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端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21:59: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电设备的智能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端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行车安全,电动汽车对电连接器的密封性有严格的要求,换电版的电动汽车由于电池经常拆装,每次拆装都会拉扯到用于密封汽车端和电池端的电连接器的密封圈,密封圈经多次拉扯后,容易导致密封效果下降,引起行车的不安全性,而目前的换电连接器是无法实现每次换电后的密封性检测的,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2020年7月7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cn201811642277.9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为快换连接器的电池端连接部件,用于与电池包连接,该电连接器上设有一密封检测装置,检测的是该电连接器和车端电连接器对接电连接后形成的腔体内的气压,但是该腔体较小,内部气压的初始值原本就较小,因此如果电连接器因密封件老化导致漏气时,检测到的腔体内的气压变化并不会太大,因而使得检测灵敏度大大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电连接器是无法对密封性自动检测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端电连接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车端电连接装置,所述车端电连接装置具有一圈环形密封圈,所述车端电连接装置和电池端电连接装置配合实现电连接时,环形密封圈分别连接所述车端电连接装置和所述电池端电连接装置的配合端以形成封闭腔体,所述车端电连接装置包括检测部件;
7.所述检测部件安装在所述车端电连接装置上,且与所述封闭腔体相连通;
8.所述检测部件用于在所述封闭腔体内充入气体后获取所述封闭腔体内的气压,所述气压用于判断所述封闭腔体是否漏气。
9.检测部件安装在车端电连接装置上,对连接器配合形成的封闭腔体进行气密检测,使得电连接器根据腔体内的气压实现气密性的主动判断,能够及时发现电连接器换电后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10.较佳地,所述检测部件包括充气元件和检测元件;
11.所述充气元件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部气体相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封闭腔体相通;
12.所述检测元件包括气压检测口,所述气压检测口与所述封闭腔体相通;
13.所述充气元件用于向所述封闭腔体充气,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封闭腔体内的气压。
14.检测部件包含互相配合的充气元件和检测元件,充气元件通过进气口吸入外部的空气并经出气口充入封闭腔体,主动增加封闭腔体内部的气压,以在漏气时加速气压的变化,然后由检测元件通过与所述封闭腔体相通的气压检测口检测封闭腔体内的气压,进而
实现对气压的监测以对封闭腔体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
15.较佳地,所述车端电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两个气孔,两个所述气孔分别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气压检测口相连通。
16.通过固定座的设置,以确保检测部件与车端电连接装置的固定连接,对应设置的气孔以确保进、出气口和气压检测口与封闭腔体的连通,保证结构之间的正常配合。
17.较佳地,所述检测部件还包括控制单元;
18.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充气元件的控制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充气元件的启停;和/或,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元件的信号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所述封闭腔体内的气压数据。
19.检测部件除了互相配合的充气元件和检测元件,还需要控制单元实现各元件间的有效关联,控制单元一方面能够及时对获取的气压数据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能够精准的控制充气元件的启停。
20.较佳地,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气压数据后,还用于根据所述气压数据判断所述封闭腔体是否漏气;和/或,
21.同时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封闭腔体漏气时,发出警示信号,和/或,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充气元件向所述封闭腔体内充入气体,以确保所述封闭腔体内的气压保持在预设气压范围内。
22.控制单元获取到气压数据后及时分析封闭腔体是否漏气,若是,则通过警示信号及时提醒用户,以能够及时对电连接器件进行及时维修,防止后续涉水时车辆发生故障,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另外,在检测到漏气后,为避免不能及时维修引发行车的安全,控制单元还进一步控制充气元件对封闭腔体持续充入气体,不断将干燥洁净的空气充进封闭腔体,以确保封闭腔体内的正压,防止雨天的潮湿空气、粉尘、水等异物进入连接器腔体,起到一定的主动防护的作用。
23.较佳地,所述气孔上设有密封圈。
24.气孔上通过设置密封圈保证检测部件与车端电连接装置的固定座的气密性。
25.较佳地,所述检测部件还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具有一向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凹陷的安装容纳腔,所述充气元件、所述检测元件和所述控制单元被收容于所述安装容纳腔内;
26.所述检测部件通过所述安装壳体连接至所述固定座上。
