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书写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4: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笔尖的书写工具,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不损害墨流出性地最大化了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的相对于笔尖整体的有效面积的笔尖的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2.以往,被称作油漆记号笔、下划线记号笔等的书写工具的笔尖由于具备较宽的笔芯而能够描绘较宽的线,由于记号的可视性、作业性优异而被广泛使用。
3.就线记号笔等书写工具的笔尖而言,通常通过对多孔质构件施加毛细管作用,从而将自成为书写工具主体的杆体供给的墨向笔尖导出而能够进行书写,该多孔质构件为将合成树脂纤维等聚集成棒状等而成的构件、高分子的烧结体等。
4.另外,随着将荧光墨收容于成为书写工具主体的杆体内而成的书写工具的普及,市面销售有使用了能够描绘较宽的线的多种构造、形状的笔尖的书写工具,由此,使用者能够广泛地选择与用途对应的书写工具,其作业性也较舒适。
5.本技术人公开了一种具有能够引导并存储自成为书写工具主体的杆体内的墨吸留体(含有棉)供给的墨的笔尖的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在笔尖具备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透视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6.该类型的书写工具的笔尖能够目视确认书写部,因此,能够在描线结束的想要停止的部分立刻停止,能够防止描线过度、超出。
7.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笔尖为墨引导部与书写部成为一体的形状,其材质使用将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颗粒烧结而成的烧结体,但由于其形状复杂,因此需要与保持体的长度的量对应地引导来自墨吸留体的墨,因此,需要将墨引导部设计得较粗,但若使墨引导部变粗,则可视部被变粗了的墨引导部阻碍,而产生可视部的相对于笔尖整体的有效面积降低的问题。
8.另外,作为上述构造以外的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的笔尖的现有技术,例如,本技术人提案有如下书写工具等:
9.1)一种书写工具,其笔尖具有成为书写部的多孔体和保持该多孔体且用于向书写部供给墨的墨引导芯,在保持体的内部具有墨引导芯,并且,上述保持体成为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体的外形面至少形成有一处以上的用于使墨引导芯看起来较细的槽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10.2)一种书写工具,其笔尖具备成为书写部的多孔体和保持该多孔体的保持体,该保持体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向书写部供给墨的墨引导部,该书写工具具有用于将书写工具主体中含有的墨向设于上述保持体的墨引导部供给的中继多孔体,并且,上述保持体成为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墨引导部配置于大致中央部,并且配设有含浸有墨的墨供给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11.3)一种书写工具,其具有收容有书写用墨的笔杆和安装于所述笔杆的一端的书写
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部具有能够自所述笔杆引导书写用墨并使用该书写用墨进行书写的书写体以及保持该书写体的保持体,所述保持体由具有可视性的硬质材料形成,所述书写体设于所述保持体,在以特定的角度观察的情况下,在该保持体的表面积中,所述书写体的可被看到的部分为50%以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12.然而,虽然上述专利文献2~4所记载的笔尖与以往的专利文献1相比,可透过笔尖较宽阔地看到书写面,但现状是仍无法最大化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的相对于该笔尖整体的面积,期望进一步的改善。
13.现有技术文献
14.专利文献
1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52682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等)
1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1842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4等)
1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5097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等)
1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8-3029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4等)


技术实现要素:

19.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0.本公开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等,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笔尖的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具有不损害墨流出性地最大化了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的相对于笔尖整体的有效面积的笔尖。
2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22.本发明人们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等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一种书写工具,其具备笔尖,该笔尖对自书写工具主体供给的墨进行引导并且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采用上述笔尖作为特定构造等,能够得到实现上述目的的书写工具,从而完成了本公开。
