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多个薄片的织筘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6:1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织筘的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限界一个中间空间,分别将经纱引导穿过该中间空间。为了获得均匀的织物,所述薄片的间距和定向是重要的。


背景技术:

2.由us 4,529,014 a公开了一种织筘,在该织筘中,薄片的端部区段构造得比位于这之间的工作区段更厚,从而使得端部区段中的薄片能够贴靠于彼此。端部区段具有穿孔,并且套到保持轨道上。在端部区段中,薄片能够通过粘附连接借助粘合材料相互连接。
3.由于粘合材料的施加和硬化和在此出现的力,能够导致织筘在制造时变形。这样的变形是不期望的。
4.ep 0 550 752 a1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织机的织筘。dlc涂层被施加到织筘的薄片上。在此,缩写dlc代表“diamond like carbon,类钻碳”。由此,应该减小薄片的磨损并且提高使用寿命。
5.ep 1 170 409 b1描述一种用于织机的综框,该综框应该低噪声地工作。该综框具有箱子形状,内部区段与该箱子形状连接。金属材料或者复合材料能够用作材料。
6.de 10 2006 061 376 a1描述一种用于织机的摆动后梁,该织机具有纱线偏转元件,该纱线偏转元件支撑在多个部位处,以便能够构成具有低质量的纱线偏转元件,以便将摆动后梁的可振动的部件的质量保持得尽可能小。该纱线偏转元件能够由轻的塑料或者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制成。


技术实现要素:

7.从已知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织机的织筘,在该织筘中实现织筘的薄片的均匀的布置和定向。
8.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织筘来解决。
9.该织筘具有多个薄片,所述薄片在延伸方向上在上端部与相反的下端部之间延伸。所述薄片在与延伸方向成直角地定向的横向方向上以相互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限界一个中间空间。在织造时,能够分别将经纱引导穿过该中间空间。
10.每个薄片的上端部紧固在上保持杆处。每个薄片的下端部紧固在下保持杆处。在使用粘合材料的情况下通过粘附连接将薄片与保持杆紧固。在此,所述薄片在端部处相互连接并且与相应配属的保持杆连接。
11.每个保持杆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板部件,所述板部件不直接贴靠于彼此。所述板部件在纵向方向上以相互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在所述薄片的上端部的或者说所述薄片的下端部的相反的侧上。因此,在上保持杆的各两个板部件之间接收薄片的上端部,在下保持杆的各两个板部件之间接收薄片的下端部。纵向方向以与横向方向成直角且与延伸方向成直角的方式定向。
12.为了能够使薄片在横向方向上尽可能精确地沿着一条线定向,板部件由纤维增强
的复合材料制成。嵌入到复合材料的塑料基层中的碳纤维和/或玻璃纤维和/或别的塑料纤维和/或天然纤维能够用作增强纤维。已经表明,由此在维持薄片和保持杆沿着平行于横向方向q的相应的直线的定向的情况下保证借助粘合材料制造粘附连接。在制造织筘时,尤其是在粘合材料硬化时,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板部件不承受或者承受明显更小的翘曲,从而使得与由别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成的板部件或者保持杆相比,明显改进直线性。同时,能够明显减小保持杆的或者说板部件的质量,这简化织筘在抵靠到织边处时的加速。
