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实用性高的封板膜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23:56: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封板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用性高的封板膜。


背景技术:

2.在细胞因子液相芯片检测、elisa和pcr等实验中,96孔板需要封板后使用,96孔板的封板膜需要密闭、避光,为了适应自动化系统,封板膜还应容易刺穿,封板膜基本上采用透明材质制作,可以达到密闭粘合的效果,但是基本无法进行避光,也无法适用于很多自动化系统穿刺加样。
3.在现有技术中,在对96孔板进行密闭时,常见的封板膜密封效果较差,无法有效地对96孔板进行避光,且封板膜无法快速准确的进行刺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造成时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封板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对96孔板进行密闭时,常见的封板膜密封效果较差,无法有效地对96孔板进行避光,且封板膜无法快速准确的进行刺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造成时间的浪费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实用性高的封板膜,包括:
7.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离型纸,所述封板膜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板膜本体;以及
8.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于封板膜本体的上侧,所述防水层的下端粘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下端粘接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的下端粘接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下端粘接有清洁层,所述清洁层下端粘接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的下端粘接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的下端粘接有粘贴层。
9.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封板膜本体的一侧端开设有易撕线,所述封板膜本体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拉动块,所述拉动块的一侧端开设有缺口。
10.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水层通过pp聚丙烯加强层、pe聚乙烯透气膜和pp聚丙烯保护层复合而成,所述耐磨层通过陶瓷涂层制作而成。
11.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透气层和耐磨层的相靠近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粘接层,所述耐磨层和透气层通过第一粘接层进行粘接,所述清洁层和弹性层的相靠近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层,所述清洁层和弹性层通过第二粘接层进行粘接。
12.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透气层的上端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层通过pe透气膜制作而成,所述清洁层通过二氧化钛制作而成。
13.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弹性层通过聚酯纤维制作而成,所述粘贴层的下端和离型纸的上端进行粘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方案中,通过将防水层、耐磨层、第一粘接层、透气层、清洁层、第二粘接层、弹性层和粘贴层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解决了常见的封板膜密封效果较差,无法有效地对孔板进行避光等问题,避免了封板膜无法快速准确的进行刺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16.2、本方案中,通过开设在封板膜本体右端的易撕线,便于工作人员在进行使用时,通过开设的缺口便于拉动拉动块将保护层从封板膜本体和保护层之间脱离,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时间的浪费。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发明第一立体图;
19.图2为本发明第二立体图;
20.图3为本发明图2中的a处的剖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第三立体图;
22.图5为本发明图4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23.图中:1、封板膜本体;101、防水层;102、耐磨层;103、第一粘接层;104、透气层;105、透气孔;106、清洁层;107、第二粘接层;108、弹性层;109、粘贴层;2、保护层;3、离型纸;4、拉动块;5、易撕线;6、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7.一种实用性高的封板膜,包括:
28.保护层2,保护层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离型纸3,封板膜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封板膜本体1;以及
29.防水层101,防水层101设于封板膜本体1的上侧,防水层101的下端粘接有耐磨层102,耐磨层102的下端粘接有第一粘接层103,第一粘接层103的下端粘接有透气层104,透气层104的下端粘接有清洁层106,清洁层106下端粘接有第二粘接层107,第二粘接层107的下端粘接有弹性层108,弹性层108的下端粘接有粘贴层109。
