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19:20: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执行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例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


背景技术:

2.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传统成像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鼓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称为感光部件),并经由充电过程、曝光过程、显影过程、转印过程和定影过程在诸如纸或高射投影仪(ohp)片材的转印材料上形成图像。在转印过程中,成像装置通过向面对感光部件的转印部件施加电压而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部件静电地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在最近的成像装置中,经常使用与感光部件接触的接触式转印部件,并且通过采用接触式转印部件可以抑制臭氧的产生。
3.在使用接触式转印部件的情况下,在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部件转印到被夹在感光部件与转印部件之间的转印材料上时,在某些情况下电流集中并流入在转印材料的宽度方向(其与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正交)上的未插置转印材料的端部。这是因为在转印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其中感光部件和转印部件彼此面对的区域中,插置有转印材料的位置处比未插置转印材料的位置处的电阻更高。如果电流集中在未插置转印材料的端部处,则在转印过程中在感光部件的端部处产生静电历史,这使得调色剂更容易过度地粘附在感光部件的端部,并且在成像期间存在转印材料的端部被弄脏的风险。
4.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0-268671,讨论了一种接触式转印部件,其配置有导电轴和围绕导电轴的半导电部件。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0-268671,在转印材料宽度方向上的转印部件端部处在导电轴与半导电部件之间设置有高电阻部件,以抑制发生上述端部弄脏。
5.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0-268671中讨论的在导电轴和半导电部件之间设置高电阻部件的转印部件构造中,由于设置了高电阻部件,因此存在转印部件的制造过程变复杂的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像装置并能抑制发生转印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弄脏的接触式转印部件。
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其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和转印部件,其被构造成在面对图像承载部件的转印部处将由图像承载部件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上,转印部件包括可旋转的导电轴和覆盖导电轴外周的弹性部分,其中,在从与导电轴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导电轴时,导电轴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弹性部分的端部侧、并且导电轴和弹性部分在第一接触部中彼此接触,第二接触部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比第一接触部更靠转印部中心侧、并且导电轴和弹性部分在第二接触部中彼此接触,第一接触部设置在比具
有能够通过转印部的最大尺寸的转印材料的端部更靠弹性部分端部侧,转印部件包括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位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空隙,并且空隙布置在比具有最大尺寸的转印材料的端部更靠转印部中心侧。
8.本公开的进一步特征将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9.图1是成像装置的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
10.图2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的构造的示意图。
11.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构造的示意图。
12.图4是说明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量与所施加的电压之间关系的图。
13.图5是用于测量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量的夹具的构造的示意图。
14.图6是根据第一比较例的构造和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的路径的示意图。
15.图7是根据第二比较例的构造和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的路径的示意图。
16.图8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的路径的示意图。
17.图9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的构造和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的路径的示意图。
18.图10是转印辊的改型的示意图。
19.图11是转印辊的改型的示意图。
20.图12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的构造和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的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考虑到应用本公开的装置的构造和各种条件,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构件可以在其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方面进行适当的修改,并且它们不应被理解为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22.[成像装置]
