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装置及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与流程

2022-04-13 18:27: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装置及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电池包中的电池单体在发生热失控时,会向相邻电池单体传递大量热量,可能引发相邻电池单体的热失控,从而导致电池包的热失控蔓延。为了防止电池包使用过程中出现电池包热失控蔓延的情况,需要进行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满足热失控蔓延方面安全性的电池包才可以投入使用。
3.目前,在进行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时,通常使用针刺方式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但这一触发方式会向电池包内引入外部能量,并且针刺的位置、针刺的速度以及针刺后电池单体的形变都会影响到触发电池热失控释放的能量,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的可信度不高,影响电池包正常投入使用。因此,改变电池热失控触发方式,提高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的可信度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装置及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能够提高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的可信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包括:
6.确定电池包中一个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反映所述电池单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7.将所述电池单体替换为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与所述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所述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所述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的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导热壳体和加热元件;
8.在电池热失控模拟时,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以使所述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
9.其中,依据如下公式控制所述加热元件的电流,以使所述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
[0010][0011]
式中,i(t
21
)为流过加热元件的电流,t
21
为发热装置的温度,m1为加热元件的质量,c
p1
为加热元件的比热容,m2为导热壳体的质量,c
p2
为导热壳体的比热容,f(t
21
)为发热装置的升温速率,r(t
21
)为加热元件的等效产热阻抗;
[0012]
或依据公式p=i(t
21
)2r(t
21
)控制所述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p,以使所述发热装置
的热特性曲线和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
[0013]
可选地,还包括:
[0014]
在电池热失控模拟时,若所述电池包未发生异常状态,则确定未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若所述电池包发生异常状态,则确定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
[0015]
可选地,采用方式一或方式二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度;
[0016]
方式一:基于加热功率-时间曲线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度;
[0017]
方式二:基于电流-时间曲线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度;
[0018]
其中,所述加热功率-时间曲线和所述电流-时间曲线均基于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生成。
[0019]
可选地,确定电池包中一个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具体包括:
[0020]
对所述电池单体进行绝热温升测试,得到绝热条件下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所述热特性曲线为温度-时间曲线或温度-温升速率曲线。
[00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包括:
[0022]
发热装置和控制器;
[0023]
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24]
所述发热装置用于替换电池包中的一个电池单体;所述发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与所述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所述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所述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的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
[0025]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电池热失控模拟时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以使所述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反映所述电池单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026]
所述发热装置,具体包括:
[0027]
导热壳体和加热元件;
[0028]
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导热壳体内部,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29]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的电流或加热功率,以使所述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所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
[0030]
其中,所述控制器依据如下公式控制所述加热元件的电流:
[0031][0032]
式中,i(t
21
)为流过加热元件的电流,t
21
为发热装置的温度,m1为加热元件的质量,c
p1
为加热元件的比热容,m2为导热壳体的质量,c
p2
为导热壳体的比热容,f(t
21
)为发热装置的升温速率,r(t
21
)为加热元件的等效产热阻抗;
[0033]
所述控制器依据如下公式控制所述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p:
[0034]
p=i(t
21
)2r(t
21
)。
[0035]
可选地,
[0036]
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丝或缠绕有加热线圈的磁性材料;
[0037]
所述导热壳体的形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形状相同,所述导热壳体的尺寸与所述电
池单体的尺寸相同,所述导热壳体位于所述电池单体所在电池包的位置处;
[0038]
所述电池单体的质量和所述电池单体的比热容的乘积等于第一乘积与第二乘积之和;所述第一乘积为所述导热壳体的质量与所述导热壳体的比热容的乘积;所述第二乘积为所述加热元件的质量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比热容的乘积。
[0039]
可选地,所述电池单体为电池包温度场中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或在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包进行降温处理后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
