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23:14: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


背景技术:

2.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工作平台,现有技术中,脚手架一般采用从下往上的搭接模式,主要以碗扣式脚手架为主,脚手架的搭建安装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钢材,并且脚手架采用整体搭接模式,底部脚手架的安装不规范极易对脚手架整体安全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优化了脚手架结构及安装形式,使其可以在每层建筑物上单独安装,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简化了安装结构,适合在各种建筑物施工中使用。
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能够固定安装于建筑物墙体表面,至少由如下部件构成:固定机构,其将连接板、拉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建筑物墙体表面;连接板,其贴合于建筑物墙体表面并向脚手架基板传递承载力,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固定机构的安装孔;以及脚手架基板,其与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脚手架基板上设有耳板;拉杆,其另一端以可枢转方式通过连接机构与耳板连接,将固定机构的拉力传递至脚手架基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脚手架基板一体地成型。脚手架基板与连接板垂直连接一体成型,固定机构将连接板及拉杆安装于建筑物表面,为连接板及脚手架基板提供支撑力及拉力;利用固定机构的承载力及拉力将脚手架基板固定于建筑物外表面,形成固定的工作平台,减少了脚手架的下部支撑结构,简化了安装。
6.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预埋于建筑物墙体内,并具有:贴合部,其位于固定机构尾部,所述贴合部与建筑物墙体表面紧密贴合;承载部,其穿透建筑物墙体,并凸出于建筑物墙体表面;固定部,位于固定机构头部,其与承载部一体成型,在固定部外表面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螺纹;以及限制孔,所述限制孔径向穿透所述固定部;锁紧部,其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螺纹相匹配,对所述连接板进行固定锁紧;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限制孔后对锁紧部的位置进行限定。固定机构预埋在建筑物本体内,两者相互结合紧密形成足够的摩擦力,固定机构尾部的贴合部贴合于建筑物表面,为固定机构提供反向的拉力;承载部凸出于建筑物表面,为连接板提供安装位,固定部设置的螺纹与限制孔、锁紧部相互配合,对连接板形成足够的限定;限位杆对锁紧部再次限定,避免锁紧部的滑脱,保证足够的安全性。
7.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包括,嵌合部,其容纳凸出于建筑物墙体表面的承载部,并与之紧密贴合;紧固部,其容纳所述固定部并使之穿透。嵌合部使承载部嵌入连接板内,对连接板起支撑作用,紧固部容纳固定机构的固定部并使之穿透,以此使固定机构完成安装限定。
8.优选地,所述拉杆包括,上拉杆,其一端设有与所述固定机构配合的固定板;下拉杆,其一端设有与耳板连接的连接环;花篮螺栓,其将上拉杆、下拉杆未连接的一端进行连接限位。上下拉杆分别与固定机构与耳板连接,花篮螺栓将上下拉杆连接,用以调整拉杆的状态,使之对脚手架基板提供足够的拉力。
9.优选地,所述脚手架基板垂直方向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包括若干护栏横档及连接孔。防护栏为高程建筑搭建脚手架提供防护,避免了高处坠落及建筑材料的掉落形成的安全事故间隔设置的护栏横档在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减少了护栏整体的重量。
10.优选地,所述耳板底边与脚手架基板固定连接,所述耳板外侧边与所述防护栏固定连接。耳板与脚手架基板、防护栏分别连接,将拉杆的拉力均匀的传递,使整体脚手架受力更稳定。
11.优选地,还包括副拉杆,其一端设有固定板,与拉杆连接于同一固定机构;所述副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孔螺栓连接。副拉杆连接固定机构与防护栏,对脚手架基板形成多重朝向建筑物的拉力,增强了脚手架的承载力及稳定性。
12.优选地,所述脚手架基板上一体成型有接合部件,所述接合部件包括,承插部,与脚手架基板处于同一水平面;承接部,凹陷于脚手架基板设置,其凹陷处形状及厚度与承插部相匹配。在脚手架基板上设置承插部与承接部,使相互安装的脚手架形成一个整体,以及,脚手架基板可分为承插脚手架基板与承接脚手架基板,两者相互间隔安装;抑或是,一块脚手架基板上同时设置承插部与承接部,安装时同时插入形成整体。
13.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是销或螺栓,该销或螺栓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连接环和耳板安装。销或螺栓将吊杆的连接环与耳板整体贯通安装,拉杆可以枢转的方式进行位置调节,并改变固定机构的安装位置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形状需求;并可将两块脚手架基板上的耳板同时贯通使用一根吊杆进行安装固定,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拉的安装工作。
