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23:38: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解电容器
1.本技术是申请号:201880056421.2,pct申请号:pct/jp2018/032478,申请日:2018.8.31,发明名称:“电解电容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电解电容器,尤其涉及在封口体与座板之间具备树脂构件的电解电容器。另外本技术主张以2017年8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167592和第2017-167593为基础的优先权,并且其中公开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以整体的形式整合于本技术中。


背景技术:

3.电解电容器一般由于其高可靠性而不仅用作民生设备,还作为严苛条件下使用的车载用电路的一部分被广泛利用。特别是引擎等的高温高湿环境下使用的电解电容器要求保证例如在约150℃、数千小时级的条件下工作。
4.典型的电解电容器具备包含一对电极的电容器元件、介于它们之间的电解质、容纳电容器元件和电解质且具有开口的壳体、将开口密封的丁基橡胶制的封口体、具有一对贯通孔的座板、和与一对电极分别电连接且从贯通孔延伸的一对引线,封口体与绝缘板之间设有空隙,封口体实质上曝露于外部空气(高温高湿环境)。
5.封口体中包含的丁基橡胶一般是高分子聚合物,若曝露于空气(氧)或水分(湿气)则发生氧化劣化,分子链被切断,而低分子量化。另外,封口体含碳,若曝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则体积减小而容易破裂,含有的碳彼此键合而封口体的导电性增大,在一对电极间产生漏电流,有作为电解电容器损害功能的风险。
6.另外,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解电容器具备为了接纳电容器主体的下方部分而在中央具有下沉的下沉部的座板;和电容器主体,所述电容器主体中,在上方闭塞的筒状的金属壳体内容纳具有电解质的电容器元件,且金属壳体的下方的开口部由封口体密封,从电容器元件向下方引出的一对电极端子贯通封口体向下方延伸,进而贯通上述座板,沿着座板的底面朝相互分离的方向弯折,已知该电解电容器中,电容器主体通过注入设置于座板的下沉部的周围的非下沉部的、至少于下沉部侧开口的凹部的粘接剂而固定于座板。
7.专利文献1记载的粘接剂从座板的下沉部的周围的非下沉部的凹部注入,是为了可靠地固定座板与电容器主体。
8.此外,例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芯片型电容器将外装壳体的开口部用由弹性橡胶等构成的封口体密封,进而实施对外装壳体开口和开口部附近的侧面进行颈缩的所谓的卷曲加工而将外装壳体内部密封。专利文献2中提出,在从同一端面导出了多条引线的电容器的端面上,使在与该引线对应的位置具备透孔的绝缘板抵接,将插通透孔而从绝缘板突出的引线沿着绝缘板的端面弯折,并且在电容器的端面与绝缘板、以及电容器的引线与绝缘板的透孔的间隙形成树脂层。
9.专利文献2记载的树脂层形成于电容器的端面和绝缘板、以及电容器的引线与绝
缘板的透孔的间隙,通过防止从在弯折工序中施加了应力的引线与绝缘板的透孔之间侵入水分、清洗溶剂,来实现高可靠性。
10.现有技术文献
11.专利文献
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69081号公报
1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1946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4.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5.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粘接剂是从座板的下沉部的周围的非下沉部的凹部注入的,帮助将电容器主体固定于座板,但安装于外装壳体的开口部的橡胶制的封口体在使用时容易曝露于经由设于座板的孔侵入外装壳体内的空气(氧)和/或水分(湿气),极容易氧化。若封口体氧化,则体积减小而容易破裂,构成封口体的橡胶低分子量化,含有的碳彼此键合,容易在一对电极端子间产生漏电流。
16.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树脂层形成于电容器的端面和绝缘板、以及电容器的引线与绝缘板的透孔的间隙,因此还认为可以保护同样由弹性橡胶等构成的封口体不受从外部侵入的空气(氧)和/或水分(水蒸气)侵害。然而,树脂层由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构成,与由弹性橡胶构成的封口体的热膨胀系数大不相同,因此由于伴随长时间使用的热冲击,有时树脂层从封口体剥离,在它们之间的界面产生空隙。若在树脂层与封口体之间产生空隙,则弹性橡胶制的封口体同样曝露于从外部侵入的空气(氧)和/或水分(湿气),而发生氧化,容易破裂,进而经由空隙内蓄积的水分在一对电极端子间能产生漏电流。
17.因此本发明的1个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其在封口体与绝缘板(座板)之间填充树脂构件,使树脂构件与封口体之间的密合性提高,可靠地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氧)和/或水分(水蒸气),防止封口体的氧化劣化于未然,从而即使在严苛的工作条件下也实现长期的高可靠性。
18.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9.本发明的一方案涉及的电解电容器具备包含一对电极的电容器元件、介于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电解质、与所述一对电极分别电连接的一对引线、容纳所述电容器元件和所述电解质且具有开口的壳体、将所述开口密封且具有用于引出所述引线的一对插通孔的封口体、具有用于引出所述引线的一对贯通孔的绝缘板、和填充于所述封口体与所述绝缘板之间的树脂构件,所述绝缘板具有与所述树脂构件抵接的树脂接合面、和与所述树脂接合面对置的安装面,在所述树脂接合面上具有至少1个凸部或凹部。
