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

2022-04-14 01:2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 的双转子轮毂电机的两挡变速系统。


背景技术:

2.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 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汽车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大量消耗 了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排放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以及二氧化 碳等温室效应气体,产生大量噪声等,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 的危害。如今,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发有 别于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了时代的必然选择。电动汽车是 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形式,其所消耗的电能为二次能源,可通过多种 方式获得,避免了对一次能源的过度消耗。同时,电动汽车具有舒适 干净、噪声低、不污染环境、操作简单可靠及使用费用低等优点,被 称为绿色汽车。因此,电动汽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也是汽车发展的最终趋势。
3.根据电机驱动车轮方式的不同,电动汽车又可分为集中式驱动形 式和分布式驱动形式;集中式驱动形式的动力传递一般需经过变速器 或减速器、差速器、万向传动装置等传递到驱动轮,驱动形式结构复 杂,传动效率不高,车轮不能独立控制;而采用分布式驱动形式的汽 车,则可将电机直接安装在驱动轮上或驱动轮附近,驱动系统简单, 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传动效率高,而且可以对各电动轮进行独立 的动力学控制,在追求节能环保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车辆的 综合性能。因此,采用分布式驱动的电动轮汽车是电动汽车的未来主 流发展趋势之一。目前,电动轮驱动形式的电动汽车普遍没有变速器, 一般是通过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或者在轮边或轮内驱动电机与车 轮之间设减速器减速增扭后驱动车轮,但减速器的速比是固定的。因 此,无论是轮毂电机驱动,还是轮边电机驱动,电动轮系统只有一个 固定的速比,而不能根据电动汽车的实际行驶工况合理切换速比,以 满足电动轮驱动形式的电动汽车对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因此,为 了兼顾电动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电动轮驱动电动汽 车匹配变速器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 速系统,本发明目的是通过采用双电磁离合器进行换挡操作,满足驾 驶员根据电动汽车的实际行驶工况,将变速器在不同挡位之间进行切 换,同时其响应速度迅速,换挡过程瞬间完成,克服了现有电动轮驱 动电动汽车变速器换挡过程复杂、响应特性差的技术缺陷。
5.本发明具有内转子独立驱动模式与内外转子转矩耦合驱动模式 两种工作模式。通过控制离合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双转子电机变速系 统能在两种工作模式间切换。
6.在内转子独立驱动模式下,仅内转子电机输出转矩,可提供转速 较高,但输出力矩较小,适合于中高车速巡航。
7.在内外转子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下,外转子起到助力作用,与内转 子输出转矩耦合,共同驱动汽车行驶,使汽车具有更好的加速或爬坡 动力性和驾驶乐趣。
8.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 在于,包括:
10.双转子电机,用于在不同的工况需求下,输出相应的转矩,驱动 汽车行驶;
11.轮胎,用于和路面接触产生作用力;
12.轮辋,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轮胎,并传递所述轮胎与路面作用力至 车身;
13.轮毂,通过轮辋螺栓与螺母连接所述轮辋;
14.驱动轴;
15.第一行星轮系,用于将传递其上的转矩增大后传递至所述驱动轴 上;
16.第二行星轮系,其受控具备锁止和减速传动两种工作状态,其中 在减速传动工作状态时用于将传递其上的转矩转化为施加到所述驱 动轴上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系传递至所述驱动轴同向的转矩;
17.第一电磁离合器,通过控制其主从动部分的分离与结合来释放或 固定所述第二行星轮系的输入端;
18.第二电磁离合器,通过控制其主从动部分的分离与结合来释放或 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系的输出端;
19.变速箱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双转子电机及其壳体、所述第一行星 轮系、所述第二行星轮系、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二电磁离合 器和所述驱动轴。
20.1.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 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双转子电机,是一个双 转子对转永磁电机,其包括:
