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20:36: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吊顶一般是现在墙体上安装龙骨,再通过构件将饰面板安装在龙骨上,而末端的吊顶饰面板一般采用搭接在收边条上的方式来完成安装,没有固定结构,有安全隐患;通常也会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连接收边与饰面板,但一般需要用到多个紧固件才能做到有效的紧固连接,结构较为复杂,紧固安装步骤较为繁琐。
3.中国专利cn111088869a、公告日2020-05-01公开了一种吊顶灯槽收边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吊顶灯槽,所述收边结构包括固定在灯槽基板下端面上的吊顶底板、粘接在吊顶底板下端面的吊顶面板、设置在吊顶底板和吊顶面板端部的底座、以及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收口面板;所述底座通过从下往上旋入吊顶面板和吊顶底板的紧固件与吊顶面板和吊顶底板相固定,吊顶面板的下端面涂覆有一层涂料层。该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施工时,只需将底座、收口面板与吊顶底板和吊顶面板进行装配即可,可以使弧形、异形的grg灯槽的拼接更加自然,避免grg灯槽出现开裂、错位、变形等质量问题。上述专利中需要用到多个紧固件才能做到有效的紧固连接,紧固安装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包括吊顶底板、吊顶面板、底座、收边条,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支撑板、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上端的第一安装板、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下端的第二安装板、连接于第二安装板另一端的第一卡接板,所述收边条包括第一收边板、连接于第一收边板一端的第一连接板、连接于第一连接板另一端的第一插接板、连接于第一收边板另一端的第一围挡板,所述第一围挡板和第一收边板围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接板卡接于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插接板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收边板围成第二卡槽,所述吊顶底板卡接于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一支撑板围成第三卡槽,所述吊顶面板在其侧端卡接于第三卡槽时顶部粘接于吊顶底板。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内侧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贯穿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四卡槽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抵接于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插接板穿过第一安装通孔并插接于第四卡槽。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顶部一端的第一止挡板、设置于第一基板顶部另一端的第二止挡板,所述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板围成第四卡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止挡板、第二止挡板。
8.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端依次穿过吊顶面板、第一支撑板、第一插接板、吊顶底板的紧固件。
9.进一步地,所述收边条还包括第二收边板、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于第一围挡板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收边板,所述第二收边板、第二安装板、第一支撑板围成第三卡槽。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连接于第一围挡板、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通孔并连接于第三连接板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板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收边板,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的高度大于第二连接板顶端至第二收边板底端的距离,所述第一围挡板和第三连接板在第一连接板抵接于第一安装板时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板的两侧。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二基板、第一底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连接于第二基板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底板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板一端连接于第二基板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底板另一端,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由第二基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底板围成,所述底座还包括挤压板、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板、另一端连接于挤压板;所述弹性件推动挤压板沿着第一安装通孔的轴线方向运动至抵接于第一底板。