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8:0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减振器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存在缺陷,例如:
3.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的减振能力是固定的,不能对过油量进行调节,无法调节减振能力,不能适应多种情况和多种结构的刚度需求;且外部灰尘直接进入减振器内,容易污染减振器内的器件和油液,造成器件的损坏和油液的毁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5.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包括:
6.活塞杆、活塞、缸体组件、防尘盖和多层油封组件,所述防尘盖设置在所述缸体组件顶端的外侧,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
7.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用于带动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缸体组件内,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组件内壁形成对所述缸体组件内的油液的动密封;
8.多层所述油封组件包括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所述第一油封和所述第二油封均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油封设置在所述缸体组件的顶端内,所述第二油封设置在所述缸体组件顶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防尘盖下方。
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封通过所述防尘盖抵接于所述缸体组件顶端的外侧;
10.所述防尘盖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二油封上,或所述防尘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封,与所述第二油封构成一体式防尘结构。
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封包括第一密封舌、第一密封基底和第一密封主体,所述第一密封主体和所述第一密封舌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基底上,所述第一密封舌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主体;
12.所述第二油封包括第二密封舌、第二密封基底和第二密封主体,所述第二密封主体和所述第二密封舌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基底上,所述第二密封舌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主体;
13.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均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
1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主体的顶部接触或不接触所述缸体组件顶端的内壁,所述第一密封基底的侧面和/或所述第一密封主体的侧面抵接所述缸体组件的内侧壁,或所述第一密封基底的侧面和/或所述第一密封主体的侧面不抵接所述缸体组件
的内侧壁;
15.所述第二密封基底的底部抵接所述缸体组件顶部的外壁,所述第二密封基底的侧面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主体的侧面接触所述防尘盖的内侧壁,或所述第二密封基底的侧面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主体的侧面不接触所述防尘盖的内侧壁。
1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封和所述第二油封均为一体成型的密封组件;
17.所述第一油封的顶部接触或不接触所述缸体组件顶端的内壁,所述第一油封的侧部抵接所述缸体组件的内侧壁;
18.所述第二油封的底部抵接所述缸体组件顶部的外壁,侧部接触或不接触所述防尘盖的内侧壁。
1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防尘盖于所述第二油封构成一体式防尘结构时,所述防尘盖接触所述活塞杆外壁的一端和/或所述防尘盖接触所述第二油封的一端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相对所述活塞杆的移动进行拉长或压缩。
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的横截面包括中心位置具有通孔的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圆形。
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阀,所述缸体组件包括内缸、中间缸和外缸,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内缸内与所述内缸内壁形成对油液的动密封,所述防尘盖设置在所述外缸顶端的外侧;
22.所述内缸连通于所述中间缸,所述中间缸连通于所述外缸,所述调节阀连接于所述外缸和所述中间缸,用于调节所述外缸和所述中间缸之间的过油量;
23.所述内缸底端连通或不连通于所述外缸底端,所述第一油封位于所述内缸的顶端并抵接于所述外缸顶端的内侧壁,所述第二油封位于所述外缸顶部的外侧。
2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器组件和底阀;
25.所述导向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内缸的顶端,并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导向器组件的侧部抵接所述外缸的内侧壁,顶部抵接所述第一油封的底部;
26.所述底阀设置在所述外缸的底端并连接于所述内缸的底端,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内缸底端和所述外缸底端之间的通路。
2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封组件包括橡胶油封组件或聚四氟乙烯油封组件;
28.所述防尘盖包括金属防尘盖或塑料防尘盖。
2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能够通过防尘盖和多层油封组件的设置以及防尘盖与油封组件的位置之间的设置,对缸体组件内的器件起到防尘的作用,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缸体组件内污染器件和油液,延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31.进一步地,缸体组件包括内缸、中间缸和外缸,本实施例能通过内缸、外缸和中间缸之间的流通关系,能够对减振器内的过油量进行调节,能产生节流效应,将冲击能转化成热能并释放,实现对减振能力的调节,适应多种结构的刚度需求。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4.图1是实施例1中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的第一剖视图(油封组件不是一体成型的);