23.即,本公开的书写工具具备引导自书写工具主体供给的墨并且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的笔尖,该笔尖至少具备具有可视部的保持体和将外形呈字母u字状或字母l字状的书写芯安装于保持体的书写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书写芯的与保持体侧面抵接的部分设为截面矩形形状。
24.优选的是,将所述保持体的前端部形成为弯折面。
25.优选的是,在所述保持体的供书写芯接触的表面形成有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肋。
26.优选的是,所述书写芯的流通部截面的纵横比为
27.优选的是,固着所述笔尖的前笔杆覆盖书写芯外周。
28.发明的效果
29.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不损害墨流出性地最大化了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的相对于笔尖整体的有效面积的书写工具。
30.在本说明书中,前述的概略的说明以及后述的详细的说明这两者均是例示性且说明性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
附图说明
31.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图,图1的(a)是俯视图,图1的(b)是主视图,图1的(c)是纵剖主视图。
32.图2是图1的笔尖的放大立体图,图2的(a)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的笔尖的放大立体图,图2的(b)是从图2的(a)的旋转了180
°
的方向观察的笔尖的放大立体图。
33.图3是表示图1的书写工具所使用的笔尖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的(a)是俯视图,图3的(b)是主视图,图3的(c)是纵剖主视图,图3的(d)是仰视图,图3的(e)是从前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的(f)是从后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的(g)是左侧视图,图3的(h)是图3的(b)的x-x线剖视图,图3的(i)是右侧视图。
34.图4是表示图1的书写工具所使用的笔尖的保持体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的(a)是俯视图,图4的(b)是主视图,图4的(c)是纵剖主视图,图4的(d)是仰视图,图4的(e)是从前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4的(f)是左侧视图,图4的(g)是图4的(f)的y-y线剖视图,图4的(h)是右侧视图,图4的(i)是从后方侧观察底面侧的立体图。
35.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图,图5的(a)是俯视图,图5的(b)是主视图,图5的(c)是纵剖主视图。
36.图6是图5的笔尖的放大立体图,图6的(a)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的笔尖的放大立体图,图6的(b)是从图6的(a)的旋转了180
°
的方向观察的笔尖的放大立体图。
37.图7是表示图5的书写工具所使用的笔尖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的(a)是俯视图,图7的(b)是主视图,图7的(c)是纵剖主视图,图7的(d)是仰视图,图7的(e)是从前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的(f)是从后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的(g)是左侧视图,图7的(h)是图7的(b)的z-z线剖视图,图7的(i)是右侧视图。
38.图8是表示图5的书写工具所使用的笔尖的保持体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的(a)是俯视图,图8的(b)是主视图,图8的(c)是纵剖主视图,图8的(d)是仰视图,图8的(e)是从前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8的(f)是左侧视图,图8的(g)是图8的(f)的v-v线剖视图,图8的(h)是右侧视图,图8的(i)是从后方侧观察底面侧的立体图。
39.图9的(a)和图9的(b)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倾斜地进行书写的状态的各个局部放大侧视图。
40.图10是表示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图,图10的(a)是主视图,图10的(b)是纵剖视图,图10的(c)是笔尖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41.图11是图10的笔尖的放大立体图。
42.图12是表示图10的书写工具所使用的笔尖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的(a)是俯视图,图12的(b)是左侧视图,图12的(c)是主视图,图12的(d)是右侧视图,图12的(e)是纵剖主视图。
43.图13是表示图10的书写工具所使用的笔尖的保持体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的(a)是从前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3的(b)是从后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3的(c)是俯视图,图13的(d)是左侧视图,图13的(e)是主视图,图13的(f)是右侧视图,图13的(g)是纵剖主视图。
44.图14是表示图10的书写工具所示使用的笔尖的前笔杆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的(a)是俯视图,图14的(b)是从前方上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4的(c)是左侧视图,图14的(d)是主视图,图14的(e)是右侧视图,图14的(f)是纵剖主视图,图14的(g)是图14的(f)的g-g线
