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干式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4:29: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压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变压器线圈安装完成后,往往需要对变压器线圈进行固定,而传统的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是通过螺柱、螺母和压紧底板配合,进而对线圈进行压紧,而在变压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只通过一根螺柱进行固定,往往压紧力较小,且螺纹在压紧底板的中心处,压紧底板侧面对线圈的压紧力往往小于中部的压紧力,使得线圈发生位移,且最外侧的高压线圈往往所受到的晃动力最大,由于没有外界的支撑,往往会使得高压线圈发生位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包括高压线圈、低压线圈、上夹件、绝缘筒和四个压机装置,每个压机装置均包括压紧底板、侧面抵紧机构、压板和两个压紧加强机构,压紧底板的底部右侧设置有用于对高压线圈进行压紧的高压线圈防滑垫,且压紧底板的底部左侧设置有用于对低压线圈进行压紧的低压线圈防滑垫,压紧底板的顶部通过滑动组件与压板上下滑动连接,侧面抵紧机构插设在压紧底板与压板之间,压板的顶部设置有四个连接条,每两个连接条与一个压紧加强机构可拆卸连接,压紧器的底部卡设在压板的顶部,压紧器的顶部与上夹件的底部抵触,压紧加强机构的顶部与上夹件上的方管抵触。
6.进一步的,滑动组件包括四个导柱和限位圆板,每个导柱的顶部均穿过压板,压板上开设有供导柱穿过的导孔,四个限位圆板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导柱上。
7.进一步的,侧面抵紧机构包括水平滑板、延伸竖板、防滑垫和弧形压板,水平滑板卡设在压紧底板内,压紧底板上开设有供水平滑板卡入的容纳滑槽,延伸竖板固定安装在水平滑板的端部,防滑垫固定安装在水平滑板的顶部,防滑垫的顶部与压板的底部抵触,弧形压板固定安装在延伸竖板的底部左侧。
8.进一步的,压紧器包括腰形压板、第一螺柱和抵紧螺母,腰形压板卡设在压板内,压板的顶部开设有供腰形压板卡入的腰形卡槽,第一螺柱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腰形压板的顶部,第一螺柱的顶部穿过上夹件的方管,方管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柱穿过的避让孔,抵紧螺母啮合在第一螺柱上,抵紧螺母的顶部与方管的底部抵触。
9.进一步的,每个压紧加强机构均包括支撑底板、第二螺柱和支撑螺管,支撑底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导柱的两个条形避让缺口,两个连接条分别卡设在两个条形避让缺口内,第二螺柱固定安装在支撑底板的顶部,支撑螺管啮合连接在第二螺柱的外缘上,支撑螺管的顶部与上夹件的方管底部抵触。
10.进一步的,支撑螺管的外缘为六边形结构。
11.进一步的,压紧加强机构还包括两个连接螺钉,每个连接螺钉的一端穿过支撑底
板的侧壁且与连接条啮合连接,连接条上开设有供连接螺钉啮合的螺纹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干式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通过压紧加强机构,对压紧底板的侧面压力进行增强,减少线圈发生位移的情况,且通过侧面抵紧机构对高压线圈的侧面进行支撑,减少高压线圈发生位移概率,且侧面抵紧机构调节方便,不需要工人通过拧动螺钉进行调节,节约了工人大量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6为压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压紧加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1、高压线圈;1a、导柱;1b、限位圆板;
23.2、低压线圈;3、上夹件;4、绝缘筒;
24.5、压紧底板;5a、容纳滑槽;
25.6、侧面抵紧机构;6a、水平滑板;6b、延伸竖板;6c、防滑垫;6d、弧形压板;
26.7、压紧加强机构;7a、支撑底板;7b、第二螺柱;7c、支撑螺管;7d、连接螺钉;
27.8、压板;
28.9、压紧器;9a、腰形压板;9b、第一螺柱;9c、抵紧螺母;
29.10、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1.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32.参照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干式变压器线圈压紧装置,包括高压线圈1、低压线圈2、上夹件3、绝缘筒4和四个压机装置,每个压机装置均包括压紧底板5、侧面抵紧机构6、压板8和两个压紧加强机构7,压紧底板5的底部右侧设置有用于对高压线圈1进行压紧的高压线圈防滑垫,且压紧底板5的底部左侧设置有用于对低压线圈2进行压紧的低压线圈防滑垫,压紧底板5的顶部通过滑动组件与压板8上下滑动连接,侧面抵紧机构6插设在压紧底板5与压板8之间,压板8的顶部设置有四个连接条10,每两个连接条10与一个压紧加强机构7可拆卸连接,压紧器9的底部卡设在压板8的顶部,压紧器9的顶部与上夹件3 的底部抵触,压紧加强机构7的顶部与上夹件3上的方管抵触。