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内侧设有连通于第一安装通孔一侧端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三支撑板内侧设有连通于第一安装通孔另一侧端的第二插接槽,所述挤压板一端插接于第一插接槽、另一端插接于第二插接槽,所述挤压板的长度大于第一安装通孔的长度、高度小于第一安装通孔的宽度,所述第二基板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槽顶端、另一端伸出第一安装槽并连接于挤压板。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边板滑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收边板可沿着第三连接板滑动至预设高度处并紧固连接于第三连接板。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第三基板、连接于第三基板一端的第一限位板、连接于第三基板另一端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内侧设有第一插接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板内侧设有第二插接通孔,所述第二收边板包括第四基板、连接于第四基板一端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内侧设有第三插接通孔,所述第一插接通孔、第二插接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收边条还包括螺柱、螺母,所述第一插接通孔为面积大于螺柱的截面积的长条形插接通孔,所述螺柱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插接通孔、第三插接通孔、第二插接通孔,所述螺母螺接于螺柱上凸出于第二限位板的部分。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有以下有益效果:
16.第一插接板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收边板围成第二卡槽,第一卡接板卡接于由第一围挡板和第一收边板围成的第一卡槽,从而通过第一卡接板将收边条吊起,吊顶底板卡接于第二卡槽,第二安装板和第一支撑板围成第三卡槽,吊顶面板的侧端卡接于第三卡槽,同时吊顶面板的顶部粘接于吊顶底板,安装便捷;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收边条与底座,再将收边结构分别与吊顶底板、吊顶面板卡接配合,稳定性较高;分别对吊顶底板和吊顶面板的末端进行收边时,用到的紧固件数量少,安装简单便捷,能够提高装配效率;零部件均可在工厂预制,工业化程度高,安装现场环境良好。
附图说明
17.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
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底座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底座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收边条的侧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收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第二收边板、第二安装板、第一支撑板围成第三卡槽时的侧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第二连接板一端连接于第一围挡板且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板一端、第三连接板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收边板时收边条的侧视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第二连接板一端连接于第一围挡板且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板一端、第三连接板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收边板时收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第二安装通孔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弹性件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槽顶端、另一端伸出第一安装槽并连接于挤压板时第二安装板的剖视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螺柱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插接通孔、第三插接通孔、第二插接通孔时第二收边板连接于第三连接板的侧视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中的螺柱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插接通孔、第三插接通孔、第二插接通孔时第二收边板连接于第三连接板的剖视图。
31.图中:1-底座,11-第一支撑板,111-第四卡槽,112-第一基板,113-第一止挡板,114-第二止挡板,12-第一安装板,121-第一安装通孔,13-第二安装板,131-第二安装通孔,132-第二基板,133-第二支撑板,134-第一插接槽,135-第三支撑板,136-第二插接槽,137-第一底板,138-挤压板,139-弹性件,14-第一卡接板,2-收边条,21-第一连接板,22-第一插接板,23-第一围挡板,24-第一收边板,25-第二连接板,26-第三连接板,261-第三基板,262-第一限位板,263-第一插接通孔,264-第二限位板,265-第二插接通孔,27-第二收边板,271-第四基板,272-第一固定板,273-第三插接通孔,28-螺柱,29-螺母,3-吊顶底板,4-吊顶面板,5-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33.