剖视图,图14的(h)是图14的(f)的h-h线剖视图,图14的(i)是图14的(f)的i-i线剖视图。
45.图15是表示图10的书写工具所使用的笔尖的书写芯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5的(a)是从前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5的(b)是从后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5的(c)是俯视图,图15的(d)是左侧视图,图15的(e)是主视图,图15的(f)是右侧视图,图15的(g)是纵剖主视图,图15的(h)是薄板体(薄片体)部分的横剖视图。
46.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书写芯的组装前的图,图16的(a)是俯视图,图16的(b)是主视图,图16的(c)是纵剖主视图。
47.图17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倾斜地进行书写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至少几个实施方式。但是,应注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详细叙述的各个实施方式,而涉及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物。
49.图1~图4表示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且是笔尖为两种的双侧型的书写工具的各个附图,图2是从各方向观察的图1的书写工具所使用笔尖的放大立体图,图3和图4是作为构成笔尖的各部件的书写芯、保持体等的各个附图。
50.如图1的(a)~图1的(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为具备笔尖20并且在该笔尖20的相反侧还具备棒状的聚缩醛制的笔尖50的双侧型的书写工具,该笔尖20对自书写工具主体(笔杆)10供给的墨进行引导并且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另外,在书写工具主体10的两侧安装有:笔帽60,其可拆卸,用于保护笔尖20,并具有笔夹部60a;以及笔帽70,其保护笔尖50。
51.书写工具主体10例如由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形成,由收容含浸有书写工具用墨的墨吸留体15的筒状体形成,并且作为附图中右侧的一端侧成为具有嵌合部的保持部11,该嵌合部用于利用嵌合来固着保持细字型的棒状的笔尖50的保持件55,作为左侧的另一端安装有固着笔尖20的前笔杆16,该笔尖20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
52.书写工具主体10例如使用由聚丙烯等构成的树脂成形为筒状,并作为书写工具主体(杆体)发挥功能。书写工具主体10成形为不透明或者透明(以及半透明),但从外观上、实用上的观点来看,可以采用任一者。
53.墨吸留体15含浸有水性墨、油性墨等书写工具用墨,该墨吸留体15例如是:由天然纤维、动物毛纤维、聚缩醛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亚苯基系树脂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构成的纤维束;对毡等纤维束进行加工而成的构件;或者,包含海绵、树脂颗粒、烧结体等多孔体的构件。该墨吸留体15被收容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10内。
54.所使用的书写工具用墨的组合成分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书写工具的用途等,采用水性墨、油性墨、热致变色墨等适当的混合配方,例如对于下划线笔等,能够使墨中含有例如碱性紫11、碱性黄40、热致变色微胶囊颜料等荧光染料。
55.对于这些墨,通过对墨混合成分种类、各个混合量进行调整等,从而将墨粘度(25℃:锥板式粘度计)设为1~5mpa
·
s,将表面张力设为30~60mn/m,将来自笔尖20的墨流出
量x设为5~20mg/m,将来自笔尖50的墨流出量y设为0.1~5mg/m,并设定为x>y,由此容易进行笔迹的区分使用,因而优选。墨流出量的测量是在自动书写装置上安装笔体,并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s6037:2006在优质纸面上以书写角度为65
°
、书写力为1n、速度为7cm/s进行书写而测量的。另外,使笔尖50的弯曲应力高于笔尖20的弯曲应力,从而能够提供适于利用笔尖50书写较细的文字的书写工具。
56.此外,在将书写工具用墨设为热致变色墨的情况下,能够在笔帽60的顶部形成日本工业标准jis s6050:2008所规定的铅笔描线的消除能力(消字率)小于70%的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利用擦蹭动作容易产生摩擦热并且低磨损的摩擦体,从而在摩擦时减少橡皮渣的产生而防止对周围的污损。
57.如图2的(a)和图2的(b)以及图3的(a)~图3的(i)等所示,笔尖20至少由具有书写部25的书写芯30和具有可视部的保持体40构成。具有书写部25的书写芯30利用粘接、熔接、嵌合等安装于后述的保持体40。
58.如图3的(a)~图3的(i)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书写芯30具有以成为易于书写的倾斜度的方式成为倾斜状(刀切状)的书写部25,除了具有该书写部25以外,还自书写部25的两端部具有薄板体(薄片体)31、31,该书写部25和薄板体31、31相连地设为一体,外形形成为大致字母u字状(也包含日文假名

字形状),该薄板体31、31的截面成为矩形形状。
59.该书写芯30只要能够高效地将吸留于书写工具主体10内的墨经由薄板体31、31向书写部25引导(供给)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由无纺布、纺织品或针织品等布帛、或者液体渗透性发泡体、烧结体等具有液体渗透性的原材料构成的构件。此外,包含书写部25的书写芯30能够由一种原材料构成,但也可以通过层叠多种原材料等进行组合而构成,或者也可以将书写部25和该书写部25以外的部分作为独立的构件并彼此连结、结合等而构成。
