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焊锡溢至卡点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6:4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焊锡溢至卡点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连接器得到广泛应用,以usb连接器为例,手机、电脑等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这些电子产品之间的数据传输、充电等都需要用到usb连接器,现有的usb连接器的地线焊接方式一般包括铁壳接地和gnd端子接地,即一根焊线焊在铁壳上,另一根焊在gnd端子上,其过程需要焊接两次,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焊锡溢至卡点的电连接器,其通过卡点与外壳的侧壁内表面形成干涉紧配式电连接,只需在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上焊芯线,同时,利用胶块的设置,有效防止接地端子焊线时,锡珠流至卡点位置导致与外壳组装不良的情况发生,确保卡点紧配可靠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防焊锡溢至卡点的电连接器,包括有外壳、塑胶座及端子组,所述端子组设置于塑胶座内,所述外壳包覆于塑胶座外部;所述端子组包括有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接触部、固定部及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外侧边一体往外延伸有加宽部,所述加宽部的外侧边具有朝向外壳侧壁设置的卡点;所述端子组与塑胶座注塑成型固定,所述加宽部埋设于塑胶座内,所述焊接部露于塑胶座的后端,所述塑胶座具有阻隔于焊接部与卡点之间的胶块;所述卡点与外壳的侧壁内表面形成干涉紧配式电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宽部上设置有过胶孔,所述塑胶座的胶料填充至过胶孔内。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块设置于加宽部上方。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块对应过胶孔设置。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块的前端一体连接有竖向凸肋,所述竖向凸肋位于加宽部的前端上方,所述塑胶座上对应加宽部的前端右侧设置定位槽,所述竖向凸肋位于焊接部与定位槽之间。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点设置有两个且前后间距式布置成波浪形。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宽部与焊接部水平延伸设置,所述卡点设置于加宽部的右侧。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卡点与外壳的侧壁内表面形成干涉紧配式电连接,只需在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上焊芯线一次,省去了另一根芯线焊接在铁壳上的工序,同时,通过胶块的设置,有效防止接地端子焊线时,锡珠流至卡点位置导致与外壳组装不良的情况发生,确保接
地端子与外壳干涉紧配式电连接的可靠性;
14.其次是,通过加宽部的设置,将加宽部埋设于塑胶座内,有效增加了接地端子尤其是卡点所在部位相对塑胶座的结合强度,卡点的结构强度更好,能够形成强干涉及紧配保持力。
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结构示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端子组的结构示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19.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显示卡点与外壳的侧壁内表面形成强干涉的剖视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端子组注塑成型固定于塑胶座内的结构示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中端子组的结构示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中端子组注塑成型固定于塑胶座内的结构示图。
24.附图标识说明:
25.外壳10
ꢀꢀꢀꢀꢀꢀꢀꢀꢀꢀꢀꢀꢀꢀꢀꢀ
侧壁11
26.通槽12
ꢀꢀꢀꢀꢀꢀꢀꢀꢀꢀꢀꢀꢀꢀꢀꢀ
塑胶座20
27.胶块21
ꢀꢀꢀꢀꢀꢀꢀꢀꢀꢀꢀꢀꢀꢀꢀꢀ
竖向凸肋22
28.定位槽23
29.端子组30
ꢀꢀꢀꢀꢀꢀꢀꢀꢀꢀꢀꢀꢀꢀ
接地端子31
30.卡点311
ꢀꢀꢀꢀꢀꢀꢀꢀꢀꢀꢀꢀꢀꢀꢀ
延伸部312
31.凸部3121
ꢀꢀꢀꢀꢀꢀꢀꢀꢀꢀꢀꢀꢀꢀ
凹部3122
32.接触部301
ꢀꢀꢀꢀꢀꢀꢀꢀꢀꢀꢀꢀꢀ
固定部302
33.焊接部303
ꢀꢀꢀꢀꢀꢀꢀꢀꢀꢀꢀꢀꢀ
加宽部304
34.过胶孔305