请参阅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包括吊顶底板3、吊顶面板4、底座1、收边条2,底座1包括第一支撑板11、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1上端的第一安装板12、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1下端的第二安装板13、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3另一端的第一卡接板14,收边条2包括第一收边板24、连接于第一收边板24一端的第一连接板21、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1另一端的第一插接板22、连接于第一收边板24另一端的第一围挡板23,第一围挡板23和第一收边板24围成第一卡槽,第一卡接板14卡接于第一卡槽,第一插接板22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11与第一收边板24围成第二卡槽,吊顶底板3卡接于第二卡槽,第二安装板13和第一支撑板11围成第三卡槽,吊顶面板4在其侧端卡接于第三卡槽时顶部粘接于吊顶底板3。
34.此处,第一插接板22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11与第一收边板24围成第二卡槽,第一卡接板14卡接于由第一围挡板23和第一收边板24围成的第一卡槽,从而通过第一卡接板14将收边条2吊起,吊顶底板3卡接于第二卡槽,第二安装板13和第一支撑板11围成第三卡槽,吊顶面板4的侧端卡接于第三卡槽,同时吊顶面板4的顶部粘接于吊顶底板3,安装便捷;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收边条2与底座1,再将收边结构分别与吊顶底板3、吊顶面板4卡接配合,稳定性较高;分别对吊顶底板3和吊顶面板4的末端进行收边时,用到的紧固件5数量少,安装简单便捷,能够提高装配效率;零部件均可在工厂预制,工业化程度高,安装现场环境良好。
35.第一支撑板11内侧可以设有第四卡槽111,第一安装板12上贯穿设有第一安装通孔121,第一安装通孔121和第四卡槽111连通;第一连接板21抵接于第一安装板12,第一插接板22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21并插接于第四卡槽111。第一插接板22一端朝着靠近第一安装通孔121的方向运动至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21以使第一连接板21抵接于第一安装板12、第一卡接板14中心线和第一卡槽的中心线重合,第一插接板22底端朝着靠近第一支撑板11的方向运动至抵接于第一支撑板11以使第一插接板22插接于第四卡槽111、第一卡槽运动至卡接于第一卡接板14。底座1呈“j”型,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1,第一安装板12为矩形体板,第二安装板13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直板相连形成,第一安装板12的中心线、第二安装板13的中心线重合,第一安装板12的长度和第二安装板13的长度相等,第一安装板12的宽度和第二安装板13的宽度相等。第一支撑板11可以水平设置。收边条2可以分三个组成部分:l型部分、外轮廓部分以及挂钩部分,第一收边条2即为收边条2上的外轮廓部分,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一插接板22形成收边条2上的l型部分,第一围挡板23形成收边条2上的挂钩部分,挂钩部分用于挂接底座1的底部,l型部分与第一安装通孔121、第四卡槽111适配,第一插接板22能够卡进第四卡槽111内,第一插接板22上端面与底座1的第一支撑板11上端面平齐,此时第一收边板24抵在底座1竖直部顶端,并且第一收边板24为弧形收边板。第一插接板2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安装通孔121的高度,第一插接板22的截面积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安装通孔121的截面积,使得第一插接板22可以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21。第四卡槽111位于第一安装通孔121的下端,第四卡槽111的长度等于第一插接板22的长度,第四卡槽111的宽度等于第一插接板22的宽度,第四卡槽111的高度等于第一插接板
22的高度,方便将第一插接板22卡接于第四卡槽111,且在第一插接板22卡接于第四卡槽111时第一插接板22与第一连接板21连接的一侧端抵接于第一支撑板11的一侧端、第一插接上的另一侧端与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侧端保持平齐。
36.在装配的过程中,将第一插接板22搭接于第一支撑板11上,并且推动第一插接板22朝着靠近第一安装通孔121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插接板22一端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21,在第一插接板22作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21的运动时第一连接板21作靠近于第一安装板12的方向运动,同时带动第一围挡板23作靠近第一卡接板14的方向运动,在第一连接板21一侧端抵接于第一安装板12时第一围挡板23运动至位于第一卡接板14的正上方以使第一卡接板14中心线和第一卡槽的中心线重合,此时第一插接板22正好位于第四卡槽111的正上方;然后推动第一插接板22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插接板22朝着靠近第四卡槽111的方向运动,同时带动第一围挡板23向下运动,使得第一围挡板23朝着靠近第一卡接板14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插接板22卡接于第四卡槽111时第二围挡板底端抵接于第一卡接板14顶端,使得第一卡接板14卡接于第一卡槽,从而完成将底座1和收边条2的卡接;第一插接板22和第一收边板24围成第二卡槽,将吊顶底板3卡接于第二卡槽,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插接板22作向上运动,避免出现第一插接板22从第四卡槽111内脱离朝着靠近第一安装通孔121运动的情况,如果第一插接板22朝着靠近第一安装通孔121的方向运动,则第一围挡板23和第一卡接板14分离,使得第一卡槽和第一卡接板14分离,则会造成收边条2、底座1连接的不稳定,通过吊顶底板3卡接于第二卡槽,使得在吊顶底板3的限制作用下使得收边条2无法作上移运动,此时收边条2和底座1锁定并不能进行拆卸,增强了收边条2和底座1的紧固连接作用,加强对吊顶底板3和吊顶面板4的紧固作用,提高安全性。在需要拆卸时,将吊顶底板3从第二卡槽内取下,将收边条2作上移运动,使得第一插接板22运动至第一安装通孔121内侧,使得第一围挡板23和第一卡接板14分离,然后将第一插接板22作左侧方向运动,使得第一连接板21作远离第一安装板12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插接板22从第一安装通孔121中脱离时,即完成拆卸工作。
