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2:58: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显示装置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往往会在生产显示装置时安装背板以及后壳来对显示装置内的电子器件进行保护,并且利用胶框对显示装置内的各个电子元件进行支撑。
3.因胶带配合的方式会增加产品的厚度,且不利于产品的返工,所以背板和胶框往往采用卡扣配合,而背板和胶框在设计时考虑到产品的公差及组装可行性,通常会预留一定的间隙,因此背板和胶框之间会容易出现卡合松动的问题,从而产生异响,影响产品品质。
4.为解决该问题,通常手法是在背板和胶框上做凸包设计,但硬质的胶框或背板的凸包无明显弹性能力,当产品老化后,整体胶框尺寸产生变化,背板与胶框之间的缝隙会越来越大,导致背板与胶框之间的晃动仍然存在。
5.因此,如何在背板或胶框发生尺寸变化或形变时,有效防止背板与框胶之间产生晃动,成了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在背板或胶框发生尺寸变化或形变时,有效防止背板与框胶之间产生晃动。
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和背板,所述背板包裹所述胶框,所述背板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底板,且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胶框连接,所述胶框设置有固定部,所述侧板对应所述固定部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配合固定,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内填充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过盈配合,且所述背板与所述胶框固定后,所述弹性层处于压缩状态。
8.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为所述胶框靠近所述侧板的一侧,朝远离所述侧板一侧凹陷形成;所述连接部包括凸条,所述凸条为所述侧板朝向所述胶框一侧,且突出于所述侧板所在平面的一部分;所述弹性层填充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凸条之间的缝隙。
9.可选的,所述弹性层覆盖包裹所述凸条,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边过盈配合,所述弹性层包裹所述凸条后,所述弹性层不突出于所述侧板所在的平面。
10.可选的,所述弹性层覆盖设置在所述凸条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弹性层的两端填充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凸条之间的缝隙,且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凹槽的至少一边过盈配合。
11.可选的,所述凸条和所述凹槽均为v字型,v字型的所述凸条的两侧以及顶端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层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胶框过盈配合。
12.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为所述胶框朝向所述侧板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连接部包括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凸起的位置对应,所述弹性层覆盖设置在所述凸起的表面,且所述弹性层与所述通槽的至少一边过盈配合。
13.可选的,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凸起与所述通槽的位置对应,所述背板与所述胶框固定后,所述凸起不突出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所述弹性层填充于所述通槽与所述凸起之间的缝隙处。
14.可选的,所述侧板为u型,u型的所述侧板的开口对应所述凸起的侧壁,所述弹性层填充在所述侧板的开口与所述凸起的侧壁之间。
15.可选的,所述弹性层为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且所述弹性层采用喷塑或滴塑工艺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的缝隙处。
1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光学组件,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光学组件上方;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上述的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组件连接。
17.相对于在背板和胶框上做凸包的方案来说,本技术通过在胶框的固定部和侧板的连接部进行配合固定后,在固定部和连接部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弹性层,弹性层由于一开始与侧板和胶框之间过盈配合,且弹性层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这使得弹性层存在一定的应力,当胶框和背板之间出现缝隙时,弹性层释放应力同时发生形变,填充了缝隙,这样可以在背板或胶框发生尺寸变化或形变时,有效防止背板与框胶之间产生晃动,以提升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18.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地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技术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23.图5为本技术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5.图7为本技术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七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26.其中,10、显示装置;100、背光模组;110、胶框;111、固定部;112、凹槽;113、凸起;120、背板;121、侧板;122、连接部;123、凸条;124、通槽;125、底板;126、通孔;130、弹性层;200、显示面板;300、光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
