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净化液态流体的流体净化系统的流体净化元件、流体净化系统和流体净化元件的密封元件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6:17: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用于对液态流体进行净化的流体净化系统的流体净化元件,所述流体净化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净化介质,所述净化介质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一个元件内腔;至少一个端部体,所述端部体在关于假想轴线的轴向端侧上布置在所述流体净化元件上;以及至少一个有弹性的、环形的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关于假想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端部体-保持轮廓件,所述端部体-保持轮廓件在至少一个端部体的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周向地至少部分地连续地伸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在其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内部的周向侧上具有密封-保持轮廓件,所述密封-保持轮廓件至少部分地抵靠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端部体-保持轮廓件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密封面,所述密封面至少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的一部分的范围内延伸。
2.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对液态流体进行净化的流体净化系统,该流体净化系统:具有过滤器壳体,所述过滤器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有待净化的流体的流体入口和至少一个用于经过净化的流体的流体出口,其中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以能更换的方式如此布置了至少一个流体净化元件,使得所述流体净化元件将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分开,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净化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净化介质,所述净化介质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一个元件内腔;至少一个端部体,所述端部体在关于假想轴线的轴向端侧上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净化元件上;和至少一个有弹性的环形的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关于假想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端部体-保持轮廓件,所述端部体-保持轮廓件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周向地至少部分地连续地伸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在其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内部的周向侧上具有密封-保持轮廓件,所述密封-保持轮廓件至少部分地抵靠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端部体-保持轮廓件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密封面,所述密封面至少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的一部分的范围内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分别密封地抵靠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上、抵靠在所述第一壳体件的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密封抵靠面上并且抵靠在所述第二壳体件的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密封抵靠面上。
3.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流体净化系统的流体净化元件的密封元件,所述流体净化系统用于净化液态流体,其中所述密封元件是有弹性的和环形的并且在其关于假想轴线的径向内部的周向侧上具有密封-保持轮廓件,并且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密封面,所述密封面至少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的一部分的范围内延伸。


背景技术:

4.由wo 2018/033317 a1已知一种尤其用于进行燃料过滤优选连同水分离的过滤元件装置,该过滤元件装置包括过滤元件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环绕的密封元件,其中所述过滤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环形的、尤其有待径向穿流的过滤波纹管和至少一个在端侧布置在所述过滤波纹管上的端盘,并且所述密封元件布置在所述端盘上。所述密封件在按照规定在过滤系统中使用时被设置用于使过滤元件的净化侧相对于未处理侧密封并且在挤压在过滤系统的第一壳体件与第二壳体件之间的情况下被设置用于使过滤系统的壳体内部相对于过滤系统的周围环境密封。
5.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设计开头所提到的类型的流体净化元件、流体净化系统和密封元件,其中能够降低用于将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布置在至少一个端部体上的成本并且/或者能够改进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功能和/或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对于流体净化元件来说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即: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具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关于所述轴线至少部分周向地并且径向向外地延伸并且从径向内部向径向外部变细,并且至少一个密封-保持轮廓件具有至少一个v形的凹处,所述凹处关于所述轴线至少部分周向地并且径向向外地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至少部分地嵌合到至少一个密封-保持轮廓件中。