35.图2是实施例1中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的第二剖视图(油封组件不是一体成型的);
3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4是实施例1中第一油封的局部剖视图(油封组件不是一体成型的);
38.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9.图6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40.图7是实施例2中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的第三剖视图(油封组件为一体成型的密封组件);
41.图8是实施例2中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的第四剖视图(油封组件为一体成型的密封组件);
42.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3.图10是实施例2中第一油封的局部剖视图(油封组件为一体成型的密封组件)。
44.附图标记:
45.2-内缸;3-中间缸;4-外缸;5-调节阀;6-油封组件;7-第一油封;8-第二油封; 9-第一密封舌;10-第一密封基底;11-第一密封主体;12-第二密封舌;13-第二密封基底;14-第二密封主体;15-防尘盖;16-导向器组件;17-底阀;18-活塞杆;19-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46.实施例1
47.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包括:
48.活塞杆18、活塞19、缸体组件、防尘盖15和多层油封组件6,防尘盖15设置在缸体组件顶端的外侧,并套设在活塞杆18上,活塞19套设在活塞杆18的一端,活塞杆 18用于带动活塞19可移动地穿设在缸体组件内,活塞19与缸体组件内壁形成对缸体组件内的油液的动密封。
49.多层油封组件6包括第一油封7和第二油封8,第一油封7和第二油封8均套设在活塞杆18上,第一油封7设置在缸体组件的顶端内,第二油封8设置在缸体组件顶端的外侧且位于防尘盖15下方。
50.具体地,油封组件6的数量优选为2层,需要说明的是,油封组件6的数量为2层,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在其他实施例中,其还有其他层数,例如:3层、4层、5 层或5层以上等。
51.本实施例能够通过防尘盖15和多层油封组件6的设置以及防尘盖15与油封组件6 的位置之间的设置,对缸体组件内的器件起到防尘的作用,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缸体组件
内污染器件和油液,延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52.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缸体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吊耳,本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53.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适用于小轿车、货车或摩托车等车辆的车身部位的减振。
54.本实施例中,第二油封8通过防尘盖15抵接于缸体组件顶端的外侧,防尘盖15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二油封8上,或防尘盖15固定连接于第二油封8,与第二油封8构成一体式防尘结构。
55.具体地,第二油封8设置在缸体组件顶端的外侧,装配时由防尘盖15压住,防尘盖15与第二油封8可以是相对独立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硫化、粘连或焊接等预先固定连接成一体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防尘盖15与第二油封8是相对独立的结构,防尘盖15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二油封8上。
56.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封7包括第一密封舌9、第一密封基底10和第一密封主体11,第一密封主体11和第一密封舌9均设置在第一密封基底10上,第一密封舌9连接于第一密封主体11,第二油封8包括第二密封舌12、第二密封基底13和第二密封主体14,第二密封主体14和第二密封舌12均设置在第二密封基底13上,第二密封舌12连接于第二密封主体14。第一密封舌9和第二密封舌12均套设在活塞杆18上。
57.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主体11的顶部接触或不接触缸体组件顶端的内壁,第一密封基底10的侧面和/或第一密封主体11的侧面抵接缸体组件的内侧壁,或第一密封基底10的侧面和/或第一密封主体11的侧面不抵接缸体组件的内侧壁。
5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主体11的顶部优选不接触缸体组件顶端的内壁,第一密封基底10的侧面和第一密封主体11的侧面均优选抵接缸体组件的内侧壁。
59.第二密封基底13的底部抵接缸体组件顶部的外壁,顶部接触或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壁,第二密封基底13的侧面和/或第二密封主体14的侧面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或第二密封基底13的侧面和/或第二密封主体14的侧面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
6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基底13的顶部优选接触防尘盖15的内壁,第二密封基底13的侧面和第二密封主体14的侧面均优选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
61.本实施例中,当防尘盖15与第二油封8构成一体式防尘结构时,防尘盖15接触活塞杆18外壁的一端和/或防尘盖15接触第二油封8的一端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能相对活塞杆18的移动进行拉长或压缩。防尘盖15的设置进一步为缸体组件内的器件起到防尘的作用,止挡外部的灰尘进入缸体组件内。
62.本实施例中,防尘盖15的横截面包括中心位置具有通孔的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圆形。
6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防尘盖15的横截面优选为中心位置具有通孔的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尘盖15的横截面优选为中心位置具有通孔的多边形或不规则圆形。
6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阀5,缸体组件包括内缸2、中间缸3和外缸4,活塞19 位于内缸2内与内缸2内壁形成对油液的动密封,防尘盖15设置在外缸4顶端的外侧。