14.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是销或螺栓,该销或螺栓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拉杆和耳板安装。拉杆也可以使用一体式拉杆,在拉杆上设置销或螺栓的安装孔,减少连接环的焊接,拉杆的整体刚性更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脚手架基板结构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结构图;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拉杆结构图;
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脚手架基板结构图二;
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脚手架基板结构图三;
21.附图标记:10、建筑物本体,20、固定机构,21、贴合部,22、承载部,23、固定部,24、锁紧部,25、限制孔,26、限位杆,30、脚手架基板,301、承插部,302、承接部,303、耳板,31、连接板, 32、安装孔,321、嵌合部,322、紧固部,33、防护栏,331、护栏横档,332、连接孔,40、拉杆,41、上拉杆,411、固定板,42、下拉杆,421、连接环,43、花篮螺栓,44、副拉杆,50、脚手架基板a, 60、脚手架基板b。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局限于此。
23.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安装在建筑物本体10表面,形成一定的工作平台。所述建筑施工脚手架包括预埋在建筑物本体内的固定机构20,所述固定机构20的承载部22预埋在建筑物本体10内,并部分凸出于建筑物本体10外表面,承载部22 的尾部连接有贴合部21,所述贴合部21与建筑物本体10内表面紧密贴合,为承载部22提供反向拉力,承载部22的头部一体地成型有固定部23,固定部23外表面设有螺纹,与锁紧部24的内螺纹形成配合,固定部23上还开设有径向穿透其本体的限制孔25,用于安装限位杆 26以对锁紧部24进行再次位置限定,防止锁紧部24的脱落。
24.连接板31与脚手架基板30一体成型,连接板31上开设有安装孔32,安装孔32内设置有嵌合部321,与固定机构20的承载部22 相配合;紧固部322,与固定机构20的固定部23相配合,所述固定机构20的固定部23穿透安装孔32后,承载部22嵌入安装孔32内,与嵌合部321紧密邻接,形成对连接板31的支撑及位置限定;锁紧部24与固定部23外表面的螺纹配合旋入,锁紧后对连接板31位置进行锁止及限定,固定部23的本体上沿径向还开设有限制孔25,与限位杆26配合对锁紧部24进行位置限定,避免锁紧部24的滑动与脱落,以形成对连接板31位置的再次限定。
25.固定机构20与连接板31安装完成后,对整体脚手架基板30的位置进行了限定,脚手架基板30上与连接板31垂直的两边分别设置有接合部,分别为一个承插部301和一个承接部302,两个相邻的脚手架基板30通过承插部301与承接部302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并对彼此的位置进行限定;两块脚手架基板30完成连接后,安装在脚手架基板30上的耳板303相互形成容纳螺栓及下拉杆42上连接环 421的安装位,将下拉杆42的连接环421置入两块耳板303形成的容纳腔,螺栓从一块耳板303侧穿入,将两块耳板303及连接环421穿透完成连接,下拉杆42与上拉杆41通过花篮螺栓43完成相互对接形成拉杆40,拉杆40以螺栓为轴心以垂直于脚手架基板30的方向可枢转的调整上拉杆41上固定板411的位置,使之与预埋在建筑物本体内10的位于脚手架基板30上方的固定机构20相连接。
26.通过拉杆40的枢转将上拉杆41的固定板411位置调整后,通过固定机构20的连接,将上拉杆41的固定板411与副拉杆的固定板与建筑物进行固定安装,其中,副拉杆的构造与上拉杆41的构造类似,副拉杆的另一端穿入防护栏33上设置的连接孔322,通过螺栓与副拉杆端部设置的螺纹相互作用,对副拉杆及防护栏33的连接进行固定;调整拉杆上的花篮螺栓43,使上拉杆41与下拉杆42张紧,对脚手架基板30产生拉力,以此完成整个脚手架的安装。
27.实施例2,在对某些建筑物进行施工改造时,固定机构无法与建筑物本体进行同时施工预埋,可用悬挂螺钉或膨胀螺栓作为连接板及拉杆的固定机构使用,安装时,将悬挂螺钉或膨胀螺栓钉入建筑物本体内后,对连接板及拉杆进行固定安装。
28.实施例3,将脚手架基板分为承插板与承接板,并加大承插部与承接部的作用面,脚手架基板a 50两侧皆为承插部301,脚手架基板 b60两侧皆为承接部302,将两块脚手架基板a间隔与建筑物的固定连接后,再将脚手架基板b置于两块脚手架基板a之间,完成脚手
架的整体安装,可以减少对脚手架基板b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工作,拉杆的拉力作用和承插部承接部的相互作用,能对脚手架基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并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
29.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