7.根据本发明,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方面设置了凸起,该凸起嵌合到在密封元件方面的至少一个相应的凹处中。由于所述凹处,相对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密封元件,按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材料开销相应地得到降低。此外,通过突出的端部体-保持轮廓件,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之间的力传递得到改进。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的从径向内部向径向外部变细的凸起能够精确地被引入到至少一个密封-保持轮廓件中,从而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在至少一个端部体上的配合。因此,总体上能够改进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功能和可靠性。
8.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布置在至少一个端部体上,所述端部体按照规定在空间上处于下方。通过这种方式,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将至少一个在空间上处于至少一个端部体上方的区域相对于至少一个在空间上处于至少一个端部体下方的区域密封。
9.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能够被设计成端盘。端盘能够在关于所述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平坦地并且由此节省空间地设计而成。
10.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净化元件能够是过滤元件。用过滤元件能够将颗粒从有待净化的流体中过滤出来。所述流体净化系统能够相应是流体过滤系统。
11.作为替代方案,所述流体净化元件能够有利地是水分离元件。用水分离元件能够分离出与有待净化的流体一起携带的水。所述流体净化系统能够相应是流体-水分离系统。
12.作为替代方案,所述流体净化元件能够是组合式过滤器-水分离器-元件。通过这种方式,借助于所述流体净化元件能够从有待净化的流体中不仅分离出颗粒而且分离出水。
13.所述流体净化元件能够有利地是所谓的圆形元件、尤其圆形过滤元件。
14.所述净化介质能够有利地关于所述轴线在周向是封闭的或敞开的。所述净化介质尤其能够星形地、优选锯齿形地或波浪形地折叠或弯曲。所述净化介质也能够是未折叠的或未弯曲的。
15.所述净化介质能够是滤纸、过滤无纺布、过滤泡沫、熔喷无纺布、非纺织物、织物或者其它类型的适合用于对液态流体进行过滤的过滤介质或者由不同的过滤介质构成的组合。所述净化介质能够为单层或多层。有利的是,所述净化介质能够折叠并且/或者能够弯曲。
16.所述流体净化元件能够有利地是尤其机动车的内燃机的燃料过滤器或机油过滤器的一部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机动车的内燃机的机油过滤器或燃料过滤器。更确切地说,本发明也能够在机动车或其他机器、尤其是农业机械或建筑机械的其他类型的液体系统、尤其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具有尿素水溶液或类似物的流体系统中使用。所述液体过滤器也能够在机动车技术之外使用、尤其在工业发动机中使用。
17.本发明能够在机动车、尤其是轿车、载货车、公共汽车、农用车辆和/或建筑车辆、建筑机械/农业机械、压缩机、工业发动机或尤其具有内燃机的其他设备中使用。本发明能够应用在陆上运输工具、水上运输工具和/或飞行器中。
18.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能够具有v形的或u形的轮廓。
19.对于v形的轮廓来说,所述端部体-保持轮廓件或密封-保持轮廓件的侧沿能够相对于彼此倾斜地伸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用所述侧沿实现沿着轴向方向且沿着径向方向起作用的密封抵靠面或密封面。由于根据本发明所述凸起从径向内部向径向外部变细,所以也能够说成是呈向内敞开的“v”的形式的横截面。
20.对于v形的轮廓来说,能够进一步降低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材料开销。
21.作为替代方案,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也能够作为尤其任意凸出的几何结构来实现。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尤其是至少一个具有凸形的几何结构的端部体-保持轮廓件构成两条尤其彼此镜像对称的切线。
22.至少一个v形的密封-保持轮廓件能够相应地构成两条尤其彼此镜像对称的切线。
23.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v形的端部体-保持轮廓件的侧沿之间的角度能够大约在25
°
与70
°
之间,并且/或者至少一个v形的密封-保持轮廓件的侧沿之间的角度能够大约在25
°
与70
°
之间。已经表明,在这个角度范围内能够实现良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密封效果。
24.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在其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内部的周向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密封面,并且/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在其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密封面。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能够密封地抵靠在至少一个端部体的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的至少一部分上。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进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之间的支撑和/或密封作用。借助于所述径向向内指向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和所述径向外指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能够防止所述流体净化元件旁边的流动旁路。