20.发明效果
21.根据本发明的1个方案涉及的电解电容器,在封口体与绝缘板(座板)之间填充树脂构件,使树脂构件与封口体之间的密合性提高,可靠地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氧)和/或水分(水蒸气),防止封口体的氧化劣化于未然,从而即使在严苛的工作条件下也能实现长期的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局部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内部的部分剖切立体图。
23.图2的(a)~(c)分别是图1的电解电容器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
24.图3的(a)是从图2(a)的iii-iii线观察的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b)是从上方观察(a)的座板的俯视图。
25.图4的(a)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其它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b)是从上方观察(a)的座板的俯视图。
26.图5是从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涉及另一电解电容器的座板的俯视图。
27.图6是与图4(a)同样的截面图,示出与电解电容器的树脂构件连通的周缘固定部。
28.图7的(a)~(d)是与图3(b)和图4(b)同样的俯视图,示出在树脂接合面形成的凹状流道(槽部)。
29.图8是从图7(a)的viii-viii线观察的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
30.图9是从下方观察壳体的卷曲部的仰视图,示出设于卷曲部的4个缝隙。
31.图10是与图6同样的截面图,示出包含从中心朝向周缘部向上凸起的曲面的座板。
32.图11是与图6同样的截面图,示出从树脂接合面贯通至安装面的树脂注入孔。
33.图12的(a)~(c)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与图2(a)~图2(c)同样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
34.图13的(a)~(c)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其它变形例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与图2(a)~图2(c)同样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
35.图14是从图13(a)的xiv-xiv线观察的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
36.图15是从图13(a)的xv-xv线观察的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
37.图16是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俯视图。
38.图17是局部地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内部的部分剖切立体图。
39.图18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与图3(a)同样的截面图,(b)是从上方观察(a)的座板的俯视图。
40.图19的(a)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b)是从上方观察(a)的座板的俯视图。
41.图20是从上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电解电容器的座板的俯视图。
42.图21是与图19(a)同样的截面图,示出与电解电容器的树脂构件连通的周缘固定部。
43.图22的(a)~(d)是与图18(b)和图19(b)同样的俯视图,示出在树脂接合面形成的凹状流道(槽部)。
44.图23是从图22(a)的xxiii-xxiii线观察的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
45.图24是与图23同样的截面图,示出包含从中心朝向周缘部向下凸起的曲面的座板。
46.图25是与图21同样的截面图,示出从树脂接合面贯通至安装面的树脂注入孔。
47.图26是从图13(a)的xiv-xiv线观察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
48.图27是从图13(a)的xv-xv线观察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而适当地使用表达方向的术语(例如“上方”、“下方”、“外侧”、和“内侧”等),这是用于说明的术语,这些术语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各附图中,为了明确电解电容器的各构成部件的形状或特征,以相对尺寸的形式图示出它们的大小,未必是以同一比例尺比表示的。
50.[第1实施方式]
[0051]
图1是局部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的内部的部分剖切立体图。图2(a)~(c)分别是图1的电解电容器1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大致如图1所示,具备包含一对电极2(图中仅示出1个)的电容器元件10、介于一对电极2之间的电解质(未图示)、容纳电容器元件10和电解质且具有开口的壳体20、具有一对贯通孔51(图3)的座板50(也称“绝缘板”。)、在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填充的树脂构件40(也称“粘接材”。)、以及与电容器元件10的一对电极2连接且从座板50的贯通孔51延伸的一对引线60。另外,座板50具有与树脂构件40抵接的树脂接合面52、和与其对置的安装面53,在树脂接合面52具有至少1个凸部70。