37.第一支撑板11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12、设置于第一基板112顶部一端的第一止挡板113、设置于第一基板112顶部另一端的第二止挡板114,第一止挡板113、第二止挡板114围成第四卡槽111,第一安装板12底部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止挡板113、第二止挡板114。第一止挡板113、第二止挡板114可以关于第一基板11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止挡板113可以防止第一插接板22从第一基板112上一侧滑出,第二止挡板114可以防止第一插接板22从第一基板112上另一侧滑出,同时第一止挡板113、第二止挡板114分别可以增大第一基板112的强度。
38.在吊顶底板3的底部、吊顶面板4的顶部分别涂覆胶水,在吊顶面板4的侧端卡接于第三卡槽时吊顶面板4的顶部可以粘接于吊顶底板3,使得吊顶底板3与吊顶面板4之间可以进行粘接,此时收边条2与底座1不需要其他紧固件5就能分别对吊顶底板3与吊顶面板4实现手边。如果本技术中的收边结构应用在墙板上时,最后只需要将收边条2连接到结构墙体或者竖直的墙板上即可,连接方式可以为螺钉或者粘接,并且本技术中的收边结构的安全性大于搭接的收边结构。如果本技术中的收边结构应用在吊顶灯槽的收边时,将吊顶灯槽的灯槽基板固定连接于吊顶底板3即可完成安装。
39.作为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吊顶板收边结构还可以包括一端依次穿过吊顶面板4、
第一支撑板11、第一插接板22、吊顶底板3的紧固件5。紧固件5可以为螺钉或者螺丝或者螺栓,为了进一步提高紧固效果,可以从吊顶面板4下端从下至上打入螺钉,连接吊顶面板4、第一支撑板11、第一插接板22、吊顶底板3。
40.收边条2还可以包括第二收边板27、连接件,连接件一端连接于第一围挡板23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收边板27,第二收边板27、第二安装板13、第一支撑板11围成第三卡槽。第二收边板27可以对吊顶板面板进行支撑,提高了吊顶面板4卡接于第三卡槽时的稳定性。
41.第二安装板13上可以设有第二安装通孔131,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25、第三连接板26,第二连接板25一端连接于第一围挡板23、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1并连接于第三连接板26一端,第三连接板26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收边板27,第二安装通孔131的高度大于第二连接板25顶端至第二收边板27底端的距离,第一围挡板23和第三连接板26在第一连接板21抵接于第一安装板12时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板13的两侧。在第一连接板21一侧端抵接于第一安装板12时第二连接板25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1且第三连接板26一侧端抵接于第二安装板13,在第一插接板22抵接于第一支撑板11时第二连接板25抵接于第二安装板13顶部。
42.在装配的过程中,将第一插接板22搭接于第一支撑板11上,并且推动第一插接板22朝着靠近第一安装通孔121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插接板22一端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21,在第一插接板22作穿过第一安装通孔121的运动时第一连接板21作靠近于第一安装板12的方向运动,同时带动第一围挡板23作靠近第一卡接板14的方向运动,推动第二连接板25、第三连接板26、第二收边板27朝着靠近第二安装通孔131的方向运动,首先时第二收边板27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1,然后是第三连接板26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1;在第一连接板21一侧端抵接于第一安装板12时第一围挡板23运动至位于第一卡接板14的正上方以使第一卡接板14中心线和第一卡槽的中心线重合,此时第一插接板22正好位于第四卡槽111的正上方,此时第二连接板25一端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1、第二收边板27和第三连接板26已经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1运动至第二安装板13的另一侧;然后推动第一插接板22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插接板22朝着靠近第四卡槽111的方向运动,同时带动第一围挡板23向下运动,使得第一围挡板23朝着靠近第一卡接板14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插接板22卡接于第四卡槽111时第二围挡板底端抵接于第一卡接板14顶端,使得第一卡接板14卡接于第一卡槽,从而完成将底座1和收边条2的卡接,此时第二连接板25抵接于第二安装板13顶部,第三连接板26一侧端抵接于第二安装板13一侧端;第一插接板22和第一收边板24围成第二卡槽,将吊顶底板3卡接于第二卡槽,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插接板22作向上运动,避免出现第一插接板22从第四卡槽111内脱离朝着靠近第一安装通孔121运动的情况,如果第一插接板22朝着靠近第一安装通孔121的方向运动,则第一围挡板23和第一卡接板14分离,使得第一卡槽和第一卡接板14分离,则会造成收边条2、底座1连接的不稳定,通过吊顶底板3卡接于第二卡槽,使得在吊顶底板3的限制作用下使得收边条2无法作上移运动,此时收边条2和底座1锁定并不能进行拆卸,增强了收边条2和底座1的紧固连接作用,加强对吊顶底板3和吊顶面板4的紧固作用,提高安全性。第二收边板27、第二安装板13、第一支撑板11围成第三卡槽,吊顶面板4卡接于第三卡槽,吊顶面板4的高度等于第三卡槽的高度,从而可以防止第二收边板27向上运动,进而防止第二围挡板向上运动,避免出现第一卡接板14和第一卡槽分离的情况而造成收边条2、底座1连接的不稳定,通过吊顶面板4卡接于第三卡槽,使得在吊顶面板4的限制作用下使得收