25.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能够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保持轮廓件的至少一个凹处的区域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所述凹处的区域中改进支撑和/或密封作用。
26.作为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能够有利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保持轮廓件的至少一个凹处之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所述凹处之外改进支撑和/或密封作用。
27.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径向向内指向的密封元件-支撑面尤其能够对称地布置在至少一个v形的凹处的轴向对置侧上,并且/或者至少两个径向向外指向的端部体-支撑面尤其能够对称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的至少一个凸起的轴向对置侧上。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改进支撑和/或密封作用。
28.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凹处的区域中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的至少一个凸起上的相应的端部体-支撑面密封地共同作用。处于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至少一个凹处之外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能够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方面的相应的端部体-支撑面支撑地并且/或者密封地共同作用。
29.作为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能够有利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的至少一个凸起的区域中。通过这种方式,所述端部体-支撑面能够与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方面的相应的密封元件-支撑面共同作用。
30.作为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能够有利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之外。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能够与处于所述至少一个密封-保持轮廓件的至少一个凹处之外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支撑地并且/或者密封地共同作用。
31.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至少一个密封元件-支撑面能够在其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里面的周向侧上连续地延伸。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面状地连续的支撑和/或密封作用。所述密封元件-支撑面能够在密封-保持轮廓件的凹处之内的区域及密封-保持轮廓件的凹处之外的区域的范围内延伸。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扩大所述密封元件-支撑面并且由此进一步扩大支撑和/或密封作用。
32.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能够在其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连续地延伸。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面状地连续的支撑和/或密封作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支撑面能够在端部体-保持轮廓件的凸起之内的区域及端部体-保持轮廓件的凸起之外的区域的范围内延伸。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扩大所述端部体-支撑面并且由此进一步扩大支撑和/或密封作用。
33.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在其关于所述轴线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具有弧形的轮廓。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沿着关于所述轴线的轴向和径向方向起密封作用。
34.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被设计为所谓的半月密封件或者被设计为六边形密封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不同部位处并且/或者朝不同的方向、尤其沿着轴向的和/或径向的方向实现相应的密封作用。因此,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与过滤器壳体的空间情况相匹配,所述流体净化元件布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体中。
35.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在至少一个关于所述轴线的
轴向侧上具有至少一个轴向的突出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以轴向的突出部嵌合到以下区域中,所述区域沿着轴向方向超出所述流体净化元件、尤其是至少一个端部体。
36.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在至少一个关于所述轴线的轴向的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密封面。通过这种方式,用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沿着轴向方向进行相应的密封。
