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端子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8:2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些连接器,其拔出力较小,使公端子和母端子分离所需要的力较小,这导致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端子,能够增强连接器的拔出力,从而提高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端子的连接器。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端子,包括:包括第一插接体,所述第一插接体包括:插接筒体,内部具有供所述插入件插入的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筒体开设有与所述插接空间连通的避让槽;弹片,具有弹性,所述弹片与所述插接筒体连接,所述弹片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插接空间中,所述弹片朝向所述插接空间的一侧能够与所述插入件的侧部抵接以阻碍所述插入件运动,所述弹片能够相对于所述插接筒体摆动,以通过所述避让槽进出所述插接空间;第一加强筋,一部分与所述弹片背对所述插接空间的一侧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插接筒体背对所述插接空间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能够阻碍所述弹片朝远离所述插接空间的方向移动。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弹片朝远离插接空间的方向运动同样的距离下,对于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的第一插接体,需要插入件对弹片施加更大的压力(相比于未设置第一加强筋的情况)。基于力的相互作用,弹片与插入件抵持时,弹片施加于插入件的压力和摩擦力也会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端子,与插入件之间相互分离所需的作用力较大,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拔出力,从而提高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筒体具有第一形变缝,所述第一形变缝与所述插接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形变缝沿所述插接筒体的轴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插接筒体的轴向两端的端面。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插接体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于所述插接筒体背对所述插接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插接筒体的周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形变缝的两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接筒体具有供插入件穿设的插入口,所述插入口设置于所述插接筒体沿自身轴向的其中一端,且所述插入口与所述插接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于所述插接筒体沿自身轴向的另一端。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插接筒体的周向,所述插接筒体的一端具有限位块,所述插接筒体的另一端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容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壁面能够与所述限位块抵持,以阻碍所述插接筒体张开。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避让槽设置有多个,所述弹片亦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避让槽沿所述插接筒体的周向分布,每一所述避让槽中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弹片。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衔接体和第二插接体,所述第二插接体与所述第一插接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衔接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插接体用于与电路板插接;所述第二插接体具有形变孔,所述第二插接体能够穿设于所述电路板的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二插接体能够被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挤压,以发生形变并收拢。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还包括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部分连接于所述衔接体靠近所述第二插接体的一端,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另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体,所述第三加强筋能够阻碍所述第二插接体相对于所述衔接体弯折。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衔接体弯折设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端子。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插拔力较大,连接稳定性好。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的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的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2.图4为第一插接体与插入件插接前的状态示意图;
23.图5为第一插接体与插入件插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24.图6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5.图7为限位槽和限位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26.图8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7.图9为端子的第二插接体的示意图;
28.图10为端子的第二插接体与电路板的安装孔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01-端子,102-插接筒体,103-第二加强筋,104-第一加强筋,105-弹片,106-避让槽,107-插入口,108-衔接体,109-第一插接体,201-第三加强筋,401-插入件,402-插接空间,601-第一形变缝,602-第二形变缝,603-限位块,604-限位槽,901-形变孔,1001-电路板,100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101。参照图1至图5,端子101包括第一插接体109,第一插接体109位于端子101的其中一端,第一插接体109用于与插入件401插接。参照图1至图3,第一插接体109包括插接筒体102、弹片105和第一加强筋104。
36.参照图4和图5,插接筒体102内部具有供插入件401插入的插接空间402。参照图1和图4,插接筒体102还具有与插接空间402连通的避让槽106。