21.外转子电机轴,为一空心轴,并通过滚针轴承可旋转的支撑在所 述驱动轴内侧轴径上;
22.内转子电机轴,为一空心轴,并通过滚针轴承可旋转的支撑在所 述驱动轴外侧轴径上;
23.内转子,与所述内转子电机轴通过花键连接;
24.外转子,空套在所述内转子外侧,并保留气隙;
25.双转子电机壳体,其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
26.所述左壳体通过轴承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内转子电机轴上,且其 内腔与所述外转子固定连接;
27.所述右壳体与所述外转子电机轴通过花键连接,且其通过螺钉固 连所述左壳体并与所述左壳体形成内部空腔用于容置所述外转子和 所述内转子。
28.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 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系是一个单排 行星轮系,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组、第一行星架、第一行 星架盖及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内转子电机轴通过花键 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外啮合;所述第一行星架 及所述第一行星架盖螺栓连接并共同旋转支撑所述第一行星轮组,并 可旋转的支撑在所述内转子电机轴上,并且所述第一行星架盖与所述 驱动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一行星轮组内啮合, 并且所述第一内齿圈与所述变速箱壳体固定连接。
29.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 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系是一个单排 行星轮系,其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组、第二行星架及第二行 星架盖、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外转子电机轴通过花键 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架 及第二行星架盖螺栓连接并共同旋转支撑所述第二行星轮组,并可旋 转的支撑在所述外转子电机轴上,并且所述第二行星架盖与所述变速 箱壳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行星架盖延伸端的内腔容置所 述第一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二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内啮合,且 所述第二内齿圈延伸端的内腔容置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
30.2.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 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包括:
31.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盖延伸端制为一体, 其内壁制有均布轴向贯通凹槽;
32.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内, 且与所述外转子电机轴通过花键连接,其外壁制有均布轴向贯通凹槽;
33.第一摩擦片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及所述第一 电磁离合器内壳体内部间隙,包括第一外摩擦片组与第一内摩擦片组, 所述第一外摩擦片组与所述第一内摩擦片组相互间隔布置,且分别与 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及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的凹槽相配合;
34.第一压盘,其布置于所述第一摩擦片组一侧,其轴肩支撑在所述 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轴径上可轴向相对移动;
35.第一弹簧,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沉孔内,并与所 述第一压盘相接触使其远离所述第一摩擦片组。
36.第一励磁线圈及铁芯,其布置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与所 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径向间隙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片组另一 侧,且与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固定连接;对所述第一励磁线圈 及铁芯通电即可吸引所述第一压盘把所述第一摩擦片组压紧,实现所 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主从动部分的结合。
37.3.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 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包括:
38.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其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延伸段制为一体, 其内壁制有均布轴向贯通凹槽;