13.有利的是,板部件在横向方向上沿着织筘的所有薄片连续地延伸。板部件基本上在横向方向q上在织筘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在横向方向q上以不具有接缝部位和接合部位的方式整体地构造。与延伸方向平行地,在上保持杆中和/或在下保持杆中也能够以彼此相邻的方式布置有多个板部件。然而优选的是,不仅在上保持杆中、而且在下保持杆中都分别存在有恰好两个板部件,所述板部件形成板部件对。
14.优选的是,上保持杆具有覆盖件,该覆盖件在延伸方向上与薄片的上端部相邻地布置。该覆盖件能够间接地或者直接地与两个板部件接触。上保持杆的覆盖件能够通过粘附连接借助粘合材料与薄片的上保持杆和上保持杆的板部件连接。优选地,覆盖件由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构成,并且能够与板部件由相同的材料制成。覆盖件能够与板部件一起限界在横截面中为矩形的或者正方形的空间,其方式是,能够接收薄片的上端部,以便借助粘合材料制造粘附连接。
15.优选地,覆盖件在横向方向上沿着所有薄片连续地延伸。覆盖件在横向方向上以不具有接缝部位和接合部位的方式整体地构造。优选地,上保持杆具有恰好一个覆盖件。
16.下保持杆能够具有增强棒、尤其能够具有四棱增强棒,该增强棒在延伸方向上与薄片的下端部相邻地布置。增强棒布置在下保持杆的板部件之间。该增强棒优选通过粘附连接借助粘合材料与薄片的下端部和下保持杆的板部件连接。尤其是,增强棒在横向方向上沿着织筘的所有薄片连续地延伸。该增强棒在横向方向上以不具有接缝部位和接合部位的方式整体地构造。优选地,下保持杆具有恰好一个增强棒。
17.在上保持杆处和/或在下保持杆处,薄片能够通过连接组件相互连接。该连接组件尤其用于在制造织筘期间将薄片相互连接以简化处理,直到用于制造粘附连接的粘合材料硬化。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在上保持杆处和/或在下保持杆处分别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连接棒。每个连接棒能够实施为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半圆棒。连接棒通过能够弯曲的束缚元件、例如金属线材相互连接。束缚元件能够为此形成多个搭环。每个搭环在两个薄片之间的中间空间处以围绕连接棒并且穿过该中间空间的方式被引导。
18.具有两个连接棒和能够弯曲的束缚元件的每个连接组件优选布置在上保持杆的板部件之间或者说下保持杆的板部件之间。在此尤其有利的是,在纵向方向上观察,每个连接棒布置在薄片与所涉及的上保持杆的或者下保持杆的直接相邻的板部件之间。为此,在上保持杆的和/或下保持杆的每个板部件中能够存在有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用以分别接收连接棒。该凹槽在板部件的面向薄片的侧上是敞开的,并且尤其是槽形的或者沟形的。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对应于待接收的连接棒的横截面形状。例如,能够存在有在横截面中为半圆形的凹槽,用以接收在横截面中为半圆形的连接棒。
19.通过该凹槽,板部件能够以非常靠近薄片的相应的上端部或者说下端部的方式布置。通过借助板部件覆盖连接棒,能够省去单独的用于覆盖连接棒的粘缝。连接棒通过粘附
连接来固定,该粘附连接本来用于将板部件与薄片的相应相邻的端部连接。
2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保持杆的区域中布置有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和/或在下保持杆的区域中布置有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每个间距保持件具有多个间距元件,所述间距元件分别布置在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之间的中间空间中。
21.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个间距保持件能够分别通过具有多个螺纹的螺旋弹簧形成。在此,唯一的螺纹能够形成一个间距元件,并且能够布置在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之间的中间空间中。该螺旋弹簧优选在拉应力的情况下布置。
