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应用于高度微调的垫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5:04: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纵断面高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应用于高度微调的垫板装置。


背景技术:

2.列车在轨道行驶的过程中,轨道的平顺度保证了列车能在规定的速度下安全、平稳和不间断的运行,且对列车和轨道部件的使用寿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轨道不平顺一但出现,就会加剧轮轨动力作用,造成轮轨系统的剧烈振动,降低行车平稳性,严重时危及行车安全,并促使轨道不平顺度进一步增大,形成恶性循环。在众多造成轨道不平顺的因素中,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是不可避免的。现阶段采用起道、捣固及垫板作业的方式矫正线路纵断面高程。
3.然而,现阶段的“全起全捣”、“捣垫结合”的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全起全捣”的方法只适用于线路坑洼处较多,下沉量也较大时,且此方法施工工序繁琐,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资金消耗大,并不适用于线路部分处的紧急补修;二、“捣垫结合”的方法虽然适用于线路维修中前后高低及左右水平误差较小的情况,但只适用于混凝土枕地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种可应用于轨道线路紧急补修且能对钢轨高度进行微调的垫板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高度微调的垫板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应用于高度微调的垫板装置,由上契子和下契子组成,通过改变上楔子与下楔子的接触面积对支撑高度进行微调,所述上契子和下契子的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所述上契子设置在所述下契子的上方,所述上契子的斜面位于上契子的底部,所述下契子的斜面位于下契子的顶部,所述上契子和下契子呈对称设置,且所述上契子的斜面与所述下契子的斜面相接触,所述上契子的一个锐角为顶角,所述顶角位于上契子的顶部,所述下契子的一个锐角为底角,所述底角位于下契子的底部,所述顶角与底角的大小相等,且所述顶角与底角的大小均小于
°
,通过使顶角和底角的角度小于
°
,使对应的边足够小,从而使垫板能对高度调节的更加细微,垫板对高度进行微调的过程是通过将上楔子沿下楔子斜面打入,随着上楔子打入的深度加大,上楔子与下楔子的接触面积随之加大,垫板整体所能支撑的高度也随之加高,垫板的支撑高度是逐步且缓慢变化的,达到了微调的目的,满足了实际应用中对高度微量调控的需求。
6.优选的,上契子的斜面设置有若干个卡齿和若干个卡槽,若干个卡齿和卡槽呈交替设置,下契子的斜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扣和若干个槽痕,若干个卡扣和若干个槽痕呈交替设置,卡齿截面大小与槽痕截面的大小相适配,卡扣截面的大小与卡槽截面的大小相适配,通过卡齿与槽痕配合,卡扣与卡槽配合,增大上契子与下契子之间的摩擦,使得该垫板装置整体性好,稳定性强,进而满足在一定荷载情况下的承载力要求,从而提高该垫板装置的承
载能力,同时,通过使该装置稳定性更强,从而使该垫板装置使用的可靠性更高。
7.优选的,卡齿的截面与上契子的截面呈相似三角形,卡扣的截面与下契子的截面呈相似三角形,使卡齿截面的斜边与上契子截面的斜面平行,使卡扣截面的斜边与下契子截面的斜边平行,使上契子在打入过程中更加顺利,降低使用的难度。
8.优选的,上契子沿下契子斜面打入,上契子与下契子的接触面积小于上契子以及下契子的面积,顶角位于下契子的斜面上,且顶角位于下契子两个锐角之间,上楔子打入过程中,其斜面始终未与下楔子斜面完全重合,起垫高度较小。
9.优选的,上契子沿下契子斜面打入,上契子与下契子的接触面积与上契子以及下契子的面积相等,上契子与下契子整体截面呈矩形结构,上楔子与下楔子斜面完全重合,此时垫板不仅能满足一定的支撑高度,且结构稳定性达到最佳。
10.优选的,上契子沿下契子斜面打入,上契子与下契子的接触面积小于上契子以及下契子的面积,顶角位于下契子斜面延长线上,且顶角位于下契子远离底角的一端,上楔子打入深度超出斜面深度,此时垫板满足较大的高度调控要求。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高度微调的垫板装置,垫板对高度进行微调的过程是通过将上楔子沿下楔子斜面打入,随着上楔子打入的深度加大,上楔子与下楔子的接触面积随之加大,垫板整体所能支撑的高度也随之加高,在此过程中,垫板的支撑高度是逐步且缓慢变化的,达到了微调的目的,满足了实际应用中对高度微量调控的需求,通过改变上楔子与下楔子的接触面积能对支撑高度进行微调,从而满足不同条件对结构所需矫正高度的需求,进而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施工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1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高度微调的垫板装置,本垫板装置由上契子和下契子组成,结构形式简单,实用性强,携带灵活便捷,用于矫正轨道纵断面高程的紧急补修,能够提高线路补修的速度,提高轨道线路维护的效率,从而能够解决线路上“全起全捣”、“捣垫结合”等方法无法适用部分的紧急补修,从而解决现有矫正线路纵断面高程技术存在的局限性。
