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6 17:35: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滤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负压静电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过滤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与生活中,用以过滤气体,随着时代进步,工业上对环保生产要求日益增高,因此过滤器对有毒气体的处理尤为重要。
3.现有的过滤器为介质过滤器,介质过滤器初始效率很低,效率在运行中逐渐接近平均效率数值,且一般只能一次性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吸附的东西过多容易造成堵塞,实际风量变小,影响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过滤器一般只能一次性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吸附的东西过多容易造成堵塞,实际风量变小,影响过滤效率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负压静电过滤装置,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形成多个中空的腔体结构,静电过滤器组件包括:电源盒17、导流板18、多个过滤筒、多个静电发生器26,导流板18上设有多个空气腔体22,空气腔体22与过滤筒套接,每个过滤筒下方连接静电发生器26,静电发生器26与电源盒17电连接,空气中的含有粉尘颗粒的气体在接有高压直流电源的阴极线(又称电晕极)和接地的阳极板之间所形成的高压电场通过时,由于阴极发生电晕放电、气体被电离,此时,带负电的气体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过滤筒的阳极板运动,在运动中与粉尘颗粒相碰,则使尘粒荷以负电,荷电后的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亦向过滤筒的阳极板运动,到达过滤筒的阳极板后,放出所带的电子,尘粒则沉积于过滤筒的阳极板上,而得到净化的气体排出过滤器外;运行中负压静电过滤器效率稳定,使系统始终处于最高效率的保护下该结构,运行中负压静电过滤器阻力稳定,对于系统阻力的影响很小,而且清洗负压静电过滤器之后阻力会回到初始值;负压静电过滤器的投资少、占地小、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由于易于捕捉粒径较小的粉尘,净化效率高,可达85-95%。
5.一种负压静电过滤装置,包括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形成多个中空的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内设有静电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静电过滤器组件包括:电源盒17、导流板18、多个过滤筒、多个静电发生器26,导流板18上设有多个空气腔体22,空气腔体22与过滤筒套接,每个过滤筒下方连接静电发生器26,静电发生器26与电源盒17电连接。
6.进一步的,电源盒17位于中盖体12的一角,电源盒17上部设有外接接口,上盖体1对应外接接口处设有开口2,外接接口置于开口2处,使得电源盒17通过外接接口通电。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盖体1、下盖体15的侧边与中盖体12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的,中盖体12的内侧壁的端口处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卡块,上盖体1、下盖体15的内侧壁对应卡块的位置设有卡勾,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通过卡勾与卡块
的匹配卡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盖体1、下盖体15的本体表面为镂空结构4,镂空结构4处设有过滤网。
10.进一步的,镂空结构4为满布的蜂窝结构,每个蜂窝结构分为等分的三等分的菱形结构,所述菱形结构处设有纱网,通过纱网过滤大颗粒。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静电发生器26位于安装框架6上,安装框架6上设有静电发生器安装孔7和电线槽8,静电发生器安装孔7和电线槽8一体成型,静电发生器26一一对应的套接在相对应的静电发生器安装孔7内,静电发生器26连接的电线通过电线槽8与电源盒17电连接。
12.进一步的,安装框架6位于下盖体15的上部,安装框架6与下盖体15的间距为4-6mm,较为优选的,间距为5mm,如果还有没有被吸附的尘埃,可以落于下盖体15的过滤网的内侧,当过滤网积灰过多时,可以通过相反面的吹风机将落于过滤网的内侧灰尘吹落,重复使用。
13.进一步的,电线槽8上还设有多个散热孔9,以防止电线通电时产生的热量散热使用。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安装框架6与导流板18处设有第一导向机构,安装框架6与上盖体1处设有第二导向机构。