37.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至少一个密封面能够从径向外部的周向侧延伸到至少一个轴向的端侧上。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密封地抵靠在过滤器壳体的尤其至少一个壳体件方面的相应的密封抵靠面上。
38.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端部体与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作为多组件构件来实现,并且/或者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以能分开的或能非无损坏地分开的方式被固定在至少一个端部体上。能够容易并且精确地实现一种多组件构件。
39.作为替代方案,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以能分开的或能非无损坏地分开的方式被固定在至少一个端部体上。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与至少一个端部体分开地制造并且事后组装。
40.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借助于材料锁合的和/或形状锁合的和/或传力锁合的连接、尤其是借助于粘接、硫化、插接连接、卡锁连接、夹紧连接或类似方式与至少一个端部体相连接。
41.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以能无损坏地分开的方式布置在至少一个端部体上。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能够尤其是为了维护目的而与至少一个端部体分开。
42.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能够具有至少一个材料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材料能够延伸到所述材料开口的里面或者延伸穿过所述材料开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进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之间的连接。
43.所述至少一个材料开口能够有利地是穿通喷注开口(durchspritz
ö
ffnung)。有利的是,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材料尤其能够借助于注塑方法被模制到至少一个端部体上。在此,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材料能够流到至少一个穿通喷注开口中或者流过至少一个穿通喷注开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改进至少一个密封元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之间的连接。
44.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能够具有至少一个与元件内腔的流体连接部。通过这种方式,在将流体净化元件装入在过滤器壳体中时,所述元件内腔能够与过滤器壳体的相应的流体连接部或引导流体的空间相连接。
45.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出水口和/或至少一个用于有待净化的流体或用于经过净化的流体的流体开口,它们与至少一个元件内腔相连接。
46.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至少一个出水口将至少一个元件内腔与至少一个集水室连接起来。通过这种方式,被分离出来的水能够从所述至少一个元件内腔被收集到至少一个集水室中。
47.作为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能够具有流体开口,根据有待净化的流体的流经流体净化元件的流动方向,有待净化的流体能够通过所述流体开口进入到元件内腔的里面或者经过净化的流体能够从元件内腔中出来。
48.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净化介质能够被设计为过滤介质并且包围着至少一个元件内腔,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元件内腔中能够布置至少一个水分离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所述流体净化元件能够在总体上更紧凑地构建而成。借助于所述水分离装置,能够分离出由有待净化的流体携带的水。因此,在从径向内部向径向外部贯穿流过净化介质时,能够在对有待净化的流体进行过滤之后分离出水。
49.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至少一个出水口,用水分离装置能够使从有待净化的流体中分离出来的水从所述元件内腔中出来。
50.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端部体能够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一件式地来设计,并且/或者至少一个端部体能够与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多件式地来设计。一件式的连接能够容易且稳定地得到实现。对于多件式的连接的来说,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能够在单独的保持构件上得到实现。所述具有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的单独的保持构件能够与其余的端部体分开地制造并且事后组装。
51.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能够以能松开的或能非无损坏地松开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的至少一个保持构件上。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能够模块化地构建而成。
52.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所述至少一个净化介质的、关于所述轴线与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的至少一个端部体轴向对置的一侧上布置至少一个另外的端部体。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净化介质能够在对置侧上分别用端部体来支撑。
