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安全拉手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8:46: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拉手。


背景技术:

2.汽车安全拉手是汽车中重要的零部件,一般安装于车辆顶棚两侧,以供乘员握持,确保人身安全。现有技术中,汽车安全拉手一般包括拉手本体和两个基座,基座通过硬装的方式安装在拉手本体上,需要用很大的力将基座强行按入拉手本体上的安装空间。因此基座拆装比较麻烦,装配效率低,且装配过程中零件容易受力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基座与拉手本体装配的便捷性,提高装配效率,避免装配过程中零件损坏。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拉手,包括主体部、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一衬套、第二衬套、第三衬套、第四衬套、第一锁紧插片、第二锁紧插片、阻尼器和弹簧组件,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三铰接孔和第四铰接孔,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销轴贯穿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所述阻尼器和所述第一锁紧插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之间,使所述第一衬套的一端进入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衬套的一端进入所述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三衬套和所述第四衬套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弹簧组件和所述第二锁紧插片设置在所述第三衬套和所述第四衬套之间,使所述第三衬套的一端进入所述第三铰接孔,所述第四衬套的一端进入所述第四铰接孔。
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汽车安全拉手的主体部与基座的连接结构设计巧妙,基座装配时先将衬套移动到安装槽内,插入锁紧插片推动衬套进入对应的铰接孔,保证基座与主体部连接稳固,该装配过程简单,不需要施加很大的作用力强行安装,可以大幅提高装配效率,避免装配过程中零件损坏。且该汽车安全拉手的两个销轴完全隐藏在主体部内,不会外露,改善了外观效果,提升拉手的档次感。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插片与所述第二锁紧插片均包括两个锁紧块,所述第一锁紧插片的两个锁紧块夹住所述第一销轴形成卡接结构,所述第二锁紧插片的两个锁紧块夹住所述第二销轴形成卡接结构。由此锁紧插片与销轴卡接,连接可靠,避免脱落。
7.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块的延伸端为尖形,且所述锁紧块的延伸端具有导向斜面。由此便于锁紧插片插入阻尼器/弹簧组件和衬套之间,避免锁紧插片安装过程中损坏。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座包括第一座体、第一盖板和第一连接螺钉,所述第一连接螺钉的螺母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上,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座体穿出,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座体连接并覆盖所述第一连接螺钉的螺母端,所述第二基座包括第二座体、第二盖板和第二连接螺钉,所述第二连接螺钉的螺母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另一端从所述第二
座体穿出,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座体连接并覆盖所述第二连接螺钉的螺母端。连接螺钉用于拉手固定安装在汽车上,设置盖板可以遮挡连接螺钉,避免连接螺钉外露,起到防尘和美观的作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插片和所述第二锁紧插片均包括限位面,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均包括支撑面,所述第一锁紧插片的限位面与所述第一座体的支撑面相抵,所述第二锁紧插片的限位面与所述第二座体的支撑面相抵。由此锁紧插片的限位面与座体的支撑面配合,限定锁紧插片的安装位置,保证锁紧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插片和所述第二锁紧插片均包括定位面,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均包括压筋,所述第一锁紧插片的定位面与所述第一盖板的压筋相抵,所述第二锁紧插片的定位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压筋相抵。由此盖板的压筋与锁紧插片的定位面配合,防止锁紧插片脱落。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所述第三衬套和所述第四衬套均包括柱体部和底板部,所述第一座体包括第一装配板和第二装配板,所述第一装配板上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板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衬套的柱体部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并进入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衬套的柱体部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并进入所述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座体包括第三装配板和第四装配板,所述第三装配板上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第四装配板上设有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三衬套的柱体部穿过所述第三装配孔并进入所述第三铰接孔,所述第四衬套的柱体部穿过所述第四装配孔并进入所述第四铰接孔。