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环境治理用污染水质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7: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治理用污染水质处理设备,属于环境治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商业废水、自然径流雨水等污染水处理净化是环境治理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重要一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餐饮等领域。污染水中包括漂浮或悬浮的大小固定颗粒、胶装或凝胶装扩散物、泥沙等,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时采用在污水处理罐或池中经物理、生物、化学絮凝剂、中和剂等药剂沉降或反应去除有害物质,并分离去上层清液进一步处理或排放,由于污染水质本身或处理后含固量大,如不即时清理则影响后续进水处理,现有采用排泥泵经伸入处理罐或处理池底部的排泥管抽取出底部固料,由于抽取时固料中含有大量水分,需进一步脱水和将脱除的水进一步处理,导致管道线铺设较长且水质处理系统占用空间大,存在排污泵负载堵塞现象,而影响水质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环境治理用污染水质处理设备,由螺旋输送机、排污池的提升机、与水质处理罐集成的过滤箱快速排污,减小处理周期,药液搅拌水质处理后抽水送入消毒池处理,使整体结构布置合理紧凑、快速处理污染水质保证环境治理。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5.一种环境治理用污染水质处理设备,包括水质处理罐,所述水质处理罐顶部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水质处理罐底部设有出料口、位于出料口上的截止阀,其中,所述水质处理罐侧顶部设有过滤箱,水质处理罐内设有旋转的搅拌器,所述出料口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侧底部设有排污口;
6.所述水质处理罐包括罐体、与罐体顶部相连的罐盖,所述过滤箱位于罐盖一侧、且顶部设有与罐体顶部间隙配合的凸缘,所述罐盖一侧设有拉槽,所述拉槽内设有滑动配合且位于凸缘顶部的拉板;
7.所述排污口外底部设有排污池,所述排污池内设有对应排污口底部且倾斜设置的提升机,排污池一侧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上设有端部对应过滤箱设置的第一循环管、与排污池侧底部相连的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一循环管上设有旋转接头;
8.所述提升机包括倾斜回转的提升履带、设置在提升履带内的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排污池外设有与主动轴同轴相连的伺服电机,所述提升履带上设有若干滤孔、间隔设置的若干提升板;
9.所述排污池一侧设有药液罐,所述药液罐上设有药液管,所述药液管与第二循环管之间设有三通阀,所述水质处理罐顶部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上设有伸入水质处理罐
内部的抽水管、位于水质处理罐外部的出水管,所述排污池一侧设有对应出水管底部设置的消毒池。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开启截止阀、经螺旋输送机将底部含水的污泥快速前进输送至侧底部的排污口、落入排污池的提升机上,提升机通过倾斜回转的滤孔滤水,以提升板将大部分污泥排出设备外,调节三通阀使第二循环管导通、第二循环管与药液管截止,将排污池中含少量泥沙的水由第二循环管、循环泵、第一循环管循环投入与水质处理罐集成的过滤箱中进一步过滤进入水质处理罐,避免繁复的管路布置,减小处理周期,快速排出水质处理罐底污泥;
12.(2)关闭截止阀、调节三通阀使与循环泵连接的第二循环管一侧与药液管导通,在药液罐内投入药液,药液经药液管、循环泵、第一循环管投入过滤箱、进入水质处理罐中,经搅拌器加强药液分散、对污水进行处理、由抽水泵将水质处理后的水经抽水管抽出、经出水管送入消毒池中,经出水口排出进一步消毒处理的水,使整体结构布置合理紧凑、快速处理污染水质保证环境治理。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左视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右视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仰视立体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图。