15.进一步的,安装框架6上设有多个第一导柱10、多个第二导柱11,第一导柱10位于安装框架6的中部,第二导柱11位于安装框架6的两边部,导流柱对应第一导柱10的位置设有第一导柱套19,上盖体1的下部对应第二导柱11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柱套,导流板18对应第二导柱11的位置设有导柱孔20,在安装时,第一导柱10与第一导柱套19一一对应套接,第二导柱11、导柱孔20与第二导柱套一一对应套接,便于负压静电过滤装置后期的清洗与更换。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下盖体15的内侧壁设有滑板,导流板18对应位置设有滑槽21,安装过程中,滑板与滑槽21匹配连接。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空气腔体22的上部设有多个横向空气通道23,每个空气腔体22的内壁设有多个纵向空气通道24。
18.进一步的,多个横向空气通道23以空气腔体22为中心形成一个圆形,纵向空气通道24以空气腔体22为中心形成一个圆形。
19.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空气通道23位于导流板18的上表面,每个横向空气通道23靠近空气腔体22的宽度小于横向空气通道23远离空气腔体22的宽度,便于空气聚集在空气腔体22时产生一个较快的速度,直接流入纵向空气通道24。
20.进一步的,每个纵向空气通道24靠近导流板18的上表面的深度大于纵向空气通道24远离导流板18的上表面的深度,便于空气聚集在空气腔体22时产生一个较快的速度,进入下盖体15。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盖体12的外侧裹有一侧密封条,便于与外部的连接结构密封连接。
22.进一步的,密封条为橡胶材质。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负压静电过滤装置,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形成多个中空的腔体结构,静电过滤器组件包括:电源盒17、导流板18、多个过滤筒、多
个静电发生器26,导流板18上设有多个空气腔体22,空气腔体22与过滤筒套接,每个过滤筒下方连接静电发生器26,静电发生器26与电源盒17电连接,空气中的含有粉尘颗粒的气体在接有高压直流电源的阴极线(又称电晕极)和接地的阳极板之间所形成的高压电场通过时,由于阴极发生电晕放电、气体被电离,此时,带负电的气体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过滤筒的阳极板运动,在运动中与粉尘颗粒相碰,则使尘粒荷以负电,荷电后的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亦向过滤筒的阳极板运动,到达过滤筒的阳极板后,放出所带的电子,尘粒则沉积于过滤筒的阳极板上,而得到净化的气体排出过滤器外;运行中负压静电过滤器效率稳定,使系统始终处于最高效率的保护下该结构,运行中负压静电过滤器阻力稳定,对于系统阻力的影响很小,而且清洗负压静电过滤器之后阻力会回到初始值;负压静电过滤器的投资少、占地小、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由于易于捕捉粒径较小的粉尘,净化效率高,可达85-95%。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结构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3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1.[0032][003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描述以下实施例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实施例不是也不应当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5]
在以下描述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本论述的全文中,组件可描述为单独的功能单元(可包括子单元),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各种组件或其部分可划分成单独组件,或者可整合在一起(包括整合在单个的系统或组件内)。
[0036]
同时,附图内的组件或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不旨在限于直接连接。相反,在这些组件之间的数据可由中间组件修改、重格式化、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另外,可使用另外或更少的连接。还应注意,术语“联接”、“连接”、或“输入”“固定”应理解为包括直接连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媒介来进行的间接的连接或固定。
[0037]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侧面”、“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或惯常认知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8]
具体实施例1:
[0039]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上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负压静电过滤装置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0]