由此衬套与装配板配合,可以定向活动,便于基座与本体部装配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套、所述第二衬套、所述第三衬套和所述第四衬套均包括定位筋,所述第一装配板、所述第二装配板、所述第三装配板和所述第四装配板上均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衬套的定位筋进入所述第一装配板的定位槽,所述第二衬套的定位筋进入所述第二装配板的定位槽,所述第三衬套的定位筋进入所述第三装配板的定位槽,所述第四衬套的定位筋进入所述第四装配板的定位槽。由此衬套上的定位筋与装配板上的定位槽配合,保证衬套不会打滑转动。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部与所述柱体部相对的一侧壁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筋,所述阻尼器上的第一限位筋进入所述第一衬套的限位槽,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套和安装在所述弹簧套内的扭簧,所述弹簧套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进入所述第四衬套的限位槽。由此阻尼器/弹簧套上的限位筋与衬套的限位槽配合,使阻尼器/弹簧套定位,不会随主体部转动。扭簧设置在弹簧套内,有利于提高拉手的档次感,而且可以保护扭簧,防止弹簧与轴销摩擦产生异响,延长拉手的使用寿命。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挂钩。由此能增强拉手的功能性,且第二座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挂钩结构强度高,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安全拉手的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安全拉手的爆炸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部的结构图一;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部的结构图二;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基座、第一销轴、第一衬套、第二衬套、第一锁紧插片和阻尼器的装配结构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基座的结构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基座、第二销轴、第三衬套、第四衬套、第二锁紧插片和弹簧组件的装配结构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基座的结构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锁紧插片的结构图;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衬套的结构图;
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尼器的结构图;
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簧组件的结构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主体部,101-第一安装槽,102-第二安装槽,103-第一铰接孔,104-第二铰接孔,105-第三铰接孔,106-第四铰接孔,21-第一基座,211-第一座体,2111-第一装配板,2112-第一装配孔,2113-第二装配板,2114-第二装配孔,2115-定位槽,2116-支撑面,212-第一盖板,2121-压筋,213-第一连接螺钉,22-第二基座,221-第二座体,2211-第三装配板,2212-第三装配孔,2213-第四装配板,2214-第四装配孔,2215-挂钩,222-第二盖板,223-第二连接螺钉,31-第一销轴,32-第二销轴,41-第一衬套,411-柱体部,412-底板部,413-定位筋,414-限位槽,42-第二衬套,43-第三衬套,44-第四衬套,51-第一锁紧插片,511-锁紧块,512-导向斜面,513-限位面,514-定位面,52-第二锁紧插片,60-阻尼器,601-第一限位筋,70-弹簧组件,701-弹簧套,702-扭簧,703-第二限位筋。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记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
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结合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安全拉手,包括主体部10、两个基座、两个销轴、四个衬套、两个锁紧插片、阻尼器60和弹簧组件70。主体部10为u形,其两端用于与汽车顶棚或其他部位连接,中部用于供驾乘者握持。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主体部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两个基座分别定义为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第一基座21部分进入第一安装槽101与主体部10转动连接,第二基座22部分进入第二安装槽102与主体部10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安装槽101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铰接孔103和第二铰接孔104,第一铰接孔103和第二铰接孔104相对设置,第二安装槽102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三铰接孔105和第四铰接孔106,第三铰接孔105和第四铰接孔106相对设置。四个衬套分别定义为第一衬套41、第二衬套42、第三衬套43和第四衬套44,两个销轴分别定义为第一销轴31和第二销轴32,第一衬套41和第二衬套42活动设置在第一基座21上,第一销轴31贯穿第一衬套41和第二衬套42,第一衬套41和第二衬套42可以沿第一销轴31移动。第三衬套43和第四衬套44活动设置在第二基座22上,第二销轴32贯穿第三衬套43和第四衬套44,第二销轴32贯穿第三衬套43和第四衬套44可以沿第二销轴32移动。两个锁紧插片分别定义为第一锁紧插片51和第二锁紧插片52,阻尼器60和第一锁紧插片51设置在第一衬套41和第二衬套42之间,其中第一锁紧插片51通过插入方式固定在第一衬套41和阻尼器60之间,起到限位固定作用,使第一衬套41的一端进入第一铰接孔103,第二衬套42的一端进入第二铰接孔104,由此实现第一基座21与主体部10转动连接。类似的,弹簧组件70和第二锁紧插片52设置在第三衬套43和第四衬套44之间,其中第二锁紧插片52通过插入方式固定在第四衬套44和弹簧组件70之间,起到限位固定作用,使第三衬套43的一端进入第三铰接孔105,第四衬套44的一端进入第四铰接孔106,由此实现第二基座22与主体部10转动连接。
