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06 21:15: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空调器现有的流路方案,在换热时换热效果差,为应对用户对制热量的高需求,往往需要提升压缩机转速提高能力输出,但是这会带来外机噪音大,压缩机长期高频可靠性等隐患;并且现有的流路方案凝露效果差,长时间运行吹水会导致故障风险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能够在无需提高压缩机转速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果,降低了外机噪音和压缩机故障风险,以及能够提高凝露效果,延长了换热运行时间。
4.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
5.若干个换热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换热器设置有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设置有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其中,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即换热器的换热流路由内排换热管流到外排换热管,又由外排换热管流到内排换热管,因此,换热流路要流经的换热管所受到其他换热器的复热影响较低,从而能够在无需提高压缩机转速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果,降低了外机噪音和压缩机故障风险,并且能够提高凝露效果,延长了换热运行时间。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若干个所述换热器包括依次拼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有第一内排换热管和第一外排换热管;所述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三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交替流经所述第一内排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外排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流路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流路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还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当所述换热器组件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从所述第二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流入,由上往下交替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上部的所述第一内排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外排换热管后,从所述第一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流出;当所述换热器组件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从所述第一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流入,由下往上交替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上部的所述第一内排换热管和所述第一外排换热管后,从所述第二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流出。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为所述第二换热器下部的外排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为所述第一换热器下部的所述第一内排换热管。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第二内排换热管和第二外排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流路还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换热管;当所述换热器组件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二换热流路从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换热管流入,由上往下流经所述第二外排换热管后,由下往上折返流经所述第二内排换热管,再从上部的所述第二内排换热管流出;当所述换热器组件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二换热流路从上部的所述第二内排换热管流入,由上往下流经所述第二内排换热管后,由下往上折返流经所述第二外排换热管,再从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换热管流出。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换热管为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外排换热管。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换热器组件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三换热流路从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换热管流入,从所述第三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流出;当所述换热器组件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三换热流路从所述第三换热器下部的换热管流入,从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换热管流出。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有第三内排换热管和第三外排换热管;当所述换热器组件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三换热流路由上往下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所述第三内排换热管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下部的所述第三外排换热管,再由下往上折返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下部的所述第三内排换热管;当所述换热器组件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三换热流路由上往下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下部的所述第三内排换热管,再由下往上折返依次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下部的所述第三外排换热管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器上部的所述第三内排换热管。
14.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器组件。
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设置有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其中,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即换热器的换热流路由内排换热管流到外排换热管,又由外排换热管流到内排换热管,因此,换热流路要流经的换热管所受到其他换热器的复热影响较低,从而能够在无需提高压缩机转速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果,降低了外机噪音和压缩机故障风险,并且能够提高凝露效果,延长了换热运行时间。