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29.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3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200和光学组件300,显示面板200设置在光学组件300上方;显示装置10还包括背光模组100,背光模组100分别与显示面板200和光学组件300连接。
33.光学组件300主要为显示面板200提供光源,以保证显示面板200的正常显示,背光模组100分别与光学组件300和显示面板200连接,使得光学组件300和显示面板200通过背光模组100能够得到较好的支撑,并且通过背光模组100对光学组件300和显示面板200形成保护,避免光学组件300以及显示面板200在使用或者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
34.本技术显示装置10中采用的显示面板20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35.本技术的显示装置10针对背光模组100进行了改进,可以在背板120或胶框110发生尺寸变化或形变时,有效防止背板120与框胶之间产生晃动,以提升产品品质。具体的,本技术针对背光模组100中的背板120和框胶之间的固定作出了如下改进:
36.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胶框110和背板120,背板120包裹胶框110,背板120包括侧板121和底板125,侧板121的一侧连接于底板125,(在一些背光模组中,侧板可以垂直于底板,也可以不垂直于底板,本技术仅以侧板121垂直于底板125的情况作举例说明,)且侧板121和底板125分别与胶框110连接,胶框110设置有固定部111,侧板121对应固定部111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122,固定部111与连接部122配合固定,固定部111与连接部122之间具有缝隙,缝隙内填充有弹性层130,弹性层130与固定部111和连接部122之间过盈配合,且背板120与胶框110固定后,弹性层130处于压缩状态。
37.本技术通过在胶框110的固定部111和侧板121的连接部122进行配合固定后,在固定部111和连接部122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弹性层130,弹性层130由于一开始与侧板121和胶框110之间过盈配合,且弹性层130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这使得弹性层130存在一定的应力,当胶框110和背板120之间出现缝隙时,弹性层130释放应力同时发生形变,填充了缝隙,
这样可以在背板120或胶框110发生尺寸变化或形变时,有效防止背板120与框胶之间产生晃动,以提升产品品质。
38.胶框110和背板120之间的缝隙的来源于:由于胶框110与背板120之间在生产装配中预留的缝隙,日常使用中晃动出现的缝隙,以及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胶框110以及背板120形变产生的缝隙等,这些缝隙往往利用胶框110和背板120自身结构消除并不容易,而本技术中的弹性层130不仅仅起到的是填充胶框110与背板120缝隙的作用,还在已经密封好背板120和胶框110缝隙的情况下,当背板120和胶框110由于上述原因再次出现缝隙时,弹性层130通过释放被压缩的应力,不断的发生形变来适应出现的缝隙,并对缝隙进行再次填充,有效的解决了背板120和框胶之间由于缝隙过大导致的晃动问题。
39.具体的,如图1所示,固定部111包括凹槽112,凹槽112为胶框110靠近侧板121的一侧,朝远离侧板121一侧凹陷形成;连接部122包括凸条123,凸条123为侧板121朝向胶框110一侧,且突出于侧板121所在平面的一部分;弹性层130填充于凹槽112与凸条123之间的缝隙。
40.本实施例中,利用凸条123与凹槽112进行卡扣固定,将背板120与胶框110固定在一起,而固定好的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存在的缝隙会被填充的弹性层130充满,这样就可以防止安装后的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发生晃动,产生异响等现象,当长期使用过程中,胶框110或背板120发生形变,尺寸可能会发生变化,弹性层130会由一开始的压缩状态,根据缝隙的大小释放应力,弹性层130产生形变进行扩张,将出现的缝隙再次充满,持续与背板120和胶框110之间保持接触,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背板120和胶框110由于尺寸变化产生的缝隙,带来的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发生晃动的问题,加强了显示装置10的结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背板120与框胶之间经常晃动导致的损坏问题,提升了产品品质。
41.此外,本技术中的弹性层130为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如pu漆、橡胶、调和漆(可加防锈底漆等多层漆)等,且弹性层130采用喷塑或滴塑工艺设置在连接部122和固定部111之间的缝隙处。这样工艺上更容易实现,生产更方便。
42.当然,采用粘胶、二次注塑、涂布等方式均可,例如将弹性层130粘贴在连接部122和固定部111之间的缝隙处,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效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3.本技术中的弹性层130的厚度小于等于3mm,这样可以在防止背板120和胶框110之间出现缝隙的情况下,使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不会过厚,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同时,弹性层130的颜色可以采用与背板120一致的颜色,这样可以使背板120的整体性更好,提升显示装置10的美观性。