53.此外,根据本发明,对于所述流体净化系统来说,所述任务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即: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具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关于所述轴线至少部分周向地并且径向向外延伸,并且至少一个v形的密封-保持轮廓件具有至少一个凹处,所述凹处关于所述轴线至少部分周向地并且径向向外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体-保持轮廓件至少部分地嵌合到至少一个密封件保持轮廓件中。
54.有利的是,所述流体净化系统能够具有至少一个按本发明的流体净化元件。
55.此外,根据本发明,对于所述密封元件来说,所述任务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即:至少一个密封-保持轮廓件具有至少一个v形的凹处,所述凹处关于所述轴线至少部分周向地并且径向向外延伸。
56.有利的是,所述密封元件能够被设计用于按本发明的流体净化元件和/或按本发明的流体净化系统。
57.此外,结合所述按本发明的流体净化元件、按本发明的流体净化系统和按本发明的密封元件以及其各自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说明的特征和优点彼此相应地适用并且反之亦然。各个特征和优点当然能够彼此间组合,其中能够出现另外有利的作用,所述作用超过各个作用的总和。
附图说明
58.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由以下描述得出,在所述描述中根据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会适宜地单个地考虑在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以组合的形式公开的特征并且将其概括成其它有意义的组合。附图示意性地示出如下:
图1示出了按照第一种实施例的用于液态流体的流体净化系统的纵剖面,该流体净化系统具有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布置在过滤器壳体中并且所述过滤元件在下端部体处具有用于相对于过滤器壳体进行密封的密封元件;图2示出了图1的流体净化系统的在具有密封元件的下端部体的区域内的细节图;图3示出了图1和2的过滤元件的密封元件的纵剖面;图4示出了按照第二种实施例的流体净化系统的水分离器元件的纵剖面。
59.在附图中,相同的构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60.在图1中以纵剖面示出了呈组合式过滤器-水分离器系统的形式的流体净化系统10,其用于净化液态流体、例如燃料或机油。所述流体净化系统10能够布置在液体管路、例如内燃机的燃料管路或机油管路中。所述内燃机能够是机动车的一部分。
61.所述流体净化系统10包括过滤器壳体12,该过滤器壳体具有示范性杯形的第一壳体件14(在图1中在下面)和示范性杯形的第二壳体件16(在上面)。所述过滤器壳体12拥有用于有待净化的流体入口和用于经过净化的流体出口,这两者在图1的图示中被掩盖并且因此未被示出。
62.此外,所述过滤器壳体12具有排水口18,通过该排水口能够将用流体净化系统10从流体中分离出来的水从过滤器壳体12中排出。所述排水口18示范性地处于第一壳体件14的底部中。
63.所述第一壳体件14的周向壁20在其自由边缘的区域中在其内侧面上与轴线22同轴地为圆筒形。
64.如果在下面谈及“径向”、“轴向”、“同轴”、“周向”等,那么只要未述及其他这就涉及所述轴线22。
65.在所述自由边缘的区域中,所述周向壁20具有内螺纹24。在所述内螺纹24的轴向背离自由边缘的一侧上,所述周向壁20转变为梯级26中。所述梯级26径向向里延伸。
66.所述周向壁20的径向里面的周向侧具有第一壳体-密封抵靠面28。所述第一壳体-密封抵靠面28从内螺纹24延伸到梯级26上。所述第一壳体-密封抵靠面28是周向连续的。
67.在背离内螺纹24的底部侧上,所述第一壳体件14具有集水室30。
68.所述第二壳体件16在其周向壁32的自由边缘的区域中具有同轴的外螺纹31,该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24相匹配。所述周向壁32的自由边缘具有第二壳体-密封抵靠面34。所述第二壳体-密封件抵靠面34是周向连续的。所述第二壳体-密封抵接面34倾斜地径向向里朝第一壳体件14指向。
69.在所述过滤器壳体12中如此布置了一个呈过滤元件36的形式的流体净化元件,使得其将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分开。所述过滤元件36示范性地是所谓的圆形过滤元件。
70.所述过滤元件36包括呈过滤介质38的形式的净化介质,该过滤介质周向连续地包围元件内腔40,所述轴线22延伸穿过所述元件内腔。
71.所述过滤介质38由以下材料构成,所述材料对有待净化的流体来说是可透过的并且所述材料适合用于对流体进行过滤。例如,所述过滤介质38能够具有过滤无纺布、滤纸等
或者由其构成。
72.在所述过滤介质38的、朝向第一壳体件14的轴向下方的端侧上固定有第一端部体42。所述第一端部体42具有环形盘的形状并且能够被称为端盘。所述第一端部体42用于在端侧上封闭过滤介质38并且用于机械稳定。
73.所述第一端部体42具有同轴的出水口44。所述出水口44形成在元件内腔40与集水室30之间的液体连接部。
74.所述第一端部体42在其背离过滤介质38的一侧上在其径向外部的边缘的区域中具有圆筒形的保持区域46。
75.在所述保持区域46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布置有呈凸起的形式的周向连续的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所述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具有大致v形的轮廓,其中径向外部的尖端被倒圆。所述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关于假想的断面50示范性地是对称的,所述断面垂直于轴线22来伸展。侧沿54之间的相应的角度52为大约65
°

76.所述保持区域46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的、在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上方和下方的区域周向地并且沿着轴向方向延伸。
77.所述保持区域46在其径向外部的周向侧上具有周向连续的径向外部的端部体-支撑面56。所述径向外部的端部体-支撑面56在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上方的轴向区域与端部体-保持轮廓件下方的轴向区域之间并且沿着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连续地延伸。
