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

2022-04-09 02:5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救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为高原反应者提供氧气或有毒地域或密闭空间,因无法供电制氧的情况下,为急救或保证安全,而提供所需、且又便于携带的微小型液氧储供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退休老人的增加,到云贵高原或青藏高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或体质状况千差万别,对高原上空气的适应程度不一样,稍有疏忽就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必需有贮供氧气的设备来满足急救时的需要。目前,在高原地区旅游一般采用“《氧安康》牌的便携式氧气呼吸器”及类似的产品,每瓶容量约450毫升,因为贮量少、压力低,只能吸15-25秒左右,若高原反应严重者远远不够用;而40升的标准医用氧气瓶重约55公斤,高150公分,特别笨重;即便是10升的小型氧气瓶也有14公斤重,高45公分,既不方便吸氧者携带,也不能自行操作,使用很麻烦。因此,人们迫切盼望有一种方便轻巧、又有一定储量的供氧器具来保证急救效果,以确保高反者的需求。而在狭小空间或有毒场合工作的人,也希望有轻便的供氧设备来保证安全生产。另外,目前我国7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亿多,这些人临时外出或乘车时,都希望身边有特别轻巧、操作方便、不必插电源、又能提供足量氧气的供氧器具随身携带,以保证缺氧时的急救之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实际存在的现状,设计出一种便于携带、操作灵巧、性能先进、结构新颖又经济实用的微小型贮氧供氧器具,以解决在无供氧设施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或在无电状况下(有毒场合或密闭空间、在野外或路途中)需要补充氧气时,为人们提供吸氧的方便,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保障生命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有效、精巧的设计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由护套、瓶体、螺栓组件、瓶盖、安全阀、自卸压阀座、低温工质阀体、密封圈、备用汽化器、弹簧、压板和密封垫所组成。该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各零部件的连接关系是:供氧瓶的护套可以平稳地置于台面上或地面上,也可用吊带上部的耳孔背在肩膀上,瓶体由内外两层采用严格、细致的氩弧焊焊接而成,先把数十层高效热反射层紧紧地缠绕在内层的外部,再用氩弧焊把内外两层焊接在一起,经过严密的无损探伤检测,判定为合格品,使之具有高效的超低温效果,在瓶体外层的底部焊有抽真空接头,瓶体经抽真空后超低温效果更加稳定持久;螺栓组件是用来连接瓶体和瓶盖的,安全阀安装在瓶盖上相应的位置上,自卸压阀座焊接在瓶盖的正中,低温工质阀体安装在自卸压阀座中;当瓶内的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设定压力,而安全阀的排放量不能降低瓶内的压力,则可由于该自卸压阀座的特殊设计结构,让瓶内的氧气通过自卸压阀座上的6个φ4的孔自动顶起自卸压阀座上的密封垫和压板,并且将弹簧压缩,快速泄放瓶内的氧气,以降低瓶内的压力,当压力降到设定压力时,能依靠弹簧的弹力而自动封闭,这样就可以确保供氧瓶的安全;瓶盖通
过螺栓组件与密封圈和瓶体连接在一起,瓶盖也是采用内外两层结构,经细致的氩弧焊焊接而成,并经过严密的无损探伤检测,判定为合格品后,再把安全阀的阀座和自卸压阀座分别焊接在瓶盖上的特定的位置,将数十层特效热反射层紧紧地叠在瓶盖外层的内部,再用氩弧焊把内外两层焊在一起,经过无损探伤检测为合格品,使之能具有较好的超低温效果;装配时将安全阀及低温工质阀体分别旋进各自的阀座中;低温工质阀体上的旋转阀芯用来调节进液氧(或出氧气)的速度,在低温工质阀体的侧面有进液(出气)接头,以便与充液管的外套螺母连接,旋紧充液管上的外套螺母,即可进行充液氧的工作;当要输出氧气时,则将医用氧微型减压器组件的外套螺母连接到进液(出气)接头上;密封圈是用特种胶制成的,以保证瓶盖与瓶体在盖合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备用汽化器是当液氧瓶内的汽化能力不足以提供患者所需的氧气时,则将安全阀旋下,把备用汽化器装到安全阀的阀座中,以加速瓶内液氧的汽化速度,确保供氧量的需求。本供氧瓶充液氧的方法有二种:方法一,把安全阀和低温工质阀体分别装配到瓶盖上各自的阀座内后,瓶盖暂不装配到瓶体上,用充液管把液氧直接从杜瓦罐滴灌入瓶体内,待液氧表面达到瓶体内所示的刻度时,马上关闭杜瓦罐和充液管的阀门,并把密封圈和瓶盖装配到瓶体上,尽快地用6组螺栓组件把瓶盖与瓶体均匀地旋紧,关闭低温工质阀体的阀芯,使之不泄漏,再把安全阀调整到安全刻度。