37.参照图1至图5,弹片105与插接筒体102连接,且弹片105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插接空间402中。弹片105具有弹性,弹片105能够相对于插接筒体102摆动,从而通过避让槽106进出插接空间402。具体来说,结合图1和图4,弹片105的后端可以直接与避让槽106的后槽壁连接,弹片105的前端则为活动端,且弹片105弯曲设置,弹片105的一部分朝靠近插接空间402的方向凸出。
38.参照图4和图5,当插入件401插入插接空间402时,插入件401的侧部与弹片105朝向插接空间402的一侧抵持。相对于弹片105未被插入件401抵持的情况,弹片105在被插入件401抵持的情况下,会朝远离插接空间402的方向运动。弹片105与插入件401之间相互抵持,插入件401施加于弹片105的摩擦力阻碍弹片105的运动;这一摩擦力的大小与连接器的插拔力的大小相关。当插入件401从插接空间402中被抽出后,抵持弹片105的作用力消失,弹片105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复位。
39.参照图1至图3,第一加强筋104的一部分与弹片105背对插接空间402的一侧连接,第一加强筋104的另一部分与插接筒体102背对插接空间402的一侧连接。由于在弹片105相对于插接筒体102朝远离插接空间402的方向移动时还需要使第一加强筋104弯曲,第一加强筋104能够阻碍弹片105朝远离插接空间402的方向移动。
40.在弹片105朝远离插接空间402的方向运动同样的距离下,对于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04的第一插接体109,需要插入件401对弹片105施加更大的压力(相比于未设置第一加强筋104的情况)。基于力的相互作用,弹片105与插入件401抵持时,弹片105施加于插入件401
的压力和摩擦力也会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端子101,与插入件401之间相互分离所需的作用力较大,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拔出力,从而提高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41.结合图1至图3,以及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槽106设置有多个,弹片105亦设置有多个。多个避让槽106沿插接筒体102的周向分布,每一避让槽106中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片105。相比与仅设置一个弹片105,通过多个弹片105抵持插入件401可以增加第一插接体109与插入件40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连接器的拔出力。
42.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筒体102具有第一形变缝601,第一形变缝601与插接空间402连通,第一形变缝601沿插接筒体102的轴向延伸,并延伸至插接筒体102自身轴向两端的端面。在插接筒体102设置有第一形变缝601的情况下,插入件401插入插接筒体102时,在插入件401的挤压作用下插接筒体102可以稍微张开(例如,在插入件401的实际尺寸比预设尺寸偏大的情况下),以免插入件401与插接筒体102之间的相互挤压程度过大而导致插入件401难以与端子101插接。插接筒体102自身亦具有一定的弹性,张开的插接筒体102有收拢复位的趋势。
43.插接筒体102沿自身周向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形变缝601。参照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筒体102沿自身周向的一端具有限位块603,插接筒体102的另一端具有限位槽604,限位块603容置于限位槽604中,限位槽604的壁面能够与限位块603抵持,从而阻碍插接筒体102张开。需要说明的是,在初始状态下,限位块603与限位槽604的壁面是不接触的,当插接筒体102张开一定程度后,限位块603与限位块603的壁面才会相互抵持。即,限位块603和限位槽604是用于防止插接筒体102张开程度过大,防止插接筒体102张开至无法依靠弹性恢复原状的程度,从而保证端子101的使用寿命。参照图7,限位槽604可以设置为燕尾槽,限位块603则大致设置为一梯形凸起;限位槽604前后两端的槽壁,以及限位块603前后两端的外沿,可以相互抵持从而阻碍插接筒体102张开。
44.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体109还包括第二加强筋103,第二加强筋103连接于插接筒体102背对插接空间402的一侧。第二加强筋103沿插接筒体102的周向延伸,且第二加强筋10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形变缝601的两侧。第二加强筋103可以增强插接筒体102的结构强度,此外,第二加强筋103可以增加使插接筒体102张开所需的作用力,防止插接筒体102张开程度过大,防止插接筒体102张开至无法依靠弹性恢复原状的程度,从而保证端子101的使用寿命。
45.此外,参照图1,第一插接体109具有插入口107,插入口107与插接空间402连通,插入口107供插入件401进出插接空间402。沿插接筒体102的轴向,插入口107设置于插接筒体102的一端,第二加强筋103则连接于插接筒体102的另一端。例如,插入口107设置于插接筒体102的前端,第二加强筋103则连接于插接筒体102的后端。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二加强筋103远离插入口107,减少第二加强筋103对插接筒体102的前端的约束,以免插入件401难以插入插接空间402中。
46.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筒体102还具有第二形变缝602。第一形变缝601设置在插接筒体102的上侧,第二形变缝602则设置在插接筒体102的下侧,但第二形变缝602较短,第二形变缝602仅设置在插接筒体102供插入件401插入口107处,第二形变缝602的后端不延伸至插接筒体102的后端。第二形变缝60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强插接筒体102的靠近插入口107处的形变能力,方便插入件401插入。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1可以设置为“鱼眼端子”,端子101可以直接与电路板1001进行插接,以提高连接器和电路板1001之间的连接便捷性。参照图1至图3,端子101包括衔接体108和第二插接体110,衔接体108大致呈杆状,第二插接体110和第一插接体109分别连接于衔接体108的两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衔接体108弯折设置,弯折的衔接体108大致呈l型,这种设置适用于连接器的底部与电路板1001连接,且连接器的开口位于自身的侧部的情况。参照图9和图10,第二插接体110具有形变孔901,电路板1001具有安装孔1002,第二插接体110能够插入电路板1001的安装孔1002中。第二插接体110与安装孔1002干涉配合,如图10所示,安装孔1002的宽度略小于第二插接体110的初始宽度(以图10中前后方向的尺寸作为宽度)。当第二插接体110插入安装孔1002后,第二插接体110能够被安装孔1002的孔壁挤压而形变(第二插接体110收拢),设置形变孔901可以降低第二插接体110的形变难度。此外,参照图1,衔接体108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那一段具有一扭曲设置的部位(扭曲部位如c区域所示),以便第二插接体110的方向与安装孔1002的方向相互匹配。
48.参照图2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1还包括第三加强筋201,第三加强筋201的一部分连接在衔接体108上,第三加强筋201的另一部分连接在第二插接体110上。第三加强筋201用于增强衔接体108与第二插接体110之间的连接处的强度,阻碍第二插接体110相对于衔接体108发生弯折,从而减少第二插接体110插入安装孔1002时发生跪脚的风险。
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上述端子101,该连接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端子101。该连接器插拔力较大,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较好。
5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