[0023]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包括作为鼓形感光部件的感光鼓1(图像承载部件),并且感光鼓1通过从未示出的驱动源接收驱动力而被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沿图1中的箭头r1的方向旋转地驱动。此外,在感光鼓1的外周处布置有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2、曝光单元3、包括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4a的显影单元4、以及包括清洁刮刀6a的清洁单元6。
[0024]
充电辊2抵接在感光鼓1上,并且能够通过从充电电源e1施加电压而将感光鼓1充电到均匀的电位(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约为-600v)。显影单元4存储调色剂,显影辊4a被从未示出的显影电源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电压,因而可以承载存储在显影单元4中的调色剂。
[0025]
作为通过与感光鼓1接触而形成转印部nt的接触式转印部件的转印辊5布置在面对感光鼓1的位置处。转印辊5包括芯金属和形成在芯金属表面上的导电的弹性部件(例如橡胶),并且连接到转印电源e2。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的构造。
[0026]
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在转印部nt的上游侧布置有存储转印材料p(例如,纸
张或高射投影仪(ohp)片材)的片材进给盒50、向转印部nt进给存储在片材进给盒50中的转印材料p的进给单元51、和作为输送部件的输送辊52。
[0027]
包括加热部件61和按压部件62的定影单元60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布置在转印部nt的下游侧。此外,在定影单元60的下游侧布置有将形成有图像并从成像装置100排出的转印材料p装载到其上的片材排出托盘54、和将转印材料p排出至片材排出托盘54的片材排出辊53。
[0028]
如果控制器电路(未示出)接收到图像信号并且成像操作被启动,则感光鼓1被旋转地驱动、并且在旋转过程中通过被施加具有预定极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为负极性)的电压的充电辊2被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的电位。然后,通过根据图像信号由曝光单元3对感光鼓1进行曝光而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与目标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静电潜像在显影位置处被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4a显影,并在感光鼓1上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存储在显影单元4中的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是负极性,并且用被充电到极性与感光鼓1被充电辊2充电的极性相同的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反向显影。然而,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用被充电到极性与感光鼓1的充电极性相反的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正向显影的成像装置,而不限于上述构造。
[0029]
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为正极性)的电压从转印电源e2施加至转印辊5(转印部件),因而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nt处被转印到从片材进给盒50进给的转印材料p上。转印辊5被未示出的推压单元朝感光鼓1推压,并且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时通过跟随感光鼓1的旋转而旋转。
[0030]
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nt处从感光鼓1转印于其上的转印材料p沿着图1中的虚线箭头所指的路径输送到定影单元60,并且在定影单元60中被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随后,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通过片材排出辊53从成像装置100排出,并被堆放在片材排出托盘54上。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被在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上布置在转印部nt的下游侧的清洁刮刀6a收集到清洁单元6中。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通过上述操作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图像。
[0031]
图2是从与图1中的感光鼓1和转印辊5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辊5的构造的示意图。在以下描述中,成像装置100中与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转印辊5的旋转轴线方向被称为纵向方向。
[0032]
如图2所示,转印辊5配置有具有导电性且被作为管状半导电部件的弹性部分5b包围的轴5a。导电轴5a由例如不锈钢(sus)的金属材料、导电树脂等制成,轴5a的外径la大于管状弹性部分5b的内径lb。在转印辊5中,轴5a和弹性部分5b通过将外径la大于弹性部分5b的内径lb的轴5a按压并装配至弹性部分5b内来彼此机械地固定,而未使用粘合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转印辊5是通过将轴5a按压并装配至弹性部分5b中而形成的。然而,不限于上述构造,可以将涂有导电的热固性粘合剂的导电轴5a粘结至弹性部分5b上来增强粘合性。
[0033]
如图2所示,轴5a包括凹部a1,在从与轴5a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该凹部具有预定的宽度和在轴5a的径向方向上向内凹入的形状、并布置在弹性部分5b的两端部分附近。凹部a1设置在弹性部分5b的两端部分的内侧,轴5a和弹性部分5b彼此接触的第一
