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9:3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p管道对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


背景技术:

2.pp管是具备不锈蚀、耐磨损、不结垢、防冻裂等良好性能的无毒、卫生、耐高温且可回收利用的管型,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室内冷热水供应系统,以及采暖系统,目前不论是冷热水供应系统还是采暖系统的铺设安装,pp管的对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目前pp管对接用的密封接头,通常是采用两类连接方式,一种是外旋拧螺纹套接,一种是内旋拧螺纹插接;两类连接方式中,旋拧固定方式单一,其接头与管道端口之间的连接在外力(水锤效应)作用下容易出现松动,其密封结构难以在长久的使用中保持稳定不变,尤其是应用于输送冷热水的管道,其管道端口微弱的热胀冷缩效应,也会影响到管道对接时的密封性,而且结合水龙头等阀门的闭合操作时所产生的水锤效应的影响下,管道出现晃动,长此以往,会使得管道接口端的螺纹契合度下降,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3.因此,我们特提出一种具备高稳定性、防脱、防松以及高密封性的pp管密封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p管密封接头,具备稳定性高、防脱、防松以及高密封性的优点,解决了目前pp管对接用接头,对接固定方式单一,连接密封结构稳定性差、密封效果难以保持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内旋拧螺纹筒和外包筒,所述内旋拧螺纹筒和外包筒之间为管道楔口,所述连接筒的外侧包覆有塑胶构成的旋拧螺母;所述旋拧螺母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外旋拧螺纹套,该外旋拧螺纹套包裹在外包筒的外侧,所述外旋拧螺纹套远离旋拧螺母的一端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通槽;且外旋拧螺纹套的内侧位于通槽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呈环形设置的卡槽,该卡槽的内部嵌有塑胶环,所述外包筒的前端对应通槽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金属压片;所述金属压片的底端与塑胶环的外侧表面接触;所述外旋拧螺纹套的外侧螺纹套装有外螺纹筒;所述外螺纹筒外部包裹有旋拧壳套。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其中管道楔口用于对接pp管件的对接端口,pp管件的对接端口内侧对应内旋拧螺纹筒外部的螺纹位置处预制有螺纹楔槽,且pp管件的对接端口尺寸与管道楔口的尺寸相契合。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其中连接筒、内旋拧螺纹筒和外包筒由不锈钢构成。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其中连接筒和外螺纹筒的外沿均一体成型有契合齿,该设置能够使得旋拧螺母和旋拧壳套与连接筒和外螺纹筒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加稳定。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其中外旋拧螺纹套前端的内侧以及外包筒的
内侧均与pp管件的对接端扣外壁贴合,该设计能够确保塑胶环的内沿有效与pp管件接口端外壁贴合,借助金属压片和外螺纹筒的设计从而使得该密封接头具备良好的防脱、防松以及密封防漏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其中金属压片的顶部采用弧形结构设计,且金属压片的顶端斜向上延伸至通槽的外部,该设计能够使得外螺纹筒旋拧到通槽位置时能够有效对金属压片实施下压效果,从而使得金属压片底端压迫塑胶环,使其塑胶环与pp管件接口端外壁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增加了管道楔口对pp管件接口端管壁夹持力度的同时,还进一步的提高了该密封接头与pp管件接端口的密封效果,使得该密封接头与pp管件接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具有良好的防松,防脱和防渗漏的效果,所述金属压片的底端采用圆弧过渡,该结构设计能够防止金属压片下压过程中,防止金属压片下端棱角过于锋利,从而切断塑胶环,对塑胶环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其中内旋拧螺纹筒前端的内侧为斜面结构设计,该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流经过密封接头时所产生的阻力,使得水流在管道内流动更加顺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筒两端内旋拧螺纹筒和外包筒结构设计,配合设置的外旋拧螺纹套、以及外螺纹筒等结构,能够使得pp管接口端与密封接头连接时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结合外包筒、外旋拧螺纹套、以及外螺纹筒等结构设计,能够使得该密封接头除了以传统的内旋拧螺纹插接的方式与pp管进行对接外,还能对pp管连接端口的外部实施包覆式固定,配合设置的内旋拧螺纹筒,使得该接头能够有效对pp管连接端口的管壁实施夹持固定效果,实现双重