方法二,把低温工质阀体装到瓶盖上的自卸压阀座内,并把低温工质阀体上的阀芯打开,检查瓶盖与瓶体是否用螺栓组件均匀地旋紧,先不装安全阀以便排出瓶内的气体,把充液管的外套螺母与低温工质阀体侧面的进液(出气)接头套好、旋紧,即可以把液氧从杜瓦罐充灌到瓶体内,当安全阀的阀座口部气体量溢出较少时,表示充液氧完成,应先关闭杜瓦罐上的控制阀和充液管上的阀门,再将安全阀安装在阀座内,调整到安全刻度,关闭低温工质阀体,旋松外套螺母,拆下充液管,充液工作完成。当需要给无法自理的患者输氧气时,先把医用氧微型减压器总成与被急救者鼻孔(或嘴)上的吸氧管接好,关闭输氧开关,再把外套螺母与低温工质阀体侧面的进液(出气)接头连接好,旋紧外套螺母,慢慢旋开低温工质阀体上的阀门,微微开启医用氧微型减压器总成上的安全阀旋钮,调整好压力和流量,以适应对输氧者急救的需要;若是神志清醒的高原反应者,则可自行慢慢打开低温工质阀体上的阀门,把面部对着低温工质阀体侧面的进液(出气)接头直接吸氧。
5.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与标准医用氧气瓶及医用氧气袋相关技术参数的比较:
6.根据gb规定,每个容积40标准立升医用氧气瓶的外形尺寸是:外径22公分,高度150公分,自重55公斤。从有关资料可知,液氧在临界温度(90k)时,其体积是0.8798升/kg(即1.13741kg/立升),而当温度升至22℃(295k)时,1kg质量的氧气的体积是766标准立升,40立升容积的标准医用氧气瓶压力一般在12-13mpa(取中间值12.5mpa即125kgf计算)所能提供的氧气量是40
×
125=5000标准立升。医用容积为2升氧气袋灌装氧气,因为氧气袋是低压的,约可供应40标准立升的氧气。
7.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的尺寸是:外径11.2公分(内径10公分)、外高20公分(内高18公分),瓶的内容积为1.202标准立升,按0.85的充灌系数计算,可充灌液氧约1.414立升(约1.367kg液氧),换算成氧气的体积是766
×
1.202
÷
0.8798=1046.524标准立升,是40立升标准医用氧气瓶的0.21倍;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的瓶体自重是1.53公斤,总重量(1.53 1.367)是2.9kg。一般一个40立升标准医用氧气瓶可连续输送氧气约
60-84小时(视患者所需要供氧气的压力和流量而定)。而容积2立升的医用氧气袋因为是低压贮存,只能连续提供约28.8-40.32分钟的氧气。本发明所生产的供氧瓶根据计算,1瓶可连续输送氧气约13-18小时(视患者所需要供氧气的压力和流量而定),完全可以满足高原反应的急救之用。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由于瓶体已抽至高真空度,经过测试在22℃室温条件下,无冲击和振动的影响,瓶内的液氧可维持时间约为7-10天(主要受安全阀调定的瓶内压力影响)。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9.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以其特佳的设计制造、高效的超低温效果和稳定的性能以及小巧轻便的特点,必能赢得高原反应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希望安全生产的人们的欢迎。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不需要电池,既便于充灌液氧和运输,又轻便灵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实用性很强,必定是深受大家欢迎的、高原反应急救时所需的新型供氧设备,也适合在密闭空间或有毒场合工作时的供氧需要,还能满足居家保健的吸氧需求,以及作为野外工作或旅行途中时的急救之用。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的剖面示意图;
11.图2是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的自卸压阀座的示意图;
12.图3是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的备用汽化器的示意图。