接触部a2布置在弹性部分5b的两端侧。轴5a和弹性部分5b彼此接触的第二接触部a3在轴5a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比凹部a1更靠中心侧(即,比凹部a1更靠内侧)。设置有第一接触部a2的区域和设置有第二接触部a3的区域分别被称为第一区域re和第二区域rc。转印辊5包括凹部a1,因而在第一接触部a2和第二接触部a3之间靠近转印材料p通过转印部nt的区域(下文称为片材通过区域)的地方形成弹性部分5b和轴5a彼此不接触的空隙10。
[0034]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作为半导电构件的弹性部分5b包括橡胶、用于使橡胶交联的交联成分、用于使橡胶发泡的发泡成分、以及分子中包括氟基和磺基的阴离子的钾盐。橡胶包括导电橡胶组合物,其包括至少一种选自包括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和环氧氯丙烷橡胶的组中的橡胶。
[0035]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的制造方法如下。首先,通过挤出机机头的嘴件将调整好的导电橡胶组合物连续挤出成管状,并且所挤出的管通过微波交联设备、然后再通过热空气交联设备,而不进行切割。因此,导电橡胶组合物被连续发泡和交联以形成管状泡沫。然后,管状泡沫被切割成预定的长度。导电轴(轴5a)被插入所获得的具有预定长度的管状泡沫(弹性部分5b)中并被冷却,然后管状泡沫的外周表面被磨光至预定的外径。因而,获得了转印辊5。作为弹性部分5b的磨光方法,可以采用诸如干式横向磨光的各种磨光方法。
[0036]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是外径为14.0mm的导电辊,其配置有外径为5mm的导电轴5a和厚度为4.5mm的弹性部分5b(作为半导电部件)。弹性部分5b的纵向宽度(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216mm,这与信纸(ltr)尺寸片材(其为可以在成像装置100中使用的最大尺寸转印材料p)的宽度相同。进一步地,转印辊5的电阻值是根据通过向导电轴5a施加2.0kv的电压测得的电流值计算出的电阻值,大约为5.0*107ω。转印辊5的电阻值是通过在常温常湿环境下在转印辊5被以400g的负载压在接地的铝鼓上的状态下以约120mm/sec的圆周速度旋转转印辊5而测得的。
[0037]
图3是使用转印辊5的转印设备的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的放大示意图。转印辊5由轴5a的端部处的轴承单元11保持,并被转印弹簧21以约2.0kgf(一侧为1.0kgf)的总压力负载压在感光鼓1上。此外,转印辊5在受压状态下经由转印弹簧21和轴承单元11从转印电源e2施加预定的电压。
[0038]
电压如上所述地施加,因此转印调色剂图像所需的电流从转印辊5的轴5a上的第二接触部a3经由弹性部分5b和转印材料p通过图3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的路径ia流向感光鼓1。此时,从轴5a向感光鼓1流动的电流中的一部分沿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的路径ib从第一接触部a2朝其中弹性部分5b和感光鼓1彼此直接接触的非片材通过区域13流动。
[0039]
非片材通过区域是纵向方向上的其中弹性部分5b和感光鼓1彼此直接接触而没有插置转印材料p的区域。如果过量的电流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13,则非片材通过区域13中的感光鼓1的表面带电,并且在转印后在感光鼓1上形成了局部静电历史(下文称为转印记忆)。在转印记忆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情况下,在下一成像操作的充电过程中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已产生转印记忆的位置处充电变得不足,因此调色剂附着至该位置。于是,在转印过程中转印材料p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偏离哪怕一点点,与最初要形成的图像无关的调色剂也粘附至转印材料p的端部并引起图像缺陷(下文中,称为端部弄脏)。
[0040]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转印辊5的轴5a上形成凹部a1,以抑制电流流入感光鼓1的非片材通过区域13。确保凹部a1的宽度为从弹性部分5b与轴5a之间在第一区域re
中的第一接触部a2到片材通过区域中的转印材料p的纵向方向端部的更靠内侧。其原因将在下面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可以确保转印材料p的端部处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性能的范围内从a4尺寸的转印材料p的端部到片材通过区域的内侧约10mm形成凹部a1。此外,在轴5a的径向方向上凹部a1的深度为约0.5mm。
[0041]
布置在第一区域re中的轴5a、即轴5a的第一接触部a2(其在弹性部分5b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侧与弹性部分5b的内周表面接触)作为用于在两端处支撑弹性部分5b的支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作为实现支柱功能所需的最小宽度,第一区域re中的第一接触部a2在纵向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约2mm。因此,在转印辊5被朝感光鼓1推压的情况下,形成了空隙10而使弹性部分5b的内侧(内周表面)与轴5a之间不接触,并且在第一区域re中从轴5a朝非片材通过区域13流动的电流量被抑制到最小。
[0042]
如上所述,通过在其中形成有凹部a1的轴5a上在弹性部分5b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侧在弹性部分5b与轴5a之间形成空隙10,可以抑制流入感光鼓1的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
[0043]
图4说明了在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根据第一比较例的转印辊25和根据第二比较例的转印辊35中的每一个在a4尺寸的转印材料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量的测量结果。图5是用于测量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量的夹具的示意图。此外,图6和图7分别是说明根据第一比较例的转印辊25的构造和根据第二比较例的转印辊35的构造的示意图。
[0044]
关于根据第一比较例的转印辊25和根据第二比较例的转印辊35,纵向方向上的宽度、电阻值和弹性部分的材料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同,只有转印辊的轴的形状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不同。根据各个第一和第二比较例的转印辊25和35的构造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0045]