18.图中标记:水质处理罐1,进料口2,出料口3、截止阀4,过滤箱5,搅拌器6,螺旋输送机7,排污口8,罐体11、罐盖12,凸缘9,拉槽10,拉板11,搅拌轴61、涡轮搅拌器62,搅拌电机12,排污池13,提升机14,循环泵15,第一循环管16、第二循环管17,旋转接头18,提升履带19、主动轴20和从动轴21,伺服电机22,滤孔23、提升板24,药液罐25,药液管26,三通阀27,抽水泵28,抽水管29、出水管30,消毒池31,出水口32,折流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0.一种环境治理用污染水质处理设备,包括水质处理罐1,所述水质处理罐1顶部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2,水质处理罐1底部设有出料口3、位于出料口3上的截止阀4,其中,所述水质处理罐1侧顶部设有过滤箱5,水质处理罐1内设有旋转的搅拌器6,所述出料口3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旋输送机7,所述螺旋输送机7侧底部设有排污口8;
21.所述水质处理罐1包括罐体11、与罐体11顶部相连的罐盖12,所述过滤箱5位于罐盖12一侧、且顶部设有与罐体11顶部间隙配合的凸缘9,所述罐盖12一侧设有拉槽10,所述拉槽10内设有滑动配合且位于凸缘9顶部的拉板11;
22.所述搅拌器6包括搅拌轴61、间隔设置在搅拌轴61上的涡轮搅拌器62,所述水质处理罐1顶部设有与搅拌轴61同轴相连的搅拌电机12;
23.所述排污口8外底部设有排污池13,所述排污池13内设有对应排污口8底部且倾斜设置的提升机14,排污池13一侧设有循环泵15,所述循环泵15上设有端部对应过滤箱5设置
的第一循环管16、与排污池13侧底部相连的第二循环管17,所述第一循环管16上设有旋转接头18;
24.所述提升机14包括倾斜回转的提升履带19、设置在提升履带19内的主动轴20和从动轴21,所述排污池13外设有与主动轴20同轴相连的伺服电机22,所述提升履带19上设有若干滤孔23、间隔设置的若干提升板24;
25.所述排污池13一侧设有药液罐25,所述药液罐25上设有药液管26,所述药液管26与第二循环管17之间设有三通阀27,所述水质处理罐1顶部设有抽水泵28,所述抽水泵28上设有伸入水质处理罐1内部的抽水管29、位于水质处理罐1外部的出水管30,所述排污池13一侧设有对应出水管30底部设置的消毒池31,所述消毒池31一侧设有出水口32,消毒池31内设有若干错位间隔设置的折流板33。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7.参见附图,由进料口2投入待处理的污水进入水质处理罐1、通过自然沉降或加入絮凝剂沉降后使泥沙、固体物和絮凝物沉积在水质处理罐1底部形成污泥,加入絮凝剂时可通过搅拌电机12带动同轴的搅拌轴61旋转,使搅拌轴61上的若干涡轮搅拌器62同步旋转加强传质和分散作用;
28.开启截止阀4和螺旋输送机7,螺旋输送机7内旋转的绞龙叶片带动将底部含水的污泥快速前进输送至侧底部的排污口8、落入排污池13的提升机14上,提升机14通过伺服电机22带动主动轴20旋转,使提升履带19同步回转、从动轴21旋转,提升履带19通过滤孔23滤水,以提升板24将大部分污泥排出设备外;
29.调节三通阀27使第二循环管17导通、第二循环管17与药液管26截止,打开循环泵15,将排污池13中含少量泥沙的水由第二循环管17、第一循环管16循环投入过滤箱5中进一步过滤进入水质处理罐1;
30.过滤箱5通过凸缘9与罐体11顶部限位、并通过拉槽10上滑动配合的拉板11避免水作用过滤箱5上浮,将拉板11一侧推入拉槽10内,旋转第一循环管16的旋转接头18,使拉板11、第一循环管16端部与过滤箱5让位,且上提取出过滤箱5以便及时清理,使过滤箱5拆装方便,通过排污池13的提升机14提升、与水质处理罐1集成的过滤箱5对循环泵15的循环水进一步过滤、避免繁复的管路布置,减小处理周期,快速排出水质处理罐1底污泥;
31.关闭截止阀4、调节三通阀27使与循环泵15连接的第二循环管17一侧与药液管26导通,在药液罐25内投入药液,药液经药液管26、循环泵15、第一循环管16投入过滤箱5、进入水质处理罐1中,经搅拌器6加强药液分散、对污水进行处理、同理投药结束和反应中,可通过上述打开截止阀4、调节三通阀27、以螺旋输送机7、排污池13的提升机14和过滤箱5快速清污;
32.由抽水泵28将水质处理后的水经抽水管29抽出、经出水管30送入消毒池31中,在消毒池31中投入相应药剂,水流在若干错位间隔设置的折流板33中折流缓流、以折流板33折档沉降,经出水口32排出进一步消毒处理的水,使整体结构布置合理紧凑、快速处理污染水质保证环境治理。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