22.有利的是,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在上保持杆的板部件之间或者下保持杆的板部件之间。因此,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通过板部件来覆盖,并且优选通过粘附连接借助粘合材料来固定。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或者所有薄片具有间隔粒结。所述间隔粒结能够在上保持杆的和/或下保持杆的区域中布置在薄片处。间隔粒结在横向方向上远离薄片地伸出。间隔粒结用于保证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之间的最小间距。间隔粒结能够存在于所有薄片处或者薄片中的仅一部分薄片处。
附图说明
24.织筘的有利构型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得出。下面,根据所附附图详细阐述织筘的优选的实施例。附图示出:图1 具有织筘的织机的构造的类似框图的原理示意图,图2 用于织机的织筘的高度示意性的前视图,图3 在横向方向上弯曲的织筘的侧视图,图4 图3中的织筘的从上方的俯视图,图5 织筘的薄片的在形成有间隔粒结的区域中的区段的示意性剖面示意图,图6 根据现有技术的织筘的示意性剖面示意图,图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织筘的示意性剖面示意图,图8 图7中的织筘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和图9 织筘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剖面示意图,该织筘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薄片的经变型的实施方式,所述薄片具有间隔粒结。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织机10的构造。从摆动后梁11出发,经纱12分别延伸穿过多个综框13中的一个综框中的未示出的综丝。综框13能够竖直向上或者说向下运动,用以形成梭道。在综框13的经纱离开侧上,经纱12朝向织边14延伸。纬纱15能够在织边14前方引入到通过综框13打开的梭道中。借助于织筘16能够将所引入的纬纱15打纬在织边14处。为此,能够使织筘16运动并且尤其使其枢转,以便打纬在织边14处。在图1中借助实线示出织筘16的打纬位态,而以虚线示出织筘16的与织边14间隔开的返回位置。
26.织筘16具有多个薄片20。每个薄片20在延伸方向r上从上端部21延伸至下端部22。薄片20的上端部21紧固在上保持杆23处,而下端部22紧固在下保持杆24处。在与延伸方向r成直角的横向方向q上,薄片20均匀地以相互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其中,每两个直接相邻
的薄片20限界一个中间空间25。能够分别将经纱12引导穿过中间空间25。横向方向q基本上对应于纬纱方向,纬纱15能够沿该纬纱方向引入到织梭道中。至少在打纬位置中在打纬到织边14处时,薄片20的延伸方向r能够大致竖直地定向。如例如在图3中能够看出的那样,每个薄片具有前棱边26和在前棱边26的纵向方向l上相反的后棱边27。纵向方向l以与延伸方向r成直角且与横向方向q成直角的方式定向。每个薄片20具有两个侧面28,所述侧面在横向方向q上存在于相反的侧上。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20的侧面28限界该中间空间25。
27.在该实施例中,每个薄片20的前棱边26和后棱边27彼此平行地伸展,并且例如能够具有笔直的走向。替代于此地,前棱边26和/或后棱边27能够非线性地伸展。例如,在每个前棱边26处的一个部位处能够存在有凹陷部,该凹陷部用于形成在横向方向q上伸展的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能够借助空气喷嘴实现经纱的引入。
28.为了获得均匀的织物,重要的是:一方面,薄片20在横向方向q上的间距和因此中间空间25的宽度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小相同的,另一方面,前棱边26——至少在前棱边26处的、可选地存在的、用于形成空气通道的凹陷部之外——位于共同的平面中,该共同的平面与纵向方向l成直角地定向。在图3和图4中示意性示出,在制造织筘16时尤其由于保持杆23、24与薄片20之间的借助粘合材料制造的粘附连接而能够出现上保持杆23的和/或下保持杆24的弯曲或者说不均匀的变形,并且前棱边26由此不再位于唯一的共同的平面中。