60.在本公开中,“无纺布”是指,以不进行纺织的方式使一层以上的纤维的块体成为布状构造的材料。作为纤维的原材料,能够使用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动物毛纤维、无机纤维等。作为所使用的合成纤维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缩醛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亚苯基系树脂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等。
61.构成布帛的纤维例如能够利用熔融纺丝法、干式纺丝法、湿式纺丝法、直接纺丝法(熔喷法、纺粘法、静电纺丝法等)、通过从复合纤维中吸附一种以上的树脂成分从而提取纤维直径较细的纤维的方法、通过对纤维进行叩解而得到被分割了的纤维的方法等公知的方法来获得。
62.构成布帛的纤维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树脂成分构成,能够使用通常被称作复合纤维的例如皮芯型、海岛型、并列型、橘瓣型等的复合纤维。
63.构成布帛的纤维的纤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所述纤度优选为0.1~500dtex(分特),更优选为2~5dtex(分特)。另外,纤维长度也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短纤维、长纤维或连续纤维。
64.在布帛为纺织品、针织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如上述这样调制而成的纤维进行纺织或针织来进行调制。
65.在布帛为无纺布的情况下,作为能够制造无纺布的纤维网的调制方法,例如能够
使用干式法、湿式法等。然后,作为将构成纤维网的纤维彼此缠绕和/或一体化而形成无纺布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利用针形件、水流实现缠绕的方法、将纤维彼此利用粘结剂一体化的方法、或者在纤维网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通过对纤维网进行加热处理从而使所述热塑性树脂熔融来将纤维彼此一体化的方法。此外,作为对纤维网进行加热处理的方法,例如能够使用利用压延机进行加热加压的方法、利用热风干燥机进行加热的方法、通过在无压状态下照射红外线而使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的方法等。另外,也可以通过捕集使用直接纺丝法纺丝而成的纤维来调制无纺布。
66.在为液体渗透性发泡体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利用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注入模具的成型、发泡处理等公知的方法来进行调制。另外,作为烧结体,能够由将聚缩醛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亚苯基系树脂等的塑料粉末等烧结而成的多孔体(烧结芯)等构成。
67.具有书写部25的书写芯30的形状、厚度等能够根据向保持体40安装的安装形态、书写部25的形状、可视部43的可视部面积的最大化、使墨高效地向书写部流出(供给)等方面来设定,优选的是,宽度方向长度、长度方向长度成为将书写芯30的薄板体31、31固着的后述的保持体40的安装面的宽度方向长度、周面的长度,并分别设定为使墨高效地向书写部25流出的较佳的长度。另外,根据可视部43的可视部面积的最大化等方面,书写芯30的除书写部25以外的薄板体31、31的厚度t优选为0.3~3.0mm,最优选为0.5~1.0mm。
68.在本实施方式中,书写部25与书写芯30的薄板体31、31构成为一体,并以成为易于书写的倾斜度的方式成为倾斜状(刀切状),该倾斜度等与书写等的使用情况对应地适当设定。另外,该书写部25期望为描线宽度w较粗的书写部,优选的是,描线宽度w为1mm以上,更优选的是,描线宽度w为2mm以上。
69.本实施方式的包含书写部25在内的书写芯30由将塑料粉末烧结而成的烧结芯一体地构成。
7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相同的原材料一体地构成了书写芯30的书写部25和薄板体31、31,但也可以将书写部25和薄板体31、31构成为独立构件,并将它们连结、结合、抵接等。作为书写部25,例如可列举出由具有气孔的多孔质形成,具体而言,能够列举出海绵状物质、烧结体、纤维束体、发泡体、海绵体、毡体、多孔体等。作为形成多孔体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天然纤维、动物毛纤维、聚缩醛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亚苯基系树脂等,具体而言,也可以由将各种塑料粉末等烧结而成的烧结体构成书写部25,由例如无纺布、纺织品或针织品等布帛、或者液体渗透性发泡体等具有液体渗透性的原材料构成薄板体31、31。
71.如图3的(a)~图3的(i)、图4的(a)~图4的(i)所示,保持体40固定上述书写芯30的书写部25、薄板体31、31,并固着于书写工具主体10的前笔杆16的前端开口部,该保持体40具有鼓出状的主体部41、位于该主体部41的前方侧的与书写工具主体10的端面抵接的凸缘部42和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透视部)43,并且,在透视部43的前端侧具有对书写部25的前端侧(端面)进行保持的前方保持部44a、44b。
72.另外,在上述主体部41的后方侧具备与上述主体部41相连设置的后方保持部45。
从谋求可视部43的可视面积的最大化的观点来看,在由这些构件构成的保持体40的长度方向外周面整体形成有安装(配置)于保持体40的外周所采用的构造,具体而言,在保持体40的长度方向外周面整体形成有将上述书写芯30的薄板状体31、31以字母u字状嵌入保持的保持槽46、46。而且,在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外周面形成有凹状的嵌合部41a。
73.另外,对该保持体40而言,将所述书写芯30的与保持体40的侧面抵接的部分(薄板状体31、31)设为截面矩形形状,将该保持体40的成为前端部的可视部43的外周缘形成为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
74.将上述书写芯30的与保持体40的侧面抵接的部分设为截面矩形形状,从而能够扩宽可视部43相对于截面积的宽度,并且,将保持体40的可视部43的外周缘设为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从而能够使矩形截面看起来较细,能够使可视部43的面积看起来比以往更宽。