[0052]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广泛用于电解电容器1的电容器元件10、壳体20、封口体30、和引线60(电极2)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构成部件,可以采用其它电容器元件、壳体、封口体和电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还可以用于使用电解液或导电性高分子等固体电解质作为电解质的电解电容器、使用电解液和固体电解质作为电解质的所谓的混合型电解电容器。
[0053]
(电容器元件)
[0054]
再次参照图1对电容器元件10进行说明。电容器元件10大致是将具有电介质层的阳极箔12、阴极箔14、和在它们之间保持电解质的间隔件16卷绕而构成的。另外电容器元件10具有与阳极箔12和阴极箔14分别电连接的一对电极2(图1中仅示出一个电极2)。此外电容器元件10具有将其最外周固定的止卷带(未图示)。
[0055]
阳极箔12不限于此,将例如由铝、钽或铌等阀作用金属或包含这些阀作用金属的合金等构成的金属箔的表面粗面化而形成。金属箔的粗面化可以利用直流电解法或交流电解法等蚀刻处理技术进行。通过将金属箔粗面化,能够在其表面形成多个凹凸。阳极箔12上的电介质层沿着粗面化后的表面的孔、凹陷(坑)的内壁面形成,因此能够增大其表面积。
[0056]
阳极箔12上的电介质层可以通过例如将金属箔浸渍于己二酸铵溶液等化成液中,(根据需要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金属箔进行化成处理从而形成。阳极箔12一般可以通过对包含阀作用金属等的大张金属箔的表面进行粗面化、化成处理后,裁断成所期望的大小从而批量生产。
[0057]
阴极箔14同样是将例如由铝、钽、铌等阀作用金属或包含这些阀作用金属的合金等构成的金属箔的表面粗面化而形成的。阴极箔14可以根据需要与阳极箔12同样进行粗面化和/或化成处理。
[0058]
间隔件16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包含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维纶、聚
酰胺(例如脂肪族聚酰胺、芳酰胺等芳香族聚酰胺)的纤维的无纺布等形成。
[0059]
电容器元件10可以通过例如将形成了电介质层的阳极箔12、间隔件16和阴极箔14重合并卷绕,在间隔件16中保持电解质从而构成。另外,图1所示的电容器元件10按照一对电极2(图1中仅示出一个电极2)的一个端部与阳极箔12和阴极箔14分别电连接、另一端部从电容器元件10的端面(图1中下方端面)延伸出来的方式形成。
[0060]
电解质可以使用固体电解质、电解液、将电解液和固体电解质等组合的混合型电解质。电解液可以是非水溶剂与溶解于其中的离子性物质(溶质,例如有机盐)的混合物。非水溶剂可以是有机溶剂,也可以是离子性液体。作为非水溶剂,可以使用例如乙二醇、丙二醇、环丁砜、γ-丁内酯、n-甲基乙酰胺等。作为有机盐,可以举出例如马来酸三甲胺、硼化二水杨酸三乙胺、邻苯二甲酸乙基二甲胺、邻苯二甲酸单1,2,3,4-四甲基咪唑啉鎓、邻苯二甲酸单1,3-二甲基-2-乙基咪唑啉鎓等。
[0061]
固体电解质包含例如锰化合物、导电性高分子。作为导电性高分子,可以使用例如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包含导电性高分子的固体电解质可以通过例如在电介质层上使原料单体化学聚合和/或电解聚合从而形成。另外固体电解质可以通过将溶解有导电性高分子的溶液、或分散有导电性高分子的分散液涂布于电介质层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电容器元件不限于上述元件,若作为电容器元件发挥功能,则可以是具有任意构成的电容器元件。
[0062]
(封口体)
[0063]
封口体30若具有绝缘性则可以使用任意材料形成,但适宜使用弹性和密封性高的橡胶构件形成。另外作为耐热性高的橡胶构件,可以举出硅橡胶、氟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海帕龙橡胶等)、丁基橡胶或异戊二烯橡胶等。
[0064]
封口体30按照具有与壳体20的开口的形状对应的平面形状(例如圆盘状或光盘状)、且具有用于通过电极2的接头部19的插通孔(未图示)的方式事先成形。
[0065]
(电极)
[0066]
一对电极2具有从电容器元件10延伸的接头部19,一对引线60在封口体30的内部通过焊接等与接头部19连接。接头部19由例如铝那样的阀作用金属形成,优选被该金属的氧化覆膜覆盖。另一方面,引线60由例如包含铁、铜、镍、锡等过渡金属的cp线、cu线等形成。接头部19和引线60的一部分埋设于封口体30内,引线60的直径小于接头部19的直径,因此在封口体30内,在引线60的周围形成环状空间32。
[0067]
(壳体)
[0068]
壳体20典型来说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具有容纳电容器元件10和封口体30的开口。另外大致圆筒形状的壳体20具有侧部21、和与其连接的大致环状的颈缩部23及卷曲部25。即,卷曲部25确定壳体20的开口。壳体20使用例如铝、不锈钢、铜、铁、黄铜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壳体20的侧部21、颈缩部23和卷曲部25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被层压膜覆盖,也可以不覆盖。可以通过判断与后述的树脂构件40的粘接适配性,来判断层压膜的覆膜的必要性以及层压膜的材质。
[0069]
(树脂构件、粘接材)
[0070]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具有在封口体30与后述的座板50之间填充的树脂构件40。图3(a)是从图2(a)的iii-iii线观察的电解电容器1的截面图。电解电容器1
