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与流程

2022-04-14 04:47: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住宅楼基础加固抬升工程,具体为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属于建筑基础加工抬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中筏板基础因其承载能力大,可适应地基承载力较弱的土层以及整体性好被广泛应用。随着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建筑对所在场地的地质条件也要求越高。
3.建筑地基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粉土组成,属中、高压缩性土层,不均匀地基,地基承载力低,地基自身土层性质差是建筑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原因,另外,对于位于黄海冲积泛滥平原单元,地下水位较高,长期的地下水侵蚀地基,弱化土层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而在建筑物附近堆载大面积地基土会对桩基的桩周土体在堆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对桩身产生负摩阻力,另外桩周土体的侧向变形对邻近的桩基产生挤压,导致桩身水平侧移并产生挠曲变形。当桩顶承受荷载作用时,桩顶荷载与负摩阻力及侧向挤压力相互作用,影响桩基的工作性状,甚至引起较大的二次弯矩和剪力从而导致桩身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地层结构勘探,根据土的类型、颜色、状态及包含物等差异,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为9层,各层土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如下:
7.第1层为稍密粉土层、第2层为稍密粉质粘土层、第3层为中密粉土层、第4层为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第5层为粉土层、第6层为可塑粉质粘土层、第7层为细砂层、第8层为可塑-硬塑粉质粘土层、第9层为细砂层;
8.步骤二、帷幕加固,对建筑四周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施工,采取跳孔法后退式分层加固进行施工,每加固一段,提拔钻杆0.5~1.0m,继续加固,循环向上至基础底;对建筑基础四周形成帷幕墙;
9.步骤三、浅层加固补强,在筏板基础下粉质粘土层进行加固补强处理,提高地基土层的密实度和刚度;其目的是在抬升作业时起到缓冲带的作用,抬升受力更均匀;
10.步骤四、深层加固,继续向下钻至第5层粉土,开始对原桩周土后退式分层加固处理,提高桩周土摩阻力,形成整体的结石体;
11.步骤五、中间层稳定抬升,上下两层加固体完成后,在沉降侧的中间地基层中稳定抬升,在沉降侧适当调整注浆压力和浆液配比,通过浆液对地基土层不断的填充

挤密,地基土层随着密实度的增加和压力的升高,形成抬升力,从而实现了建筑抬升效果,即提高了
地基的承载力,又达到了建筑抬升纠偏的目的(抬升纠偏量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确定);地基加固抬升完成后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
12.步骤六、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在建筑加固抬升达到要求后形成的筏型复合地基的下部施作多个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加固深度至桩底以下约3m位置,以提高桩端持力层承载力,使建筑基础达到沉降稳定要求。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各层土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具体包括:
14.稍密粉土层:
15.黄褐色,湿,稍密,摇振反应迅速,土质均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表现为松散粉砂薄层,表层为耕植土,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土层局部夹有可塑状粉质粘土;
16.稍密粉质粘土层:
17.黄褐色,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土质均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铁质斑点,云母片和少量姜石,局部粘粒含量高,夹有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18.中密粉土层:
19.黄褐色,湿,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夹有粉砂薄层,砂粒含量较高,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该层分布不连续,局部尖灭;
20.粉土夹粉质粘土层:
21.黄褐色~褐灰色,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间夹有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22.粉土层:
23.黄褐色,湿,稍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混有粉粘薄层,含少量云母片,铁质氧化物;
24.可塑粉质粘土层:
25.灰褐色,可塑为主,干强度中,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见少量铁质氧化物、小姜石、钙质结核、蜗牛屑等。局部夹有中密的粉土硬层;
26.细砂层:
27.黄褐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其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含铁锰质、云母片、偶见蜗牛碎屑及小姜石;