36.本实施例的汽车安全拉手设计巧妙,两个销轴完全隐藏在主体部10内,不会外露,改善了外观效果,提升拉手的档次感;基座装配时先将衬套移动到安装槽内,插入锁紧插片推动衬套进入对应的铰接孔,保证基座与主体部10连接稳固,该装配过程简单,不需要施加很大的作用力强行安装,可以大幅提高装配效率,避免装配过程中零件损坏。
37.结合图5和图6所示,第一基座21包括第一座体211、第一盖板212和第一连接螺钉213。第一连接螺钉213螺母端设置在第一座体211上,另一端从第一座体211穿出,用于与汽车连接。第一盖板212与第一座体211连接并覆盖第一连接螺钉213的螺母端,避免第一连接螺钉213外露,起到防尘和美观的作用。第一盖板212与第一座体211铰接,可以转动打开,便于拉手拆装时转动第一连接螺钉213。第一座体211包括第一装配板2111和第二装配板2113,第一装配板211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2112,第二装配板2113上设有第二装配孔2114。第一衬套41的一端从第一装配孔2112穿过并进入第一铰接孔103,另一端位于第一装配板2111和第二装配板2113之间,第一装配板2111限制了第一衬套41的活动方向,保证第一基座21安装时第一衬套41的一端会进入第一铰接孔103;第二衬套42的一端从第二装配孔2114穿过并进入第二铰接孔104,另一端位于第一装配板2111和第二装配板2113之间,第二
装配板2113限制了第二衬套42的活动方向,保证第一基座21安装时第二衬套42的一端会进入第二铰接孔104。
38.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二基座22包括第二座体221、第二盖板222和第二连接螺钉223。第二连接螺钉223螺母端设置在第二座体221上,另一端从第二座体221穿出,用于与汽车连接。第二盖板222与第二座体221连接并覆盖第二连接螺钉223的螺母端,避免第二连接螺钉223外露,起到防尘和美观的作用。第二盖板222与第二座体221铰接,可以转动打开,便于拉手拆装时转动第二连接螺钉223。第二座体221包括第三装配板2211和第四装配板2213,第三装配板2211上设有第三装配孔2212,第四装配板2213上设有第四装配孔2214。第三衬套43的一端从第三装配孔2212穿过并进入第三铰接孔105,另一端位于第三装配板2211和第四装配板2213之间,第三装配板2211限制了第三衬套43的活动方向,保证第二基座22安装时第三衬套43的一端会进入第三铰接孔105;第四衬套44的一端从第四装配孔2214穿过并进入第四铰接孔106,另一端位于第三装配板2211和第四装配板2213之间,第四装配板2213限制了第四衬套44的活动方向,保证第二基座22安装时第四衬套44的一端会进入第四铰接孔106。
39.进一步地,第二座体221上还设有挂钩2215,可以增强拉手的功能性。且第二座体221为一体成型结构,挂钩2215的结构强度高,制造成本低。
40.本实施例中两个锁紧插片的结构相同,以第一锁紧插片51为例,其结构如图9所示,锁紧插片包括两个锁紧块511,两个锁紧块511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可以与销轴卡接形成可靠连接,避免锁紧插片脱落。具体地,第一基座21装配时,第一锁紧插片51的两个锁紧块511夹住第一销轴31形成卡接结构;第二基座22装配时,第二锁紧插片52的两个锁紧块511夹住第二销轴32形成卡接结构。较佳地,锁紧块511的延伸端为尖形,且锁紧块511的延伸端具有导向斜面512,由此便于锁紧插片插入阻尼器60/弹簧组件70和衬套之间,避免锁紧插片安装过程中损坏。
41.锁紧插片具有限位面513和定位面514,限位面513和定位面514均为平面结构。第一座体211和第二座体221均包括支撑面2116,支撑面2116为平面结构,其用于与锁紧插片的限位面513配合。具体地,第一锁紧插片51的限位面513与第一座体211的支撑面2116相抵,第二锁紧插片52的限位面513与第二座体221的支撑面2116相抵,由此支撑面2116限定了锁紧插片的安装位置,保证锁紧效果。第一盖板212和第二盖板222均包括压筋2121,其用于与锁紧插片的定位面514配合,压筋2121与定位面514的接触部位为平面结构。具体地,第一盖板212关闭时,第一盖板212的压筋2121与第一锁紧插片51的定位面514相抵;第二盖板222关闭时,第二盖板222的压筋2121与第二锁紧插片52的定位面514相抵,由此压筋2121与定位面514配合,防止锁紧插片脱落。
42.本实施例中四个衬套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衬套41为例,其结构如图10所示,衬套包括柱体部411和底板部412。柱体部411为圆柱形,底板部412为圆盘形,柱体部411的尺寸与装配孔和铰接孔匹配,底板部412的直径大于柱体部411,柱体部411穿过装配孔后,底板部412与装配板相抵形成限位结构。衬套上还设有定位筋413,各装配板上设有与定位筋413配合的定位槽2115,定位筋413便于衬套安装定位,避免衬套打滑转动。具体各衬套与基座的连接关系如下,第一衬套41的柱体部411穿过第一装配孔2112并进入第一铰接孔103,第一衬套41的定位槽2115进入第一装配板2111的定位槽2115;第二衬套42的柱体部411穿过第
二装配孔2114并进入第二铰接孔104,第二衬套42的定位槽2115进入第二装配板2113的定位槽2115;第三衬套43的柱体部411穿过第三装配孔2212并进入第三铰接孔105,第三衬套43的定位槽2115进入第三装配板2211的定位槽2115;第四衬套44的柱体部411穿过第四装配孔2214并进入第四铰接孔106,第四衬套44的定位槽2115进入第四装配板2213的定位槽2115。衬套的底板部412与柱体部411相对的一侧壁面上设有限位槽414,用于对阻尼器60和弹簧组件70进行限位。
43.主体部10转动复位时,阻尼器60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主体部10转动过快。结合图11所示,阻尼器60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筋601,阻尼器60上的第一限位筋601进入第一衬套41的限位槽414,由此使阻尼器60定位,不会随主体部10转动。
44.弹簧组件70用于使主体部10自动复位,结合图12所示,弹簧组件70包括弹簧套701和安装在弹簧套701内的扭簧702,扭簧702的两端分别与主体部10和第二座体221连接。扭簧702设置在弹簧套701内,有利于提高拉手的档次感,而且可以保护扭簧702,防止弹簧与轴销摩擦产生异响,延长拉手的使用寿命。弹簧套70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筋703,第二限位筋703进入第四衬套44的限位槽414,由此使弹簧套701定位,不会随主体部10转动。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