如图3(a)所示,在壳体20内容纳电容器元件10和封口体30,在与图3(a)上下倒转的状态下将固化前的流动性树脂按照液密地密封的方式填充于由封口体30的表面、壳体20的内面和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确定的空间、以及在引线60的周围形成的环状空间32,形成树脂构件40。
[0071]
一般来说,电解电容器1由于严苛的条件下的回流焊处理或高温环境下的长时间的使用等,有时其电解液等液体发生汽化,壳体20的内压因汽化的气体升高,对封口体30施加应力。若壳体20的内压升高,则有时电解液浸润(透过)封口体30内,或通过在封口体30与电极2的接头部19之间、或封口体30与壳体20之间的界面形成的微小空隙而到达树脂构件40。然后电解液蒸发,若蒸散到壳体20的外部,则不能维持作为电解电容器1的规定特性。
[0072]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通过在座板50设置凸部70,从而树脂构件40按照与壳体20和座板50密合的方式固定,因此即使有电解液等液体在壳体20内蒸发而浸润(透过)封口体30内、或通过微小空隙到达树脂构件40的情况,树脂构件40也能实质上减少或防止电解液从壳体20的内部向外部蒸散,维持作为电解电容器1所期望的可靠性。
[0073]
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凸部70如“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一栏中上述说明的那样,通过提高树脂构件40(粘接材)与壳体20和封口体30之间的密合性(密封性),来使从外部向壳体20内侵入时的空气等的侵入路径、以及壳体20内的电解液等液体向外部蒸散时的蒸散路径增长、复杂(迂回曲折),从而实现电解电容器1所期望的长期可靠性。
[0074]
另外,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构件40按照液密地密封的方式填充于引线60的周围形成的环状空间32,因此即使有电解液到达封口体3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界面或环状空间32的情况,也能防止由包含过渡金属的材料形成的引线60的腐蚀。
[0075]
接着,对填充树脂构件40前后的制作工序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在壳体20内容纳电容器元件10和封口体30后,对壳体20的侧部21的开口端部的附近进行颈缩加工(从圆周方向施加压力使其变形),形成颈缩部23,用封口体30将壳体20密封。进而对壳体20的开口端部进行卷曲加工(使开口端部向半径方向内侧变形)形成u字状或l字状的卷曲部25。即,壳体20的颈缩部23和卷曲部25在侧部21连续地形成。
[0076]
然后在进行了卷曲加工的壳体20内,在封口体30上灌入、涂布或注入固化前的流动性树脂后,使引线60插通贯通孔51而配置座板50。此时卷曲部25与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之中没有形成凸部70的面(本技术中,称为“基准面54”。)抵接,从而壳体20相对于座板50沿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对准位置。其后,通过使流动性树脂固化,从而形成在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填充的树脂构件40。进一步,使流动性树脂固化而形成树脂构件40后,按照沿着座板50的安装面53延伸的方式,将引线60弯折。
[0077]
流动性树脂优选为热固性或光固性的流动性树脂。另外流动性树脂可以包含填料、固化剂、聚合引发剂、和/或催化剂等。热固化性的流动性树脂可以包含例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尿素树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氨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或不饱和聚酯等。填料可以包含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绝缘性的化合物(氧化物等)、玻璃、或矿物材料(滑石、云母、粘土等)等绝缘性的粒子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78]
另外流动性树脂可以是例如聚苯硫醚(pps)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热塑性树脂或包含其的物质。此外,流动性树脂可以利用注塑成形、嵌件成形或压缩成形等成形技术注入。
[0079]
(座板、绝缘板)
[0080]
图3(b)是从上方观察图3(a)的座板50的俯视图。图4(a)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其它电解电容器1的截面图,图4(b)是从上方观察图4(a)的座板50的俯视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电解电容器1的座板50的俯视图。图中,用虚线表示壳体20的卷曲部25与座板50的基准面54抵接的点的集合(即圆)。
[008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座板50作为最简单的形态,如图3(b)和图4(b)所示,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平面形状,具有用于表示极性的2个缺口部55。另外,座板50具有与树脂构件40抵接的树脂接合面52(上面)和与安装基板(未图示)对置的安装面53(下面),在树脂接合面52上具备至少1个凸部70。凸部70可以如图3(b)所示,是与壳体的中心同心圆状地形成的单一凸部,也可以如图4(b)所示是2个凸部70。另外凸部70可以如图5所示是中心附近配置的凸部70与放射状(半径方向)延伸的凸部70的组合。此外,可以进一步大量设置凸部70,可以是格子状或曲折状的凸部70(未图示)。
[0082]