28.可塑-硬塑粉质粘土层:
29.褐黄色,可塑-硬塑,干强度中,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见少量钙质结核、蜗牛屑等,局部夹有中密的粉土薄层。
3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帷幕加固的孔位布置在建筑基础底板外侧,孔位间距约2.5m,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且帷幕加固范围为建筑基础外扩3.0m。
3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加固孔均为室内布孔,并呈梅花形布置,垂直打孔,浅层加固补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4.0m,深层加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7.0m~12mm,且浅层加固补强和深层加固的范围均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
3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所布置的抬升孔在建筑沉降的一侧利用部分加固孔作为抬升孔,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4.0m~7.0m。
3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浆液选用高铝铁复合浆液进行注浆
施工,浆液填充毛石混凝土的空隙和岩溶裂隙中固结形成新的结构体。
3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六中,复合地基支撑体范围为建筑四角和主要承重墙下。
3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进行注浆施工时,加固注浆压力0.3~1.2mpa,抬升注浆压力0.5~2.5mpa。
3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进行注浆施工时,具体包括
37.定孔位
38.按照图纸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定位标示。垂直或倾斜钻孔,按现场具体情况调整;在凿孔定点上,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钻孔;
39.钻机就位
40.钻机就位后,对钻机进行调平,对中,调整钻杆的角度,对准孔位后,钻机不得移位,钻孔前对设备进行空运转,保证钻机的正常施工;
41.钻机成孔
42.成孔采用钻注一体机,钻孔直径为42mm,成孔前先将混凝土保护层破除,在相邻钢筋中间成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成孔过程中,施工人员随时注意钻孔的变化,确保成孔顺利进行。钻进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为注浆作业提供参考数据;
43.配置浆液
44.为控制浆液胶凝时间及浆液扩散半径,取得良好的注浆封堵效果,经工程经验浆液胶凝时间可在几秒至几十分钟内准确控制,其胶凝时间需合理的配比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45.严格按照配比加料,搅拌时不得将绳头、纸片等杂物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后的浆液必须经过筛网过滤后方可进入注浆机。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min,以免浆液搅拌不均匀。
46.注浆作业
47.根据要求,严格控制每孔注浆压力。注浆还应密切关注浆液流量,当压力突然上升、下降,浆液溢出时,应立即停止注浆。必须查明异常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方可继续注浆。注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找出注浆中断原因,尽快采取处理措施,及早恢复。注浆过程中应分序施工,如出现串浆现象,应对串浆孔同时进行注浆处理。
48.注浆材料扬尘控制采用现场围挡封闭;注浆扩散状态控制通过浆液配比控制浆液的渗透能力和凝结速度;注浆压力控制通过时刻观察地坪动态和注浆压力表数值以及注浆机的熟练操作;
49.封孔
50.注浆完成后,孔口采用相对地坪同一标号或高一标号的水泥砂浆封堵抹平。
5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抬升作业过程,采取间歇式循环抬升,每天抬升高度小于10mm。
5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53.1、浅层加固补强采用前进式分层加固工艺,稳固地基减小沉降速率。浅层加固补强的目的是在抬升作业时起到缓冲带的作用,抬升受力更均匀;
54.2、深层填充加固采用后退式分层加固处理,每加固完成一段,向上提拔钻杆0.3m~0.5m,继续注浆加固,通过层层加固的方式,使地基土层达到均匀密实的结构体;
55.3、建筑抬升高度达到要求后,对建筑全平面基础底板以下地基进行补浆加固,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加强体,从而使建筑基础达到沉降稳定要求和纠偏的目的;
56.4、在建筑四角和室内主要承重墙的下方施作类似桩基的复合地基支撑体,通过反复的后退和前进注浆形成支撑上部荷载的结构体。建筑地基加固完成后,使建筑基础达到沉降稳定要求和纠偏的目的。
附图说明
57.图1为本发明建筑抬升原理示意图;
5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15#楼孔位布置示意图;
5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15#楼加固范围剖面示意图;
6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16#楼孔位布置示意图;
6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16#楼加固范围剖面示意图;
6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17#楼孔位布置示意图;