29.应该避免在现有技术中能够出现的、保持杆23、24的不期望的变形。
30.在图7中示出根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织筘16的剖面图。上保持杆23具有两个上板部件32,所述上板部件在纵向方向l上以相互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并且在这之间接收薄片20的上端部21。上板部件32在横向方向q上沿着薄片20的所有上端部21延伸,并且分别整体地以不具有接缝部位和接合部位的方式构造。上板部件32由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构成。增强纤维能够是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所述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嵌入在塑料基层中。
31.在该实施例中,上保持杆23此外还具有覆盖件33。覆盖件33优选同样由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构成,并且例如与上板部件32由相同的材料构成。覆盖件33在延伸方向r上以与薄片20的上端部21相邻的方式布置。覆盖件33在横向方向q上优选沿着薄片20的所有上端部21延伸,并且整体地以不具有接缝部位和接合部位的方式构造。覆盖件33和两个上板部件32限界用于粘合材料k的在横截面中为矩形的接收空间。借助于粘合材料k通过粘附连接将薄片20的上端部21、上板部件32和覆盖件33相互连接。在上端部21的区域中,粘合材料k还到达薄片20之间,并且在与覆盖件33相反的侧上形成终止面34,该终止面凸状地向外拱曲地伸展。终止面34能够布置在上板部件32之间的区域中,并且优选在延伸方向r上不从上板部件32之间的区域中伸出来。
32.为了确保在粘合材料k硬化之前薄片20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和定向,在薄片20的上端部21处存在有连接组件35。该连接组件35包括两个连接棒36,所述连接棒彼此平行地在横向方向q上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每个连接棒36构造为具有半圆形横截面的半圆棒。一个连接棒36贴靠在前棱边26处,相应的另一个连接棒36贴靠在薄片20的上端部21的后棱边27处。对于每个连接棒36,在相邻的上板部件32中引进凹槽37,该凹槽朝向薄片20的前棱边26或者说后棱边27敞开。上板部件32中的凹槽37是槽形的。在横截面方面,凹槽37适配于所接收的连接棒36的形状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同样实施为半圆形。
33.此外,连接组件35包括能够弯曲的束缚元件38,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线材。束缚
元件38在形成多个搭环39的情况下将连接组件35的连接棒36连接。恰好一个或者至少一个搭环39分别以围绕两个连接棒36且穿过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20之间的中间空间25的方式被引导。由此产生薄片20的至少暂时的连接和固定。
34.与上保持杆23类似地,织筘16的下保持杆24具有在纵向方向l上以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的两个下板部件43,所述下板部件在这之间接收薄片20的下端部22并且在横向方向q上沿着薄片20的所有下端部22延伸。下板部件43以不具有接缝部位和接合部位的方式整体构造,并且——与上板部件32类似地——由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构成。下板部件43在延伸方向r上的尺度能够与上板部件32在延伸方向r上的尺度不同。
35.下保持杆24具有增强棒44而非覆盖件33,该增强棒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四棱棒。增强棒44在横向方向q上沿着薄片20的所有下端部22延伸,并且在延伸尺度r上与下端部22相邻地布置。在纵向方向l上观察,增强棒44布置在下板部件43之间。通过引进到下板部件43之间的粘合材料k,通过粘附连接将下板部件43、增强棒44以及薄片20的下端部22相互连接。在下板部件43的面向上保持杆23的棱边处,粘合材料k同样形成终止面34。