[004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包括:
[0041]
电池包;
[0042]
所述电池包内设置有上述的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
[0043]
可选地,还包括:
[0044]
检测装置;
[0045]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的状态;在所述电池包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检测装置生成未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的测试结果;在所述电池包处于异常状态时,所述检测装置生成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的测试结果。
[004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装置及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通过确定电池包中一个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并将电池单体替换为发热装置,保证发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与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的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在电池热失控模拟时,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以使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本发明的电池热失控触发方式不会向电池包内引入外部能量,并且每次进行电池热失控模拟时发热装置释放的能量相同,能够提高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的可信度。
[0047]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4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流程图;
[005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特性温度-时间曲线示意图;
[005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连接图;
[005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结构示意图;
[005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后的电池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5]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模拟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0056]
步骤101:确定电池包中一个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反映电池单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057]
电池包内有多个电池单体,不同类型的电池单体具有的热特性曲线不同。热特性曲线可以表征温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热特性曲线中温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电池单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当然,热特性曲线还可以表征温度与温升速率的对应关系,通过温升速率也可以看出电池单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058]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方法可以为: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热温升测试,得到绝热条件下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热特性曲线为温度-时间曲线或温度-温升速率曲线。
[0059]
可选的,绝热温升测试可以为arc(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er,加速量热仪)测试。arc测试是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的常用测试方法,使用绝热等温量热仪,设定“加热-等待-寻峰”的模式对电池单体进行测试。从而,得到绝热条件下的电池热失控的热特性曲线。图2为电池热特性温度-时间曲线,图2中t0为电池单体自加热起始温度,t1为电池单体自加热的起始时间,t2为电池单体热失控开始时间,时间间隔δt=t
2-t1,tc为电池单体热失控临界温度。在0-t1时间段内,对电池单体加热。在t
1-t2时间段内,电池单体自加热。当电池单体的温度大于tc时,说明电池单体发生了热失控。其中,t0揭示了电池单体内部的热稳定性,t0越高说明电池单体的热稳定性越好。tc越高,δt越大说明电池单体的热稳定性越好。
[0060]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从电池包中确定的电池单体可以为电池包温度场中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也可以为在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包进行降温处理后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其中,电池单体的温度值是根据每个电池单体所处的散热工况和自身的产热决定的,可以通过仿真或者整车试验确定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基于上述的电池单体确定方法可以找到电池包中安全风险比较大的单体电池来进行电池热失控模拟试验。可以理解的是,电池包温度场中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和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包进行降温处理后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可以为同一电池单体。另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电池单体选取规则,如选取易对周边电池单体带来热失控风险的电池单体。比如电池包中处于边缘的部分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除了与其他电池单体的接触面外,该电池单体的其他面对应的热阻较大,该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由于热量的主要传递方就是与其相邻的一个电池单体,与其相邻的一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急剧增加,造成热失控蔓延。
[0061]
步骤102:将电池单体替换为发热装置;发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与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的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发热装置包括导热壳体和加热元件。
[0062]
为了保证发热装置在试验时释放的能量与电池单体释放的能量相同或能量差值较小,需要使发热装置满足一定条件。基于热量计算公式q=mc
p
δt可知,δt为温度增量,质量m与比热容c
p
的乘积为热容量,当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的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时,发热装置释放的能量与电池单体释放的能量相同或能量差值较小。
[0063]
此外,还需要保证发热装置和电池单体向相邻电池以及周围环境具有相同或差距较小的换热面积。为了满足换热面积的要求,可以使发热装置的形状与电池单体的形状相同,并且发热装置的尺寸与电池单体的尺寸相同。
[0064]