39.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内, 其与所述驱动轴通过花键连接,其外壁制有均布轴向贯通凹槽;
40.第二摩擦片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及所述第二 电磁离合器内壳体内部间隙,包括第二外摩擦片组与第二内摩擦片组, 所述第二外摩擦片组与所述第二内摩擦片组相互间隔布置,且分别与 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及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的凹槽相配合;
41.第二压盘,其布置于所述第二摩擦片组一侧,其轴间支撑在所述 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轴径上可轴向相对移动;
42.第二弹簧,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沉孔内,并与所 述第二压盘相接
触使其远离所述第二摩擦片组;
43.第二励磁线圈及铁芯,其布置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与所 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径向间隙内,并位于所述第二摩擦片组另一 侧,且与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固定连接;对所述第二励磁线圈 及铁芯通电即可吸引所述第二压盘把所述第二摩擦片组压紧,实现所 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从动部分的结合。
44.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 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驱动轴,其为中间粗两端 细的阶梯实心轴,其从中间向外分别是套设有滚针轴承的轴径、花键 轴、放置球轴承的轴肩;所述驱动轴可旋转的从所述内转子电机轴、 所述外转子电机轴及所述变速箱壳体中穿出;所述驱动轴外端伸出端 加工有外花键,并与所述轮毂内孔花键连接,并通过轴端螺母对所述 轮毂进行轴向固定。
45.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 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还在于,当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断电脱 开,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通电接合时,所述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 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工作在内外转子转矩耦合模式;当所述 第一电磁离合器通电接合,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断电脱开时,所述一 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工作在内转子 独立驱动模式。
46.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其特征 在于,包括:
47.双转子电机,用于在不同的工况需求下,输出相应的转矩,驱动 汽车行驶,其包括外转子、内转子、外转子电机轴、内转子电机轴及 双转子电机壳体;
48.轮胎,用于和路面接触产生作用力;
49.轮辋,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轮胎,并传递所述轮胎与路面作用力至 车身;
50.轮毂,通过轮辋螺栓与螺母连接所述轮辋;
51.变速箱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双转子电机和其他齿轮传动部件;
52.驱动轴,其为阶梯实心轴,并可旋转的从所述内转子电机轴、所 述外转子电机轴及所述变速箱壳体中穿过,并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轮毂;
53.第一行星轮系,其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组、第一行星架、 第一行星架盖及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变速箱壳体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内转子电机轴花键连接,所述第一内齿 圈与所述驱动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
54.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组、第二行星架、 第二行星架盖及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外转子电机输出 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与所述变速箱壳体固定连接;
55.第一电磁离合器,其主动部分与所述外转子电机轴通过花键连接, 其从动部分与所述变速箱壳体通过花键连接;通过控制主从动部分的 分离与结合来释放或固定所述第二行星轮系的输入端;
56.第二电磁离合器,其主动部分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定连接,其从 动部分与所属驱动轴通过花键连接,通过控制主从动部分的分离与结 合来释放或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系的输出端;