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与第一和第二比较例的构造相比,通过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抑制了在相同的施加电压下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细节描述如下。
[0046]
如图5所示,在将模拟高电阻片材的a4尺寸绝缘片材15夹在用于电阻测量的铝鼓14和被以400g的总压力负载压在铝鼓14上的转印辊之间的状态下测量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此外,在测量电流时,在铝鼓14和转印辊不旋转(静止状态)的状态下对导电轴依次施加预定的电压(从0.5kv到5.0kv),并测量流向与参照图3描述的非片材通过区域13相对应的区域16的电流。可以评估出随着电流变小,转印辊具有抑制非片材通过区域13中的转印记忆的效果。
[0047]
如图6所示,根据第一比较例的转印辊25包括轴25a和弹性部分25b。然而,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的构造不同,根据第一比较例的转印辊25在弹性部分25b的端部侧不具有凹部,换言之不具有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的空隙10。在本测量中使用转印辊25的情况下,从轴25a流向区域16的电流流经图6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的路径ic。根据第一比较例的转印辊25不具有空隙10,因此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比,从轴25a通过路径ic流向区域16的电流量更大。
[0048]
如图7所示,根据第二比较例的转印辊35包括轴35a、弹性部分35b、和在弹性部分35b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侧沿轴35a的径向方向凹入的凹部38。然而,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
例的转印辊5的构造不同,根据第二比较例的转印辊35具有这样的空隙39,该空隙由凹部38在纵向方向上与对应于a4尺寸转印材料p的绝缘片材15的端部不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换句话说,空隙39在纵向方向上未形成在绝缘片材15的端部侧,而是形成在弹性部分35b的端部侧(即,在比绝缘片材15的端部更靠外侧)。
[0049]
在本测量中使用转印辊35的情况下,电流从轴35a经由图7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的路径id流向区域16。换句话说,在纵向方向上从位于弹性部分35b的端部侧(其位于比空隙39更靠外侧处)的轴35a流向区域16的微小电流和从位于绝缘片材15侧(其位于比空隙39更靠内侧处)的轴35a流向区域16的电流之和避开绝缘片材15而流入区域16。上述电流的量比第一比较例的构造中的要少,如图4所示。这是因为空隙39形成并阻断了以最短路径从导电轴35a向区域16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
[0050]
图8是在本测量中布置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并施加预定电压的情况下流向区域16的电流的电流路径的示意图。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在轴5a中具有凹部a1,凹部a1自第一区域re的内侧端部(位于片材通过区域侧的端部)开始形成,使得在纵向方向上从a4尺寸绝缘片材15的端部朝内侧的长度为10mm。因此,从轴5a流向区域16的电流量为从对应于第一区域re的轴5a的端部流向区域16的微小电流和避开绝缘片材15流向区域16的微小电流之和。如图4所示,在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的情况下流入区域16的电流量比根据第一比较例的构造中的电流量小得多,也比根据第二比较例的构造中的电流量小。
[0051]
如上所述,根据本测量,作为抑制电流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方法,期望的是转印辊的轴设置有凹部,并且通过凹部在轴和弹性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隙被设置到片材通过区域的内侧,更期望的是设置到片材通过区域的内侧约10mm。在转印辊的电阻值较低的情况下或在转印材料p的电阻值较高的情况下,避开转印材料p的端部朝非片材通过区域流动的电流趋于变大。因此,在考虑到各种条件的情况下,期望的是在能够确保转印材料p的端部处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性能的范围内在纵向方向上将上述凹部和空隙尽可能地设置到片材通过区域的内侧。
[0052]
表1表示在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比较例和第二比较例的各个转印辊使a4尺寸的转印材料p(基重为68g/m2)通过的情况下对转印材料p的端部弄脏程度进行评估的结果。作为进行本评估的条件,评估环境被设定为室温为10℃、湿度为15%rh的低温低湿环境,作为更容易发生端部弄脏的条件,并且在双面打印模式下对500张转印材料p连续进行成像。此外,为了使每次评估的非片材通过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宽度是一致的,以转印辊和转印材料p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基本处于同一位置处的中心基准将转印材料p输送到转印部nt。在纵向方向上转印材料p的两个端部中弄脏程度更严重的那侧处对端部弄脏程度进行评估。在下表中,a级是不能目视地识别出端部弄脏的程度,b级是可以目视地识别出端部弄脏但几乎不明显的程度,c级是可以明显目视地识别出端部弄脏的程度。
[0053]
[表1]
[0054]
在通过a4尺寸的转印材料p的情况下各构造中的端部弄脏的评估结果
[0055][0056]
如表1所示,在根据第一和第二比较例的构造中,端部弄脏程度随着通过片材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另一方面,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即使通过片材的数量增加,也不能目视地确认到端部弄脏的发生。这是因为,通过如上所述在转印辊5的轴5a上设置凹部a1和与之相关的空隙10抑制了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量。
[0057]