44.图2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2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1的改进,如图2所示,弹性层130覆盖包裹凸条123,弹性层130与凹槽112的至少一边过盈配合,弹性层130包裹凸条123后,弹性层130不突出于侧板121所在的平面。
45.本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弹性层130对凸条123形成覆盖,将凸条123的表面完全包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填充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的缝隙,还能够使弹性层130不容易脱落,延长了弹性层130使用的寿命,增大了弹性层130附着在侧板121上的面积,提高了弹性层130的利用率。
46.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显示装置10在搬运或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作用,作用力会传导到背板120和胶框110上,如果作用力的冲击过大,可能会导致背板120和胶框
110在卡扣处,也就是凸条123和凹槽112配合固定的位置出现松动,甚至断裂,松动则更容易造成缝隙的产生,因此,当弹性层130完全包裹凸条123外表面时,形成在凸条123上的一层“弹性外衣”,使得凸条123与凹槽112直接卡扣处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来释放受到的作用力,这样凸条123与凹槽112之间就不容易出现缝隙,还能加强对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的保护,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47.而弹性层130可以与凹槽112的一边过盈配合,使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紧密连接起来,就能防止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产生晃动,避免出现异响等情况,当然弹性层130也可以与凹槽112的多个边过盈配合,这样使得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固定的更牢固,不容易发生松动,抗外界的作用力的效果也更好。
48.图3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3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2的改进,如图3所示,弹性层130覆盖设置在凸条123远离凹槽112的一侧,弹性层130的两端填充于凹槽112与凸条123之间的缝隙,且弹性层130与凹槽112的至少一边过盈配合。
49.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侧板121的凸条123与胶框110上的凸条123先固定好,然后从凸条123的外侧朝缝隙中滴入弹性材料,待弹性材料固化形成弹性层130后,就形成了弹性层130从凸条123外侧将凸条123与凹槽112之间的缝隙形成填充的效果。而此时,弹性层130主要的部分处于凸条123的外侧,覆盖在凸条123的外表面,形成对凸条123的弹性保护层,当侧板121的凸条123处受到碰撞或者磕碰时,弹性层130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凸条123损坏,避免凸条123与凹槽112之间的卡扣出现松动或者脱落,进一步提升了背板120与胶框110的固定效果;而弹性层130的两端伸入到凸条123与胶框110的缝隙中形成填充,并且用于连接背板120与胶框110,防止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发生晃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层130的两个部分具有两种不同的效果,即主体保护避免碰撞和两端填充避免缝隙,而侧板121的凸条123与框胶的凹槽112之间的缝隙不需要填充弹性层130,也不影响对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减小晃动的效果,同时还减小了弹性层130填充的面积,节约了材料,控制了成本。
50.图4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4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3的改进,如图4所示,凸条123和凹槽112均为v字型,v字型的凸条123的两侧以及顶端分别设置有通孔126,弹性层130穿过通孔126,与胶框110过盈配合。
51.本实施例中,将凹槽112与凸条123都设计成v字型,凸条123与凹槽112均向内进行凹陷,这样就可以对凸条123与凹槽112的卡扣结构形成保护,避免凸条123的位置从侧板121的外侧发生碰撞,同时,在v字型凸条123的顶部和两侧设置通孔126,从侧板121的外侧朝凹槽112的方向采用滴塑的方式,将弹性材料滴入通孔126中,利用热凝固或uv凝固即可使弹性材料形成弹性层130,不仅制作工艺简单,而且仅从凸条123的局部滴入形成的弹性层130,占用的面积更小,节约材料,减小成本;而且,v字型的凸条123与凹槽112设计,在滴入弹性材料形成弹性层130后,弹性层130填充到凹槽112与凸条123之间的缝隙,而此时凹槽112与凸条123之间形成的缝隙为类三角形,通过对三角形的顶部与两个侧边分别进行填充,使得弹性层130不需要完全填充缝隙,也能够实现对凹槽112与凸条123之间形成较好的连接,避免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发生晃动,同时还利用了三角形的特性,提高了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52.图5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5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1的改进,如图5所示,固定部111包括凸起113,凸起113为胶框110朝向侧板121的一侧凸出形成;连接部122包括通槽124,通槽124与凸起113的位置对应,弹性层130覆盖设置在凸起113的表面,且弹性层130与通槽124的至少一边过盈配合。