使用时,若电解电容器1曝露于较大环境温度的变化(热冲击),则由于封口体30与树脂构件40的热膨胀系数之差,有封口体30与树脂构件40相比大幅膨胀或缩小的倾向。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通过在树脂接合面52设置凸部70,能够使封口体3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密合强度实质性增大,可靠地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氧)和/或水分(水蒸气),并且实质性减少或防止电解液等液体向壳体20的外部蒸散(减少),保证电解电容器1所期望的长期可靠性。
[0083]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详细内容未图示,在使树脂构件40固化后,将引线60弯折时,为了减小对引线60施加的应力,可以在座板50的贯通孔51附近设置倾斜部或弯曲部(未图示)。另外座板50的贯通孔51在凸部70内形成,因此与以往技术那样不形成凸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倾斜部或弯曲部。
[0084]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构件40适宜地如图6所示,具有按照从卷曲部25向颈缩部23延伸并与壳体2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粘接、从外侧限制或固定壳体20的方式构成的周缘固定部42(详细后述)。由此,进一步改善座板50和壳体2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密合强度,更可靠地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等、以及防止电解液等向外部的蒸散,能够实现电解电容器1的更高的可靠性。
[0085]
(周缘固定部)
[0086]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中,为了方便,将从外侧固定壳体20的树脂构件40的部分(图6)称为周缘固定部42。周缘固定部42优选与填充于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树脂构件40成为一体,即与树脂构件40连通(连续)。周缘固定部42能够通过设置形成树脂构件40的固化前的流动性树脂向壳体20的外侧流出的流道而简便地形成。
[0087]
接着,一边参照图7~图11,一边对用于形成周缘固定部42的座板50或壳体20的卷曲部25的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图7(a)~(d)是在图3(b)和图4(b)所示的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的基准面54形成了凹状流道56(槽部)的座板50的俯视图。图中,为了方便,凹状流道56附以阴影表示,用虚线表示壳体20的卷曲部25与座板50的基准面54抵接的点的集合(即断开的圆)。
[0088]
壳体20的卷曲部25在任何情况下都与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的基准面54抵接,由此限制壳体20相对于座板5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位置(对准位置)。在使壳体20上下倒
转的状态下,在封口体30上灌入或注入固化前的具有粘性的流动性树脂后,若以规定压力向下方按压座板50,则流动性树脂填充于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的基准面54、凸部70、及凹状流道56(图7)与封口体30之间的空间、以及引线60的周围的环状空间32。
[0089]
此时剩余的流动性树脂通过凹状流道56向壳体20的外侧压出,沿着壳体20的外表面流出。即凹状流道56是将卷曲部25的内侧和外侧的流动性树脂连通的流道。需要说明的是,将座板50向下方按压时,在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空间优选不混入气泡,本发明不要求一定完全不混入气泡,容许一定程度的气泡混入。若如此填充、压出的流动性树脂发生固化,则树脂构件40和周缘固定部42以一体的形式形成。
[0090]
另外,按照流动性树脂覆盖卷曲部25的周围整体,卷曲部25(特别是其端部)与封口体30分离的方式配置。尤其在卷曲部25具有u字状形状的情况下,按照流动性树脂与包含向下凸起的曲面的卷曲部25的上面和下面抵接、并且与向沿着树脂接合面52的方向延伸的卷曲部25的前端部的内面和外面抵接的方式填充(即流动性树脂将卷曲部25从上下左右包围并粘接),因此树脂构件40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卷曲部25。
[0091]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前文揭示的专利文献2的卷曲部的前端部深入封口体,而在卷曲部的上面没有形成树脂层,只不过卷曲部的下面与树脂层粘接,因而卷曲部与树脂层之间的粘接强度极小。
[0092]
图7(a)和图7(b)所示的凹状流道56向座板50的角部57延伸,周缘固定部42在座板50的角部57附近形成,图7(c)和图7(d)所示的凹状流道56向座板50的端部58延伸,周缘固定部42在座板50的端部58附近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8是从图7(a)的viii-viii线观察的截面图,示出向座板50的角部57延伸的凹状流道56。
[0093]
座板50的平面尺寸由使用者的型号或标准规格来规定,角部57附近形成的周缘固定部42能够比端部58附近形成的周缘固定部42更大地形成,因而在提高座板50和壳体2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密合性的方面,前者比后者有利。
[0094]