此外,存在这样的趋势,即无论表1中的转印辊的类型如何,端部弄脏均随着连续通过的片材的数量增大而变得更严重。这是因为在连续通过片材的过程中转印辊的电阻逐渐减小,而从a4尺寸片材通过区域的纵向方向上的内侧潜入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增大。特别是在双面片材通过的情况下,在第一面通过定影单元后处于高温状态的转印材料p使其第二面再次通过转印部nt。因此,在连续片材通过过程中由于重复进行处理而使辊温度显著上升,并且转印辊的电阻值趋于比单面片材通过时下降得更多。除了上述转印辊电阻值的下降外,如果具有较高电阻的转印材料p沿转印辊通过,则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会进一步增大。因此,作为抑制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的方法,期望的是在纵向方向上在片材通过区域向内约10mm的范围内在转印辊的轴上设置凹部和与之相关的空隙。进一步期望的是,在能够确保转印材料p的端部处的转印性能的范围内在纵向方向上尽可能地将凹部和与之相关的空隙设置到片材通过区域的内侧。
[0058]
表2表示在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比较例和第二比较例的各个转印辊使a5尺寸的转印材料p(基重为68g/m2)(其中的非片材通过区域比a4尺寸的转印材料p的非片材通过区域宽)通过的情况下对转印材料p的端部弄脏程度进行评估的结果。执行本评估的条件被设定为与使用a4尺寸转印材料p的评估条件相同。
[0059]
[表2]
[0060]
在a5尺寸转印材料p通过的情况下各构造中的端部弄脏的评估结果
[0061][0062]
如表2所示,与使用a4尺寸的转印材料p的情况相比,在使用a5尺寸的转印材料p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和第二比较例的构造中改善了端部弄脏的程度。这与a5尺寸的转印材料p
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比a4尺寸的转印材料p更宽的非片材通过区域这一事实有关。更具体地,非片材通过区域更宽,因此无论所使用的转印辊的构造如何,从设置在片材通过区域侧的轴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电流都被沿非片材通过区域的纵向方向广泛地分散。在非片材通过区域的宽度较窄的构造中,由于电流集中在狭窄的区域内,因此认为端部弄脏的程度趋于更严重。
[0063]
换言之,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这种电流集中受到转印材料p在纵向方向上的宽度、转印材料p在转印部nt处的输送位置、转印辊的弹性部分在纵向方向上的宽度等的影响。在使用在纵向方向上比转印辊5的弹性部分5b的宽度短、且具有最大尺寸宽度(其中片材通过区域最宽)的转印材料p的情况下,电流集中很显著。另外,即使转印材料p不具有最大尺寸,但在转印材料p的输送位置在纵向方向上偏移、以及在转印辊5的弹性部分5b与感光鼓1之间产生的非片材通过区域的宽度变窄的情况下,电流集中也显著。在这些情况下,通过采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可以有效地抑制端部弄脏的发生。
[0064]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转印辊5的轴5a设置有凹部a1,因此在弹性部分5b的端部侧在第一接触部a2和第二接触部a3之间形成空隙10。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至少空隙10形成在纵向方向上比具有可用于成像装置100的最大尺寸的转印材料p的端部更靠片材通过区域中心侧(即比转印材料p的端部更靠内侧)。因此,可以抑制由于从转印辊5流向感光鼓1的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过量电流而引起的端部弄脏的发生。
[0065]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描述了通过将在两端部分上具有凹部a1的轴5a插入作为管状半导电部件的弹性部分5b内而获得的转印辊5。这样的转印辊5可以简单地使用常用的挤出机来模制。换言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可以通过更简单的构造来抑制端部弄脏的发生,而不会使制造过程复杂化。
[0066]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层叠结构的有机感光鼓被用作图像承载部件,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构造。作为图像承载部件,可以使用潜像被写入单层感光部件、无机感光部件、电介质材料等上的带状图像承载部件或构造。
[0067]
进一步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描述中使用将调色剂图像从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转印至转印材料p上的成像装置100。然而,本公开也可适用于经由中间转印部件等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p上的成像装置,而不限于上述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描述的转印辊5类似的构造可以应用于与中间转印部件的内周表面侧相接触地布置以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转印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中间转印部件的至少一个端部布置成在纵向方向上与由凹部a1形成的空隙10重叠,从而可以获得类似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
[0068]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在转印辊5的轴5a中设置具有预定形状的凹部a1的构造。相比之下,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转印辊55的凹部5a1的形状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的形状不同。除了凹部5a1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凹部a1不同之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和操作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本相同。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0069]
