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2-21 09:54: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油气开发与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油气田开发的重点逐步向超深、非常规油气藏转移,钻探作业的难度与潜在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准确描述目标区域地质与力学特征,合理建立钻前地下模型对优化钻井措施,降低钻井风险,提高钻井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地震资料是预测待钻井地质特征与地质力学性质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地震成像速度模型建立过程中忽略了地震各项异性问题,预测的层位、构造、岩性、力学特征在某些工区存在较大误差,这将对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
4.目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利用井震资料确定地层地震各向异性参数,进一步提升地震成像资料的保真度。其中,从各向异性thomson参数的物理意义可知,这种参数主要影响垂向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一般难以通过旅行时反演进行估计。但在现有利用井震结合技术来估算地震各向异性参数时,常利用测井资料,这种应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需要提供一种准确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解决方案。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根据过井地震剖面确定待更新目标区域,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步骤二、在实钻过程中,根据录井数据提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质深度,并根据所述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对所述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速度进行逐层更新;步骤三、基于每个地震层的更新后地震速度,计算所述目标区域的各向异性参数,以利用所述各向异性参数构建地震成像速度模型。
7.优选地,所述步骤三包括:将每个地震层对应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作为相应地震层的各向同性介质速度参数,基于此,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深度偏移处理,得到用于建立地震速度模型所需的共成像点道集;将所述共成像点道集转换为时间域道集,而后采用道集拉平技术,将所述时间域道集内的各同相轴进行拉平处理,并计算经拉平处理后所述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利用所述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估计各同相轴处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
8.优选地,在利用所述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估计各同相轴处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步骤中,包括:获取当前同相轴所在地震层的所述更新后地震速度,基于此,结合所述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得到相应的所述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其中,利用如下表达式估计所述当前同相轴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
[0009][0010]
其中,δ表示所述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v
resdl
表示所述剩余速度,v
p0
表示当前同相轴所属地震层对应的更新后地震速度。
[0011]
优选地,分析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欠偏移现象,根据当前同相轴的坐标,参考欠偏移现象的分析结果,计算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其中,当发生欠偏移现象时,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12][0013]
当未发生欠偏移现象时,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14][0015]
其中,x表示当前同相轴的横坐标,t(x)表示当前同相轴的时间位置坐标,t(0)表示当前同相轴在偏移距为零时的时间位置坐标。
[0016]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包括:从录井数据内提取已钻穿目标区域地层的地质深度数据,将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与相应地质深度进行匹配;确定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根据所述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震波旅行时、所述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所有前序层位对应的地震速度更新结果、所述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及其所有前序层位的地质深度、以及预设的更新系数,利用预设的地震速度更新模型,得到所述当前待更新层位的所述更新后地震速度。
[0017]
优选地,所述地震速度更新模型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0018][0019]
其中,i表示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前序层位的层位序号,i表示所述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层位序号,表示所述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震波旅行时,zi、z
i-1
分别表示第i层和第i-1层地震层位的地质深度,θi表示第i层的地层倾角,表示第i层的地震速度更新结果,zi表示所述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质深度,表示所述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震速度更新结果,θi表示所述当前待更新层位的地层倾角,ci表示所述当前待更新层位的速度更新系数。
[002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标的地震解释时间层位模块,其配置为根据过井地震剖面确定待更新目标区域,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地震速度更新模块,其配置为在实钻过程中,根据录井数据提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质深度,并根据所述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对所述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速度进行逐层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计算模块,其配置为基于每个地震层的更新后地震速度,计算所述目标区域的各向异性参数,以利用所述各向异性参数构建地震成像速度模型。
[0021]
优选地,所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计算模块包括:初始速度设置单元,其配置为将每