需要说明的是,凹状流道56也可以是3个以下,也可以是5个以上。另外凹状流道56的平面形状可以大于图示的大小,也可以小于图示的大小。此外,凹状流道56不限于角部57或端部58,可以向其中间位置延伸,可以未必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0095]
图9是从下方观察壳体20的卷曲部25的仰视图,用虚线示出座板50的配置位置。卷曲部25具有大致圆环状的平面形状,形成至少1个(图9中4个)缝隙26。卷曲部25的缝隙26与座板50的凹状流道56同样将卷曲部25的内侧和外侧的流动性树脂连通。
[0096]
壳体20的卷曲部25在没有设置缝隙26的部分与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的基准面54抵接,由此限制壳体20相对于座板5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的位置(对准位置)。同样地,在封口体30上灌入或注入流动性树脂后,若以规定压力下方按压座板50,则流动性树脂覆盖卷曲部25的周围整体,填充于封口体30与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之间的空间、以及引线60的周围的环状空间32。另外剩余的流动性树脂通过卷曲部25的缝隙26向壳体20的外侧压出,通过重力的作用,沿着壳体20的外表面流出。若如此填充、压出的流动性树脂发生固化,则相互连通(连续)的树脂构件40和周缘固定部42以一体的形式形成。
[0097]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详细图示,但卷曲部25的缝隙26不限于4个(图9),也可以是3个以下或5个以上。另外缝隙26不限于向座板50的角部57延伸,也可以向端部58延伸,或向其中间位置延伸,可以未必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
[0098]
如上所述,在封口体30上灌入或注入流动性树脂后,以规定压力向下方按压座板50时,优选在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空间不混入气泡。因此座板50可以如图10所示按照平坦地维持其树脂接合面52的基准面54(参照图7(c)和图7(d))、并且具有中央配置的凸部70和凹状流道56连续的曲面的方式构成。即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按照包含从其中心朝向周缘部向上凸起的曲面的方式形成,可以按照将流动性树脂中有可能包含的气泡从中央向周缘部、进而从凹状流道56向壳体20的外侧排出的方式构成。
[0099]
另外流动性树脂可以利用注塑成形、嵌件成形或压缩成形等成形技术注入,座板50如图11所示,可以具有用于将固化前的流动性树脂注入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从树脂接合面52贯通至安装面53的树脂注入孔59。树脂注入孔59可以设置1个或更多。另外座板50除了树脂注入孔59还具有注入流动性树脂时用于排出空气的排气孔(未图示),优选在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空间不混入气泡。树脂注入孔59和排气孔在流动性树脂的填充结束时刻,与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空间同样被流动性树脂填充。
[0100]
需要说明的是,图3(a)和图4(a)等的截面图中,以树脂构件40按照完全密合于封口体30的表面、壳体20的内面、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和环状空间32的引线60的方式填充的形式在上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如上所述,若通过在树脂接合面52设置至少1个凸部70,使从外部向壳体20内侵入时的空气等的侵入路径、以及壳体20内的电解液等液体向外部蒸散时的蒸散路径增长、复杂,来实质性保证电解电容器1所期望的长期可靠性,则本发明并不排除树脂构件40略微偏离上述构成部件的情况。
[0101]
(座板(绝缘板)的变形例)
[0102]
图12(a)~图12(c)和图13(a)~图13(c)分别是表示上述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的、与图2(a)~图2(c)同样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变形例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除了座板50具有沿着壳体20延伸的壁部80这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因而省略关于重复构成的说明。
[0103]
上述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的座板50一般称为“平座板”,与此相对,图12(a)~图12(c)所示的变形例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的座板50具有沿着壳体20的卷曲部25延伸的壁部80,该壁部80将壳体20相对于座板50沿水平方向对准位置,因此也称为“位置对准平座板”。此外,图13(a)~图13(c)所示的变形例涉及的座板50具有沿着壳体20的侧部21和颈缩部23更长地延伸的抗振壁部80,抗振壁部80将壳体20可靠地固定于座板50,提高抗振性能,因此也称为“抗振座板”。“位置对准平座板”和“抗振座板”都在座板50的角部57具有壁部80,因此在本技术中,为了方便将它们总称为抗振座板50在以下进行说明。
[0104]
省略详细说明,如具备平座板的电解电容器1涉及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说明的那样,将树脂构件40与周缘固定部42连通(连结)的座板50的凹状流道56(槽部)和卷曲部25的缝隙26在具备抗振座板的电解电容器1中也能同样适用。
[0105]