图9是从与转印辊55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转印部nt的示意性剖视图,并且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5的构造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转印辊55包括导电轴
55a和弹性部分55b。轴55a由诸如sus的金属材料、导电树脂等制成,并且在弹性部分55b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侧具有凹部5a1。此外,弹性部分55b是管状的半导电部件。
[0070]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凹部5a1不像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的凹部a1那样是单个的较宽凹部,而是在纵向方向上配置有宽度不同的多个凹部。如图9所示,在轴55a的径向方向上向内凹入的凹部和与凹部相邻的凸部在纵向方向上设置在比转印材料p的端部更靠片材通过区域中心侧(即比转印材料p的端部更靠内侧)。通过这种构造,可以抑制在转印辊55被压在感光鼓1上时导电轴55a在径向方向上的弯曲以及由凹部5a1在轴55a和弹性部分55b之间形成的空隙70在径向方向上的压塌。换言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5的构造,即使在轴55a的芯金属直径小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的轴5a的芯金属直径的情况下、或者在用于朝感光鼓1推压转印辊55的压力很高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形成空隙70。
[0071]
凹部5a1在纵向方向上的宽度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和片材通过区域中是不同的。与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正下方相对应的凹部5a1被形成为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较宽的宽度,以阻断以最短路径从轴55a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同时,关于位于比转印材料p的端部更靠片材通过区域中心侧(即,比转印材料p的端部更靠内侧)的凹部5a1,更靠近片材通过区域的中心定位的凹部被形成为具有较窄的宽度,以确保转印材料p的端部处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性能所需的电流所流经的路径ig。
[0072]
此外,凹部5a1在纵向方向上从轴55a与弹性部分55b之间在第一区域re中的第一接触部5a2的位于片材通过区域侧的端部设置到对应于从a4尺寸转印材料p的端部朝片材通过区域的中心侧向内15mm的位置。换言之,凹部5a1在纵向方向上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凹部a1在片材通过区域侧延长约5mm,并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通过设置凸部来确保流经路径ig的电流,确保了转印材料p的端部处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性能。第一接触部5a2作为用于在轴55a的两端处支撑弹性部分55b的支柱,并且宽度约为2mm,这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接触部a2的宽度相同。
[0073]
非片材通过区域13是弹性部分55b和感光鼓1彼此直接接触的区域。从第一接触部5a2流经路径ie的微小电流和从a4尺寸转印材料p的片材通过区域的内侧回绕流经路径if的微小电流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13。通过路径ie和if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总量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流总量几乎相同。更具体地,第一接触部5a2在纵向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接触部a2相同,因此通过路径ie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量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流量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对于通过路径if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量,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流量相比,从路径ig中分出的电流过度地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13,但是由于凹部5a1设置在片材通过区域向内多达15mm的较宽范围内,因此电流的总量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大致相同。
[0074]
表3表示在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比较例和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各个转印辊使a4尺寸的转印材料p(基重为68g/m2)通过的情况下对转印材料p的端部弄脏程度进行评估的结果。执行本评估的条件被设定为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评估条件相同。
[0075]
[表3]
[0076]
在通过a4尺寸的转印材料p的情况下各构造中的端部弄脏的评估结果
[0077][0078]
如表3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不能确认到目视程度的端部弄脏,并且评估结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好。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凹部5a1的形状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然而,在轴55a和弹性部分55b之间形成了空隙70,因此可以抑制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并且可以将端部弄脏的发生抑制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程度。
