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搅拌站粉料罐体下方简易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0:39: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站粉料罐体下方简易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水泥、粉煤灰、矿粉等粉状材料用量巨大,商品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设置较广泛。以水泥为例,一般情况下,水泥厂每2000t水泥设置一个批号,每天出厂的材料可能有好几个批号。对于进场材料质量的试验检测是建筑行业材料质量控制的必经环节。而取样就是试验前的必经步骤。传统的方法是在每车次粉料进场时,用杆状取样器从半挂罐车顶部探取,取样较费时。另一种办法是从粉料罐的检修平台上,打开混凝土配料电机下方的金属盖,取样作业需要至少2人协同配合,取样更费时,或造成大量粉状材料倾斜出罐。再者,对于放置时间较长的粉料,对其重新复检,则必须从检修平台上,打开配料电机下方的金属盖进行取样。此时,很有可能会因为螺栓生锈,甚至出现打不开的情况。这对试验前的取样工作造成一定困扰。
3.中国专利文献cn 107285038a记载了一种拌和站粉料仓取样器,但是该结构需要设置储料器,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相对复杂,且需要协调不同的阀门工作状态,使用不方便,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站粉料罐体下方简易取样装置,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试验检测效率较低,试验人员取样不方便,操作较为复杂,取样过程控制不方便,材料浪费较大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站粉料罐体下方简易取样装置,包括驱动盒和螺旋杆,驱动盒两侧分别设有引管和出料管,螺旋杆可转动的穿设在引管和出料管内,引管和粉料罐固定连接,出料管的下部设有球阀。
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盒设有空腔,螺旋杆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位于空腔内,第二锥齿轮上固设有旋转手柄,旋转手柄贯穿第一通孔并向外延伸。
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中心轴线垂直。
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盒的内侧底部设有沉槽,沉槽内嵌设有弹簧,弹簧抵靠在第一锥齿轮的下部。
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盒设有开口,开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盖板。
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开口一侧设有第二锁扣,开口另一侧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第一锁扣,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上贯穿设有第三通孔;
11.盖板上一侧设有第一锁头,盖板上另一侧设有第二锁头,第一锁头和第二锁头上贯穿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直径相匹配,锁销可拆卸的穿设在第二通孔和第
三通孔内。
1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二阶台,第二阶台的宽度和开口处侧壁厚度相匹配。
1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阶台上设有密封条。
1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挡板上设有第一阶台,盖板上设有第三阶台,第一阶台和第三阶台配合连接。
1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引管上设有斜口,斜口的开口方向和粉料罐的外侧壁相匹配。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的粉料罐体下方实施罐中粉状材料取样时,通过使用该装置,有效的减少登上检修平台的人员数量。也减少了因打开电机下方的金属盖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免去了因为金属盖螺栓生锈而长时间拧不开的困扰和尴尬。大大提高了取样的便利。
17.在进行粉料罐中粉状材料取样过程中,采用该简易取样装置进行取样作业,为试验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风险,避免了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试验人员可以根据自检、抽检需要,随时进行取样。
18.1)仅需一个操作即可完成,省去了更多人登上检修平台进行作业。仅需一个手动操作,且在很短时间,很轻便就可以完成取样;
19.2)不会有大量粉状材料倾斜而下的现象,有效避免造成更多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20.3)可以不用带扳手、螺丝刀等维修工具,只需带上专用的水泥取样桶盛样,打开密封套帽,摇动手柄就可以轻松完成。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25.图4是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盒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图6的b处放大示意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结构示意图。
