竖向支撑节上的夹孔、以及与夹孔相连的开口槽;所述u型夹具上开设有贯穿u型夹具及开口槽的调节孔;所述螺栓穿过调节孔与螺母相连,用于调节夹孔的孔径。
7.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节为圆柱形,其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伸缩孔;一竖向支撑节插入另一竖向支撑节的伸缩孔内;所述夹孔为变径,其两端的直径差与相邻向竖向支撑节的直径差相等。
8.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杆表面刻有刻度标记线。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支座和底板;所述支座与底板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底板与竖向支撑装置焊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上开设有四个环绕支座中心线均匀布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四个与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依次伸入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后连接支座与底板。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沿垂直于竖向支撑装置的轴向方向贯穿底座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向底座的外侧伸出。
12.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装置的数量为四根;四根竖向支撑装置环绕底座中心线均匀布置。
13.进一步地,所述位移计安放基座包括至少两块顶板;两块顶板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边缘设有沿竖向支撑装置轴向方向贯穿顶板的安装槽;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相邻两块顶板的安装槽后,连接相邻两块顶板。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采用竖向支撑装置,调节相邻两根竖向支撑节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用紧固装置进行锁紧,从而实现对位移计安装基座的高度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试验高度的模拟试验。
17.2.通过在顶部设置可拼接顶板,可以提供不同的位移计可测量半径,并且适用于多组位移计共同工作的情况。
18.3.该装置整体采用分离式设计和可拼接设计,便于拆卸和安装,易移动搬迁,适应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底座正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竖向支撑杆和底座与可拼接顶板连接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可拼接顶板连接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竖向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竖向支撑杆正视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竖向支撑装置的紧固装置的俯视图。
27.附图标记:1、底座;2、竖向支撑装置;3、位移计安放基座;11、支座;12、底板;13、横杆;14、第二螺栓;21、竖向支撑节;22、u型夹具;23、第一螺栓;31、顶板;32、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8.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31.如图1、4所述,一种基坑模型试验用的可调节接触式位移计支架装置包括:包括底座1、竖向支撑装置2和位移计安放基座3;所述竖向支撑装置2一端与底座1连接,另一端与位移计安放基座3连接;具体地:所述竖向支撑装置2包括紧固装置和至少两根竖向支撑节21,相邻两根竖向支撑节21同轴布置,且可沿其轴向移动地连接;所述紧固装置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竖向支撑节21连接,用于锁紧或放松相邻两根竖向支撑节21。
32.采用这样的结构,调节相邻两根竖向支撑节21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用紧固装置进行锁紧,从而实现对位移计安装基座3的高度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试验高度的模拟试验。
33.进一步地,如图6、7、8所示,所述紧固装置包括u型夹具22和第一螺栓23;所述u型夹具22包括分别夹持于相邻两竖向支撑节21上的夹孔、以及与夹孔相连的开口槽;所述u型夹具22上开设有贯穿u型夹具22及开口槽的调节孔;所述第一螺栓23穿过调节孔与螺母相连,用于调节夹孔的孔径。
34.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节21为圆柱形,其一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伸缩孔;一竖向支撑节21插入另一竖向支撑节21的伸缩孔内;所述夹孔为变径,其两端的直径差与相邻向竖向支撑节21的直径差相等。
35.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控制螺母与第一螺栓23之间的旋紧程度,进而控制u型夹具22与竖向支撑节21的夹紧程度,从而达到紧固相邻两节竖向支撑节21的目的,实现竖向支撑装置2高度的灵活调节。
36.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节21表面刻有刻度标记线,刻度标记线由长线和短线组成,将每个竖向支撑节21等分为500个分段,其刻度精度为0.001m,通过读取竖向支撑节21表面刻度控制竖向支撑节21的长度,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位移计实验。
37.采用这样的结构,保证了竖向支撑装置2长度的可控性,使得竖向支撑节21伸缩或者延长长度保持一致,进而使得竖向支撑节21顶部的位移计安放基座3保持水平,使得位移计测量结果准确无偏差。
38.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所述底座1包括支座11和底板12;所述支座11与底板12通过第二螺栓14连接;所述底板12与竖向支撑装置2焊接。
39.进一步地,所述支座11上开设有四个环绕支座中心线均匀布置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底板12上开设有四个与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14依次伸入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后连接支座11与底板12。
40.支座11和底板12采用分离式的结构设计,安装和拆卸简单易行,提高了移动的便捷性,减轻了搬运的负担。
41.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装置2的数量为四根;四根竖向支撑装置2环绕底座1中心线均匀布置。
4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沿垂直于竖向支撑装置2的轴向方向贯穿底座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有横杆13;所述横杆13的两端分别向底座1的外侧伸出;在横杆13两端设置有网状花纹手柄,增加握力处的摩擦力。
43.采用这样的结构,利用横杆13可以使得底座1的移动更加便捷,提高整体效率,同时节约了空间。
44.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位移计安放基座3包括至少两块顶板31;两块顶板3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45.进一步地,所述顶板31的边缘设有沿竖向支撑装置2轴向方向贯穿顶板31的安装槽;第三螺栓32依次穿过相邻两块顶板31的安装槽后,连接相邻两块顶板31。
46.具体地,对顶板31的拼接方式作进一步的阐述:将两块相同的顶板31分别上下平放,其中下侧顶板31的右边安装槽与上侧顶板31的左边安装槽对接重叠,再将第三螺栓32插入到安装槽重叠处,第三螺栓32间距保持一致,通过旋紧下方螺帽将上下两顶板31固定,以此类推依次拼接一定数量的顶板31。
47.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顶板31拼接的方式,可以适用于多组位移计共同工作的情况,并且方便位移计进行不同半径的测量工作,精确快捷,轻便实用性强。
4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