57.当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断电脱开,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通电接合 时,所述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工作 在内外转子转矩耦合模式;
58.当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通电接合,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断电脱开 时,所述一种基
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工作 在内转子独立驱动模式。
59.如果包括所述双转子电机反向旋转或自由空转两种工作状态,所 述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共有四 种工作模式:前进一挡状态;前进二挡状态;空挡滑行状态;倒挡状 态。转速关系方面,设定电动汽车前进时车轮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 倒退时车轮旋转方向为负方向;
60.当第一电磁离合器断开,第二电磁离合器接合,外转子通过右侧 壳体、外转子电机轴、第二行星轮系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轴,与此同时 内转子通过内转子电机轴、第一行星轮系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轴,此时 电动汽车处于前进一挡状态。设内转子此时输出一个正向转矩t和一 个正向转速n1,则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原因,外转子输出一个等大反向 转矩t和转速n2。设第一行星轮系的特征常数为k1,第二行星轮系的 特征常数为k2,且两者均大于1。当采用固定第二行星架与第一内齿 圈的实施例方案时,则由第二太阳轮输入通过第二内齿圈输出至驱动 轴的正向转矩为k2t,输出转速为与此同时,驱动轴受到第一 行星架输出的正向转矩(1 k1)t和转速观察受力状态以及机 械结构可以发现,此时驱动轴受到叠加转矩(k1 k2 1)t,而转速则 应该满足此时实现转矩耦合功能。当采用固定第一 行星架与第二内齿圈的另一实施例方案时,驱动轴仍受到叠加转矩 (k1 k2 1)t,而转速则应该满足
61.当第一电磁离合器接合,第二电磁离合器断开,此时外转子被锁 止不输出动力,内转子通过内转子电机轴、第一行星轮系将动力传递 至驱动轴,此时电动汽车处于前进二挡状态。当采用固定第二行星架 与第一内齿圈的实施例方案时,驱动轴受到第一行星架输出的正向转 矩(1 k1)t和转速当采用固定第一行星架与第二内齿圈的另 一实施例方案时,驱动轴则受到第一行星架输出的正向转矩k1t和转 速
62.当需要处于空挡滑行状态时,此时双转子电机不通电,第二电磁 离合器断电脱开驱动轴,不向外输出动力,内转子受到外界负载反拖 自由旋转,为避免产生反拖电动势和能量消耗,此时要求第一电磁离 合器也需要断开,此时电动汽车可以确保无电耗损失空挡滑行状态。
63.当电动汽车处于倒挡状态时,只需使双转子轮毂电机内转子输出 负向转矩即可,其余工作状态与前进一挡状态和前进二挡状态完全相 同。
6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65.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 变速系统,其轴向尺寸小,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合理, 方便在车轮内部或车轮附近的布置;
66.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 变速系统,其换挡过程只需通过控制两个电磁离合器的通断即可自动 完成,换挡过程短,反应迅速,响应特性好;
67.3、当汽车所需驱动力矩较小时,所述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 双转子轮毂电机
两挡变速系统切换至内转子单独驱动模式,内转子单 独驱动汽车行驶,可有效提高电机的负载率,使电机工作在高效区间, 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当汽车所需驱动力矩较大时,所述一种基于双电 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切换至转矩耦合模式,内外 转子输出转矩耦合,共同驱动汽车行驶,使汽车具有更好的动力性。
附图说明
68.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 变速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简图。
69.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 变速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简图。
70.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 变速系统实施例1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71.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 变速系统处于前进一挡状态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72.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 变速系统处于前进二挡状态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 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74.实施例1