65.内缸2连通于中间缸3,中间缸3连通于外缸4,调节阀5连接于外缸4和中间缸3,用于调节外缸4和中间缸3之间的过油量,内缸2底端连通或不连通于外缸4底端,第一油封7位于内缸2的顶端并接触外缸4顶端的内侧壁,第二油封8位于外缸4顶部的外侧。
66.具体地,内缸2套设在活塞杆18上,中间缸3套设在内缸2上,外缸4套设在中间缸3上。内缸2侧面包括至少一个通孔以连通中间缸3,中间缸3侧面包括至少一个通孔以连通外缸4,调节阀5连接于外缸4和中间缸3,用于调节外缸4和中间缸3之间的过油量。
67.当活塞杆18带动活塞19在内缸2中处于拉伸行程(即向上移动)时,内缸2中的流体从内缸2侧面的通孔进入中间缸3,当活塞杆18带动活塞19在内缸2中处于压缩行程(即向下移动)时,中间缸3中的流体从内缸2侧面的通孔进入内缸2。活塞杆18带动活塞19在内缸2内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时,内缸2与中间缸3之间均通过内缸2侧面的通孔产生流体流动。
68.具体地,本实施例能够对减振器内的过油量进行调节,能通过内缸2、外缸4和中间缸3之间的流通关系,产生节流效应,将冲击能转化成热能并释放,实现对减振能力的调节,适应多种结构的刚度需求。
6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缸2侧面优选包括一个通孔以连通中间缸3,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缸2侧面的通孔还有其他优选数量,例如2个、3个、4个或4个以上等。中间缸3侧面包括一个通孔以连通外缸4,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缸3侧面的通孔还有其他优选数量,例如2个、3个、4个或4个以上等。
70.需要说明的是,缸体组件包括内缸2、中间缸3和外缸4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在其他实施例中,缸体组件也可以包括内缸2和中间缸3,或包括内缸2和外缸4,或包括中间缸3和外缸4。缸体的数量不限于3个。
71.第一油封7位于内缸2的顶端,并套设在活塞杆18上,第一油封7的顶部优选不接触外缸4顶端的内壁,第一油封7的侧面优选抵接外缸4顶端的内侧壁。具体地,第一密封主体11的顶部优选不接触外缸4顶端的内壁,第一密封基底10的侧面和第一密封主体11的侧面均优选抵接外缸4顶端的内侧壁。
72.第二油封8位于外缸4顶端的外侧,并套设在活塞杆18上,第二油封8的顶部优选接触防尘盖15的内壁,第二油封8的侧面优选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具体地,第二密封主体14的顶部优选接触防尘盖15的内壁,第二密封基底13的侧面和第二密封主体14的侧面均优选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
7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器组件16和底阀17,导向器组件16设置在内缸2的顶端,并套设在活塞杆18上,导向器组件16的侧部抵接外缸4的内侧壁,顶部抵接第一油封 7的底部。底阀17设置在外缸4的底端并连接于内缸2的底端,用于开启或关闭内缸2 底端和外缸4底端之间的通路。
74.具体地,导向器组件16的底部接触内缸2的顶部,导向器组件16的顶部接第一油封7的底部,导向器组件16的侧面抵接外缸4顶部的内侧壁,使内缸2的顶端与外缸4 顶端的内侧壁构成对油液的紧密封。
75.具体地,底阀17设置在外缸4的底端并连接于内缸2的底端,用于开启或关闭内缸2底端和外缸4底端之间的通路。内缸2底端通过底阀17连通或不连通于外缸4底端。
76.本实施例中,油封组件6包括橡胶油封组件或聚四氟乙烯油封组件,防尘盖15包括金属防尘盖或塑料防尘盖。
7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能够通过防尘盖和多层油封组件的设置以及防尘盖与油封组件的位置之间的设置,对缸体组件内的器件起到防尘的作用,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缸体组件内污染器件和油液,延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78.具体地,缸体组件包括内缸、中间缸和外缸,本实施例能通过内缸、外缸和中间缸之间的流通关系,能够对减振器内的过油量进行调节,能产生节流效应,将冲击能转化成热能并释放,实现对减振能力的调节,适应多种结构的刚度需求。
79.实施例2
80.如图7-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减振器,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
81.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封7和第二油封8均为一体成型的密封组件。第一油封7的顶部接触或不接触缸体组件顶端的内壁,第一油封7的侧部抵接缸体组件的内侧壁,第二油封8的底部抵接缸体组件顶部的外壁,顶部接触或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壁,侧部抵接或不抵接防尘盖15的内侧壁。
82.具体地,第一油封7位于内缸2的顶端,并套设在活塞杆18上,第一油封7的顶部优选不接触外缸4顶端的内壁,第一油封7的侧面优选抵接外缸4顶端的内侧壁。第二油封8位于外缸4顶端的外侧,并套设在活塞杆18上,第二油封8的顶部优选接触防尘盖15的内壁,第二油封8的侧面优选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
8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油封7包括第一密封舌9和第一密封主体11,第一密封舌9与第一密封主体11互相连接,构成一体型密封组件。第二油封8包括第二密封舌 12和第二密封主体14,第二密封舌12与第二密封主体14互相连接,构成一体型密封组件。
84.而实施例1中,第一油封7包括第一密封舌9、第一密封基底10和第一密封主体11,第一密封主体11和第一密封舌9均设置在第一密封基底10上,第一密封舌9连接于第一密封主体11,第二油封8包括第二密封舌12、第二密封基底13和第二密封主体 14,第二密封主体14和第二密封舌12均设置在第二密封基底13上,第二密封舌12连接于第二密封主体14。第一密封舌9和第二密封舌12均套设在活塞杆18上。
85.第一密封主体11的顶部接触或不接触缸体组件顶端的内壁,第一密封基底10的侧面和/或第一密封主体11的侧面抵接缸体组件的内侧壁,或第一密封基底10的侧面和/ 或第一密封主体11的侧面不抵接缸体组件的内侧壁。具体地,第一密封主体11的顶部优选不接触缸体组件顶端的内壁,第一密封基底10的侧面和第一密封主体11的侧面均优选抵接缸体组件的内侧壁。
86.第二密封基底13的底部抵接缸体组件顶部的外壁,第二密封基底13的侧面和/或第二密封主体14的侧面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或第二密封基底13的侧面和/或第二密封主体14的侧面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具体地,第二密封基底13的侧面和第二密封主体14的侧面均优选不接触防尘盖15的内侧壁。
87.故与本实施例有所区别。
88.本实施例的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8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9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91.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92.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