36.在下保持杆24的区域中同样存在有用于连接薄片20的连接组件35,该连接组件与上保持杆23处的连接组件35具有相同的构造。与上板部件32对应地,下板部件43分别具有用于接收连接组件35的连接棒36的凹槽37。对于下保持杆24的或者说下端部22的区域中的连接组件35的准确的布置和构造,能够参考对上保持杆23处的连接组件35的描述。
37.板部件32、43在面向彼此的侧上大致与分别存在的连接组件35齐平。板部件32朝向相应的另一个保持杆24或者说23仅略微伸出超过连接组件35。保持杆23或者说24的每个板部件32、43具有端面45,该端面在延伸方向r上面向相应的另一个保持杆24或者说23。根据该示例,下板部件43的端面45在延伸方向r上与上板部件32的端面45对置。
38.板部件32、43中的凹槽37分别以靠近所涉及的板部件32、43的端面45的方式布置。在端面45与凹槽37之间,相应的板部件32、43具有搭接面46,该搭接面在延伸方向r上的高度h小。根据板部件32、43的位置,搭接面46面向薄片20的前棱边26或者后棱边27。在该实施例中,搭接面46的高度h最大为2mm或者最大为3mm。
39.在该实施例中,与两个上板部件32或者说两个下板部件43接触的粘合材料k能够形成彼此对置的板部件32、43之间的终止面34,该终止面凸状地向外拱曲。由此避免构成更大的袋状凹陷部,纤维和其他污物能够积聚在所述凹陷部中。
40.在图8中示出在图7中标记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以下板部件43为例示出搭接面46的高度h。该构型同样适用于织筘16的所有板部件32、43。
41.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不仅在两个上板部件32之间的上端部21处、而且在两个下板部件43之间的下端部22处,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50,根据该示例布置有两个间距保持件50。每个间距保持件50具有多个间距元件,其中,在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20之间的中间空间25中分别布置有一个间距元件。在该实施例中,每个间距保持件50通过螺旋弹簧形成,其中,该螺旋弹簧的恰好一个螺纹形成一个间距元件。螺旋弹簧能够在拉应力下布置在薄片20的上端部21和下端部22处。在前棱边26与相邻的板部件32、43之间的或者说后棱边27与相邻的板部件32、43之间的粘缝中,能够引导螺旋弹簧的线材经过。螺旋弹簧的线材的厚度通常略微小于中间空间25,并且在细织筘16的情况下能够例如最大为35μm并且例如为20μm。在较粗的织筘的情况下,更大的线材厚度也是可能的。为了螺旋弹簧的这些小的线
材厚度,不需要在薄片20的前棱边26或者后棱边27处或者在板部件32、43处设置凹槽。
42.如图所示,在纵向方向l上观察,单独的间距保持件50分别布置在上保持杆23的上板部件32或者说下保持杆24的下板部件43之间,并且借助于粘合材料k集成到后来制造的粘附连接中。
43.附加于或者替代单独的间距保持件50地,一个或者多个薄片20能够在一个侧面或者两个侧面28处具有伸出(wegragend)的间隔粒结51。间隔粒结51布置在薄片20的上端部21的或者下端部22的区域中(图9)。通过间隔粒结51在两个直接相邻的薄片20之间限定最小间距。在图5中示出具有间隔粒结51的薄片20的片段。间隔粒结51例如能够通过模压形成,从而使得间隔粒结51在侧面28处凸出,而在相反的侧面28上形成凹陷部52。在此,凹陷部52或者说间隔粒结51能够具有锥形环部件53,在该锥形环部件的中心形成中央凸出部54。中央凸出部54相对于锥形环部件53的面错位。