个地震层对应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作为相应地震层的各向同性介质速度参数,基于此,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深度偏移处理,得到用于建立地震速度模型所需的共成像点道集;剩余速度生成单元,其配置为将所述共成像点道集转换为时间域道集,而后采用道集拉平技术,将所述时间域道集内的各同相轴进行拉平处理,并计算经拉平处理后所述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各向异性参数生成单元,其配置为利用所述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估计各同相轴处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
[0022]
优选地,所述各向异性参数生成单元,其进一步配置为获取当前同相轴所在地震层的所述更新后地震速度,基于此,结合所述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得到相应的所述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其中,利用如下表达式估计所述当前同相轴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
[0023][0024]
其中,δ表示所述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v
resdl
表示所述剩余速度,v
p0
表示当前同相轴所属地震层对应的更新后地震速度。
[0025]
优选地,所述剩余速度生成单元,其进一步配置为分析所述共成像点道集的欠偏移现象,根据当前同相轴的坐标,参考欠偏移现象的分析结果,计算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其中,当发生欠偏移现象时,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26][0027]
当未发生欠偏移现象时,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28][0029]
其中,x表示当同相轴的横坐标,t(x)表示当前同相轴的时间位置坐标,t(0)表示当前同相轴在偏移距为零时的时间位置坐标。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3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首先收集过目标井的地震解释数据,提取目标层位时间信息;随后,在实钻过程中,能够通过录井地质卡层数据获取特定层位的真实深度;接着,利用地震速度更新模型对已钻开层段的一维地震速度进行实时更新;最后,利用道集拉平准则,对已钻开井段进行同相轴拉平处理,进一步估计剩余速度与各项异性参数。本发明能够在实钻过程中利用井震数据更新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可以为井周地震数据重处理,并为修正待钻地层地质模型奠定基础。
[0032]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和/或流程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或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表达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
案,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4]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的步骤图。
[0035]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地震解释时间层位标的的示意图。
[0036]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卡取已钻穿地层真实深度的示意图。
[0037]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更新一维地震速度后的的效果示意图。
[0038]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生成的时间域道集的示意图。
[0039]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步骤三的流程图。
[0040]
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系统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2]
另外,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0043]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重点逐步向超深、非常规油气藏转移,钻探作业的难度与潜在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准确描述目标区域地质与力学特征,合理建立钻前地下模型对优化钻井措施,降低钻井风险,提高钻井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44]
地震资料是预测待钻井地质特征与地质力学性质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地震成像速度模型建立过程中忽略了地震各项异性问题,预测的层位、构造、岩性、力学特征在某些工区存在较大误差,这将对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
[0045]
目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利用井震资料确定地层地震各向异性参数,进一步提升地震成像资料的保真度。其中,从各向异性thomson参数的物理意义可知,这种参数主要影响垂向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一般难以通过旅行时反演进行估计。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提供一种利用井震数据来计算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技术方案。
[004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首先,在开钻前,根据过井地震剖面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确定待更新目标区域的深度范围,并获取该目标区域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然后,实钻过程中,从随钻过程实时录井所卡取的地质层位数据中,提取当前待更新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真实地质深度,根据真实地质深度数据和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并利用预设的地震速度更新模型,依次对待更新目标区域内的每个待更新层位的地震速度进行逐层更新;最后,基于待更新目标区域的地震速度更新结果,对该目标区域内的各向异性参数进行计算。
[0047]
这样,本发明先利用常规路径卡取的地质层位与地震解释成果相结合进行已钻开井段的一维地震速度更新,而后基于当前地震速度更新结果为已钻地层的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准确计算,从而为构建针对待更新目标区域的更为准确的地震成像速度模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0048]
由于在实钻测井过程中,在待钻井井周一定范围内的已钻开井段地层区域中,该区域的地震速度数据,通常是利用测井数据直接或间接获取到的,但这种方法获得的一维地震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本发明仅利用更易获取到的随钻录井过程所卡取的地质深度及钻前获取到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即可计算出准确的待更新目标区域的各向异性参数,从而参考计算完成的各向异性参数来构建已钻开井段内的地震成像速度模型。