75.这样构成的保持体40整体由硬质材料构成,例如,由具有可视性的硬质材料、例如玻璃、不具有橡胶弹性的树脂等构成。作为能够进行目视确认的不具有橡胶弹性的树脂,例如由pp、pe、pet、pen、尼龙(除6尼龙、12尼龙等通常的尼龙以外还包括非晶尼龙等)、丙烯酸、聚甲基戊烯、聚苯乙烯、abs等可见光透射率为50%以上的材料利用成形构成,从而能够利用可视部43有效地目视确认沿书写方向书写的文字。此外,也可以仅使可视部43(包含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由具有可视性的材料构成。此外,可见光透射率能够通过利用多光源分光光度计〔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造,(msc-5n)〕测量反射率而求得。
76.另外,保持体40可以使用上述各种材料中的一种构成,或者,从耐久性、可视性的进一步提高的观点等来看,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材料构成,保持体40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吹塑成形等各种成形方法来成形。
77.书写芯30的薄板体31、31利用粘接剂的粘接、熔接等固着于该保持体40的日文假名

字形状(字母u字形状)的保持槽46的安装面47,并固着于书写部25。
78.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谋求可视部43的可视面积的最大化的观点等来看,上述薄板体31、31的厚度t薄于书写部25的厚度,另外,墨引导部的宽度(m)小于保持体40的可视部43的宽度(m)的90%,更优选的是,期望墨引导部的宽度(m)为保持体40的可视部43的宽度(m)的50%~80%。而且,从进一步发挥本公开的效果的观点来看,成为墨引导部的上述薄板体31、31的截面纵横比、即厚度t:宽度m的比(t:m)优选为更优选为
79.在该书写工具a中,为了在前方保持部44a、44b之间嵌入保持上述书写部25,而且,为了可靠地进行书写部25的固着(防脱),上述书写部25的向保持体40的固着(安装)也可以进一步使用粘接剂的粘接、熔接等。
80.如图1的(a)和图1的(b)所示,笔尖50为细字型的棒状的笔尖,且截面成为圆形形状,笔尖50的后端部(墨吸留体侧)插入于墨吸留体15内,并利用毛细管力将墨吸留体的墨向笔尖50供给。
81.该笔尖50由多孔质构件构成,该笔尖50例如是:由天然纤维、动物毛纤维、聚缩醛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烯烃
系树脂、聚乙烯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亚苯基系树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形成的并行纤维束;对毡等纤维束进行加工或对这些纤维束进行树脂加工而成的纤维芯;或者,由将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等的塑料粉末等烧结而成的多孔体(烧结芯)形成的构件。
82.作为优选的笔尖50,为纤维束芯、纤维芯、烧结芯、毡芯、海绵芯、无机多孔体芯,特别优选的是,从变形成形性的观点、生产性的观点来看,期望为纤维芯。另外,所使用的笔尖50的孔隙率、大小、硬度等根据墨种类、书写工具的种类等而变动,例如,对于孔隙率,优选设为30~60%。另外,在本公开中,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孔隙率”。首先,将具有已知的质量和表观体积的书写芯浸入水中,在使其充分浸润了水之后,在从水中取出后的状态下测量质量。根据测量得到的质量,导出浸入于书写芯的水的体积。将该水的体积视为与书写芯的气孔体积相同,根据下式计算孔隙率。
83.孔隙率(单位:%)=(水的体积)/(笔尖50的表观体积)
×
100
84.在这样构成的书写工具a中,使吸留了书写工具用墨的墨吸留体15插入保持于书写工具主体10内,在前端侧,经由前笔杆16利用嵌合等依次使上述结构的笔尖20固着,在另一端侧,利用嵌合使固着有笔尖50的保持件55固着,由此能够简单地制作双侧型的书写工具a,被墨吸留体15吸留的墨利用毛细管力在笔尖20中经由书写芯30的薄板体31、31高效地向书写部25以及笔尖50供给,而供于书写。
85.在该书写工具a中,笔尖50与以往通用的笔尖相同,因此以下说明笔尖20的功能等。
86.如图1、图2所示,该书写工具a的笔尖20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窗部)43,墨吸留体15的墨由于书写芯30的薄板体31、31的毛细管力到达书写部25,供于书写。在书写时,若利用可视部(窗部)43观察可视侧,则容易对齐开始描线的位置,并且能够在描线结束的想要停止的部分立刻停止,能够防止描线过度、超出。
87.在本公开中,笔尖20经由书写芯30的比书写部25的厚度薄且具有流出性的薄板体31、31将来自墨吸留体15的墨引导到书写部25,另外,该薄板体31、31由薄片状的多孔体构成,因此,墨流出性良好,不需要设计得较粗,可视部43不会被阻碍,另外,将上述书写芯30的与保持体40的侧面抵接的部分设为截面矩形形状,从而能够扩宽可视部43相对于截面积的宽度,并且,将保持体40的可视部43的外周缘设为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从而能够使矩形截面看起来较细,因此,在由善用右手者沿从左向右的方向书写时,能够一边利用可视部43目视确认书写方向一边利用书写部25进行描线,另外,使可视部的相对于笔尖整体的有效面积最大化,并且,利用上述特性的薄板体31、31高效地向一体构成的书写部25供给墨,因此,其墨流出性也较良好,而得到能够不损害墨的流出性地达成可视部43的有效面积的最大化的书写工具。
88.另外,该书写工具a的墨流出性良好,因此即使加快笔尖20的移动速度进行书写,墨的供给也会良好地追随,能够得到不会产生笔迹的不连续等的书写工具。
89.本公开的书写工具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结构的笔尖20,因此,笔尖20以外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以下,说明本公开的书写工具的其他的各个实施方式等。
90.图5~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笔尖20的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各个附图。此外,在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同样的结构、功能的情况下,在以
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各个附图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91.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b在以下方面不同:上述实施方式的书写芯30的外形使用了字母u字状的外形,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8所示,将外形呈字母l字状的书写芯35安装于保持体40。