44.与根据图7-9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相比,图6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织筘16。板部件32、43、覆盖件33和增强棒44由金属材料制成,根据该示例由钢制成。已经表明,尤其是在在横向方向q上非常宽的织筘16的情况下出现保持杆23、24的翘曲,如其在图3-4所示出的那样。在现有技术中,板部件32、43由钢制成,并且通常在横向方向q上不是理想地笔直的。在制造保持杆23、24期间并且尤其在制造与粘合材料k的连接期间,板部件32、43在设备中夹紧并且在此基本上笔直地在横向方向q上定向。由此,在板部件32、43中产生内应力。当在粘合材料k硬化之后再次从该设备中取出保持杆23、24时,这些内应力导致保持杆23、24的弯曲、翘曲和变形。因此,织筘16的薄片20在横向方向q上不再理想地定向。如果薄片20施加到通过横向方向q和延伸方向r张开的平面处,并非所有前棱边26都接触该平面,而是一些前棱边26以与该平面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这样翘曲的织筘16是不期望的。
45.根据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避免该翘曲:板部件32、43由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制成,并且在横向方向q上在制造横向方向q上的粘合连接之前就已经基本上理想地笔直地定向。
46.此外,图6示出,连接组件35不布置在板部件32、43之间的保持杆23、24的区域中,而是在延伸方向r上与板部件32、43相邻地(根据该示例与相应的端面45相邻地)布置。在那里,还布置有呈螺旋弹簧形式的、附加的内间距保持件50i。通过布置在保持杆23、24之外的连接组件35和内间距保持件50i,与板部件32、43的端面45邻接地需要粘缝55,以便覆盖和固定连接组件35或者说内间距保持件50i。在这种布置的情况下,粘合材料k在连接组件35和内间距保持件50i的区域中在硬化时形成袋状凹陷部56,纤维部分和其他污物能够积聚在该凹陷部中。如果在织筘16打纬时这些纤维部分和其他污物落到织物上,则存在如下危险:污物被织入到织物中并且该织物在这个区域中变得不可用。通过在根据图7-9的根据本发明的织筘的情况下的经改变的布置,在粘合材料k硬化时不构成袋状凹陷部56。
47.即使在如下情况下也能够在板部件32、43中存在有带有紧接着的搭接面46的凹槽37:在那里未布置连接棒36或者在那里布置连接组件35的别的组成部分。在该构型中,凹槽37和搭接面46能够用于影响在粘合材料k硬化时的流动特性和成型,而不需要在凹槽中接收构件。
48.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薄片20的织筘16,所述薄片在横向方向q上以相互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每个薄片20从上端部21延伸至下端部22。上端部21通过粘附连接借助于
粘合材料k与上保持杆23的两个上板部件32连接。薄片20的下端部22通过粘附连接借助于粘合材料k与下保持杆24的两个下板部件43连接。板部件32、43分别由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制成。优选地,整个上保持杆23以及整个下保持杆24由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制成的部件构成。
49.附图标记列表10
ꢀꢀꢀꢀꢀ
织机11
ꢀꢀꢀꢀꢀ
摆动后梁12
ꢀꢀꢀꢀꢀ
经纱13
ꢀꢀꢀꢀꢀ
综框14
ꢀꢀꢀꢀꢀ
织边15
ꢀꢀꢀꢀꢀ
纬纱16
ꢀꢀꢀꢀꢀ
织筘20
ꢀꢀꢀꢀꢀ
薄片21
ꢀꢀꢀꢀꢀ
薄片的上端部22
ꢀꢀꢀꢀꢀ
薄片的下端部23
ꢀꢀꢀꢀꢀ
上保持杆24
ꢀꢀꢀꢀꢀ
下保持杆25
ꢀꢀꢀꢀꢀ
中间空间26
ꢀꢀꢀꢀꢀ
薄片的前棱边27
ꢀꢀꢀꢀꢀ
薄片的后棱边28
ꢀꢀꢀꢀꢀ
薄片的侧面32
ꢀꢀꢀꢀꢀ
上板部件33
ꢀꢀꢀꢀꢀ
覆盖件34
ꢀꢀꢀꢀꢀ
粘合材料的终止面35
ꢀꢀꢀꢀꢀ
连接组件36
ꢀꢀꢀꢀꢀ
连接棒37
ꢀꢀꢀꢀꢀ
凹槽38
ꢀꢀꢀꢀꢀ
束缚元件39
ꢀꢀꢀꢀꢀ
搭环43
ꢀꢀꢀꢀꢀ
下板部件44
ꢀꢀꢀꢀꢀ
增强棒45
ꢀꢀꢀꢀꢀ
板部件的端面46
ꢀꢀꢀꢀꢀ
搭接面50
ꢀꢀꢀꢀꢀ
间距保持件50i
ꢀꢀꢀꢀ
内间距保持件51
ꢀꢀꢀꢀꢀ
间隔粒结52
ꢀꢀꢀꢀꢀ
凹陷部53
ꢀꢀꢀꢀꢀ
锥形环部件54
ꢀꢀꢀꢀꢀ
中央凸出部
55
ꢀꢀꢀꢀꢀ
粘缝56
ꢀꢀꢀꢀꢀ
凹陷部h
ꢀꢀꢀꢀꢀꢀ
搭接面的高度k
ꢀꢀꢀꢀꢀꢀ
粘合材料l
ꢀꢀꢀꢀꢀꢀ
纵向方向q
ꢀꢀꢀꢀꢀꢀ
横向方向r
ꢀꢀꢀꢀꢀꢀ
延伸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