14.(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高度微调的垫板装置,该装置的上契子的斜面上设置卡齿和卡槽,下契子的斜面上设置卡扣和槽痕,通过卡齿与槽痕配合,卡扣与卡槽配合,增大上契子与下契子之间的摩擦,使得该垫板装置整体性好,稳定性强,进而满足在一定荷载情况下的承载力要求,从而提高该垫板装置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使该装置稳定性更强,从而使该垫板装置使用的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契子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契子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契子侧视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契子侧视图。
23.图中:1、上契子;2、下契子;3、底角;4、卡扣;5、槽痕;6、卡齿;7、卡槽;8、顶角。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高度微调的垫板装置,由上契子1和下契子2组成,通过改变上楔子1与下楔子2的接触面积对支撑高度进行微调,上契子1和下契子2的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上契子1设置在下契子2的上方,上契子1的斜面位于上契子1的底部,下契子2的斜面位于下契子2的顶部,上契子1和下契子2呈对称设置,且上契子1的斜面与下契子2的斜面相接触,上契子1的一个锐角为顶角8,顶角8位于上契子1的顶部,下契子2的一个锐角为底角3,底角3位于下契子2的底部,顶角8与底角3的大小相等,且顶角8与底角3的大小均小于45
°
,通过使顶角8和底角3的角度小于45
°
,使对应的边足够小,从而使垫板能对高度调节的更加细微,垫板对高度进行微调的过程是通过将上楔子1沿下楔子2斜面打入,随着上楔子1打入的深度加大,上楔子1与下楔子2的接触面积随之加大,垫板整体所能支撑的高度也随之加高,垫板的支撑高度是逐步且缓慢变化的,达到了微调的目的,满足了实际应用中对高度微量调控的需求。
26.上契子1的斜面设置有若干个卡齿6和若干个卡槽7,若干个卡齿6和卡槽7呈交替设置,下契子2的斜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扣4和若干个槽痕5,若干个卡扣4和若干个槽痕5呈交替设置,卡齿6截面大小与槽痕5截面的大小相适配,卡扣4截面的大小与卡槽7截面的大小相适配,通过卡齿6与槽痕5配合,卡扣4与卡槽7配合,增大上契子1与下契子2之间的摩擦,使得该垫板装置整体性好,稳定性强,进而满足在一定荷载情况下的承载力要求,从而提高该垫板装置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使该装置稳定性更强,从而使该垫板装置使用的可靠性更高,为使上楔子1打入时方便,且保证上楔子1和下楔子2有足够摩擦力固结,应使卡扣4和卡齿6的设置多而小。
27.卡齿6的截面与上契子1的截面呈相似三角形,卡扣4的截面与下契子2的截面呈相似三角形,使卡齿6截面的斜边与上契子1截面的斜面平行,使卡扣4截面的斜边与下契子2截面的斜边平行,使上契子1在打入过程中更加顺利,降低使用的难度,上楔子1、下楔子2、卡扣4、卡齿6的斜面坡度i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假定上楔子1与下楔子2的斜面坡度为i1,卡扣4与卡齿6的斜面坡度为i2,下楔子2的底边长为l1,高为h1,卡扣4斜面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2,侧面投影高度为h2。则上楔子1与下楔子2的坡度i1=h1/l1
×
%,卡扣4与卡齿6斜面的坡度i2=h2/l2
×
%。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所述,上契子1沿下契子2斜面打入,上契子1与下契子2的接触面积小于上契子1以及下契子2的面积,顶角8位于下契子2的斜面上,且顶角8位于下契子2两个锐角之间,上楔子1打入过程中,其斜面始终未与下楔子2斜面完全重合,起垫高度较小。
30.实施例二
31.如图2所述,上契子1沿下契子2斜面打入,上契子1与下契子2的接触面积与上契子1以及下契子2的面积相等,上契子1与下契子2整体截面呈矩形结构,上楔子1与下楔子2斜
面完全重合,此时垫板不仅能满足一定的支撑高度,且结构稳定性达到最佳。
32.实施例三
33.如图3所述,上契子1沿下契子2斜面打入,上契子1与下契子2的接触面积小于上契子1以及下契子2的面积,顶角8位于下契子2斜面延长线上,且顶角8位于下契子2远离底角3的一端,上楔子1打入深度超出斜面深度,此时垫板满足较大的高度调控要求。
34.在使用时,垫板对高度进行微调的过程是通过将上楔子1沿下楔子2斜面打入,随着上楔子1打入的深度加大,上楔子1与下楔子2的接触面积随之加大,垫板整体所能支撑的高度也随之加高,在此过程中,垫板的支撑高度是逐步且缓慢变化的,达到了微调的目的,满足了实际应用中对高度微量调控的需求。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