[0079]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转印辊55的纵向方向上交替地划分并以相对较窄的宽度形成凹部5a1和凸部,因此即使在用于朝感光鼓1推压转印辊55的压力较高的构造中,也可以抑制弹性部分55b较大地弯曲。因此,可以稳定地确保在轴55a和弹性部分55b之间形成的空隙70。因此,即使在用于推压转印辊55的压力较高的构造中,也可以减少非片材通过区域13中的电流集中,并且相对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端部弄脏的发生。
[0080]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获得的上述功能和效果不限于用于推压转印辊55的压力较高的情况,而是也可以在弹性部分55b容易弯曲、以及担心空隙70可能被压塌的状况下、例如在弹性部分55b的硬度较低或其厚度较小的情况下起作用。
[0081]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55也可以通过将形成有凹部5a1的轴55a压装到管状弹性部分55b中来获得,从而可以在不使制造过程复杂化的情况下容易地获得转印辊55。
[0082]
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其中设置在轴的周向方向上呈环形且在轴的径向方向上凹入的凹部的构造。然而,要在轴上设置的凹部的形状不限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形状。例如,可以采用如图10和11所示的凹部的构造,只要该构造能够至少抑制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即可。图10和11是凹部的改型的示意图。
[0083]
如图10所示,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滚花槽可以设置为凹部,该滚花槽通过在周向方向上交替地划分凹部71和凸部72而获得。此外,即使在设置具有冲孔形状、网状形状或螺旋形状的凹槽(未示出)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功能和效果。此外,如图11所示,在周向方向上可以混合有长度不同的多个滚花槽。在图11所示的构造中,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与非片材通过区域63相对应的位置处,期望的是增大在轴上形成的凹部64的比例以抑制过度的电流集中。同时,在纵向方向上的内侧处与片材通过区域65相对应的位置处,期望的是减少要在轴上形成的凹部64的比例以确保转印材料p的端部处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性能。
[0084]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凹部a1设置在转印辊5的轴5a中并且具有预定范围的空隙10形成在轴5a和弹性部分5b之间的构造。相比之下,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高电阻部件79设置于轴76的凹部78的构造。在下面的描述中,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的部分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0085]
图12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辊75在纵向方向上的一侧被放大的示意图。转印辊75配置有被管状弹性部分77包围的导电轴76。轴76由诸如sus的金属材料、导电树脂等制成,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处具有凹部78,并且在凹部78和弹性部分77之间设置有高电阻部件79。为了抑制非片材通过区域13中的电流集中,期望的是高电阻部件79设置到在纵向方向上向a4尺寸片材的内侧约10mm。更期望的是,高电阻部件79在端部转印性能具有足够余量的范围内在纵向方向上尽可能地向片材通过区域的内侧设置。同时,关于纵向方向上的外侧,只要高电阻部件79不干扰轴76的端面和未示出的轴承之间的接触点,高电阻部件79就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在弹性部分77的端面的外侧。高电阻部件79的电阻值被设定为半导电部件的电阻值的100倍以上,最好是10,000倍以上。高电阻部件79是通过以从轴76的外周表面来看在径向方向上不产生高度差的方式将高电阻树脂等机械地或用粘合剂固定至轴76的凹部78而形成的。
[0086]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高电阻部件79形成在a4尺寸区域的纵向方向上的外部,因此以最短路径从轴76流向非片材通过区域13的电流的电流路径被阻断。此外,不存在像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支撑弹性部分的支撑部件,因此没有电流在轴76的端部处从支撑部件流动。只有从片材通过区域的纵向方向上的内侧回绕的电流经由图12中的箭头所示的路径ih流入非片材通过区域13。因此,对于由转印记忆引起的端部弄脏,可以获得等于或高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
[0087]
进一步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不包括由于凹部而形成的空隙,因此不需要像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假定弹性部分的弯曲和随凹部形成的空隙的压塌。因此,即使在用于推压转印辊的压力很高(其作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评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由转印记忆引起的端部弄脏,也可以获得等于或高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
[0088]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在轴上设置单个较宽的凹部并且在凹部中设置高电阻部件的示例。然而,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凹部的形状不限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形状。例如,可以通过在如图9所示在纵向方向上被划分的凹部中设置高电阻部件来优化转印材料p的端部处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性能。
[0089]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用于成像装置中且能够抑制在转印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发生弄脏的接触式转印部件形式。
[0090]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