75.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 电机两挡变速系统,该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搭配一个双转子 轮毂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两个电磁离合器进行换挡,使驾驶员可以 根据电动汽车的实际行驶工况,将变速器在不同挡位之间进行切换, 以适应电动汽车不同的行驶工况,同时其响应速度迅速,换挡过程瞬 间完成,克服了现有电动轮驱动电动汽车两挡变速器换挡过程复杂、 响应特性差的技术缺陷;在换挡时电机工作点不发生明显变化,工作 状态更加稳定,满足了电动汽车对动力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综合性能。
76.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双电磁制动器的双转子轮毂电 机两挡变速系统主要由双转子轮毂电机100、第一电磁离合器200、 第二行星轮系300、第二电磁离合器400、第一行星轮系500、变速 箱600、轮胎701、轮辋702和轮毂705构成。
77.双转子轮毂电机100包括左侧壳体101、外转子102、右侧壳体 103、外转子垫片104、内转子105、内转子垫片106、第一电机轴承 107、第二电机轴承108、螺钉109、螺钉垫片110、轴套111、内转 子电机轴112、外转子电机轴113。
78.其中,外转子102通过花键与右侧壳体103相连,并通过外转子 垫片卡在左侧壳体101内,左侧壳体101与右侧壳体103通过周布螺 母109连接,使三者固连为一体;内转子105通过内转子垫片106与 左侧壳体101及右侧壳体103接触,并通过花键与内转子电机轴112 连接;右侧壳体则通过花键与外转子电机轴113连接;内转子105与 第一电机轴承107通过轴套111进行轴向限位,右侧壳体103与第二 电机轴承108通过内转子105进行轴向限位,并
通过外转子电机轴 113轴肩定位。
79.第一电磁离合器200位于双转子轮毂电机100右侧,包括第一电 磁离合器内壳体201、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202、第一压盘203、 第一励磁线圈及铁芯204、第一弹簧205、第一摩擦片组206、第一 电磁离合器轴承207、紧固螺钉208、螺钉垫片209、压盘垫片210、 线圈垫片211。
80.其中,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201通过花键与外转子电机轴113 连接;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202与第二行星轮系行星架盖制为一 体,在外侧与变速箱壳体608通过周布紧固螺钉208连接;第一摩擦 片组206安装在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201与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 202内表面制出的凹槽内;第一压盘203装于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 201与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202的间隙内,并在余隙加装压盘垫片 210压紧进行径向定位并防止轴向滑磨;第一励磁线圈及铁芯204装 于第一电磁离合器内壳体201与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202的间隙 内,与第一电磁离合器外壳体202粘接,并在余隙加装垫片211压紧 进行径向定位并防止轴向滑磨;第一励磁线圈及铁芯204相对于第一 压盘203安装在第一摩擦片组206异侧;第一弹簧205安装于第一电 磁离合器内壳体201与第一压盘203形成的间隙内;第一电磁离合器 内壳体201与第一电磁离合器轴承207通过外转子电机轴113轴肩定 位。
81.第二行星轮系300为单排行星轮系,位于第一电磁离合器200右 侧,主要包括第二太阳轮301、第二行星轮组302、第二内齿圈303、 第二行星架304、第二卡环305以及第二行星架紧固螺钉306。
82.其中,第二太阳轮301与外转子电机轴113通过花键连接,并通 过第二卡环305对太阳轮301进行轴向限位,行星轮组302向两侧伸 出圆柱轴,并伸入行星架盖201和行星架304的径向外侧圆孔内且可 自由转动,行星架盖201和行星架304之间通过行星架紧固螺钉306 固定连接;第二内齿圈303向右侧延伸形成空心轴,作为第二电磁离 合器的内壳体。
83.第二电磁离合器400位于第二行星轮系300右侧,包括第二压盘 401、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402、第二励磁线圈及铁芯403、第二弹 簧404、第二摩擦片组405、压盘垫片406、线圈垫片407。
84.其中,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与第二行星轮系内齿圈303制为一 体;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402通过花键与驱动轴603连接;第二摩 擦片组405分别安装在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与第二电磁离合器内 壳体402表面制出的凹槽内;第二压盘401装于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 体与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402的间隙内,并在余隙加装压盘垫片 406压紧进行径向定位并防止轴向滑磨;第二励磁线圈及铁芯403装 于第二电磁离合器外壳体与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402的间隙内,与 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602粘接,并在余隙加装垫片407压紧进行径 向定位并防止轴向滑磨;第二励磁线圈及铁芯403相对于第二压盘 401安装在第二摩擦片组405异侧;第二弹簧404安装于第二电磁离 合器外壳体与第二电磁离合器内壳体402形成的间隙内;第二电磁离 合器内壳体402与变速箱壳体右轴承606通过变速箱壳体608轴向定 位。