13.图示说明:1、护套;2、瓶体;3、螺栓组件;4、瓶盖;5、安全阀;6、自卸压阀座;7、低温工质阀体;8、密封圈;9、备用汽化器;10、弹簧;11、压板;12、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5.如图1和如图2及图3所示,一种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由护套1、瓶体2、螺栓组件3、瓶盖4、安全阀5、自卸压阀座6、低温工质阀体7、密封圈8、备用汽化器9、弹簧10、压板11和密封垫12所组成。该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各零部件的连接关系是:供氧瓶的护套1可以平稳地置于台面上或地面上,也可以用吊带穿过护套1上部两侧的耳孔背在肩膀上,瓶体2由内外两层采用严格、细致的氩弧焊焊接而成,先把数十层特效热反射层紧紧地缠绕在内层的外部,再用氩弧焊把内外两层焊接在一起,经过严密的无损探伤检测,判定合格确保焊接质量,使之能具有高效的超低温效果,在瓶体2外层的底部焊有抽真空接头,瓶体2经抽真空后超低温效果更加稳定持久;螺栓组件3是用来连接瓶体2和瓶盖4的,安全阀5安装在瓶盖4上相应的位置上,自卸压阀座6焊接在瓶盖4的正中,低温工质阀体7安装在自卸压阀座6中;当瓶内的压力超过安全阀5的设定压力、而安全阀5的排放量不能降低瓶内的压力时,则可由于该自卸压阀座6的特殊设计结构,让瓶内的氧气通过6个φ4的孔自动顶起自卸压阀座6上的密封垫12和压板11,并且将弹簧10压缩,快速泄放瓶内的氧气,以降低瓶内的压力,当压力降到设定压力时,能依靠弹簧的弹力而自动封闭,这样就可以确保供氧瓶的安全;瓶盖4通过螺栓组件3与密封圈8和瓶体2连接在一起,瓶盖4也是采用内外两层结构,经细致的氩弧焊焊接而成,并经过严密的无损探伤检测,判定合格以确保焊接质量,而把安全阀5的阀座和自卸压阀座6分别焊接在瓶盖4上的特定的位置,将数十层特效热反射
层紧紧地叠在瓶盖4外层的内部,再用氩弧焊把内外两层焊在一起,经过无损探伤检测合格,使之能具有较好的超低温效果;装配时将安全阀5及低温工质阀体7分别旋进各自的阀座中;低温工质阀体7上的旋转阀芯用来调节进液氧(或出氧气)的速度,在低温工质阀体7的侧面有进液(出气)接头,以便与充液管的外套螺母连接,旋紧充液管上的外套螺母,即可进行充液氧的工作;当要输出氧气时,则将医用氧微型减压器组件的外套螺母连接到进液(出气)接头上;密封圈8是用特种胶制成的,以保证瓶盖4与瓶体2在盖合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备用汽化器9是当液氧瓶内的汽化能力不足以提供患者所需的氧气时,则将安全阀5旋下,把备用汽化器9装到安全阀5的阀座中,以加速瓶内液氧的汽化速度,确保供氧量的需求。本供氧瓶充液氧的方法有二种:方法一,把安全阀5和低温工质阀体7分别装配到瓶盖4上各自的阀座内后,瓶盖4暂不装配到瓶体2上,用充液管把液氧直接从杜瓦罐滴灌入瓶体2内,待液氧表面达到瓶体2内所示的刻度时,马上关闭杜瓦罐和充液管的阀门,并把密封圈8和瓶盖4装配到瓶体2上,尽快地用6组螺栓组件3把瓶盖4与瓶体2均匀地旋紧,关闭低温工质阀体7的阀芯,使之不泄漏,再把安全阀5调整到安全刻度。方法二,把低温工质阀体7装到瓶盖4上的自卸压阀座6内,并把低温工质阀体7上的阀芯打开,检查瓶盖4与瓶体2是否用螺栓组件3均匀地旋紧,先不装安全阀5以便排出瓶内的气体,把充液管的外套螺母与低温工质阀体7侧面的进液(出气)接头套好、旋紧,即可以把液氧从杜瓦罐充灌到瓶体2内,当安全阀5的阀座口部气体量溢出较少时,即充液氧完成,应先关闭杜瓦罐上的控制阀和充液管上的阀门,再将安全阀5安装在阀座内,调整到安全刻度,关闭低温工质阀体7,旋松外套螺母,拆下充液管,充液工作完成。当需要给无法自理的患者输氧气时,先把医用氧微型减压器总成与被急救者鼻孔(或嘴)上的吸氧管接好,关闭输氧开关,再把外套螺母与低温工质阀体7侧面的进液(出气)接头对接好,旋紧外套螺母,慢慢旋开低温工质阀体7上的阀门,微微开启医用氧微型减压器总成上的安全阀旋钮,调整好压力和流量,以适应对输氧者急救的需要;若是神志清醒的高原反应者,则可自行慢慢打开低温工质阀体7上的阀门,把面部对着低温工质阀体7侧面的进液(出气)接头直接吸氧。特别提请注意:对于密闭空间或有毒场合的情况,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助燃物质,在该条件下的输氧情况比较危险和复杂,因此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妥善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方能进行工作。以上所述在缺氧或医用条件下的输氧气的步骤,仅供制定安全措施时参考。
16.本发明技术与医用氧气瓶或氧气袋相关参数的比较:
17.根据有关资料计算与现场调研可知,1个40标准立升的医用氧气瓶一般可连续输送氧气约60-84小时(视患者所需要供氧气的压力而定);1个容量2升的医用氧气袋提供的氧气量只能连续输送约28.8-40.32分钟;而本发明所生产的供氧瓶本体重量是2.9kg,一瓶可连续输送氧气约13-18小时(视患者所需要供氧气的压力而定)。
18.上面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介绍,是根据本消除高原反应便携式供氧瓶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及实施方法进行阐述的。以上阐述,是为了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非是对本专利的技术核心及使用范围的限制。因此,凡是依据本专利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所作的任何修改、类似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方案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