6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17#楼加固范围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5.实施例一
66.请参阅图1,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7.步骤一、地层结构勘探,根据土的类型、颜色、状态及包含物等差异,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为9层,各层土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如下:
68.第1层为稍密粉土层、第2层为稍密粉质粘土层、第3层为中密粉土层、第4层为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第5层为粉土层、第6层为可塑粉质粘土层、第7层为细砂层、第8层为可塑-硬塑粉质粘土层、第9层为细砂层;
69.步骤二、帷幕加固,对建筑四周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施工,采取跳孔法后退式分层加固进行施工,每加固一段,提拔钻杆0.5~1.0m,继续加固,循环向上至基础底;对建筑基础四周形成帷幕墙;
70.步骤三、浅层加固补强,在筏板基础下粉质粘土层进行加固补强处理,提高地基土层的密实度和刚度;其目的是在抬升作业时起到缓冲带的作用,抬升受力更均匀;
71.步骤四、深层加固,继续向下钻至第5层粉土,开始对原桩周土后退式分层加固处理,提高桩周土摩阻力,形成整体的结石体;
72.步骤五、中间层稳定抬升,上下两层加固体完成后,在沉降侧的中间地基层中稳定抬升,在沉降侧适当调整注浆压力和浆液配比,通过浆液对地基土层不断的填充

挤密,地基土层随着密实度的增加和压力的升高,形成抬升力,从而实现了建筑抬升效果,即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又达到了建筑抬升纠偏的目的(抬升纠偏量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确定);地基加固抬升完成后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
73.步骤六、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在建筑加固抬升达到要求后形成的筏型复合地基的下部施作多个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加固深度至桩底以下约3m位置,以提高桩端持力层承载力,使建筑基础达到沉降稳定要求。
7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各层土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具体包括:
75.稍密粉土层:
76.黄褐色,湿,稍密,摇振反应迅速,土质均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表现为松散粉砂薄层,表层为耕植土,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土层局部夹有可塑状粉质粘土;
77.稍密粉质粘土层:
78.黄褐色,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土质均匀,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铁质斑点,云母片和少量姜石,局部粘粒含量高,夹有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79.中密粉土层:
80.黄褐色,湿,中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夹有粉砂薄层,砂粒含量较高,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该层分布不连续,局部尖灭;
81.粉土夹粉质粘土层:
82.黄褐色~褐灰色,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间夹有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
83.粉土层:
84.黄褐色,湿,稍密,干强度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局部混有粉粘薄层,含少量云母片,铁质氧化物;
85.可塑粉质粘土层:
86.灰褐色,可塑为主,干强度中,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见少量铁质氧化物、小姜石、钙质结核、蜗牛屑等。局部夹有中密的粉土硬层;
87.细砂层:
88.黄褐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其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和长石,含铁锰质、云母片、偶见蜗牛碎屑及小姜石;
89.可塑-硬塑粉质粘土层:
90.褐黄色,可塑-硬塑,干强度中,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稍有光泽,见少量钙质结核、蜗牛屑等,局部夹有中密的粉土薄层。
9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帷幕加固的孔位布置在建筑基础底板外侧,孔位间距约2.5m,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且帷幕加固范围为建筑基础外扩3.0m。
9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加固孔均为室内布孔,并呈梅花形布置,垂直打孔,浅层加固补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4.0m,深层加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7.0m~12mm,且浅层加固补强和深层加固的范围均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
