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聚合物注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8: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养护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聚合物注浆设备。


背景技术:

2.我国幅员辽阔,公路网发达,截至18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平原丘陵地区约占我国总国土面积的2/5,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量充沛,通常雨期集中在4

9月份,雨期长和强降雨为路基缺失等灾害孕育了内在和外生条件。虽然公路防灾减灾的工作已经引起了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在公路主管部门仍旧将工作停留在汛期突击检查和灾害发生后进行的一般建设工程上,这是灾害治理的被动防治状态,而且灾害治理的技术性和针对性都不强,缺乏相应受灾路段的应急抢修技术,不能够满足我国十九大提出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战备安全的迫切需求。
3.路面地基积水损坏是道路基础沉降,造成道路表面形成反射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通常的方法是将通路开挖后将基础换填,这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会严重的影响相关道路的通行。因此,及时对受灾路段进行补救成了相关部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4.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地聚合物注浆设备,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聚合物注浆设备,从而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聚合物注浆设备,包括:牵引厢,所述牵引厢内设置有水箱、液压注浆泵、钻孔设备、搅拌机、装料箱体、供电设备;
7.所述水箱用于盛放水;
8.所述液压注浆泵与所述搅拌机通过管道连接,用于从搅拌机内抽取浆液,浆液通过设置在液压注浆泵出料端的喷嘴注入到道路路基或基层结构土体缝隙内;
9.所述钻孔设备竖直朝下设置,用于在待注浆位置处打注浆孔以及释放孔;
10.所述装料箱体用于盛放地聚合物注浆材料;
11.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液压注浆泵、所述钻孔设备和所述搅拌机均电连接,所述供电设备为所述液压注浆泵、所述钻孔设备和所述搅拌机提供电力。
12.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抽水设备,所述抽水设备用于将水箱中水抽到所述搅拌机内。
13.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厢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牵引车连接的牵引接头,所述牵引厢通过牵引车提供动力在道路上行驶。
14.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间距设置为1

2m,交叉布置呈现“梅花”形,全部为垂直孔。
15.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厢的尾部设置有后门,所述后门为双扇门。
16.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和所述搅拌机通过水管连接,且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和阀门。
1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包括搅拌罐、搅拌轴、搅拌电机,所述搅拌轴设置在所述搅拌罐内,所述搅拌轴的上端与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带动所述搅拌轴转动,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主搅拌叶和次搅拌叶,所述次搅拌叶位于所述主搅拌叶的下层,所述主搅拌叶包括三个大小不一的半椭圆弧型框架,所述半椭圆弧型框架的表面设置有尖刺,所述次搅拌叶包括三个等长的长条圆柱,所述圆柱的圆周面上也设置有尖刺。
18.进一步的,所述半椭圆弧形框架沿所述搅拌轴的圆周表面等距排布,所述长条圆柱沿所述搅拌轴的圆周表面等距排布。
1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罐上端设置水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的端头设置有法兰。
2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电机通过电机架安装在所述搅拌罐的上端。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聚合物注浆机系统,适用于结构补偿、回浆处治以及裂缝处治,对于动态变形模量偏小的或弯沉值偏大的,通过对结构层注浆,使道路结构致密,缺陷得到弥补。从而增加路基及基层的稳定性,增加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承载力得到提高。与传统工艺相比,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技术具有造价小、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绿色环保等优点,采取非开挖技术是道路维修与养护的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聚合物注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牵引厢1、水箱2、液压注浆泵3、钻孔设备4、搅拌机5、装料箱体6、供电设备7、牵引接头8、搅拌罐51、搅拌轴52、搅拌电机53、尖刺54、水管接头55、主搅拌叶521、次搅拌叶522、电机架531。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如图1

3所示的地聚合物注浆设备,包括:牵引厢1,牵引厢1内设置有水箱2、液压注浆泵3、钻孔设备4、搅拌机5、装料箱体6、供电设备7,水箱2用于盛放水,液压注浆泵3与搅拌机5通过管道连接,用于从搅拌机5内抽取浆液,浆液通过设置在液压注浆泵3出料端的喷嘴注入到道路路基或基层结构土体缝隙内,钻孔设备4竖直朝下设置,用于在待注浆位置处打注浆孔以及释放孔,装料箱体6用于盛放地聚合物注浆材料,供电设备7与液压注浆泵3、钻孔设备4和搅拌机5均电连接,供电设备7为液压注浆泵3、钻孔设备4和搅拌机5提供电力。
29.为了方便将水箱2中的水灌入到搅拌机5内,水箱2内设置有抽水设备,抽水设备用于将水箱中水抽到搅拌机5内。
3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牵引厢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牵引车连接的牵引接头8,牵引厢1通过牵引车提供动力在道路上行驶。
31.为了保证注浆满足工程需求,注浆孔间距设置为1