78.所述保持区域46在其自由的端侧的边缘上具有支撑区域58。所述支撑区域48是平坦的并且在径向和周向延伸。所述过滤元件36用支撑区域58相对第一壳体件14的梯级26得到支撑。
79.在所述第一端部体42的保持区域46上布置有圆环形的有弹性的密封元件60。所述密封元件60的一侧在图3的轮廓中示出。所述密封元件60由柔性的、示范性地有弹性的密封材料构成。所述密封元件60示范性地被构造为所谓的半月型密封件。
80.所述密封元件60在其径向内部的周向侧上具有呈凹处的形式的密封-保持轮廓件62。所述密封-保持轮廓件62示范性地具有大致v形的轮廓,其中其尖端被倒圆。所述密封-保持轮廓件62朝径向内部的周向侧敞开。所述密封-保持轮廓件62与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大致互补。
81.所述密封元件60关于断面50是对称的。所述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的侧沿64之间的角度相应于在所述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方面的、具有示范性地大约65
°
的角度52并且为了更好的简明性而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述密封-保持轮廓件62的在轴向上旁边、在图1至3中在上面和下面的区域中,所述密封元件60的径向内部的周向侧在轴向和周向上延伸。
82.所述密封元件60的径向内部的周向侧形成径向内部的密封元件-支撑面66。所述径向内部的密封元件-支撑面66由在密封-保持轮廓件62内部的轮廓-支撑面区段66a和在两个在轴向上邻接到密封-保持轮廓件62上的区域中的两个径向-支撑面区段66b所组成。轮廓-支撑面区段66a分别连续地转变为径向-支撑面区段66b。所述径向内部的密封元件-支撑面66总体上在密封-保持轮廓件62的整个径向内部的周向侧的范围内延伸。所述具有轮廓-支撑面区段66a和径向-密封面区段66b的密封元件-支撑面66用作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相对于端部体42或者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具有密封作用。
83.所述两个径向向里指向的径向-支撑面区段66b对称地布置在密封-保持轮廓件62的v形的凹处的轴向对置侧上。
84.在所述径向-支撑面区段66b的高度上,所述密封元件60分别具有示范性至少大约2.7 mm的连续的径向伸展范围82。
85.在所述侧沿64的区域中,所述轮廓-支撑面区段66a以一定角度相对于轴线22的法线方向(参见断面50)伸展、也就是不仅仅沿着径向方向并且不仅仅沿着轴向方向伸展。所述轮廓-支撑面区段66a不仅沿着轴向方向而且沿着径向方向在端部体-保持轮廓件48的侧沿54的区域中起密封作用地抵靠在端部体-支撑面56上。在所述密封-保持轮廓件62之外,所述径向-支撑面区段66b沿着径向方向密封地抵靠在端部体-支撑面56的轴向区域上。
86.从径向内部的周向侧径向向外观察,所述密封元件60首先沿着轴向方向扩张并且在对置的轴向端侧的区域中转变为相应的轴向突出部68。
87.当从径向外部观察时,所述密封元件60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在轴向突出部68之间的区域中凸出地弯曲。在轮廓中,所述径向外部的周向侧具有半月形状。
88.所述密封元件60的径向外部的周向侧形成径向外部的密封面70。所述径向外部的密封面70在轴向突出部68处分别连续地转变为相应的轴向密封面72中。
89.所述过滤元件36此外在轴向背离第一端部体42的一侧上具有第二端部体74。
90.此外,在所述元件内腔40中布置有水分离装置76,用该水分离装置能够分离出与有待净化流体一起携带的水。
91.为了进行安装,在打开过滤器壳体时将所述过滤元件36以第一端部体42在前沿着轴向方向如此程度地插入到第一壳体件14中,直至所述第一端部体42的凸肩区域58抵靠在第一壳体件14的梯级26上。接着,将所述第二壳体件16拧到第一壳体件14上。
92.作为替代方案,能够在打开过滤器壳体12时将所述过滤元件36以第二端部体74在前沿着轴向方向插入到第二壳体件16中。接着,将所述第二壳体件16连同保持在其中的过滤元件36拧紧到第一壳体件14中。在将过滤器壳体12拧紧在一起时,将所述第一壳体件14中的过滤元件36置于其最终位置中,在该最终位置中所述第一端部体42的凸肩区域58抵靠在第一壳体件14的梯级26上。
93.在所述流体净化系统10的在图1和2中所示出的最终装配状态中,所述密封元件60被挤压在第一壳体件14的第一壳体-密封抵靠面28、第二壳体件16的第二壳体-密封抵靠面34与第一端部体42的保持区域16之间。在此,所述径向内部的密封元件-支撑面66面状地密封地抵靠在端部体-支撑面56上。所述径向外部的密封面70和上部的轴向的密封面62分别面状地密封地抵靠在第二壳体件16的第二壳体-密封抵靠面34上。所述径向外部的密封面70和下部的轴向的密封面72分别面状地密封地抵靠在第一壳体件14的第一壳体-密封抵靠面28上。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过滤元件36的未处理侧78、集水室30和周围环境80分别彼此间被分开。因此,总共三个区域用所述密封元件60密封地彼此间被分开。
94.所述未处理侧78是在过滤器壳体12内部的区域,有待净化的流体从该区域到达过滤介质38处。所述未处理侧78的一部分示范性地处于过滤介质38的径向外部。所述未处理侧78与过滤器壳体12的流体入口相连接。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净化侧与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流体出口相连接。
95.在所述流体-净化系统10运行时,有待净化的流体通过流体入口被输送至未处理
侧78。流体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流过所述过滤介质38、在此被净化并且到达所述元件内腔40中。经过净化的流体流向所述水分离装置76,用该水分离装置分离出可能包含的水。经过净化的并且被除水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口离开所述流体净化系统10。
96.被分离出来的水通过出水口44离开所述元件内腔40并且流入到所述集水室30中。所收集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口18从集水室30被排出。
97.在图4中示出了按照所述第二种实施例的流体净化系统的水分离元件136。那些与图1至图3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元件相类似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所述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水净化元件136仅仅被设计用于分离水。代替过滤介质38而相应地设置了水分离介质138、例如聚结介质,其在周向包围所述元件内腔4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