27.通过安装壳体的设置,检测部件的各元件封装在安装壳体中,对各元件进行防护,安全可靠,不影响快换连接器结构,同时确保检测部件不受外部环境比如水、尘土等的影响,提高检测部件的结构安全性。
28.较佳地,所述充气元件的进气口连接一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伸出至所述安装壳体的外部;
29.和/或,
30.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出端用于和车端控制器或外部控制器通信连接。
31.通过进气管方便有效的使得外部气体充入封闭腔体,另外,控制单元还设有信号输出端,方便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进而实现外部控制器对检测部件的控制。
32.较佳地,所述安装壳体上还开设有过孔;
33.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过孔伸出至所述安装壳体的外部;和/或,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穿过所述过孔伸出至所述安装壳体的外部与所述车端控制器通信连接。
34.进气管与充气元件连接,信号线与控制元件连接,过孔的设置能对安装壳体内部的元件的安装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便于充电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定位安装,也便于进气管和信号线与外部连接。
35.较佳地,所述充气元件为电机气泵。
36.为降低成本,充气元件选取常规的电机气泵。
37.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为解决电池端电连接装置和车端电连接装置配合后的封闭腔体的密封性容易失效的缺陷,通过向封闭腔体充入空气并对气压数据进行监控,能够有效、主动、快速判断连接器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连接器的气密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连接器的气密检测方法中步骤20的流程图。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连接器的气密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电连接器的气密检测方法中步骤20的流程图。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车端电连接装置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车端电连接装置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车端电连接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7.实施例1
48.一种电连接器的气密检测方法,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实现电连接的车端电连接装置和电池端电连接装置,车端电连接装置具有一圈环形密封圈,车端电连接装置和电池端电连接装置配合实现电连接时,环形密封圈分别连接车端电连接装置和电池端电连接装置的配合端以形成封闭腔体,气密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封闭腔体是否漏气,如图1所示,气密检测方法包括:
49.步骤10、向封闭腔体内充入预设体积的气体;
50.步骤20、检测封闭腔体内的气压,并根据气压判断封闭腔体是否漏气。
51.本实施中,电池端电连接装置和车端电连接装置配合后的封闭腔体的密封性容易失效,本方案通过向封闭腔体充入空气并对气压数据进行监控,通过主动充气增加封闭腔体内部的气压,以在漏气时加速气压的变化,以便能够有效、主动、快速判断连接器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52.实施例2
5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步骤20具体包括:
54.步骤211、在第一时刻检测封闭腔体内气压以获取第一气压值;
55.步骤212、对比第一气压值和预设的标准气压值以获取第一比对结果;
56.步骤213、根据第一比对结果判断封闭腔体是否漏气;
57.其中,步骤213具体包括:
58.步骤2131、判断第一比对结果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2132,若否,则执行步骤2132;
59.步骤2132、确认封闭腔体未漏气;
60.步骤2133、确认封闭腔体漏气。
61.本实施例中,步骤20之后,如图3所示,所述气密检测方法还包括:
62.步骤30、发出警示信号;
63.步骤40、向封闭腔体内充入气体,以确保封闭腔体内的气压保持在预设气压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和40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也可以同时进行。
64.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实时的气压值与标准气压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基于比较结果进一步判断封闭腔体是否漏气,检测方法方便、快捷、直接又精准,而且判断比对结果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而非与一确定值进行比较,可以避免由于车辆行驶产生颠簸影响封闭腔体内气压导致的误判。另外,当检测到封闭腔体漏气后,通过警示信号及时提醒用户,以能够及时对电连接器件进行及时维修,防止后续涉水时车辆发生故障,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另外,在检测到漏气后,为避免不能及时维修引发行车的安全,可以进一步对封闭腔体持续充入气体,不断将干燥洁净的空气充进封闭腔体,以确保封闭腔体内的正压,防止雨天的潮湿空气、粉尘、水等异物进入连接器腔体,起到一定的主动防护的作用。
65.实施例3
6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图4所示,提供另一种步骤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包括:
67.步骤221、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检测封闭腔体内气压,以获取第一气压值和第二气压值;