2m,交叉布置呈现“梅花”形,全部为垂直孔。
32.为了方便往车厢内加水和加地聚合物材料,牵引厢1的尾部设置有后门,后门为双扇门。
33.为了方便计量,掌握加水量,水箱2和搅拌机5通过水管连接,且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和阀门。
34.为了解决地聚合物和水混合物中容易存在混合不均匀,存在局部过湿或过干,出现气泡、或者结块的问题,搅拌机5包括搅拌罐51、搅拌轴52、搅拌电机53,搅拌轴52设置在搅拌罐51内,搅拌轴52的上端与搅拌电机53固定连接,搅拌电机53带动搅拌轴52转动,搅拌轴52上设置有主搅拌叶521和次搅拌叶522,次搅拌叶522位于主搅拌叶521的下层,主搅拌叶521包括三个大小不一的半椭圆弧型框架,半椭圆弧型框架的表面设置有尖刺54,次搅拌叶522包括三个等长的长条圆柱,圆柱的圆周面上也设置有尖刺5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搅拌叶521,主搅拌叶521包括三个大小不一的半椭圆弧型框架,通过半椭圆弧型框架对浆液的搅拌,对浆液中的结块进行打散搅开,通过设置次搅拌叶522,次搅拌叶522设置在搅拌罐51的底部,通过次搅拌叶522的搅拌使底部的混合浆液混合均匀,防止局部过稀,本实用新型中尤其还在主搅拌叶521和次搅拌叶522的表面上设置尖刺54,用于刺破浆液中的气泡,防止地聚合物浆液中存在气泡,具备实用性。
3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半椭圆弧形框架沿搅拌轴52的圆周表面等距排布,长条圆柱沿搅拌轴52的圆周表面等距排布,为了防止搅拌轴52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减少对搅拌电机53的损坏。
36.为了方便与水箱2的管路对接,搅拌罐51上端设置水管接头55,水管接头55的端头设置有法兰。
3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搅拌电机53通过电机架531安装在搅拌罐51的上端。
3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注浆机具体使用时,需要牵引车提供动力牵引,使其在路面上行驶,然后到达施工路面,根据设计要求,注浆孔的孔位间距暂定为1

2m(具体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轻微调整);交叉布置呈“梅花”形,全部为垂直孔,注浆孔布设后应留有释放孔,4个注浆孔宜设1个释放孔,可利用相邻的注浆孔作为释放孔。注浆孔径选择ф50mm。对于路面基层加固,注浆深度应以穿透路面基层,达到基层底面为准,基层加固范围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主要作用是使原三渣基层恢复整体性。对于土路基加固,注浆深度应深入路床顶面以下100cm,钻孔并达到设计深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
39.注浆前,首先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净,使搅拌机5内壁充分湿润。搅拌好的浆液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浆液卸出之前不得投入未拌合材料,更不能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在满足流动度的要求下,尽可能减少水量,切忌多加水。将定量的水和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置入搅拌机5,搅拌。出料后应尽量即时通过液压注浆泵3进行泵送,否则应不停地搅拌。根据地聚物注浆规程和地聚物注浆料技术说明,增加对地聚物注浆料的流动度控制,要
求流动度不大于20s。对未及时使用而降低流动性的注浆材料,严禁采用增加水的方法来提高浆液的流动性。注浆过程中应对注浆区域周边范围的道路设施进行监测,防止路面抬升起拱或浆液流失。注浆过程中应控制路面的抬升高度,路面抬升宜不大于3cm。观察释放孔的出浆情况,当浆体稠度和灌入之前稠度一样时,仍继续灌浆1~2min。注浆过程中,基层注浆压力控制为0.3mpa左右,路基注浆压力控制为1.2~1.5mpa。注浆结束后,当浆液达到初凝状态方可停止注浆。地聚合物注浆时应做好孔距、深度、压力、流量和材料用量等施工记录。采用快凝早强型地聚合物材料注浆加固后,应满足4~8小时封闭养生时间;采用普通型地聚合物材料注浆加固后,应满足1~3天封闭养生时间。
40.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