当满足了发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与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的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以后,通过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能够达到发热装置释放的热量与电池单体释放的热量相同或相近,且传递给相邻电池单体的热量相同或相近。需要说明的是,理论上说,需要发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与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相同,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相同,但由于电池单体制造工艺等原因,不同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热容量难免有所差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保证的是发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与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的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和第二预设差值范围根据不同电池单体之间的换热面积、热容量的差异确定。当然还有发热装置本身制造工艺等因素也会对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和第二预设差值范围有一定影响,但一般应保证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和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小于等于不同电池单体之间的换热面积、热容量的差异。
[0065]
步骤103:在电池热失控模拟时,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以使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
[0066]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表征温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时,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以使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在同一时刻下温度的差值在第三预设差值范围内。而当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表征温度与温升速率的对应关系时,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以使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在同一温度下温升速率的差值在第四预设差值范围内。第三预设差值范围、第四预设差值范围即为预设相似度范围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预设差值范围、第四预设差值范围也是根据电池单体本身的差异、发热装置本身制造工艺等因素确定。总之,第一预设差值范围、第二预设差值范围、第三预设差值范围、第四预设差值范围的设置应能满足发热装置对电池单体的模拟需求。
[0067]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发热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采用方式一或方式二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
[0068]
方式一:基于加热功率-时间曲线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
[0069]
方式二:基于电流-时间曲线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
[0070]
其中,加热功率-时间曲线和电流-时间曲线均基于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生成。
[0071]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依据如下公式控制加热元件的电流,以使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
[0072][0073]
式中,i(t
21
)为流过加热元件的电流,t
21
为发热装置的温度,m1为加热元件的质量,c
p1
为加热元件的比热容,m2为导热壳体的质量,c
p2
为导热壳体的比热容,f(t
21
)为发热装置
的升温速率,r(t
21
)为加热元件的等效产热阻抗;
[0074]
作为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依据公式p=i(t
21
)2r(t
21
)控制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p,以使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
[0075]
本发明的电池热失控触发方式不会向电池包内引入外部能量,并且每次进行电池热失控模拟时发热装置释放的能量相同,能够提高进行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0076]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电池热失控模拟时,若电池包未发生异常状态,则确定未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若电池包发生异常状态,则确定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可选地,电池包的异常状态为爆炸、起火、泄漏、外壳破裂、其他电池单体热失控中的一种或多种。
[0077]
可选地,可以通过图像检测、温度采集、声音采集等方法判断电池包是否发生异常状态。
[0078]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电池热失控模拟时,采集电池包中与发热装置相邻的电池单体温度,根据相邻电池单体温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
[0079]
可选地,根据相邻电池单体温度的变化情况确定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具体包括:采用方式三或方式四确定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
[0080]
方式三:根据相邻电池单体的温升速率确定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当温升速率小于预设速率时,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为未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当温升速率不小于预设速率时,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为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
[0081]
方式四:根据相邻电池单体的温度值确定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当相邻电池单体的温度值小于热失控触发温度时,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为未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当相邻电池单体的温度值不小于热失控触发温度时,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结果为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
[008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如图3所示,该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3包括发热装置31和控制器32。发热装置31与控制器32连接。
[0083]
发热装置31用于替换电池包中的一个电池单体;发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与电池单体的换热面积的差值在第一预设差值范围内,发热装置的热容量与电池单体的热容量的差值在第二预设差值范围内。
[0084]
控制器32用于在电池热失控模拟时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以使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度范围内;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反映电池单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085]