92.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芯35的书写部36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书写部同样的形状,以成为易于书写的倾斜度的方式成为倾斜状(刀切状)。在书写芯35中,薄板体37自书写部36的端部侧相连地设为一体,外形形成为字母l字状,该薄板体37的截面成为矩形形状。
93.如图5~图8所示,保持体40固定上述书写芯35的书写部36、薄板体37,并固着于书写工具主体10的前笔杆16的前端开口部,在上述图1的实施方式中,在上下形成有用于安装薄板体31、31的安装面47,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书写芯35的外形呈字母l字状,因此,成为仅安装于保持体40的下侧的形态。因而,与图1的实施方式同样,保持体40具有鼓出状的主体部41、位于该主体部41的前方侧的与书写工具主体10的端面抵接的凸缘部42和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透视部)43,并且,在透视部43的前端侧具有对书写部36的前端侧(端面)进行保持的前方保持部44a、44b。
94.另外,在上述主体部41的后方侧的底面侧具备与上述主体部41相连设置的后方保持部45。从谋求可视部43的可视面积的最大化的观点来看,在由这些构件构成的保持体40的长度方向上的底面侧整体形成有安装(配置)于保持体40的底面所采用的构造,具体而言,在保持体40的长度方向底面整体形成有将上述书写芯35的薄板状体37以字母l字形状嵌入保持的保持槽46。而且,在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外周面,与图1同样,形成有凹状的嵌合部41a。
95.对该保持体40而言,将所述书写芯35的与保持体40的侧面抵接的部分(薄板状体37)设为截面矩形形状,将该保持体40的成为前端部的可视部43的外周缘形成为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
96.在该书写工具b中,书写芯35的外形呈字母l字状,因此,与图1的外形呈字母u字状相比,成为不在可视部43的上表面侧安装薄板体31的构造,因此,不会遮挡,能够与其相对应地扩大可视部的面积,另外,将上述书写芯35的与保持体40的侧面抵接的部分设为截面矩形形状,从而在底面侧能够扩宽可视部43的相对于截面积的宽度,而且,将保持体40的可视部43的外周缘设为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从而能够使矩形截面看起来较细,能够使可视部43的面积看起来比图1更大。
97.该第2实施方式的笔尖20与图1的书写工具同样地安装,并具有能够目视确认书写方向的可视部(窗部)43,墨吸留体15的墨利用书写芯35的毛细管力到达书写部36,而供于书写。在书写时,若利用可视部(窗部)43观察可视侧,则容易对齐开始描线的位置,另外,能够准确地停止在描线结束的想要停止的部分,能够防止描线过度、超出。
98.在第2实施方式中,笔尖20经由书写芯35的比书写部35的厚度薄且具有流出性的薄板体37将来自墨吸留体15的墨引导到书写部36,另外,该薄板体37与上述图1的实施方式相比由使用了墨供给力优异的原材料的构件构成,因此,墨流出性良好,不需要设计得较粗,可视部43不会被阻碍,另外,将上述书写芯35的与保持体40的侧面抵接的部分设为截面矩形形状,从而能够扩宽可视部43的相对于截面积的宽度,并且,将保持体40的可视部43的外周缘设为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能够使矩形截面看起来较细,因此,在由善用右手者
沿自左向右的方向书写时,能够一边利用可视部43目视确认书写方向一边利用书写部36进行描线等,另外,使可视部相对于笔尖整体的有效面积最大化,并且,利用上述特性的薄板体37高效地向一体构成的书写部36供给墨,因此,其墨流出性也较良好,能够得到能够不损害墨的流出性地与图1的实施方式相比达成可视部43的有效面积的最大化的书写工具。
99.另外,该书写工具b的墨流出性良好,因此即使加快笔尖20的移动速度进行书写,墨的供给也会良好地追随,能够得到不会产生笔迹的不连续等的书写工具。
100.作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和第2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b的笔尖形状,如图9的(a)和图9的(b)所示,优选构成为在极限书写角度时书写芯30的两侧的引导高度相对于自书写面施加的载荷成为压缩的关系。通过设为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发挥优异的强度。
101.图10~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各个附图。
102.本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c在以下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不同:墨吸留体15、前笔杆16、书写芯30、保持体40以及笔帽60各自的构造分别略微不同。
103.具体而言,在以下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不同:如图14的(a)~图14的(i)所示,前笔杆16由圆形状的筒状体构成,并至少由位于中央部后部的凸缘部16a、位于该凸缘部16a的后方侧的具有嵌合台阶部的后部16b、位于该凸缘部16a的前方侧的具有嵌合台阶部的前部16c、在该前部16c的前端一体地设置的覆盖书写芯30外周的至少局部的覆盖片16d、在所述筒状体内部的椭圆形的外周16e每隔规定间隔地设置的保持椭圆形状的墨吸留体15的保持突起部16f、16f

构成;对于保持体40,如图13的(a)~图13的(g)所示,在供书写芯30接触的表面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每隔规定间隔地形成肋48、48
……
,并且,在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两侧外周部形成有具有圆形孔部的空气流通槽49、49;如图10的(c)所示,前笔杆16和保持体40为箭头嵌合(日文:矢尻嵌合);如图10的(b)所示,在笔帽60的顶部的凹部61固着有由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s6050-2002规定的铅笔描线的消除能力(消字率)小于70%的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摩擦体62。