9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五中,所布置的抬升孔在建筑沉降的一侧利用部分加固孔作为抬升孔,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4.0m~7.0m。
9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五中,浆液选用高铝铁复合浆液进行注浆施工,浆液填充毛石混凝土的空隙和岩溶裂隙中固结形成新的结构体。
9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六中,复合地基支撑体范围为建筑四角和主要承重墙下。
9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注浆施工时,加固注浆压力0.3~1.2mpa,抬升注浆压力0.5~2.5mpa。
9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注浆施工时,具体包括
98.定孔位
99.按照图纸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定位标示。垂直或倾斜钻孔,按现场具体情况调整;在凿孔定点上,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钻孔;
100.钻机就位
101.钻机就位后,对钻机进行调平,对中,调整钻杆的角度,对准孔位后,钻机不得移位,钻孔前对设备进行空运转,保证钻机的正常施工;
102.钻机成孔
103.成孔采用钻注一体机,钻孔直径为42mm,成孔前先将混凝土保护层破除,在相邻钢筋中间成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成孔过程中,施工人员随时注意钻孔的变化,确保成孔顺利进行。钻进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为注浆作业提供参考数据;
104.配置浆液
105.为控制浆液胶凝时间及浆液扩散半径,取得良好的注浆封堵效果,经工程经验浆液胶凝时间可在几秒至几十分钟内准确控制,其胶凝时间需合理的配比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106.严格按照配比加料,搅拌时不得将绳头、纸片等杂物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后的浆液必须经过筛网过滤后方可进入注浆机。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min,以免浆液搅拌不均匀。
107.注浆作业
108.根据要求,严格控制每孔注浆压力。注浆还应密切关注浆液流量,当压力突然上升、下降,浆液溢出时,应立即停止注浆。必须查明异常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方可继续注浆。注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找出注浆中断原因,尽快采取处理措施,及早恢复。注浆过程中应分序施工,如出现串浆现象,应对串浆孔同时进行注浆处理。
109.注浆材料扬尘控制采用现场围挡封闭;注浆扩散状态控制通过浆液配比控制浆液的渗透能力和凝结速度;注浆压力控制通过时刻观察地坪动态和注浆压力表数值以及注浆机的熟练操作;
110.封孔
111.注浆完成后,孔口采用相对地坪同一标号或高一标号的水泥砂浆封堵抹平。
11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五中,抬升作业过程,采取间歇式循环抬升,每天抬升高度小于10mm。
113.实施例二
114.请参阅图2~3,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以15#住宅楼加固抬升方案为例:
115.一、孔位布置
116.帷幕加固孔位布置和孔深:建筑基础底板外进行布置,孔位间距约2.5m,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实际孔位和孔深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17.加固孔布置和孔深:室内布孔,孔间距暂定3.3m,梅花形布置,垂直打孔,浅层加固补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约4.0m,深层加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12m(进入第5层粉
土),孔位和孔深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开剪力墙和cfg桩,最大孔距不应大于4.0m。(详见孔位布置示意图)
118.抬升孔布置:在建筑沉降的一侧利用部分加固孔作为抬升孔,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4.0m~7.0m;必要时在基础底板外侧或室外进行倾斜钻孔作为抬升孔,钻孔深度至基础底板以下约4.0m~7.0m。(室外和室内抬升孔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19.二、加固范围
120.帷幕加固范围:建筑基础外扩3.0m为帷幕加固范围,加固深度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加固体体积约6188m3(帷幕总长度171.9m,宽3.0m,高12.0m)。
121.浅层加固补强体范围:加固范围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处理,筏板基础平面面积约808.0m2,加固深度为基础底以下约4.0m,加固范围根据现场钻孔情况进行调整。
122.深层加固范围:平面加固范围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平面面积约808.0m2,加固深度筏板基础底以下7.0m~12.0m;
123.中间层稳定抬升范围:浅层加固补强体和深层溶洞填充加固层中间约3.0m为稳定抬升层。
124.建筑基础抬升纠偏加固完成后的地基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加强体。整体加固体体积约9696m3(加固体平面面积约808.0m2,加固深度12.0m)
125.复合地基支撑体范围:在建筑四角和主要承重墙下设计15根复合复合地基支撑体,不规则复合桩基有效直径不小于3.0m,深度为基础底以下25.0m(加固范围根据现场钻孔情况进行调整,原桩基底以下不小于3.0m);加固体体积约1377.0m3(复合地基支撑体有效直径约3.0m,长13.0m,共15根复合桩)。