53.与图1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在胶框110朝向侧板121的一侧设置凸起113,在侧板121对应凸起113的位置设置通槽124,利用凸起113和通槽124之间形成卡扣固定,将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而在需要拆卸背板120与胶框110时,只需要按压凸起113就可以完成拆卸,即使频繁按压凸起113也不会出现断裂的现象,结构更稳定。
54.在凸起113的表面覆盖设置一层弹性层130,弹性层130的端部分别填充于通槽124与凸起113之间的缝隙,并且弹性层130与通槽124的一个边过盈配合,将通槽124与凸起113连接的更紧密,避免通槽124和凸起113之间的缝隙引发背板120与胶框110晃动的现象发生,当然,弹性层130也可以和通槽124的侧边都过盈配合,这样固定效果更好,弹性层130不容易脱落。而弹性层130覆盖凸起113表面的部分能够形成一层保护层,避免凸起113受到外力撞击发生损坏或者脱落,影响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的固定效果。
55.本技术中,当胶框110与背板120配合固定后,凸起113可以与侧板121处于同一个平面,也可以部分凸出于侧板121,当凸起113与侧板121处于同一个平面时,整体性较好,更有美观感,而且还避免了凸起113被误触,导致背板120与胶框110脱落的情况发生,当凸起113部分凸出于侧板121时,在拆卸背板120与胶框110时,更容易对凸起113进行按压,更方便拆卸。
56.图6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6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5的改进,如图6所示,通槽124设置在侧板121与底板125的连接处,凸起113与通槽124的位置对应,背板120与胶框110固定后,凸起113不突出于背板120的外表面,弹性层130填充于通槽124与凸起113之间的缝隙处。
57.与图5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将通槽124的位置设置在了侧板121与底板125的连接处,即背板120的拐角处,通槽124的侧壁一部分是由侧板121构成,一部分是由底板125构成,将凸起113和通槽124设置在侧板121与底板125的连接处,这样可以规避一些来自侧向的碰撞,避免凸起113和通槽124之间卡扣脱落,即使背板120受到了来自外界的作用力,当作用力作用到凸起113上时,凸起113会将作用力释放到纵向的侧板121和横向的底板125两个方向,这样进一步保证了凸起113的稳定性,使凸起113不容易脱落;此外,在一些窄边框显示装置10中,将凸起113和通槽124设置在离用户更靠后的位置,不影响观感和美感。
58.将弹性层130填充在凸起113和通槽124的缝隙中,不仅能够使得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不容易发生晃动,当背板120与胶框110由于长时间使用原因导致的尺寸发生变化,继续出现缝隙时,在凸起113与通槽124之间缝隙中被压缩的弹性层130就会释放应力,进行扩张,再次充满出现的缝隙,保证背板120与胶框110固定的稳定性,使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不容易发生由于尺寸变化导致的晃动问题;而且,弹性层130形成了将框胶上的凸起113与背板120中的底板125和侧板121的同时连接,使得凸起113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形成对背板120的稳定连接,有效的避免晃动的同时,提高了背板120与胶框110的稳定性,避免了背板120和胶框110之间发生脱落,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59.图7为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的第七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7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6的改进,如图7所示,侧板121为u型,u型的侧板121的开口对应凸起113的侧壁,弹性层130填充在侧板121的开口与凸起113的侧壁之间。
60.本实施例与图7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凸起113与通槽124卡扣固定,在缝隙中填充弹性层130的基础上,针对于侧板121结构作出了进一步改进以配合弹性层130更好的形成稳定连接,将侧板121设计为u型结构,即在原来的侧板121基础上将侧板121形成翻折,使侧板121的顶部形成圆弧型,这样可以满足一些窄边框显示装置10的需求,使得背板120在安装时不容易划伤手还更美观。此外,由于窄边框的设计,一些模组背板120整体会很薄,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断裂,对外界的抗作用力效果也较弱,设计为u型侧板121可以实现“双层结构”增强侧板121的结构强度,在实现窄边框的情况下,使背板120更耐用,延长了背板120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61.而侧板121靠近凸起113的一端形成开口,将弹性材料通过滴塑的方式点入到侧板121开口处与凸起113侧壁之间的缝隙中,弹性材料会流入到开口中,形成粘附,当弹性材料通过热凝固等方式固化形成弹性层130后,整个弹性层130会有一部分填充在凸起113和通槽124之间,还有一部分会填充到侧板121形成的开口内,与侧板121连接形成“类似一体的结构”这样弹性层130更具有“抓地”效果,使得弹性层130不容易脱落,在连接到凸起113与通槽124之间的缝隙时,整体性更好,使得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不容易发生晃动,当背板120与胶框110由于长时间使用原因导致的尺寸发生变化,继续出现缝隙时,在凸起113与通槽124之间缝隙中被压缩的弹性层130就会释放应力,进行扩张,再次充满出现的缝隙,保证背板120与胶框110固定的稳定性,使背板120与胶框110之间不容易发生由于尺寸变化导致的晃动问题。
62.本技术实施例中背板与胶框的固定方式,不仅限于凸起与通槽配合固定,以及凸条与凹槽配合固定的方案,也可以采取在侧板上额外设置类似凸条的结构,或者在胶框上额外设置类似凸起的结构,都可以实现上述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技术实施例中仅作为示例说明,并不做具体限定。
6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6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地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