104.这样构成的书写工具c与上述书写工具a的作用效果同样,墨流出性也较良好,能够不损害墨的流出性地达成可视部43的有效面积的最大化,并且,在上述的墨吸留体15、前笔杆16、书写芯30、保持体40以及笔帽60各自的构造分别略微不同的方面,还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105.将墨吸留体15的外形形状设为椭圆形状,并且,在前笔杆16内的外周16e形成有保持椭圆形状的墨吸留体15的保持突起部16f、16f

,因此,墨吸留体15的旋转被抑制,并且,如图10的(c)所示,前笔杆16和保持体40利用箭头嵌合固着,因此,安装有书写芯30的保持体40的向书写工具固着的固着力进一步增强,耐久性优异。
106.如图10的(c)和图11所示,利用在前笔杆16的前部16c的顶端一体地设置的覆盖片16d覆盖一个薄板体31,因此,薄板体31的外表面被保护,并且,在利用尺子等实施划线的情况下,不会污染尺子。
107.在吸留于墨吸留体15的墨为热致变色墨的情况下,对于书写描线等,设为通过采用利用固着于笔帽60的顶部的摩擦体62的擦蹭动作容易产生摩擦热并且低磨损的摩擦体,从而在摩擦时减少橡皮渣的产生,而一边防止对周围的污染一边进行去除。
108.如图13所示,保持体40在供书写芯30接触的表面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每隔规定间隔地形成有肋48、48
……
,因此,能够将由于成形加工而引起尺寸偏差等的书写芯30的易坏
的末端部等稳定地组装于保持体40。另外,即使书写工具内的空气压等膨胀,也能够利用空气流通槽49、49进行调整,而能够消除墨的泄漏等。
109.另外,在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c中,相对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未设置在保持体40的成为前端部的可视部43的外周缘形成的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从而仅通过将书写芯30的与保持体40侧面抵接的部分设为截面矩形形状的构造,也能够达成可视部43的有效面积的最大化。
110.而且,使保持体40的后端部的上下差不同,从而如图12所示的上下差不同的书写芯30与保持体40之间的距离相等,因而能够防止将书写芯30与棉芯接触时的书写芯30的后部的仅单侧弯折的情况。
111.图15是表示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c中使用的书写芯30的各个附图。
112.如图15的(a)~图15的(h)所示,该实施方式的书写芯30具有以成为易于书写的倾斜度的方式成为倾斜状(刀切状)的书写部25,除了具有该书写部25以外,还自书写部25的两端部具有具备倾斜部的薄板体(薄片体)31、31,该书写部25和薄板体31、31相连地设为一体,外形形成为大致字母u字状(也包含日文假名

字形状),在该薄板体31、31的截面成为矩形形状的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c中使用的书写芯同样,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墨引导部的薄板体(薄片体)31、31与书写部25之间的交界部设有台阶部32、32的方面不同。
113.另外,设为椭圆截面这样的扁平形状,从而能够达成可视部43的有效面积的最大化。
114.在该书写芯30中,也如图16所示,在成为墨引导部的薄板体(薄片体)31、31与书写部25之间的交界部设置台阶部32、32,从而在向保持体的槽内组装了书写部25之后,在组装薄板体31的情况下,薄板体31的侧面不会碰到槽部的角,组装性更加良好。
115.另外,也如图16所示,也可以对成为墨引导部的薄板体(薄片体)31、31与书写部25之间的相连设置部的内侧的根部33、33实施如附图所示的倒圆角或倒角,从而进一步增强根部33、33部位的强度。
116.本公开的书写工具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等,在不变更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进行各种变更。
117.另外,作为笔尖形状,如图17所示,优选设为这样的形状:即使附加书写角度,线宽度也不易增加。通过设为书写接触面短于两侧宽度、单独的圆角形状等,从而在设定为描绘宽度比笔尖部窄的线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相对于纸面的接触宽度由于书写角度而极端地增加。
118.而且,保持体40与书写芯30之间的固着方法以嵌合等的固着为主,能够利用热熔型粘接剂的固着、溶剂渗透的固着、超声波熔接的固着、反应类粘接剂的固着(湿气固化、uv固化、氧固化、双液固化)、溶剂类粘接剂的固着(可溶型合成树脂、乳胶、橡胶)、胶带、双面胶带的固着来进行固着。
119.关于书写芯30的孔隙率,优选设为以下的范围。
120.孔隙率优选设为30%~80%,更优选的是,优选设为40%~70%。上述孔隙率的测量方法为利用水中浸渍法求得孔隙的表观体积,
121.利用(1-(孔隙的表观体积/书写芯的体积))
×
100(%)计算得到的值。
122.而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c中,示出了双侧型的书写工具,但也可以省略笔尖50(将杆体设为有底筒状的杆体),而设为具备笔尖20的单侧型的书写工具,另外,也可以是利用揿动方式使笔尖20伸缩的书写工具。
12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a~c中,将书写工具主体的杆体等的截面形成为了圆形杆,但也可以设为三角形状、四边形以上的方形形状等的异形形状、椭圆形状。另外,示出了由透明的构件构成笔尖20整体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以至少可视部43由透明的构件构成而被安装于书写工具主体内的主体部41侧由透明构件以外的树脂构件构成的方式形成的二色成形品构成笔尖20。
124.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用书写工具用的墨(水性墨、油性墨、热致变色墨)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为液状化妆品、液状药剂、涂布液、修正液等液状体。
125.实施例
126.接着,利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内容,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127.〔实施例1〕