[0049]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的步骤图。下面参考图1,对本发明所述的地震各向异性参数更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0050]
步骤s110根据过井地震剖面,确定已钻开井段内的待更新目标区域,并获取当前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层位时间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优选为层位反射地震波旅行时间数据。
[0051]
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能够表征当前待更新目标区域内各个地震波反射层位的层位划分情况。在步骤s110中,按照自上而下的层位深度,将待更新目标区域内的每个地震波反射层进行逐层排序,并标记相应的层位序号,同时,为每个地震波反射层位标的相应的层位时间位置数据。
[0052]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地震解释时间层位标的的示意图。在钻井施工前,需要获得过井地震剖面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确定待更新目标区域的深度,明确目标区域内所包含的地震层位(同相轴)的数量,同时,从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中提取出各地震层位的层位时间位置。如图2所示,假设在待更新目标深度区域内存在n个地震解释层位,将这些层位从上到下逐层标记为1、2、
……
、n,相应地,各个层位的层位时间位置解释结果t1、t2、

、tn依次反映了各层反射地震波真实的旅行时。
[0053]
在完成地震解释时间层位的标的处理后,进入到步骤s120中,以在实钻过程中对已钻井段内的待更新目标区域中的地震速度进行逐层更新。步骤s120在实钻过程中,从实钻录井数据中,提取当前待更新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真实地质深度,并根据步骤s110标的好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对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速度进行逐层更新。
[0054]
具体地,步骤s120会先在步骤s1201(未图示)中,从实钻录井数据内提取出已钻穿待更新目标区域地层的真实地质深度数据,并将步骤s110得到的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与相应层位的真实地质深度进行匹配。
[0055]
也就是说,在步骤s1201中,会先根据实钻过程中获取到的实时录井数据,来实时确定已钻穿待更新目标区域中各个地层层位的真实深度。这样,便得到了目标区域中各个地层层位的真实深度。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卡取已钻穿地层真实深度的示意图。而后,在步骤s1201中还会实时录井数据可以反映出已钻穿地层的层位真实深度(参考图3),通过在诸多层位真实深度与已确定出的目标区域中各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层位时间位置进行一一匹配。这样,不仅能够将已钻穿层位与各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层位相匹配,还能够将就将已钻穿层位的真实地质深度与各个地震波反射层(1、2、

、n)的地震波真实旅行时相匹配,从而进入到步骤s1202(未图示)中。
[0056]
由于已钻开井段内的待更新目标区域中具有多个(目标)层位,步骤s1202会依次对这多个目标层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震速度进行更新。由于每个目标层位的地震速度计算过程均相同,故本发明进一个待更新目标层位的地震速度更新过程进行说明。
[0057]
具体地,确定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深度范围,而后,根据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震波旅行时、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所有前序层位分别对应的地震速度更新结果、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及其所有前序层位的真实地质深度、以及预设的速度更新系数,利用预设的地震速度更新模型,得到当前待更新层位的更新后地震速度,从而完成对当前待更新目标层位i的地震速度更新操作。其中,地震速度更新模型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0058][0059]
其中,i表示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任一前序已钻穿层位的层位序号,i表示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层位序号,表示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震波旅行时,zi、z
i-1
分别表示第i层和第i-1层地震层位的真实地质深度,θi表示第i层的地层倾角,表示第i层的地震速度更新结果,zi表示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质深度,表示当前待更新地震层位的地震速度更新结果,θi表示当前待更新目标(地震)层位的地层倾角,ci表示当前待更新层位的速度更新系数。
[0060]
从上述表达式(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时例中的地震速度更新原则为假设当前待更新层位内的速度存在常数倍的误差,并用速度更新系数来表示。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待更新目标层位的预设速度更新系数优选为1。另外,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内的首层待更新目标层位的真实深度z0优选为零。
[0061]
在一个实施例中,假设待更新目标层为第2层,该层的真实深度为600米,第1层的真实深度为250米,第1层更新后的地震波速度为700m/s,从地震解释剖面中获得的第2层的地震波单程旅行时为0.7s。依据上述地震速度更新模型,则在i的值为2时,i的值为1,zi、z
i-1
分别为600、250,由此,计算出第2层的地震速度为1020m/s。
[0062]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更新一维地震速度后的的效果示意图。由此,针对目标区域内存在的n个地震解释层位,即存在n个待更新目标层位。这些层位,由浅到深,依次标记相应的目标层位序号1、2、

、n,针对每个目标层位,均利用上述表达式(1)来逐层更新一维地震速度。这样,便对已钻开井段的目标区域内所有层位完成了一维地震速度的更新操作,参考图4,从而进入到上述步骤s130中,以计算目标区域的各向异性参数。
[0063]
步骤s130基于每个地震层的更新后地震速度,计算该更新目标区域的各向异性参数,从而参考计算好的各向异性参数构建更为准确、可靠的地震成像速度模型。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步骤三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6对地震各向异性参数计算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0064]
具体地,步骤s130会先在步骤s1301中,将每个地震层对应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作为相应地震层的各向同性介质速度参数,基于此,对目标区域进行深度偏移处理,得到用于建立地震速度模型所需的共成像点道集。也就是说,在步骤s1301中,向将每个目标地震层对应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作为相应地震层的各向同性介质的速度参数,以为目标区域内的
每个目标层设定初始的地震速度参量。而后,基于目标区域内各目标地震层的各向同性速度参数,对目标区域进行深度偏移处理,形成用于建立地震速度模型所需的共成像点道集,从而进入到步骤s1302中。
[0065]