ꢀꢀꢀꢀꢀꢀꢀꢀꢀꢀꢀꢀꢀ
端子组30’35.接地端子31’。
具体实施方式
36.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37.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防焊锡溢至卡点的电连接器,包括有外壳10、塑胶座20及端子组30,所述端子组30设置于塑胶座20内,所述外壳10包覆于塑胶座20外部。
38.所述端子组30包括有接地端子31,所述接地端子31具有自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接触部301、固定部302及焊接部303,所述焊接部303的外侧边一体往外延伸有加宽部304,所述加宽部304的外侧边具有朝向外壳10侧壁设置的卡点311;所述端子组30与塑胶座20注塑成型固定,所述加宽部304埋设于塑胶座20内,所述焊接部303露于塑胶座20的后端,所述塑胶座20具有阻隔于焊接部303与卡点311之间的胶块21;所述卡点311与外壳10的侧壁11内表
面形成干涉紧配式电连接。所述胶块21的前端一体连接有竖向凸肋22,所述竖向凸肋22位于加宽部304的前端上方,所述塑胶座20上对应加宽部304的前端右侧设置定位槽23,所述竖向凸肋22位于焊接部303与定位槽23之间。所述加宽部304与焊接部303水平设置,所述卡点311设置于加宽部304的右侧。所述焊接部304上焊接芯线后,所述塑胶座20自外壳10的后端装入外壳10内部,所述卡点311与外壳10的侧壁11内表面形成干涉紧配式电连接。
39.具体于本实施例中:
40.所述接地端子31具有朝向外壳10侧壁设置的卡点311、延伸部312,所述卡点311位于延伸部312的前方;所述外壳10的侧壁设置有贯通侧壁11内、外及侧壁11后端的通槽12,所述侧壁11具体是指外壳10的右侧壁;所述卡点311与外壳10的侧壁11内表面形成干涉紧配式电连接,所述延伸部312穿过通槽12露于外壳10的侧壁11外表面,并且,所述延伸部312的露出部分与外壳10的侧壁11外表面形成电连接,如此,使得接地端子31与外壳10形成双重连接。在实际加工时,所述延伸部312的露出部分与外壳10的侧壁11外表面通过焊接、铆接、或导电胶粘接等方式形成电连接。
41.如图2所示,所述卡点311、延伸部312分别一体连接于加宽部304的外侧边,优选为水平延伸设置。所述焊接部303可以正常露设布置于塑胶座20的尾端,其与其它端子的焊接部并排间距布置,所述接地端子31的焊接部303用于供相应线材的芯线焊接,胶块21的设置,使得接地端子31的焊接部303与相应线材的芯线焊接、卡点311与外壳10的侧壁11内表面紧配接触,互不影响。所述加宽部304埋设于塑胶座20内(如图6所示),将加宽部304埋设于塑胶座20内,有效增加了接地端子31尤其是接地端子31的卡点311、延伸部312所在部位相对塑胶座20的结合强度。优选地,所述加宽部304上设置有过胶孔305,所述塑胶座20的胶料填充至过胶孔305内。所述胶块21设置于加宽部304上方,为了节省设计空间,通常所述胶块21对应过胶孔305设置。这样,使得加宽部304与塑胶座20的结合强度更好,进一步提升卡点311、延伸部312的抗拉力,使卡点311能够形成强干涉及紧配保持力。
42.所述端子组30在冲压后,其后端连接于料带上,以带料带形貌注塑成型于塑胶座20内,后续再把料带裁切掉。所述卡点311设置有两个且前后间距式布置成波浪形,每个卡点311呈波峰状,每个卡点311的前、后端均设计为导引弧形结构,这样,将带端子组30的塑胶座20与外壳10组装后,接地端子31的卡点311与外壳10的侧壁11内表面形成强干涉,达成紧配连接导通,导引弧形结构有利于组装顺畅性。以及,所述延伸部312呈“凹”字型,其具有前后间距布置的两个凸部3121和位于两个凸部3121之间的凹部3122,两个凸部3121凸露出外壳10的侧壁11外表面。所述凹部3122内填充有焊锡或导电胶,提升延伸部312与外壳10的结合稳固性。
43.如图7和图8所示,其显示了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在于:该实施例中未设置有延伸部312,在外壳10上也不需设置通槽12。相比传统的接地端子而言,只需在制作端子组30’时,对接地端子31’的结构稍作变化,即:在焊接部303的外侧边一体往外延伸有加宽部304,在加宽部304的外侧边设置朝向外壳10内壁凸设的卡点311;当端子组30’与塑胶座20注塑成型固定后,所述加宽部304埋设于塑胶座20内,所述焊接部303正常露于塑胶座20的后端,所述塑胶座20的胶块21阻隔于焊接部303与卡点311之间,同样地,通过过胶孔305设置,使得加宽部304与塑胶座20的结合强度更好,使卡点311能够形成强干涉及紧配保持力。
44.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其主要是通过卡点与外壳的侧壁内表面形成干涉紧配式电连接,只需在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上焊芯线一次,省去了另一根芯线焊接在铁壳上的工序,同时,通过胶块的设置,有效防止接地端子焊线时,锡珠流至卡点位置导致与外壳组装不良的情况发生,确保接地端子与外壳干涉紧配式电连接的可靠性;
45.其次是,通过加宽部的设置,将加宽部埋设于塑胶座内,有效增加了接地端子尤其是卡点所在部位相对塑胶座的结合强度,卡点的结构强度更好,能够形成强干涉及紧配保持力。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