128.使用具有下述结构以及依据图1~图4的笔尖的书写工具、下述组合成分的书写工具用墨。笔尖的尺寸等使用下述的大小等。
129.(笔尖20的结构)
130.丙烯酸树脂制,可见光透射率85%〔由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造的多光源分光光度计(msc-5n)测量反射率,然后求出可见光透射率。〕
131.可视部(窗部)43(四边形)的大小:9mm
×
8mm
×
5mm
×
4mm
132.可视部的宽度m:3.0mm
133.书写芯30:薄板体31、31的结构:聚乙烯制烧结芯,宽度方向长度m:2mm,长度方向长度:20mm,厚度t:0.5mm,t:m=1:4,书写部25:聚乙烯制烧结芯,孔隙率:50%,4
×3×
6mm,t=3mm,w=5.5mm
134.墨吸留体15:pet纤维束,孔隙率85%,φ6
×
77mm
135.书写工具主体10、笔帽60、70:聚丙烯(pp)制
136.笔尖50:聚酯制纤维束芯,孔隙率60%,φ2.0
×
40.0mm
137.(书写工具用墨组合成分:墨颜色:荧光黄色)
138.作为书写工具用墨,使用下述组合成分的墨(合计100质量%)。
139.保湿剂:三甲基甘氨酸(甘氨酸甜菜碱)7.5质量%
140.季戊四醇4.5质量%
141.着色剂:nkw-4805黄(由nippon keiko kagaku co.,ltd.制造)40.0质量%
142.防腐剂:bioace(由k.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0.3质量%
143.ph调节剂:三乙醇胺1.0质量%
144.氟系表面活性剂:surflon 8111n(由agc seimi chemical co.,ltd.制造)0.2质量%
145.水溶性有机溶剂:乙二醇3.0质量%
146.水(溶剂):离子交换水43.5质量%
147.粘度(25℃):3.0mpa
·
s(锥板式粘度计,tokimec co.,ltd.制造,tv-20)
148.表面张力(25℃):33mn/m(自动表面张力计,协和界面科学社制、dy-300)
149.在使用了依据该图1~图4的实施例1的笔尖20的书写工具中,利用比书写部25的厚度薄且具有流出性的薄板体31、31将来自墨吸留体15的墨引导到书写部25,另外,包含该书写部25、薄板体31、31的外形呈字母u字状的书写芯30由上述结构的聚乙烯制烧结芯构成,因此,相对于孔隙率的毛细管力的强度较大,而且,其厚度能够非常薄,墨流出性良好,不需要将墨引导部设计得较粗,可视部43不会被阻碍,另外,将上述书写芯30的与保持体40的侧面抵接的部分设为截面矩形形状,从而能够扩宽可视部43相对于截面积的宽度,并且,将保持体40的可视部43的外周缘设为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从而能够使矩形截面看起来较细,因而,在由善用右手者沿从左向右的方向书写时,能够一边利用可视部43目视确认书写方向一边利用书写部25进行描线,另外,使可视部的相对于笔尖整体的有效面积最大化,并且,利用上述特性的薄板体31、31高效地向一体构成的书写部25供给墨,因此其墨流出性也较良好,确认了可得到能够不损害墨的流出性地达成可视部43的有效面积的最大化的书写工具。另外,能够确认,即使在从1mm的高度落下之后,也不会在书写时断断续续。
150.此外,在自动书写装置上安装该书写工具,按照基于日本工业标准jis s6037:2006的试验方法,在优质纸面上以书写角度为65
°
、书写载荷为1n、速度为7cm/s进行直线书写之后,得到了如下结果:在通过目视确认所书写的描线状态时,由于使用上述优选的墨组合成分的墨,因此笔尖20的墨流量(15mg/m)也较良好,在抑制笔尖的干燥的同时,描线的干燥性、墨的低温稳定性也较优异,而描线表现出不会洇渗、洇透的功能。
151.〔实施例2〕
152.使用了具有下述结构和依据图5~图8的笔尖的书写工具以及下述组合成分的书写工具用墨。笔尖的尺寸等使用了以下所示的大小等。
153.(笔尖20的结构)
154.除了将书写芯35设为下述结构这方面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155.书写工具主体10、墨吸留体15、保持体40、墨组合成分等: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或依据上述实施例1制作而成。
156.可视部(窗部)43(四边形)的大小:9mm
×
8mm
×
5.2mm
×
4.2mm
157.可视部的宽度m:3.0mm
158.书写芯35:薄板体37的结构:聚乙烯制烧结芯,宽度方向长度m:2mm,长度方向长度:20mm,厚度t:0.8mm,t:m=1:2.5,书写部36:聚乙烯制烧结芯,孔隙率:50%,4
×3×
6mm,t=3mm,w=5.5mm
159.在该使用了依据图5~图8的实施例2的笔尖20的书写工具中,利用比书写部36的厚度薄且具有流出性的薄板体37将来自墨吸留体15的墨引导到书写部36,另外,对于包含该书写部36、薄板体37的外形呈字母l字状的书写芯35,将保持体40的可视部43的l字外周缘设为倾斜状的弯折面43a、43a,从而能够使矩形截面看起来较细,因此,在由善用右手者沿从左向右的方向进行书写时,能够一边利用可视部43目视确认书写方向一边用书写部36进行描线等,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相比,能够使可视部的相对于笔尖整体的有效面积进一步最大化,并且,利用上述特性的薄板体37高效地向一体构成的书写部36供给墨,因此,其墨流出性也较良好,确认了可得到能够不损害墨的流出性地达成可视部43的有效面积的最大化的书写工具。另外,能够确认,即使在从1m的高度落下之后,也不会在书写时断断续续。
1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由于墨流出性良好,因此,即使加快笔尖20的移动速度地进行书写,墨的供给也会良好地进行追随,而得到不会产生笔迹的不连续等的书写工具。
161.此外,在自动书写装置上安装该书写工具,按照基于日本工业标准jis s6037:2006的试验方法,在优质纸面上以书写角度为65
°
、书写载荷为1n、速度为7cm/s进行直线书写之后,得到了如下结果:在通过目视确认了所书写的描线状态时,由于使用上述优选的墨组合成分的墨,因此笔尖20的墨流量(15mg/m)也较良好,在抑制笔尖的干燥的同时,描线的干燥性、墨的低温稳定性也较优异,而描线表现出不会洇渗、洇透的功能。
162.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63.本公开的书写工具能够较佳地应用于被称作下划线笔、油漆记号笔、油性记号笔、水性记号笔的类型的书写工具。
164.附图标记说明
165.10、书写工具主体;20、笔尖;25、书写部;30、书写芯;40、保持体;43、可视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