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7:57: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食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


背景技术:

2.阿胶糕是用阿胶、黑芝麻、核桃仁、冰糖和黄酒等制作出的食品,阿胶糕具有补血养气、美容养颜、润肠通便、提高免疫力的综合保健功效,是老少皆宜的具有复合保健价值的补品,由于阿胶糕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所以对于阿胶糕的制作以及产出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对于阿胶糕的生产需要经过较多的步骤,其中,在这些步骤中,最为繁琐的则是对于熬制阿胶的过程,在熬制阿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火候,且需要不停的进行搅拌,防止熬制过程中的阿胶粘连,目前,在进行阿胶的熬制过程中,对于阿胶的搅拌工作大部分是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熬制过程中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通过采用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扇叶的方式对熬制过程中的阿胶进行持续的搅拌处理,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阿胶熬制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包括:加热底座、壳体、升降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加热底座上,所述加热组件上安装有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盖壳,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盖壳连接,所述盖壳上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部安装有所述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含有转动电机、连接杆以及转动扇叶,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所述转动扇叶,所述转动电机配合所述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转动扇叶进行转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部用于放置阿胶,所述加热底座用于对所述壳体的底部进行加热,所述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内部的阿胶进行搅拌处理。
6.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若干个转动扇叶,所述转动扇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为矩形。
7.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动扇叶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槽口中,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盖壳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8.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盖壳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盖壳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套。
9.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升降组件包含有第一升降液压缸、第二升降液压缸、第三升降液压缸和第四升降液压缸,所述第一升降液压缸、所述第二升降液压缸、所述第三升降液压缸和所述第四升降液压缸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加热底座上。
10.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盖板外表面上设置有第
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以及第四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以及所述第四支撑座的底端均设置有开口。
11.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液压缸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三升降液压缸与所述第三支撑座的开口连接,所述第四升降液压缸与所述四支撑座的开口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以及所述第四支撑座与所述盖壳的连接为一体成型连接。
13.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底部上设置有受热垫,所述受热垫设置在所述加热底座上方。
14.本实用新型如上述的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进一步,所述转动电机上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外接电源。
15.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通过设置有加热底座、壳体、升降组件和搅拌组件;壳体安装在加热底座上,加热组件上安装有升降组件,壳体上设置有盖壳,升降组件与盖壳连接,盖壳上设置有槽口,槽口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含有转动电机、连接杆以及转动扇叶,转动电机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连接有转动扇叶,转动电机配合连接杆用于带动转动扇叶进行转动,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部用于放置阿胶,加热底座用于对壳体的底部进行加热,搅拌组件用于对容纳腔内部的阿胶进行搅拌处理。
17.通过上述可知,在进行阿胶的熬制之前,首先利用升降组件将壳体上的盖壳升起后,并将需要进行加热熬制的阿胶放置在壳体内部的容纳腔中,由于壳体放置在加热底座中,在加热底座进行加热时,能够对壳体底部进行加热,进而能够将壳体内部的阿胶进行加热融化,在搅拌组件的作用下,对加热过程中的阿胶进行搅拌处理,进而可知,通过采用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扇叶的方式对熬制过程中的阿胶进行持续的搅拌处理,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阿胶熬制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另一个示意图;
20.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另一个示意图;
21.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拆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所示标号:1、加热底座;21、第一升降液压缸;22、第二升降液压缸;23、第三升降液压缸;24、第四升降液压缸;3、壳体;4、盖壳;41、把手;5、转动扇叶;6、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3.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包括:加热底座1、壳体3、升降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壳体3安装在所述加热底座1上,所述加热组件上安装有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盖壳4,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盖壳4连接,所述盖壳4上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部安装有所述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含有转动电机6、连接杆以及转动扇叶5,所述转动电机6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所述转动扇叶5,所述转动电机6配合所述连接杆用于带动所述转动扇叶5进行转动,所述壳体3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部用于放置阿胶,所述加热底座1用于对所述壳体3的底部进行加热,所述搅拌组件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内部的阿胶进行搅拌处理。
25.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在进行阿胶的熬制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熬制过程中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通过采用转动电机6带动转动扇叶5的方式对熬制过程中的阿胶进行持续的搅拌处理,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阿胶熬制的效率,更具体的为,阿胶糕化胶熬制设备,主要包含有加热底座1、升降组件以及搅拌组件,其中,加热底座1上放置有壳体3,加热底座1在进行加热时,能够对壳体3底部进行加热处理,在壳体3上设置有盖壳4,加热底座1上安装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与盖壳4连接,升降组件主要是用于将盖壳4进行升降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将需要进行熬制的阿胶放置在壳体3中,在将阿胶放置在壳体3中之后,利用升降组件将盖壳4进行下降处理,使得盖板与壳体3接触,在紧闭之后,利用加热底座1对壳体3进行加热处理,在加热底座1的作用下,位于壳体3底部的阿胶会被融化,位于盖壳4上的搅拌组件能够对壳体3内部正在熬制的阿胶进行搅拌处理,主要是通过转动电机6带动转动扇叶5进行转动,对熬制过程中的阿胶进行边加热边搅拌处理,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底座1中能够调节温度的大小且保持该温度,由于在阿胶熬制过程中,需要保持中低温火候,所以,应用该加热底座1能够实现。
26.进而可知,在加热底座1进行加热时,能够对壳体3底部进行加热,进而能够将壳体3内部的阿胶进行加热融化,在搅拌组件的作用下,对加热过程中的阿胶进行搅拌处理,通过采用转动电机6带动转动扇叶5的方式对熬制过程中的阿胶进行持续的搅拌处理,能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阿胶熬制的效率。
27.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若干个转动扇叶5,所述转动扇叶5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动扇叶5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6安装在所述槽口中,所述转动电机6与所述盖壳4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转动扇叶5上设置有开口,在转动扇叶5进行转动过程中,能够增加阿胶与转动扇叶5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阿胶的熬制效率,其中,该开口设置为矩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能够设置为矩形形状之外,还可设置为其他形状,在本技术中,不对该开口的形状做具体限定,连接杆与转动扇叶5的连接方式主要是卡入式连接,在需要更换转动扇叶5时,可以进行更换,比较方便,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通过卡入式进行连接之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29.可选的,所述盖壳4上设置有把手41,所述把手41设置在所述盖壳4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把手41上设置有防滑套;所述升降组件包含有第一升降液压缸21、第二升降液压缸22、第三升降液压缸23和第四升降液压缸24,所述第一升降液压缸21、所述第二升降液压缸22、所述第三升降液压缸23和所述第四升降液压缸24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加热底座1上;所述盖板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以及第四支撑座,所述第一支
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以及所述第四支撑座的底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升降液压缸21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液压缸22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三升降液压缸23与所述第三支撑座的开口连接,所述第四升降液压缸24与所述四支撑座的开口连接。
30.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以及所述第四支撑座与所述盖壳4的连接为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壳体3的底部上设置有受热垫,所述受热垫设置在所述加热底座1上方;所述转动电机6上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连接线缆外接电源。
31.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