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配电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3:25: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缆附件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


背景技术:

2.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具有优良的电气、力学和理化性能,逐步代替架空线路,广泛应用于输电系统中。由于在安装电缆终端时需要剥切绝缘屏蔽层,如果剥切不规范或者工人经验不足,容易在剥离绝缘屏蔽层时留下毛刺尖端,从而形成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此类缺陷会影响电缆终端正常运行。
3.为此,需对电缆附件可能出现的缺陷情况进行研究。据研究发现,xlpe配电电缆的终端附近是故障易发点。而现有的研究电缆绝缘屏蔽尖端缺陷的制作模型,大都是用xlpe平板模型,也即使用硅橡胶平板模拟电缆进行实验,不能全面地反映电缆终端在制作、安装终端时产生的绝缘屏蔽尖端缺陷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用于解决现有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的研究模型无法较全面反应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情况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包括:接线终端、电缆结构、应力锥、压接端子与尖端件;
6.所述接线终端中部设置有通腔;
7.所述应力锥设置于所述通腔内;
8.所述电缆结构贯穿所述应力锥和所述通腔,且所述电缆结构由外层至内层依次包括铜屏蔽层、绝缘屏蔽层、主绝缘层与线芯;
9.所述线芯的前端伸出所述主绝缘层的前端;
10.所述主绝缘层的前端伸出所述绝缘屏蔽层的前端,使得所述主绝缘层与所述绝缘屏蔽层之间形成断层;
11.所述绝缘屏蔽层的前端伸出所述铜屏蔽层的前端;
12.所述尖端件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断层上,且其底部往顶部的方向为电缆结构的轴向;
13.所述压接端子套接于伸出所述通腔的线芯的前端上。
14.进一步地,所述尖端件为三角形。
15.进一步地,所述尖端件的底长为5
±
0.2毫米,高为10
±
0.2毫米。
16.进一步地,所述尖端件贴近所述主绝缘层的一侧为圆弧面。
17.进一步地,所述主绝缘层的前端的外表面覆盖有硅脂。
18.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外侧设置有伞裙。
19.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包括:接线终端、电缆结构、应力锥、压接端子与尖端件;所述接线终端中部设置有通腔;所述应力锥设置于所述通腔内;所述电缆结构贯穿所述应力锥和所述通腔,且所述电缆结构由外层至内层依次包括铜屏蔽层、绝缘屏蔽层、主绝缘层与线芯;所述线芯的前端伸出所述主绝缘层的前端;所述主绝缘层的前端伸出所述绝缘屏蔽层的前端,使得所述主绝缘层与所述绝缘屏蔽层之间形成断层;所述绝缘屏蔽层的前端伸出所述铜屏蔽层的前端;所述尖端件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断层上,且其底部往顶部的方向为电缆结构的轴向;所述压接端子套接于伸出所述通腔的线芯的前端上。通过与绝缘屏蔽层和主绝缘层的断层上设置尖端件,可以形成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贴合实际应用中出现绝缘屏蔽尖端缺陷的情况,便于工作人员分析其局部放电信号特征、评估绝缘状态,解决现有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的研究模型无法较全面反应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情况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在接线终端局部放电时尖端件上的电场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2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配电电缆终端绝缘屏蔽尖端缺陷模型,包括:接线终端6、电缆结构、应力锥7、压接端子5与尖端件8;接线终端6中部设置有通腔;应力锥7设置于通腔内;电缆结构贯穿应力锥7和通腔,且电缆结构由外层至内层依次包括铜屏蔽层1、绝缘屏蔽层2、主绝缘层3与线芯4;线芯4的前端伸出主绝缘层3的前端;主绝
缘层3的前端伸出绝缘屏蔽层2的前端,使得主绝缘层3与绝缘屏蔽层2之间形成断层;绝缘屏蔽层2的前端伸出铜屏蔽层1的前端;尖端件8的底部设置于断层上,且其底部往顶部的方向为电缆结构的轴向;压接端子5套接于伸出通腔的线芯4的前端上。
27.在本实施例中,尖端件8的底部设置于断层上,且其底部往顶部的方向为电缆结构的轴向,是由于实际应用中绝缘屏蔽尖端缺陷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在逐层剥切电缆结构至露出线芯4时,操作不当导致的,剥切形成的尖端缺陷位于绝缘屏蔽层2的横切面上。
28.其中,尖端件8与绝缘屏蔽层2为同材质,从而模拟在安装电缆终端时剥切绝缘屏蔽层2操作不当导致绝缘屏蔽层2形成毛刺尖端的情况。为此,模型中尖端件8的形成可以是在逐层剥离电缆结构时,使用小刀等工具切割而成。制作后的主绝缘层3需保持干净、光滑且无损伤,为此需进行光滑打磨处理,如用绝缘砂纸对其进行打磨,之后,在主绝缘层3前端的外表面用酒精纸清洁并待酒精挥发干燥,则在其表面均匀涂抹硅脂。硅脂可以提高电缆界面击穿强度,并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增强绝缘性能。
29.进一步地,尖端件8为三角形,且尖端件8的底长为5毫米,高为10毫米,底长与高可分别预留0.2毫米的实际操作误差。其中,尖端件8的高是指其底部至顶部的距离。
30.具体来说,请参阅图2,图2右侧的黑白颜色深浅条代表左侧尖端件8上的电场强度,而尖端件8的顶部电场强度最大。并且,实际应用中,若尖端件8过小,则可能需要长期的劣化才会形成局部放电。为便于工作人员在模拟实验中清晰观测绝缘屏蔽尖端缺陷对电缆终端局部放电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将尖端件8的底长设置为为5毫米,高设置为10毫米,该尺寸能够使得绝缘屏蔽尖端电场处畸变,最大点可达正常时电场两倍以上,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不会导致击穿或危害设备安全。
31.进一步地,尖端件8贴近主绝缘层3的一侧为圆弧面,从而可以尽可能与主绝缘层贴合,避免形成间隙影响局部放电情况。
32.进一步地,接线端子6外侧设置有伞裙,可以增加爬电距离。
33.以上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