16.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1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换热器设置有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其中,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所述内排换热管和所述外排换热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即换热器的换热流路由内排换热管流到外排换热管,又由外排换热管流到内排换热管,因此,换热流路要流经的换热管所受到其他换热器的复热影响较低,从而能够在无需提高压缩机转速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果,降低了外机噪音和压缩机故障风险,并且能够提高凝露效果,延长了换热运行时间。
18.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20.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在制冷工况下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在制热工况下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5.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在相关技术中,对于空调器现有的流路方案,在换热时换热效果差,为应对用户对制热量的高需求,往往需要提升压缩机转速提高能力输出,但是这会带来外机噪音大,压缩机长期高频可靠性等隐患;并且现有的流路方案凝露效果差,长时间运行吹水会导致故障风险增大。
27.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具体地,换热器组件包括若干个换热器,其中,至少一个换热器设置有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外排换热管和内排换热管。
2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外排换热管和内排换热管,即换热器的换热流路由内排换热管流到外排换热管,又由外排换热管流到内排换热管,因此,换热流路要流经的换热管所受到其他换热器的复热影响较低,从而能够在无需提高压缩机转速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果,降低了外机噪音和压缩机故障风险,并且能够提高凝露效果,延长了换热运行时间。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30.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在制冷工况下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在制热工况下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包括若干个换热器,其中,至少一个换热器设
置有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
32.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器设置有内排换热管和外排换热管,其中,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外排换热管和内排换热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换热器的换热流路交替流经外排换热管和内排换热管,即换热器的换热流路由内排换热管流到外排换热管,又由外排换热管流到内排换热管,因此,换热流路要流经的换热管所受到其他换热器的复热影响较低,从而能够在无需提高压缩机转速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果,降低了外机噪音和压缩机故障风险,并且能够提高凝露效果,延长了换热运行时间。
33.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的外排换热管和内排换热管,其中,内排换热管是指迎风侧换热管,外排换热管是指背风侧换热管。
3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的若干个换热器,可以是指一个换热器或者多个换热器。
35.具体地,在图1和图2中,本发明实施例的若干个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100、第二换热器200和第三换热器300,其中,第一换热器100、第二换热器200和第三换热器300依次拼接,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流路410、第二换热流路420和第三换热流路430,第一换热流路410流经第一换热器100,第二换热流路420流经第二换热器200,第三换热流路430流经第三换热器300。
36.其中,对于第一换热器100、第二换热器200和第三换热器300之间的拼接方式,第一换热器100的上部与第二换热器200的下部拼接,第二换热器200和第三换热器300左右对向设置,并且第二换热器200的上部与第三换热器300的上部拼接。
37.其中,对于第一换热器100,第一换热器100设置有第一内排换热管110和第一外排换热管120,第一换热流路410交替流经第一内排换热管110和第一外排换热管120。因此,由于第一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流路410交替流经第一内排换热管110和第一外排换热管120,即第一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流路410由第一内排换热管110流到第一外排换热管120,又由第一外排换热管120流到第一内排换热管110,因此,第一换热流路410要流经的换热管所受到其他换热器的复热影响较低,从而能够在无需提高压缩机转速的情况下提高第一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降低了外机噪音和压缩机故障风险,并且能够提高第一换热器100的凝露效果,延长了换热运行时间。
38.另外,对应地,第二换热器200设置有第二内排换热管210和第二外排换热管220,第三换热器300设置有第三内排换热管310和第三外排换热管320。对应地,第二换热流路420流经第二换热器200中的第二内排换热管210和第二外排换热管220,第三换热流路430流经第三换热器300中的第三内排换热管310和第三外排换热管320。
39.另外,由图1和图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第一换热流路410还流经第二换热器200下部的换热管,可以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第二换热器200下部的部分第二外排换热管220。
40.由图1和图2可知,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第一换热流路410,其制冷和制热的流路方向如下:
41.对于第一换热流路410,当换热器组件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热流路410从第二换热器200下部的换热管流入,由上往下交替流经第一换热器100上部的第一内排换热管110
和第一外排换热管120后,从第一换热器100下部的换热管流出,其可以参考图1从第一换热器100下部的第一内排换热管110流出。
42.此外,对于第一换热流路410,当换热器组件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热流路410从第一换热器100下部的换热管流入,由下往上交替流经第一换热器100上部的第一内排换热管110和第一外排换热管120后,从第二换热器200下部的换热管流出。
43.基于上述图1和图2中的第一换热流路410,可知第一换热流路410的流路入口和流路出口相隔比较远,因此,流路入口处的换热管和流路出口的处的换热管之间的复热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另外,在制冷期间,第一换热流路410中的冷媒由第二换热器200下部的换热管流入后,由于重力作用会主动由上往下交替流经第一换热器100上部的第一内排换热管110和第一外排换热管120,因此,冷媒进入第一换热流路410中的流路入口之后,其阻力会较小,流速会更快,换热效果会更好。