31.图中:粉料罐1;取样装置2;驱动盒201;引管202;出料管203;球阀204;螺旋杆205;第一锥齿轮206;第二锥齿轮207;旋转手柄208;开口209;盖板210;弹簧211;第一通孔212;沉槽213;挡板214;第一锁扣215;第二锁扣216;第一阶台217;第一锁头218;第二锁头219;密封条220;第二通孔221;第三通孔222;锁销223;斜口224;第二阶台225;第三阶台226;操作人员3;检修平台4。
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9中,一种搅拌站粉料罐体下方简易取样装置,包括驱动盒201和螺旋杆205,驱动盒201两侧分别设有引管202和出料管203,螺旋杆205可转动的穿设在引管202和出料管203内,引管202和粉料罐1固定连接,出料管203的下部设有球阀204。螺旋杆205为左旋方向,引管202安装在粉料罐1外侧壁,螺旋杆205伸入粉料罐1内,由此结构,以使得螺旋杆205旋转时将粉料罐1内部的粉料从引管202引入到出料管203处,通过球阀204可以开启或关闭,完成粉料的落料或停止。
3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盒201设有空腔,螺旋杆205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206,第一锥齿轮206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07,第一锥齿轮206和第二锥齿轮207位于空腔内,第二锥齿轮207上固设有旋转手柄208,旋转手柄208贯穿第一通孔212并向外延伸。第一锥齿轮206和螺旋杆205过盈配合,由此结构,以使得旋转手柄208时带动第二锥齿轮207转动,第二锥齿轮驱动第一锥齿轮206旋转,从而将粉料罐1内的粉料取出。
3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锥齿轮206和第二锥齿轮207的中心轴线垂直。由此结构,以使得位于驱动盒201的外侧的旋转手柄208操作时更加方便。
3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盒201的内侧底部设有沉槽213,沉槽213内嵌设有弹簧211,弹簧211抵靠在第一锥齿轮206的下部。由此结构,以使得弹簧211能起到承托第一锥齿轮206的作用,保证第一锥齿轮206的位置相对稳定,第一锥齿轮206进而第二锥齿轮207啮合更紧,取料更加便利。
3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盒201设有开口209,开口209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盖板210。由此结构,以使得可以通过开口209观察驱动盒201内的粉料状态,同时也方便拆卸和维护。
3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开口209一侧设有第二锁扣216,开口209另一侧设有挡板214,挡板214上设有第一锁扣215,第一锁扣215和第二锁扣216上贯穿设有第三通孔222;
38.盖板210上一侧设有第一锁头218,盖板210上另一侧设有第二锁头219,第一锁头218和第二锁头219上贯穿设有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和第三通孔222直径相匹配,锁销223可拆卸的穿设在第二通孔221和第三通孔222内。由此结构,以使得盖板210的安装拆卸方便,利于后期的维护。
3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盖板210上设有第二阶台225,第二阶台225的宽度和开口209处侧壁厚度相匹配。盖板210的外形尺寸和开口209的尺寸相匹配,由此结构,以使得盖板210能严实的对驱动盒201进行密封,避免驱动盒201内的粉料流出。
4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阶台225上设有密封条220。由此结构,以使得盖板210安装在开口209处时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了驱动盒201内的粉料流出。
4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挡板214上设有第一阶台217,盖板210上设有第三阶台226,第一阶台217和第三阶台226配合连接。由此结构,以使得整体的密封性更好,结构更牢固,避免了驱动盒201内的粉料流出。
4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引管202上设有斜口224,斜口224的开口方向和粉料罐1的外侧壁相匹配。由此结构,以使得安装方便,斜口224通过焊接固定在粉料罐1的外侧壁上。
43.安装工作原理:
44.引管202为为φ57
×
3.5无缝钢管,内径为50mm;螺旋杆205外径为48mm,保证与无缝钢管内壁有间隙;引管202垂直于地面安装,驱动盒201距离检修平台的高度大约为1m。
45.本简易取样装置加工过程中,首先将粉料罐1外侧壁进行打孔,法向呈椭圆,引管202由下方向上插入,垂直于地面,伸入罐体2.5m,再用2片10mm钢板进行焊接固定,螺旋杆205与第一锥齿轮206进行轴孔过盈配合,保证接触面不产生滑动;第二锥齿轮207与第一锥齿轮206进行齿轮啮合后,套上驱动盒201进行固定,再接上出料管203,安装旋转手柄208。此时整体装置组装完成。
46.进行粉料取样时,操作人员3站在检修平台4的位置,然后打开球阀204至“on”位,顺时针旋转手柄,即可将粉料罐1内的粉料通过取样装置2取出粉料,并通过出料管203流出,用预先准备好的取样桶在出料管203下方盛取。
47.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