步骤s1302将共成像点道集转换为时间域道集,而后采用道集拉平技术,将时间域道集内的各同相轴进行拉平处理,并计算经拉平处理后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具体地,步骤s1302会先通过时深转换技术,将共成像点道集转换为时间域道集。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中生成的时间域道集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目标区域内的零偏移距的偏移深度在一定近似下是准确的,但道集中同相轴却是不平的。经长期实践分析可知,道集中同相轴不平通常是相应区域内地层的各向异性参数导致的,参考图5中的实线条部分,即为不平的同相轴。由此,本发明则通过对同相轴的拉平处理,来反推出导致目标区域内各同相轴不平的各向异性参数的具体数值。
[0066]
进一步,需要根据当前时间域道集内各目标层位的更新后速度,利用道集拉平技术,将时间域道集内的各个同相轴进行拉平处理,从而计算出每个同相轴在经过拉平处理后的剩余速度。更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在生成共成像点道集后,分析当前共成像点道集在进行深度偏移处理后是否发生欠偏移现象,由此,根据每个同相轴的坐标,参考欠偏移现象的分析结果,计算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67]
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发生欠偏移现象时,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68][0069]
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未发生欠偏移现象时,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70][0071]
其中,x表示当同相轴的横坐标,t(x)表示当前同相轴的时间位置坐标,t(0)表示当前同相轴在偏移距为零时的时间位置坐标,v
resdl
表示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72]
在完成目标区域内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计算后,进入到步骤s1303中。步骤s1303利用步骤s1302计算出的目标区域内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分别估计各同相轴处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
[0073]
具体地,在步骤s1303中,需要获取每个同相轴所在目标地震层的更新后地震速度,基于此,结合步骤s1302计算出的相应相轴的剩余速度,得到每个同相轴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其中,利用如下表达式来计算每个同相轴处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
[0074][0075]
其中,δ表示当前同相轴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v
p0
表示当前同相轴所属目标地震层对应的更新后一维地震速度,即
[0076]
这样,通过上述步骤s130估算出了目标区域内所有同相轴(不平)处附近的地震各向异性参数,从而在后续进行地震成像速度模型构建时,充分参考这些地震各向异性参数,
继而生成更为准确的地震成像速度模型,使得预测的层位、构造、岩性、力学特征等特征在某些复杂工区地区的准确度更高。由此,在实钻过程中利用常规技术即可获取到的录井卡取的地质层位、与钻前即可获取到的地震解释成果相结合,来进行地震各向异性参数速度更新,可以为井周地震数据重处理,并为修正待钻地层地质模型奠定基础。
[0077]
另外,本发明基于上述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系统。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系统的模块框图。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标的地震解释时间层位模块71、地震速度更新模块72和地震各向异性参数计算模块73。
[0078]
进一步,标的地震解释时间层位模块71按照上述步骤s110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根据过井地震剖面确定待更新目标区域,并获取当前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地震速度更新模块72按照上述步骤s120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在实钻过程中,根据录井数据提取当前目标区域内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质深度,并根据标的地震解释时间层位模块71输出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对每个地震波反射层的地震速度进行逐层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计算模块73按照上述步骤s130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基于每个地震层的更新后地震速度,计算当前目标区域的各向异性参数,以利用各向异性参数构建地震成像速度模型。
[0079]
进一步,地震各向异性参数计算模块73包括:初始速度设置单元731、剩余速度生成单元732和各向异性参数生成单元733。具体地,初始速度设置单元731配置为将每个地震层对应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作为相应地震层的各向同性介质速度参数,基于此,对目标区域进行深度偏移处理,得到用于建立地震速度模型所需的共成像点道集。剩余速度生成单元732配置为将共成像点道集转换为时间域道集,而后采用道集拉平技术,将时间域道集内的各同相轴进行拉平处理,并计算经拉平处理后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各向异性参数生成单元733配置为利用各同相轴的剩余速度,估计各同相轴处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
[0080]
进一步,各向异性参数生成单元733进一步配置为获取当前同相轴所在地震层的更新后地震速度,基于此,结合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得到相应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其中,利用上述表达式(4)来估计当前同相轴的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
[0081]
进一步,剩余速度生成单元732进一步配置为分析共成像点道集的欠偏移现象,根据当前同相轴的坐标,参考欠偏移现象的分析结果,计算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其中,当发生欠偏移现象时,利用上述表达式(2)计算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另外,当未发生欠偏移现象时,利用上述表达式(3)计算当前同相轴的剩余速度。
[008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更新地震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首先收集过目标井的地震解释数据,提取目标层位时间信息;随后,在实钻过程中,能够通过录井地质卡层数据获取特定层位的真实深度;接着,利用地震速度更新模型对已钻开层段的一维地震速度进行实时更新;最后,利用道集拉平准则,对已钻开井段进行同相轴拉平处理,进一步估计剩余速度与各项异性参数。本发明能够在实钻过程中利用井震数据更新地震各向异性速度参数,可以为井周地震数据重处理,并为修正待钻地层地质模型奠定基础。
[008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0084]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0085]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0086]
虽然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