可选地,控制器32可以基于加热功率-时间曲线控制发热装置31的温度,控制器32还可以基于电流-时间曲线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温度。其中,加热功率-时间曲线和电流-时间曲线均基于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生成。可选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是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热温升测试得到的绝热条件下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热特性曲线为温度-时间曲线或温度-温升速率曲线。
[0086]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发热装置31,具体包括:导热壳体和加热元件(图中未示出)。加热元件位于导热壳体内部,加热元件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加热元件的电流或加热功率,以使发热装置的热特性曲线和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相似度在预设相似
度范围内。
[0087]
可选地,控制器依据如下公式控制加热元件的电流:
[0088][0089]
式中,i(t
21
)为流过加热元件的电流,t
21
为发热装置的温度,m1为加热元件的质量,c
p1
为加热元件的比热容,f(t
21
)为发热装置的升温速率,r(t
21
)为加热元件的等效产热阻抗;
[0090]
控制器依据如下公式控制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p:
[0091]
p=i(t
21
)2r(t
21
)。
[0092]
可选地,加热元件为加热丝,控制器通过控制加热丝的电流实现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当然,加热元件还可以为缠绕有加热线圈的磁性材料,控制器通过控制加热线圈的交流电来实现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
[0093]
可选地,导热壳体的形状与电池单体的形状相同,导热壳体的尺寸与电池单体的尺寸相同,导热壳体位于电池单体所在电池包的位置处。这样可以保证发热装置和电池单体向相邻电池以及周围环境具有相同或差距较小的换热面积。
[0094]
可选的,电池单体的质量和电池单体的比热容的乘积等于第一乘积与第二乘积之和;第一乘积为导热壳体的质量与导热壳体的比热容的乘积;第二乘积为加热元件的质量与加热元件的比热容的乘积。这样可以保证发热装置在试验时释放的能量与电池单体释放的能量相同或能量差值较小。
[0095]
可选地,电池单体为电池包温度场中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或在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包进行降温处理后温度值最高的电池单体。这样可以使电池包中安全风险比较大的单体电池来进行电池热失控模拟试验,提高进行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的可信度。
[009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对图4的电池包结构进行了改进,图4中的电池包4包括多个电池单体41,电池单体相互串联连接。可选的电池单体可以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
[0097]
本发明的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包括:电池包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包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池包内设置有图3所示的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3。电池包5内有多个电池单体51,选取电池包5中的一个电池单体,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3位于选取的电池单体所在电池包的位置处。
[0098]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检测装置可以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在控制发热装置的温度依据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进行变化时触发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池包的状态;在电池包处于正常状态时,检测装置生成未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的测试结果;在电池包处于异常状态时,检测装置生成发生电池包热失控蔓延的测试结果。可选地,电池包的异常状态为爆炸、起火、泄漏、外壳破裂、其他电池单体热失控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该检测装置可以为温度检测装置、声音检测装置、具有图像识别功能的控制装置等。
[0099]
作为本发明一可选实施方式,在进行电池包热失控蔓延测试时,待测试的电池包
中电池单体的容量为120ah,电池单体尺寸为173mm
×
165mm
×
48mm,电池单体质量为2.1kg,电池单体的比热容为1100j/(kg
·
k)。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采用金属材质的导热壳体内设置加热丝的方式。其中,加热丝的质量和比热容分别为m1和c
p1
,导热壳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分别为m2和c
p2
。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的尺寸设置成电池单体的尺寸,即导热壳体的尺寸也为173mm
×
165mm
×
48mm。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中加热丝和导热壳体的质量和比热容满足:
[0100]
m1c
p1
m2c
p2
=2.1kg
×
1100j/(kg
·
k)
[0101]
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可以通过设定加热功率对加热丝输入对应的电流,来实现电池单体的热特性曲线的输出。
[0102]
在绝热环境下,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满足能量守恒方程:
[0103]
(m1c
p1
m2c
p2
)f(t
21
)=i(t
21
)2r(t
21
)
[0104]
式中,f(t
21
)代表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的升温速率,t
21
为发热装置的温度,i(t
21
)代表流过加热丝的电流,r(t
21
)代表加热丝的等效产热阻抗,即代表控制器的加热速率。f(t
21
)与电池单体的绝热升温速率函数f(t
11
)相同,f(t
11
)由arc测试进行标定,t
11
为电池单体的温度。r(t
21
)是加热丝的特性,可以提前标定。已知f(t
21
)和r(t
21
)后可以由下式得到i(t
21
):
[0105][0106]
进而得到控制器设定的加热功率i(t
21
)2r(t
21
),加热功率也是关于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温度t
21
的函数。
[0107]
对电池包的热失控蔓延测试系统的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0108]
(1)对电池包中的120ah电池单体进行arc测试,从而得到电池的温度-温升速率曲线,即电池的绝热升温速率函数f(t
11
)。f(t
21
)=f(t
11
)。利用能量守恒方程公式和i(t
21
)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的加热功率文件。
[0109]
(2)使用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更换电池包中作为热失控触发的电池单体,完成电池包的改装。
[0110]
(3)电池热失控模拟装置通过控制器设定的加热功率实现电池热特性曲线输出。
[0111]
(4)通过观察电池包是否出现爆炸、起火、泄漏、外壳破裂、其他电池单体热失控等情况,判断电池包是否发生热失控蔓延,完成热失控蔓延测试。
[01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13]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
的部分说明即可。
[0114]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