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动机水套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8:3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水套。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现有的发动机的冷却液由一缸进入水套,水套的水流均匀性差,冷却效果不好,一缸出现过冷,进而导致热态下的活塞环-缸孔配副间隙异常,最终出现拉缸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水套水流均匀性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水套,用于冷却发动机机体,所述发动机机体设有多个气缸孔,相邻的两个气缸孔之间设有缸盖螺栓搭子,发动机水套包括:
6.水套本体,所述水套本体上开设有主进水口、副进水口以及环绕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各所述气缸孔布置的多个冷却腔,各所述冷却腔相互连通并且与各所述气缸孔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多个气缸孔中按排列顺序的第一个所述气缸孔为一缸,所述多个气缸孔中按排列顺序的第二个所述气缸孔为二缸,所述主进水口开设于对应所述发动机机体的所述二缸的所述冷却腔上,所述副进水口开设于对应所述机体的所述一缸的所述冷却腔上;
7.主进水道,所述主进水道的出口与所述主进水口连通,所述主进水道的入口用于连通冷却水泵;
8.副进水道,所述副进水道的入口与所述主进水道连通,所述副进水道的出口与所述副进水口连通。
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水套在保证水泵安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加主进水道 副进水道的方式,从二缸进水避免一缸过冷,副进水道在保证水套整体强度的同时,可以起到向一缸进水的目的,利于主进水口往三四缸进水,保证整机布置的前提下,解决了一缸进水过冷的问题。
10.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水套,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进水道的过流截面积大于所述副进水道的过流截面积。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水套还包括排气道,所述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主进水道连通,所述排气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进水道的轴线为波浪线。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套本体对应所述缸盖螺栓搭子的壁面为弧面,所述弧面朝向所述气缸孔的圆心的部分为平面。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水套还包括粗加工夹紧点和夹紧孔,
所述粗加工夹紧点设于所述水套的内侧壁上,所述夹紧孔设于所述冷却腔上相对于所述粗加工夹紧点的径向外侧,所述粗加工夹紧点为平台结构。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腔靠近所述主进水道的一侧的宽度大于所述冷却腔远离所述主进水道的一侧的宽度。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水套还包括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气缸孔之间位置的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所述第一冷却孔与所述第二冷却孔通过交叉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孔的一端与所述水套本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孔的一端与所述水套本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顶端连接,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孔与所述第二冷却孔的交叉与所述发动机机体的一环位置相对应。
1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水套,所述发动机水套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发动机水套。
2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发动机具有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发动机水套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2.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水套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24.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机体的缸间冷却区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26.100:发动机机体;
27.10:水套本体、11:冷却腔、12:主进水道、13:副进水道、14:排气道、15:粗加工夹紧点、16:夹紧孔、17:第一冷却孔、18:第二冷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9.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
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30.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
“”
、“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31.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3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水套,用于冷却发动机机体,发动机机体设有多个气缸孔,相邻的两个气缸孔之间设有缸盖螺栓搭子,发动机水套包括:
33.水套本体10,水套本体10上开设有主进水口、副进水口以及环绕发动机机体的各气缸孔布置的多个冷却腔11,各冷却腔11相互连通并且与各气缸孔一一对应布置,多个气缸孔中按排列顺序的第一个气缸孔为一缸,多个气缸孔中按排列顺序的第二个气缸孔为二缸,主进水口开设于对应发动机机体的二缸的冷却腔11上,副进水口开设于对应机体的一缸的冷却腔11上;
34.主进水道12,主进水道12的出口与主进水口连通,主进水道12的入口用于连通冷却水泵;
35.副进水道13,副进水道13的入口与主进水道12连通,副进水道13的出口与副进水口连通。
3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水套在保证水泵安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加主进水道12 副进水道13的方式,从二缸进水避免一缸过冷,副进水道13在保证水套整体强度的同时,可以起到向一缸进水的目的,利于主进水口往三四缸进水,保证整机布置的前提下,解决了一缸进水过冷的问题。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进水道12的过流截面积大于副进水道13的过流截面积,副进水道的直径d≤28mm,使冷却液主要进入二缸对应的冷却腔11,避免一缸过冷,改善冷却液水流的均匀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水套还包括排气道14,排气道14的一端与主进水道12连通,排气道14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排气柱为了铸造浇铸时,及时排除水套砂芯内的气体,有利于提高铸造的成品率。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进水道12的轴线为波浪线,提高水流流动性,并
且达到机体降重的目的。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套本体10对应缸盖螺栓搭子的壁面为弧面,弧面朝向气缸孔的圆心的部分为平面,保证缸盖螺栓孔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解决了水流压降过大的问题,该处的水套宽度s1=s2≥5mm;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水套还包括粗加工夹紧点15和夹紧孔16,粗加工夹紧点15设于水套的内侧壁上,夹紧孔16设于冷却腔11上相对于粗加工夹紧点15的径向外侧,粗加工夹紧点15为平台结构,通过设置粗加工夹紧点15,保证缸孔的局部刚度,减少机体粗加工时,对缸孔的影响。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腔11靠近主进水道12的一侧的宽度l1大于冷却腔11远离主进水道12的一侧的宽度l2,优化水流均匀性,提高冷却效果。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水套还包括设于相邻的两个气缸孔之间位置的第一冷却孔17和第二冷却孔18,第一冷却孔17与第二冷却孔18通过交叉连通,第一冷却孔17的一端与水套本体10连通,第一冷却孔17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机体的顶端连接,第二冷却孔18的一端与水套本体10连通,第二冷却孔18的另一端与发动机机体的顶端连接。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孔17与第二冷却孔18的交叉与发动机机体的一环位置相对应,通过缸间打孔冷却,加强活塞一环位置的冷却效果。
4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水套,发动机水套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发动机水套。
4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发动机具有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发动机水套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4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