边条2无法作上移运动,此时收边条2和底座1锁定并不能进行拆卸,增强了收边条2和底座1的紧固连接作用,加强对吊顶底板3和吊顶面板4的紧固作用,提高安全性。
43.第二安装板13可以包括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1底端的第二基板132、第一底板137、第二支撑板133、第三支撑板135,第二支撑板133一端连接于第二基板132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底板137一端,第三支撑板135一端连接于第二基板132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底板137另一端,第一安装通孔121由第二基板132、第二支撑板133、第三支撑板135、第一底板137围成,底座1还包括挤压板138、弹性件139,弹性件139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板13、另一端连接于挤压板138;弹性件139推动挤压板138沿着第一安装通孔121的轴线方向运动至抵接于第一底板137。弹性件139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板。
44.第二支撑板133内侧可以设有连通于第一安装通孔121一侧端的第一插接槽134、第三支撑板135内侧设有连通于第一安装通孔121另一侧端的第二插接槽136,挤压板138一端插接于第一插接槽134、另一端插接于第二插接槽136,挤压板138的长度大于第一安装通孔121的长度、高度小于第一安装通孔121的高度,第二基板132内侧设有第一安装槽,弹性件139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槽顶端、另一端伸出第一安装槽并连接于挤压板138。在挤压板138压缩弹性件139至弹性件139最短长度时,此时挤压板138下端至第二基板132之间的第二安装通孔131的高度依然大于第二连接板25顶端至第二收边板27底端的距离,从而在需要将第二收边板27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1时,在挤压板138上施加力压缩弹性件139,挤压板138一端在第一插接槽134内运动、另一端在第二插接槽136内运动,使得挤压板138下端至第二基板132之间的第二安装通孔131可以让第二收边板27、第三连接板26穿过,在第二连接板25一端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31后,释放挤压板138,使得弹性件139伸长,推动挤压板138至抵接于第二连接板25,提高第二连接板25和第二安装板13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插接槽134、第二插接槽136对称设置,第一插接槽134、第二插接槽136均平行于第二安装通孔131,挤压板138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插接槽134、第二插接槽136,可以使得挤压板138作直线运动,避免挤压板138运动发生倾斜而影响对第二连接板25的挤压。第一安装槽可以对弹性件139进行限位,避免弹性件139发生歪斜。
45.第二收边板27可以滑动连接于第三连接板26,第二收边板27可沿着第三连接板26滑动至预设高度处并紧固连接于第三连接板26。
46.第三连接板26可以包括顶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5一侧端的第三基板261、连接于第三基板261一端的第一限位板262、连接于第三基板261另一端的第二限位板264,第一限位板262内侧设有第一插接通孔263,第二限位板264内侧设有第二插接通孔265,第二收边板27包括第四基板271、连接于第四基板271一端的第一固定板272,第一固定板272内侧设有第三插接通孔273,第一插接通孔263、第二插接通孔265对称设置,收边条2还包括螺柱28、螺母29,第一插接通孔263为面积大于螺柱28的截面积的长条形插接通孔,螺柱28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插接通孔263、第三插接通孔273、第二插接通孔265,螺母29螺接于螺柱28上凸出于第二限位板264的部分。根据吊顶面板4的高度调节第二收边板27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二收边板27和第一支撑板11之间的距离,实现调节第三卡槽的高度,便于将不同规格的吊顶面板4均卡接于第三卡槽。第一限位板262、第二限位板264对称设置,第一固定板272、第二固定板对称设置,第三基板261、第一限位板262、第二限位板264之间形成第三插接槽,第一固定板272插接于第三插接槽,第三插接通孔273的截面积可以等于螺柱28的截面积,
在将第四基板271调节至预设高度处后,螺柱28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插接通孔263、第三插接通孔273、第二插接通孔265,螺母29螺接于螺母29螺接于螺柱28上凸出于第二限位板264的部分,由于螺柱28一端具有螺帽,螺帽抵接于第一限位板262一侧端,螺母29抵接于第二限位板264另一侧端,通过将螺母29拧紧,从而通过螺母29和螺帽的配合将第一固定板272固定于第三插接槽内预设高度处,从而实现将第一固定板272的两侧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板262、第二限位板264紧固连接,实现将第二收边板27固定于连接于第三连接板26上预设高度处,调节简便。
47.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上端”、“下端”、“底端”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