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22:0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3.在一些超大基坑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软弱土分布广泛的地区,如何做好基坑支护,为基坑内建筑的施工提供安全的支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持续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的基坑支撑结构,结构单一,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适用于软弱土广泛分布的施工区域,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采用格构柱与抗拔桩组合,有效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其包括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自顶板向下延伸至底板,所述底板的下部设置有抗拔桩;所述混凝土柱的中部设置有格构柱,所述格构柱沿混凝土柱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穿过所述底板延伸至所述抗拔桩的内部;所述格构柱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于顶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端板和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数量为多个,其穿孔焊接于所述端板,所述连接筋置入所述顶板,所述端板坡口熔焊于所述格构柱的顶部。
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混凝土柱为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混凝土柱的顶部及其与底板的交接处采用高强灌浆料注浆。
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底板中配置有止水钢板,其垂直于所述格构柱的长度方向设置。
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底板的下部设置有底梁,所述底梁的下侧配置有梁底垫层。
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梁底垫层与所述格构柱下端的距离为4m。
11.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筋的直径为24mm,其数量为12件;所述连接筋间隔均匀设置于所述端板。
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端板为矩形钢板,其厚度为25mm。
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格构柱包括角钢和矩形板,所述角钢竖向设置于格构柱的角部,所述矩形板沿所述角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角钢的尺寸为50mm
×
50mm
×
4mm,相邻矩形板之间的间距大于200mm。
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止水钢板为镀锌钢板,其厚度为3mm-8mm。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适用于软弱土广泛分布的施工区域,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采用格构柱与抗拔桩组合,有效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对应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组件的横向截面图;
22.图4是图1中对应虚线框中的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24.10.混凝土柱;20.顶板;30.底板;40.抗拔桩;50.格构柱;60.连接组件;61.端板;62.连接筋;70.止水钢板;81.底梁;82.梁底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图1至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6.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7.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28.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包括混凝土柱10,所述混凝土柱10自顶板20向下延伸至底板30,所述底板30的下部设置有抗拔桩40;所述混凝土柱10的中部设置有格构柱50,所述格构柱50沿混凝土柱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穿过所述底板30延伸至所述抗拔桩40的内部。
29.进一步地,所述格构柱50通过连接组件60连接于顶板20,所述连接组件60包括端板61和连接筋62,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连接筋62的数量为多个,其穿孔焊接于所述端板61,所述连接筋62置入所述顶板20,所述端板61坡口熔焊于所述格构柱50的顶部。
30.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62的直径为24mm,其数量为12件;所述连接筋62间隔均匀设置于所述端板61。所述端板61为矩形钢板,其厚度为25mm。
3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凝土柱10为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混凝土柱10的顶
部及其与底板30的交接处采用高强灌浆料注浆。具体地,格构柱50为永久性的格构柱,先围绕格构柱10搭设操作平台,再仔细清理干净格构柱,然后在格构柱10外周绑扎钢筋,采用铝模 自密实混凝土 顶部高强灌浆料注浆施工工艺。立柱混凝土施工时,柱上端的顶板20已施工完毕,混凝土柱10的内部设置格构柱50,格构柱50外周钢筋密集,因此无法用插入振捣,因此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又由于格构柱50顶部与底板30交接处混凝土难以浇筑密实,因此采用高强灌浆料对柱顶注浆。
32.所述底板30中配置有止水钢板70,如图4所示,止水钢板70垂直于所述格构柱50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保证良好的防水性,避免止水钢板70锈蚀,所述止水钢板70为镀锌钢板,其厚度为3mm-8mm。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30的下部设置有底梁81,如图4所示,所述底梁81的下侧配置有梁底垫层82。进一步地,所述梁底垫层82与所述格构柱50下端的距离为4m。
3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格构柱50包括角钢和矩形板,所述角钢竖向设置于格构柱50的角部,所述矩形板沿所述角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角钢的尺寸为50mm
×
50mm
×
4mm,相邻矩形板之间的间距大于200mm,以保证格构柱50的强度。
35.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超大基坑辅助施工的支撑结构,适用于软弱土广泛分布的施工区域,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采用格构柱与抗拔桩组合,有效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36.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