85.第一行星轮系500为单排行星轮系,位于双转子轮毂电机左侧, 主要包括第一太阳轮501、第一行星轮组502、第一行星架503、第 一行星架盖504、第一行星轮系轴承505、第一卡环506以及第二行 星架紧固螺钉507。
86.其中,第一太阳轮501与内转子电机轴112通过花键连接,并通 过第一卡环506对
太阳轮501进行轴向限位,第一行星轮组502向两 侧伸出圆柱轴,并伸入第一行星架盖504和行星架503的径向外侧圆 孔内且可自由转动,第一行星架盖504和第一行星架503之间通过行 星架紧固螺钉507固定连接;第一行星架503向左侧延伸形成空心轴, 并在内侧与驱动轴603通过花键连接。
87.变速箱壳体及传动零件600包含变速箱壳体盖601、变速箱壳体 左轴承602、驱动轴603、紧固螺钉604、螺钉垫片605、变速箱壳体 右轴承606、无内圈滚针轴承607、变速箱壳体608。
88.变速箱壳体盖601与变速箱壳体608通过紧固螺钉604固定连 接,变速箱壳体盖601与变速箱壳体左轴承602通过第一行星架503 轴向定位;内转子电机轴112与外转子电机轴通过无内圈滚针轴承 607与驱动轴603配合,且通过驱动轴603轴肩轴向定位。
89.驱动轴603左端加工有外花键,并与轮毂705内孔花键连接;轮 毂705的空心轴伸入轮辋702中心孔内,轮辋螺栓703和轮辋螺母 704将轮毂705与轮辋702固连,轮辋702又与轮胎701固连;驱动 轴603左端加工有螺纹孔,轴端螺栓706旋入螺纹孔,且轴端螺栓 706的右端面与轮毂705的左端面接触,从而对轮毂705进行轴向固 定。
90.实施例2
91.除实施例1外,另有一种方案与实施例1结构与实现功能类似,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内转子通过第一行星轮系的齿圈 将动力输出至驱动轴,并将行星架与机体固连;与此同时,外转子通 过第二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将动力传递给第二电磁离合器,并将齿圈与 机体固连;实施例2其他零件连接方式保证与实施例1的机械连接方 式完全相同。经计算,实施例2在一挡时亦可输出与实施例1相同大 小的转矩,而在二挡时输出略小于实施例1的k1t的转矩。
92.图1与图2所示的结构简图均为本发明所述的实施方案,但是考 虑到传动比、结构布置等因素,图1所示的实施例1方案为最佳优选 方案;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适合布置的实施例进行布置。
93.下面以实施例1对本方案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所述的一种基于 双电磁离合器的双转子轮毂电机两挡变速系统共有三种工作模式:前 进一挡状态;前进二挡状态;倒挡状态。转速关系方面,设定电动汽 车前进时车轮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倒退时车轮旋转方向为负方向;
94.1.前进一挡状态:当电动汽车处于前进一挡状态时,第一励磁线 圈204断电,第二励磁线圈403通电;此时,第一电磁离合器 200断开,动力从外转子102通过右侧壳体103、外转子电机轴 113传递至第二行星轮系300。第二励磁线圈403吸引位于摩擦 片异侧的第二压盘401,从而压紧摩擦片,使得第二电磁离合器 400接合,使得动力从第二太阳轮301通过第二内齿圈303将动 力传递至驱动轴603。设内转子105此时输出一个正向转矩t和 一个正向转速n1,则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原因,外转子102输出一 个等大反向转矩t和转速n2。设第一行星轮系500的特征常数为 k1,第二行星轮系300的特征常数为k2,且两者均大于1。由于 第二行星架304固定,则由第二太阳轮301输入通过第二内齿圈 303输出至驱动轴603的正向转矩为k2t,输出转速为与此 同时,内转子105通过内转子电机轴112将动力传至第一行星轮 系500。由于第一内齿圈与变速箱壳体608固定,因此驱动轴603 受到第一行星架
503输出的正向转矩(1 k1)t和转速观 察受力状态以及机械结构可以发现,此时驱动轴603受到叠加转 矩(k1 k2 1)t,而转速则应该满足则轮毂705、 轮辋702和轮胎701的转矩及转速均为(k1 k2 1)t和其动力传递路线图如图4所示。
95.2.前进二挡状态:当电动汽车处于前进二挡状态时,第一励磁线 圈204通电,第二励磁线圈403断电,此时第一励磁线圈204吸 引位于摩擦片异侧的第一压盘203,从而压紧摩擦片,使得第一 电磁离合器200接合,从而将外转子电机轴113锁止,此时外转 子102不输出动力。与此同时,内转子105通过内转子电机轴 112将动力传至第一行星轮系500。由于第一内齿圈与变速箱壳 体608固定,因此驱动轴603受到第一行星架503输出的正向转 矩(1 k1)t和转速此时动力只由内转子105提供,则轮 毂705、轮辋702和轮胎701的转矩及转速均为(1 k1)t和 其动力传递路线图如图5所示。
96.3.空挡滑行状态:当电机不通电且第一电磁离合器与第二电磁离 合器均断开时,此时电机不向外输出动力,内转子受到外界负载 反拖逐渐减速最终停止,由于外转子无外界负载,其有保持原有 运动状态的趋势,相对于内转子的超越速度产生的阻尼最终使得 外转子在内转子停止一段时间后也最终停止,此时电动汽车处于 空挡滑行状态。
97.4.倒挡状态:当电动汽车处于倒挡状态时,只需使双转子轮毂电 机100输出负向转矩即可,其余工作原理与前进一挡状态和前进 二挡状态完全相同,在此不再复述。
98.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 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 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 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 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