固定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该密封接头与pp管连接时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pp管对接处长期受水锤效应的影响而出现松动;使得该密封接头具备高稳定性、防脱、放松的效果;并且结合塑胶环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接头的密封效果,能够确保该接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仍具备良好的密封防渗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pp管件与管道楔口对接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连接筒;2、内旋拧螺纹筒;3、外包筒;4、管道楔口;5、旋拧螺母;6、外旋拧螺纹套;7、外螺纹筒;8、旋拧壳套;9、契合齿;10、通槽;11、金属压片;12、卡槽;13、塑胶环;14、pp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1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0.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p管用密封接头,包括连接筒1,连接筒1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内旋拧螺纹筒2和外包筒3,内旋拧螺纹筒2和外包筒3之间为管道楔口4,连接筒1的外侧包覆有塑胶构成的旋拧螺母5;旋拧螺母5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外旋拧螺纹套6,该外旋拧螺纹套6包裹在外包筒3的外侧,外旋拧螺纹套6远离旋拧螺母5的一端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通槽10;且外旋拧螺纹套6的内侧位于通槽10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呈环形设置的卡槽12,该卡槽12的内部嵌有塑胶环13,外包筒3的前端对应通槽10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金属压片11;金属压片11的底端与塑胶环13的外侧表面接触;外旋拧螺纹套6的外侧螺纹套装有外螺纹筒7;外螺纹筒7外部包裹有旋拧壳套8。
21.管道楔口4用于对接pp管件14的对接端口,pp管件14的对接端口内侧对应内旋拧螺纹筒2外部的螺纹位置处预制有螺纹楔槽,且pp管件14的对接端口尺寸与管道楔口4的尺寸相契合。
22.连接筒1、内旋拧螺纹筒2和外包筒3由不锈钢构成。
23.连接筒1和外螺纹筒7的外沿均一体成型有契合齿9,该设置能够使得旋拧螺母5和旋拧壳套8与连接筒1和外螺纹筒7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加稳定。
24.外旋拧螺纹套6前端的内侧以及外包筒3的内侧均与pp管件14的对接端扣外壁贴合,该设计能够确保塑胶环13的内沿有效与pp管件14接口端外壁贴合,借助金属压片11和外螺纹筒7的设计从而使得该密封接头具备良好的防脱、防松以及密封防漏效果。
25.金属压片11的顶部采用弧形结构设计,且金属压片11的顶端斜向上延伸至通槽10的外部,该设计能够使得外螺纹筒7旋拧到通槽10位置时能够有效对金属压片11实施下压效果,从而使得金属压片11底端压迫塑胶环13,使其塑胶环13与pp管件14接口端外壁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增加了管道楔口4对pp管件14接口端管壁夹持力度的同时,还进一步的提高了该密封接头与pp管件14接端口的密封效果,使得该密封接头与pp管件14接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具有良好的防松,防脱和防渗漏的效果,金属压片11的底端采用圆弧过渡,该结构设计能够防止金属压片11下压过程中,防止金属压片11下端棱角过于锋利,从而切断塑胶环13,对塑胶环13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26.内旋拧螺纹筒2前端的内侧为斜面结构设计,该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流经过密封接头时所产生的阻力,使得水流在管道内流动更加顺畅。
27.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管口钳和扳手等工具配合,将pp管件14的接口端通过旋拧到管道楔口4内,然后拧动旋拧壳套8,使外螺纹筒7旋拧至通槽10处,对金属压片11实施下压效果,从而使得金属压片11底端压迫塑胶环13,使其塑胶环13与pp管件14接口端外壁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的提高了该密封接头与pp管件14接端口的密封效果,同时还使得该密封接头除了以传统的内旋拧螺纹插接的方式与pp管进行对接外,还能对pp管连
接端口的外部实施包覆式固定,配合设置的内旋拧螺纹筒2,使得该接头能够有效对pp管连接端口的管壁实施夹持固定效果,实现双重固定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该密封接头与pp管连接时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pp管对接处长期受水锤效应的影响而出现松动;使得该密封接头具备高稳定性、防脱、放松的效果。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