33.滑动组件包括四个导柱1a和限位圆板1b,每个导柱1a的顶部均穿过压板8,压板8上开设有供导柱1a穿过的导孔,四个限位圆板1b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导柱1a上。通过设置导柱1a,将使得压板8能够沿着导柱1a进行竖直滑动,使得侧面抵紧机构6能够在压板8与压紧底板5之间进行滑动。
34.侧面抵紧机构6包括水平滑板6a、延伸竖板6b、防滑垫6c和弧形压板6d,水平滑板6a 卡设在压紧底板5内,压紧底板5上开设有供水平滑板6a卡入的容纳滑槽5a,延伸竖板6b 固定安装在水平滑板6a的端部,防滑垫6c固定安装在水平滑板6a的顶部,防滑垫6c的顶部与压板8的底部抵触,弧形压板6d固定安装在延伸竖板6b的底部左侧。通过水平滑板6a 在容纳滑槽5a内进行滑动,进而调节延伸竖板6b的位置,当弧形压板6d的内侧与高压线圈1的外缘贴合后,通过压板8的重力,将对防滑垫6c进行下压,且由于防滑垫6c与压板 8之间距离摩擦力,将使得水平滑板6a无法在进行滑动,进而完成弧形压板6d的临时固定,防滑垫6c可采用橡胶防滑垫。
35.压紧器9包括腰形压板9a、第一螺柱9b和抵紧螺母9c,腰形压板9a卡设在压板8内,压板8的顶部开设有供腰形压板9a卡入的腰形卡槽,第一螺柱9b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腰形压板9a的顶部,第一螺柱9b的顶部穿过上夹件3的方管,方管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柱9b穿过的避让孔,抵紧螺母9c啮合在第一螺柱9b上,抵紧螺母9c的顶部与方管的底部抵触。当侧面抵紧机构6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再通过工人转动抵紧螺母9c,将使得抵紧螺母9c在第一螺柱9b上进行啮合转动,使得抵紧螺母9c的顶部与上夹件3上方管的底部抵触,进而完成对线圈的压紧,且在压紧的过程中,压板8将对防滑垫6c进行挤压,使得水平滑板6a无法在容纳滑槽5a上进行滑动,进而完成弧形压板6d的固定,使得弧形压板6d对高压线圈1 的外缘进行支撑。
36.每个压紧加强机构7均包括支撑底板7a、第二螺柱7b和支撑螺管7c,支撑底板7a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导柱1a的两个条形避让缺口,两个连接条10分别卡设在两个条形避让缺口内,第二螺柱7b固定安装在支撑底板7a的顶部,支撑螺管7c啮合连接在第二螺柱7b的外缘上,支撑螺管7c的顶部与上夹件3的方管底部抵触。通过工人将支撑底板7a的端部穿过导柱1a,且两个连接条10将卡入到两个条形避让缺口内,进而对支撑底板7a进行限位,当限位完成后,通过工人拧动支撑螺管7c,使得支撑螺管7c的顶部与方管的底部抵触,使得支撑底板 7a对压板8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进而使得压紧底板5对线圈的压力增强。
37.支撑螺管7c的外缘为六边形结构。通过将支撑螺管7c的外缘设置成六边形结构,使得工人能够通过扳手转动支撑螺管7c,便于施加更强的压紧力。
38.压紧加强机构7还包括两个连接螺钉7d,每个连接螺钉7d的一端穿过支撑底板7a的侧壁且与连接条10啮合连接,连接条10上开设有供连接螺钉7d啮合的螺纹孔。通过使用连接螺钉7d,使得支撑底板7a能够被固定在压板8上,不再是通过支撑底板7a与压板8之间的压紧摩擦力进行固定。
39.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工人推动侧面抵紧机构6,使得水平滑板6a在容纳滑槽5a内进行滑动,进而调节延伸竖板6b的位置,当弧形压板6d的内侧与高压线圈1的外缘贴合后,通过压板8的重力,将对防滑垫6c进行下压,且由于防滑垫6c与压板8之间距离摩擦力,将使得水平滑板6a无法在进行滑动,进而完成弧形压板6d的临时固定;
40.当侧面抵紧机构6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再通过工人转动抵紧螺母9c,将使得抵紧螺母 9c在第一螺柱9b上进行啮合转动,使得抵紧螺母9c的顶部与上夹件3上方管的底部抵
触,进而完成对线圈的压紧,且在压紧的过程中,压板8将对防滑垫6c进行挤压,使得水平滑板6a无法在容纳滑槽5a上进行滑动,进而完成弧形压板6d的固定,使得弧形压板6d对高压线圈1的外缘进行支撑;
41.再通过工人将支撑底板7a的端部穿过导柱1a,且两个连接条10将卡入到两个条形避让缺口内,进而对支撑底板7a进行限位,当限位完成后,通过工人拧动支撑螺管7c,使得支撑螺管7c的顶部与方管的底部抵触,使得支撑底板7a对压板8施加一个向下的力,进而使得压紧底板5对线圈的压力增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