68.步骤222、对比第一气压值和第二气压值以获取第二比对结果;
69.步骤223、根据第二比对结果判断封闭腔体是否漏气;
70.其中,步骤223具体包括:
71.步骤2231、判断第二比对结果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2232,若否,则执行步骤2232;
72.步骤2232、确认封闭腔体未漏气;
73.步骤2233、确认封闭腔体漏气。
74.本实施例中,动态的监控密封腔体内的气压值,根据气压变化值得到比较结果以判断泄漏量,基于比较结果进一步判断封闭腔体是否漏气,以判断封闭腔体的密封性。而且通过判断比对结果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而非与一确定值进行比较,可以避免由于车辆行驶产生颠簸影响封闭腔体内气压导致的误判。
75.实施例4
76.一种车端电连接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车端电连接装置1具有一圈环形密封圈2,
车端电连接装置1和电池端电连接装置3配合实现电连接时,环形密封圈2分别连接车端电连接装置1和电池端电连接装置3的配合端以形成封闭腔体,车端电连接装置1包括检测部件4;
77.检测部件4安装在车端电连接装置1上,且与封闭腔体相连通;具体地,检测部件4可以安装在车端电连接装置1外侧面上,以此不受车端电连接装置1的内部安装空间的限制;当然,在车端电连接装置1的内部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时,也可以选择将检测部件4安装在车端电连接装置1的内部。
78.检测部件4用于实现实施例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气密检测方法。
79.本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检测部件4包括充气元件41和检测元件42;充气元件41为电机气泵。
80.充气元件41包括进气口411和出气口412,进气口411与外部气体相通,出气口412与封闭腔体相通;检测元件42包括气压检测口421,气压检测口421与封闭腔体相通;
81.充气元件41用于向封闭腔体充气,检测元件42用于检测封闭腔体内的气压。
82.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部件4包含互相配合的充气元件41和检测元件42,充气元件41通过进气口411吸入外部的空气并经出气口412充入封闭腔体,主动增加封闭腔体内部的气压,以在漏气时加速气压的变化,然后由检测元件42通过与封闭腔体相通的气压检测口421检测封闭腔体内的气压,进而实现对气压的监测以对封闭腔体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
83.检测部件4还包括控制单元43;
84.控制单元43与充气元件41的控制端相连,用于控制充气元件41的启停;和/或,控制单元43与检测元件42的信号端相连,用于接收检测元件42检测到的封闭腔体内的气压数据。
85.控制单元43在接收到气压数据后,还用于根据气压数据判断封闭腔体是否漏气;同时控制单元43还用于在封闭腔体漏气时,发出警示信号;控制单元43还用于控制充气元件41向封闭腔体内充入气体,以确保封闭腔体内的气压保持在预设气压范围内。
86.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43获取到气压数据后及时分析封闭腔体是否漏气,若是,则通过警示信号及时提醒用户,以能够及时对电连接器件进行及时维修,防止后续涉水时车辆发生故障,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另外,在检测到漏气后,为避免不能及时维修引发行车的安全,控制单元43还进一步控制充气元件41对封闭腔体持续充入气体,不断将干燥洁净的空气充进封闭腔体,以确保封闭腔体内的正压,防止雨天的潮湿空气、粉尘、水等异物进入连接器腔体,起到一定的主动防护的作用。
87.其中,如图8所示,车端电连接装置1还包括固定座5,固定座5上开设有两个气孔51,两个气孔51分别与出气口412和气压检测口421相连通。气孔51上设有密封圈52。气孔51上通过设置密封圈52保证检测部件4与车端电连接装置1的固定座5的气密性。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固定座5的设置,以确保检测部件4与车端电连接装置1的固定连接,对应设置的气孔51以确保进、出气口和气压检测口与封闭腔体的连通,保证结构之间的正常配合。
88.参见图6-7,检测部件4还包括安装壳体44,安装壳体44具有一向安装壳体44的内部凹陷的安装容纳腔,充气元件41、检测元件42和控制单元43被收容于安装容纳腔内;检测部件4通过安装壳体44连接至固定座5上。具体的,可以设置在固定座5外侧或内部。
89.充气元件41的进气口411连接一进气管45,进气管45伸出至安装壳体44的外部;
9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安装壳体44的设置,检测部件4的各元件封装在安装壳体44中,对各元件进行防护,安全可靠,不影响快换连接器结构,同时确保检测部件4不受外部环境比如水、尘土等的影响,提高检测部件4的结构安全性。
91.安装壳体44上还开设有过孔;进气管45穿过过孔伸出至安装壳体44的外部;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信号线46,信号线46穿过过孔伸出至安装壳体44的外部与车端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单元43包括一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出端用于和车端控制器或外部控制器通信连接。方便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进而实现外部控制器对检测部件4的控制。过孔的设置还能对充气元件41和控制元件43的安装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例如,进气管45穿过过孔与充气元件41连接,进气管45的位置可以定位充气元件41在安装壳体44内的安装位置,以便于充气元件41的安装固定。
92.本实施中,电池端电连接装置和车端电连接装置配合后的封闭腔体的密封性容易失效,本方案通过向封闭腔体充入空气并对气压数据进行监控,能够有效、主动、快速判断连接器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93.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