44.另外,由图1和图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第二换热流路420还流经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换热管,其可以如图1和图2中的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部分第三外排换热管320。
45.由图1和图2可知,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第二换热流路420,其制冷和制热的流路方向如下:
46.对于第二换热流路420,当换热器组件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热流路420从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换热管流入,由上往下流经第二外排换热管220后,由下往上折返流经第二内排换热管210,再从上部的第二内排换热管210流出。
47.此外,对于第二换热流路420,当换热器组件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热流路420从上部的第二内排换热管210流入,由上往下流经第二内排换热管210后,由下往上折返流经第二外排换热管220,再从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换热管流出。
48.基于上述图1和图2中的第二换热流路420,可知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入口和流路出口相隔比较远,因此,流路入口处的换热管和流路出口的处的换热管之间的复热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同样,第一换热流路410的流路入口和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出口相隔比较远,因此,第一换热流路410的流路入口处的换热管和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出口的处的换热管之间的复热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同样,第一换热流路410的流路出口和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入口相隔比较远,因此,第一换热流路410的流路出口处的换热管和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入口的处的换热管之间的复热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另外,在制冷期间,冷媒进入第一换热流路410中的流路入口之后,只需要往上经过一小段的第三外排换热管320之后,就会由于重力作用会主动由上往下流经一大段的第二外排换热管220,因此,冷媒进入第二换热流路420中的流路入口之后,其阻力会较小,流速会更快,换热效果会更好。
49.另外,由图1和图2可知,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中的第三换热流路430,其制冷和制热的流路方向如下:
50.对于第三换热流路430,当换热器组件处于制冷状态,第三换热流路430从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换热管流入,从第三换热器300下部的换热管流出。具体地,当换热器组件处于制冷状态,第三换热流路430由上往下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第三内排换热管310以及第三换热器300下部的第三外排换热管320,再由下往上折返流经第三换热器300下
部的第三内排换热管310。
51.此外,对于第三换热流路430,当换热器组件处于制热状态,第三换热流路430从第三换热器300下部的换热管流入,从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换热管流出。具体地,当换热器组件处于制热状态,第三换热流路430由上往下流经第三换热器300下部的第三内排换热管310,再由下往上折返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300下部的第三外排换热管320以及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第三内排换热管310。
52.基于上述图1和图2中的第三换热流路430,可知第三换热流路430的流路入口和流路出口相隔比较远,因此,流路入口处的换热管和流路出口的处的换热管之间的复热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同样,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入口和第三换热流路430的流路出口相隔比较远,因此,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入口处的换热管和第三换热流路430的流路出口的处的换热管之间的复热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同样,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出口和第三换热流路430的流路入口相隔比较远,因此,第二换热流路420的流路出口处的换热管和第三换热流路430的流路入口的处的换热管之间的复热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另外,在制冷期间,冷媒进入第三换热流路430中的流路入口之后,就会由于重力作用会主动由上往下流经第三换热器300上部的第三内排换热管310以及第三换热器300下部的第三外排换热管320,因此,冷媒进入第三换热流路430中的流路入口之后,其阻力会较小,流速会更快,换热效果会更好。
53.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针能够对机身尺寸不变,为进一步拓展室内机的能力适应范围,用较小机身满足较大机身的能力能效要求,提升整机的能力能效,同时为提高可制造性,每两折蒸发器只用一个弯头相联,手工焊点减到最少,以减少人工焊接带来的焊接焊漏焊堵隐患,提升可靠性。
54.鉴于以往四进四出流路对称设计会影响制热,本发明实施例在全新风道进行对比后直接采用三进三出同一进出形式设计,做到制冷水平相当,制热水平有所提升,而三进三出设计流路变少后,加上进出口形式一致,制冷剂可适当减少充注,整体apf数值有明显提升。
55.本发明实施例在制冷工况下三进三出流路均采用相对高位置作为入口,最大程度达到交叉流换热,发挥最大换热效率,做到三进三出制冷较四进四出制冷水平略有提升。
56.在制冷流程中,蒸发器进和出两个点的温度一般是最低和最高温度,如果进出管位置在一起,容易形成换热分层,凝露效果不好。此制冷流路,制冷出口远离进口位置,换热分层效果平缓些,在实际85%高湿凝露运行24小时,蒸发器无吹水,风道内壁干爽,而现有很多机型8小时都存在吹水风险。
57.而制热工况下,入口在流路的相对低处,避免换热后积液存在的风险,整体也满足交叉流换热,出口管与入口管错位,也减少复热的不利影响。制热下流路减少,单个流路流量加大,增大整体制热换热效率,能力相当情况下,压缩机的转速较四进四出低些,制热能效有所提升。
58.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设计时,各流路输入输出端按照与循环空气形成逆流形式设计,增强换热效果整体全年能效也有一定提升,整体运行更节能。
59.现有技术方案与本方案均匀性及能效提升数据如表1所示:
[0060][0061]
表1
[0062]
基于上述的换热器组件,下面分别提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各个实施例。
[0063]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
[006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有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
[0065]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0066]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有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而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有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
[0067]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