图14是从图13(a)的xiv-xiv线观察的截面图,图15是从图13(a)的xv-xv线观察的截面图。抗振座板50在角部57具有壁部80,如图15所示,按照在壳体20的侧部21(择一为颈缩部23或卷曲部25)、与壁部80之间形成的间隙82中填充树脂构件40的方式构成。抗振座板50的壁部80越高,则更多的流动性树脂在壳体20与抗振座板50的壁部80之间填充,能够进一步增大座板50和壳体2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密合强度。如此,具有抗振座板50的电解电容器1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等,防止电解液等向外部的蒸散,从而能够实现电解电容器1
的更高的可靠性。另外,如图14所示,壁部80具有与壳体20的侧部21的间隔窄的部分,从而能够更正确地进行壳体20与抗振座板50的对准位置。
[0106]
如上所述,座板50的平面尺寸一般根据使用者的型号或标准规格来规定,如图16所示,可以减小壳体20的直径或增大座板50的平面尺寸,按照不仅是抗振座板50的角部57还包围壳体20的方式形成壁部80,在设于壳体20的周围整体的间隙82中填充流动性树脂的方式形成树脂构件40。在设于壳体20的周围整体的间隙82填充的流动性树脂与、仅在座板50的角部57与壳体20之间的间隙82填充的流动性树脂相比,能够更进一步增大座板50和壳体2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密合强度。具有如此构成的抗振座板50的电解电容器1更可靠地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等、防止电解液等向外部的蒸散,能够实现电解电容器1的更高的可靠性。
[0107]
[第2实施方式]
[0108]
一边参照图17~图27,一边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大体上除了座板50在树脂接合面52具有至少1个凹部75代替凸部70这点,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因而对于重复内容省略说明。
[0109]
图17是局部地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的内部的部分剖切立体图。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的外形形状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2(a)~(c)同样。
[0110]
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中使用的电容器元件10、壳体20、封口体30、树脂构件40、和引线60(电极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通过同样的方法形成。
[0111]
图18(a)是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的图3(a)同样的截面图,图18(b)是从上方观察图18(a)的座板的俯视图。图19(a)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其它电解电容器1的截面图,图19(b)是从上方观察图19(a)的座板50的俯视图。图20是从上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另一电解电容器1的座板50的俯视图。图中,用虚线示出壳体20的卷曲部25与座板50的基准面54抵接的点的集合(即圆)。
[0112]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1中,座板50在树脂接合面52具有至少1个凹部75(特别参照图17、图18(a)和图19(a))。
[0113]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在座板50设置凹部75,树脂构件40按照与壳体20和座板50密合的方式固定,因此即使有电解液等液体在壳体20内蒸发而浸润(透过)封口体30内、或通过微小空隙到达树脂构件40的情况,树脂构件40也能实质性减少或防止电解液从壳体20的内部向外部蒸散。如此,能够维持作为电解电容器1所期望的可靠性。
[0114]
另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凹部75通过提高树脂构件40(粘接材)与壳体20和封口体30之间的密合性(密封性),能够使从外部侵入壳体20内时的空气等的侵入路径、以及壳体20内的电解液等液体向外部蒸散时的蒸散路径增长、复杂(迂回曲折)。由此,能够实现更长期的电解电容器1所期望的可靠性。
[0115]
此外,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构件4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按照液密地密封引线60的周围形成的环状空间32的方式填充,因此即使在电解液到达封口体3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界面或环状空间32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由包含过渡金属的材料形成的引线60的腐蚀(参照图18(a)和图19(a))。
[0116]
填充树脂构件40前后的制作工序、和流动性树脂的具体特性以及构成材料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0117]
座板50(绝缘板)作为最简单的形态,如图18(b)和图19(b)所示,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平面形状,具有用于显示极性的2个缺口部55。另外,座板50具有与树脂构件40抵接的树脂接合面52(上面)、和与安装基板(未图示)对置的安装面53(下面),在树脂接合面52上具备至少1个凹部75。凹部75可以如图18(b)所示具有与壳体的中心同心圆状地形成的圆形平面形状,也可以如图19(b)所示具有面包圈平面形状。另外凹部75也可以如图20所示是中心附近配置的凹部75与放射状(半径方向)延伸的凹部75的组合。此外,可以进一步设置大量凹部75,可以是格子状或曲折状的凹部75(未图示)。