30.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将防水层101设置在封板膜本体1的表面,从而到防水的作用,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导致封板膜本体1出现潮湿无法使用等现象,通过将耐磨层102粘接在耐磨层102的下端,起到增强封板膜本体1的耐磨性能,提高了封板膜本体1的使用寿命和效果,通过将第一粘接层103设置在耐磨层102和透气层104之间,从而加强耐磨层102和透气层104之间的粘接强度,通过开设在透气层104的上端的多个透气孔105,增
强了封板膜本体1的透气性能和使用效果,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穿插使用,通过将清洁层106粘接在透气层104的下端,起到对封板膜本体1本身进行自清洁的作用,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封板膜本体1进行报废无法使用,通过将第二粘接层107粘接在清洁层106和弹性层108之间,加强了清洁层106和弹性层108之间的粘接强度,通过将弹性层108粘接在第二粘接层107的下端,加强了封板膜本体1本身的弹性力度,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拿取使用,通过将粘贴层109粘接在弹性层108的下端,从而在使用时将粘贴层109粘接在96孔板的表面,解决了常见的封板膜密封效果较差,无法有效地对96孔板进行避光等问题,避免了封板膜无法快速准确的进行刺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31.具体的请参阅图5,封板膜本体1的一侧端开设有易撕线5,封板膜本体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拉动块4,拉动块4的一侧端开设有缺口6。
32.本实施例中:通过开设在封板膜本体1右端的易撕线5,便于工作人员在进行使用时,通过开设的缺口6便于拉动拉动块4将保护层2从封板膜本体1和保护层2之间脱离,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时间的浪费。
33.具体的请参阅图3,防水层101通过pp聚丙烯加强层、pe聚乙烯透气膜和pp聚丙烯复合而成,耐磨层102通过陶瓷涂层制作而成。
34.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水层101为pp聚丙烯加强层、pe聚乙烯透气膜和pp聚丙烯复合而成,增强了封板膜本体1的防水性能,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导致封板膜本体1出现潮湿无法使用等现象,通过耐磨层102为陶瓷涂层制作而成,起到增强封板膜本体1的耐磨性能,提高了封板膜本体1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35.具体的请参阅图3,透气层104和耐磨层102的相靠近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粘接层103,耐磨层102和透气层104通过第一粘接层103进行粘接,清洁层106和弹性层108的相靠近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层106,清洁层106和弹性层108通过第二粘接层107进行粘接。
36.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粘接层103设置在耐磨层102和透气层104之间,从而加强耐磨层102和透气层104之间的粘接强度,通过将第二粘接层107粘接在清洁层106和弹性层108之间,加强了清洁层106和弹性层108之间的粘接强度,从而提高了封板膜本体1的粘接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7.具体的请参阅图3,透气层104的上端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05,透气层104通过pe透气膜制作而成,清洁层106通过二氧化钛制作而成。
38.本实施例中:通过透气层104为pe透气膜制作而成,且透气层104的上端的多个透气孔105,增强了封板膜本体1的透气性能和使用效果,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穿插使用,通过清洁层106为二氧化钛制作而成,起到对封板膜本体1本身进行自清洁的作用,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封板膜本体1进行报废无法使用。
39.具体的请参阅图3,弹性层108通过聚酯纤维制作而成,粘贴层109的下端和离型纸3的上端进行粘接。
40.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层108为聚酯纤维制作而成,加强了封板膜本体1本身的弹性力度,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拿取使用,通过将粘贴层109粘接在弹性层108的下端,便于在使用时将粘贴层109粘接在96孔板的表面。
4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在使用时,通过开设的缺口6便于拉动拉动块4将保护层2从封板膜本体1和保护层2之间脱离,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将防水层101设置在
封板膜本体1的表面,从而到防水的作用,通过将耐磨层102粘接在耐磨层102的下端,起到增强封板膜本体1的耐磨性能,通过将第一粘接层103设置在耐磨层102和透气层104之间,从而加强耐磨层102和透气层104之间的粘接强度,通过开设在透气层104的上端的多个透气孔105,增强了封板膜本体1的透气性能和使用效果,通过将清洁层106粘接在透气层104的下端,起到对封板膜本体1本身进行自清洁的作用,通过将第二粘接层107粘接在清洁层106和弹性层108之间,加强了清洁层106和弹性层108之间的粘接强度,通过将弹性层108粘接在第二粘接层107的下端,加强了封板膜本体1本身的弹性力度,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拿取使用,通过将粘贴层109粘接在弹性层108的下端,从而在使用时将粘贴层109粘接在96孔板的表面。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