一种负压静电过滤装置,包括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形成多个中空的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内设有静电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静电过滤器组件包括:电源盒17、导流板18、多个过滤筒、多个静电发生器26,导流板18上设有多个空气腔体22,空气腔体22与过滤筒套接,每个过滤筒下方连接静电发生器26,静电发生器26与电源盒17电连接。
[0041]
进一步的,电源盒17位于中盖体12的一角,电源盒17上部设有外接接口,上盖体1对应外接接口处设有开口2,外接接口置于开口2处,使得电源盒17通过外接接口通电。
[004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盖体1、下盖体15的侧边与中盖体12可拆卸连接。
[0043]
进一步的,中盖体12的内侧壁的端口处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卡块,上盖体1、下盖体15的内侧壁对应卡块的位置设有卡勾,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通过卡勾与卡块的匹配卡接。
[004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盖体1、下盖体15的本体表面为镂空结构4,镂空结构4处设有过滤网。
[0045]
进一步的,镂空结构4为满布的蜂窝结构,每个蜂窝结构分为等分的三等分的菱形结构,所述菱形结构处设有纱网,通过纱网过滤大颗粒。
[004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静电发生器26位于安装框架6上,安装框架6上设有静电发生器安装孔7和电线槽8,静电发生器安装孔7和电线槽8一体成型,静电发生器26一一对应的套接在相对应的静电发生器安装孔7内,静电发生器26连接的电线通过电线槽8与电源盒17电连接。
[0047]
进一步的,安装框架6位于下盖体15的上部,安装框架6与下盖体15的间距为4-6mm,较为优选的,间距为5mm,如果还有没有被吸附的尘埃,可以落于下盖体15的过滤网的内侧,当过滤网积灰过多时,可以通过相反面的吹风机将落于过滤网的内侧灰尘吹落,重复使用。
[0048]
进一步的,电线槽8上还设有多个散热孔9,以防止电线通电时产生的热量散热使用。
[004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安装框架6与导流板18处设有第一导向机构,安装框架6与上盖体1处设有第二导向机构。
[0050]
进一步的,安装框架6上设有多个第一导柱10、多个第二导柱11,第一导柱10位于安装框架6的中部,第二导柱11位于安装框架6的两边部,导流柱对应第一导柱10的位置设有第一导柱套19,上盖体1的下部对应第二导柱11的位置设有第二导柱套,导流板18对应第二导柱11的位置设有导柱孔20,在安装时,第一导柱10与第一导柱套19一一对应套接,第二导柱11、导柱孔20与第二导柱套一一对应套接,便于负压静电过滤装置后期的清洗与更换。
[005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下盖体15的内侧壁设有滑板,导流板18对应位置设有滑槽21,安装过程中,滑板与滑槽21匹配连接。
[005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空气腔体22的上部设有多个横向空气通道23,每个空气腔体22的内壁设有多个纵向空气通道24。
[0053]
进一步的,多个横向空气通道23以空气腔体22为中心形成一个圆形,纵向空气通道24以空气腔体22为中心形成一个圆形。
[0054]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空气通道23位于导流板18的上表面,每个横向空气通道23靠近空气腔体22的宽度小于横向空气通道23远离空气腔体22的宽度,便于空气聚集在空气腔体22时产生一个较快的速度,直接流入纵向空气通道24。
[0055]
进一步的,每个纵向空气通道24靠近导流板18的上表面的深度大于纵向空气通道24远离导流板18的上表面的深度,便于空气聚集在空气腔体22时产生一个较快的速度,进入下盖体15。
[005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盖体12的外侧裹有一侧密封条,便于与外部
的连接结构密封连接。
[0057]
进一步的,密封条为橡胶材质。
[005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负压静电过滤装置,上盖体1、中盖体12、下盖体15形成多个中空的腔体结构,静电过滤器组件包括:电源盒17、导流板18、多个过滤筒、多个静电发生器26,导流板18上设有多个空气腔体22,空气腔体22与过滤筒套接,每个过滤筒下方连接静电发生器26,静电发生器26与电源盒17电连接,空气中的含有粉尘颗粒的气体在接有高压直流电源的阴极线(又称电晕极)和接地的阳极板之间所形成的高压电场通过时,由于阴极发生电晕放电、气体被电离,此时,带负电的气体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过滤筒的阳极板运动,在运动中与粉尘颗粒相碰,则使尘粒荷以负电,荷电后的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亦向过滤筒的阳极板运动,到达过滤筒的阳极板后,放出所带的电子,尘粒则沉积于过滤筒的阳极板上,而得到净化的气体排出过滤器外;运行中负压静电过滤器效率稳定,使系统始终处于最高效率的保护下该结构,运行中负压静电过滤器阻力稳定,对于系统阻力的影响很小,而且清洗负压静电过滤器之后阻力会回到初始值;负压静电过滤器的投资少、占地小、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由于易于捕捉粒径较小的粉尘,净化效率高,可达85-95%。
[005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