[0118]
使用时,若电解电容器1曝露于较大环境温度的变化(热冲击),则由于封口体30与树脂构件40的热膨胀系数之差,有封口体30与树脂构件40相比大幅膨胀或缩小的倾向。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通过在树脂接合面52设置凹部75,能够实质性增大封口体3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密合强度、可靠地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氧)和/或水分(水蒸气),并且实质性降低或防止电解液等液体向壳体20的外部蒸散(减少),保证电解电容器1所期望的长期可靠性。
[0119]
此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树脂构件40适宜地如图21所示,具有按照从卷曲部25向颈缩部23延伸且与壳体2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粘接、从外侧限制或固定壳体20的方式构成的周缘固定部42。由此,座板50和壳体2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密合强度得到进一步改善,更可靠地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等、以及防止电解液等向外部的蒸散,能够实现电解电容器1的更高的可靠性。
[0120]
图22(a)~(d)是在图18(b)和图19(b)所示的座板50的树脂接合面52的基准面54形成了凹状流道56(槽部)的座板50的俯视图。图中,为了方便,凹状流道56附以阴影表示,用虚线表示壳体20的卷曲部25与座板50的基准面54抵接的点的集合(即断开的圆)。
[0121]
图22(a)和图22(b)所示的凹状流道56向座板50的角部57延伸,周缘固定部42在座板50的角部57附近形成,图22(c)和图22(d)所示的凹状流道56向座板50的端部58延伸,周缘固定部42在座板50的端部58附近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23是从图22(a)的xxiii-xxiii线观察的截面图,示出向座板50的角部57延伸的凹状流道56。
[0122]
需要说明的是,图23所示的凹状流道56以在卷曲部25的内侧具有与在座板50形成的凹部75同一深度的形式图示,但不限于此,凹状流道56可以比凹部75浅或深地形成。
[0123]
周缘固定部42、凹状流道56及缝隙26的构成、以及周缘固定部42的形成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而省略关于重复部分的进一步说明。
[0124]
需要说明的是,在封口体30上灌入或注入流动性树脂后,以规定压力向下方按压座板50时,优选在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空间不混入气泡。图24所示的座板50按照包含从其中心朝向周缘部向下凸起的曲面的方式形成,因此流动性树脂中有可能包含的气泡从中央向周缘部、进而从凹状流道56向壳体20的外侧排出。
[0125]
座板50如图25所示,可以具有用于将固化前的流动性树脂注入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从树脂接合面52贯通至安装面53的树脂注入孔59。树脂注入孔59可以设置1个或更多。另外座板50除了树脂注入孔59还具有用于在注入流动性树脂时排出空气的排气孔(未图示),优选在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空间不混入气泡。树脂注入孔59和排气孔在流动性
树脂的填充结束时刻,与封口体30与座板50之间的空间同样被流动性树脂填充。
[0126]
在此虽未详细图示,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抗振座板50(绝缘板),参照图12(a)~图12(c)、图13(a)~图13(c)和图14~图16说明的变形例在第2实施方式(具有凹部75的抗振座板50)中也能同样适用。
[0127]
图26和图27分别是从图13(a)的xiv-xiv线和xv-xv线观察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解电容器的截面图。抗振座板50在角部57具有壁部80,如图27所示,按照在壳体20的侧部21(择一为颈缩部23或卷曲部25)与壁部80之间形成的间隙82中填充树脂构件40的方式构成。抗振座板50的壁部80越高,则更多的流动性树脂在壳体20与抗振座板50的壁部80之间填充,能够进一步增大座板50和壳体20与树脂构件40之间的密合强度。如此,具有抗振座板50的电解电容器1通过阻断从外部侵入的空气等,防止电解液等向外部的蒸散,从而能够实现电解电容器1的更高的可靠性。另外,如图26所示,壁部80具有与壳体20的侧部21的间隔窄的部分,从而能够更正确地进行壳体20与抗振座板50的对准位置。
[012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9]
本发明能够用于具有填充在封口体与座板之间的树脂构件的电解电容器。
[0130]
符号说明
[0131]
1...电解电容器、2...电极、
[0132]
10...电容器元件、12...阳极箔、14...阴极箔、
[0133]
16...间隔件、19...接头部、
[0134]
20...壳体、21...侧部、23...颈缩部、25...卷曲部、26...缝隙、
[0135]
30...封口体、32...环状空间、
[0136]
40...树脂构件(粘接材)、42...周缘固定部、
[0137]
50...座板(绝缘板)、51...贯通孔、52...树脂接合面、53...安装面、54...基准面、55...缺口部、56...凹状流道(槽部)、57...角部、
[0138]
58...端部、59...树脂注入孔、
[0139]
60...引线、
[0140]
70...凸部、75...凹部、
[0141]
80...壁部、82...间隙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