126.实施例三
127.请参阅图4~5,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以16#住宅楼加固抬升方案为例:
128.一、孔位布置
129.帷幕加固孔位布置和孔深:建筑基础底板外进行布置,孔位间距约2.5m,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实际孔位和孔深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30.加固孔布置和孔深:室内布孔,孔间距暂定3.3m,梅花形布置,垂直打孔,浅层加固补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约4.0m,针对第2层粉土和第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进行加固;深层加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7.0m~12m(进入第5层粉土),孔位和孔深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开剪力墙和cfg桩,最大孔距不应大于4.0m。(详见孔位布置示意图)
131.抬升孔布置:在建筑沉降的一侧利用部分加固孔作为抬升孔,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4.0m~7.0m;必要时在基础底板外侧或室外进行倾斜钻孔作为抬升孔,钻孔深度至基础底板以下约4.0m~7.0m。(室外和室内抬升孔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32.二、加固范围
133.帷幕加固范围:建筑基础外扩3.0m为帷幕加固范围,加固深度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加固体体积约5086m3(帷幕总长度141.3m,宽3.0m,高12.0m)。
134.浅层加固补强体范围:加固范围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处理,筏板基础平面面积约708.0m2,加固深度为基础底以下约4.0m,加固范围根据现场钻孔情况进行调整。
135.深层加固范围:平面加固范围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平面面积约708.0m2,加固
深度筏板基础底以下7.0m~12.0m;
136.中间层稳定抬升范围:浅层加固补强体和深层溶洞填充加固层中间约3.0m为稳定抬升层。
137.建筑基础抬升纠偏加固完成后的地基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加强体。整体加固体体积约8496m3(加固体平面面积约708.0m2,加固深度12.0m)
138.复合地基支撑体范围:在建筑四角和主要承重墙下设计15根复合复合地基支撑体,不规则复合桩基有效直径不小于3.0m,深度为基础底以下25.0m(加固范围根据现场钻孔情况进行调整,原桩基底以下不小于3.0m);加固体体积约1285m3(复合地基支撑体有效直径约3.0m,长13.0m,共14根复合桩)。
139.实施例四
140.请参阅图6~7,一种住宅楼基础沉降加固抬升的工程方法,以17#住宅楼加固抬升方案为例:
141.一、孔位布置
142.帷幕加固孔位布置和孔深:建筑基础底板外进行布置,孔位间距约2.5m,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实际孔位和孔深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43.加固孔布置和孔深:室内布孔,孔间距暂定3.3m,梅花形布置,垂直打孔,浅层加固补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约4.0m,针对第2层粉土和第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进行加固;深层加固钻孔深度为基础底以下7.0m~12m(进入第5层粉土),孔位和孔深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开剪力墙和cfg桩,最大孔距不应大于4.0m。(详见孔位布置示意图)
144.抬升孔布置:在建筑沉降的一侧利用部分加固孔作为抬升孔,孔深为基础底板以下4.0m~7.0m;必要时在基础底板外侧或室外进行倾斜钻孔作为抬升孔,钻孔深度至基础底板以下约4.0m~7.0m。(室外和室内抬升孔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45.二、加固范围
146.帷幕加固范围:建筑基础外扩3.0m为帷幕加固范围,加固深度为基础底板以下12.0m。加固体体积约6660m3(帷幕总长度185m,宽3.0m,高12.0m)。
147.浅层加固补强体范围:加固范围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处理,筏板基础平面面积约980.0m2,加固深度为基础底以下约4.0m,加固范围根据现场钻孔情况进行调整。
148.深层加固范围:平面加固范围为筏板基础全面积加固,平面面积约980.0m2,加固深度筏板基础底以下7.0m~12.0m;
149.中间层稳定抬升范围:浅层加固补强体和深层溶洞填充加固层中间约3.0m为稳定抬升层。
150.建筑基础抬升纠偏加固完成后的地基形成整体的筏型复合地基加强体。整体加固体体积约11760m3(加固体平面面积约980m2,加固深度12.0m)
151.复合地基支撑体范围:在建筑四角和主要承重墙下设计15根复合复合地基支撑体,不规则复合桩基有效直径不小于3.0m,深度为基础底以下25.0m(加固范围根据现场钻孔情况进行调整,原桩基底以下不小于3.0m);加固体体积约1285m3(复合地基支撑体有效直径约3.0m,长13.0m,共14根复合桩)。
152.工作原理:采用“浅层加固补强”、“中间层加固及抬升”形成筏型复合地基,“深层复合地基加固支撑体”形成类似桩的支撑体,实现建筑基础加固和抬升的目的,提高了建筑
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要求。
15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5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